
我公司拥有所有研究报告产品的唯一著作权,当您购买报告或咨询业务时,请认准“智研钧略”商标,及唯一官方网站智研咨询网(www.chyxx.com)。若要进行引用、刊发,需要获得智研咨询的正式授权。
- 报告目录
- 研究方法
报告导读:
负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接收并储存钠离子的重任从而影响电池的储能密度、功率密度、循环稳定性等。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包括金属化合物、碳基材料、合金材料和非金属元素。其中,碳基材料因其来源广泛、钠储存能力强,已成为钠离子电池的最佳负极材料。随着钠电成本不断下降、技术逐步成熟、产业链配套逐步搭建,近年来钠电已在储能、两轮车、启动电源、工程机械、特种电源等领域完成商业化验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出货量为3.6 GWh,2025年钠电池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2025年上半年全球钠电池出货量达到3.7GWh,同比增长259%。受益于钠电池产业化进程加快,负极材料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4年全球钠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达4800吨,同比增长194%。2025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为5087吨,已超2024年全年,同比增长276%。其中硬碳负极材料出货量4797吨,占比94.3%;软碳占比5.7%,较2024年全年提升了3.2个百分点。随着钠电热度继续攀升,钠电池负极材料万吨线陆续投产,产能爬坡带动负极材料规模化效应显现,产品价格下降明显,钠电池负极材料价格由2021年的12万元/吨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7万元/吨。中国市场,在技术突破和成本下降的双重驱动下,中国钠离子电池及其核心材料硬碳的市场空间正在快速打开,市场需求逐步迎来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钠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出货量超4000吨,2025年一季度中国出货量为2070吨,同比增长211%。钠电负极行业发展按下“加速键”,更多负极企业产能规划从千吨级向万吨级迈进,2024年以来,有包括元力新能源5万吨新能源硬碳材料项目、容钠新能源10万吨/年钠电硬碳负极材料及配套生产基地项目等多个万吨级项目签约落地。
基于此,依托智研咨询旗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团队深厚的市场洞察力,并结合多年调研数据与一线实战需求,智研咨询推出《2025-2031年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本报告立足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新视角,聚焦行业核心议题——变化趋势(怎么变)、用户需求(要什么)、投放选择(投向哪)、运营方法(如何投)及实践案例(看一看),期待携手行业伙伴,共谋行业发展新格局、新机遇,推动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
观点抢先知:
类型:负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接收并储存钠离子的重任从而影响电池的储能密度、功率密度、循环稳定性等。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包括金属化合物、碳基材料、合金材料和非金属元素。其中,碳基材料因其来源广泛、钠储存能力强,已成为钠离子电池的最佳负极材料。
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树脂基、沥青基、生物质基等。综合性能与成本,生物基成为目前企业主要的选择。中游为钠电池负极材料制造,我国已有近200家钠电池负极材料企业。下游为钠电池制造,钠电池广泛应用于储能及低续航交通场景。
发展背景:近年来钠电已在储能、两轮车、启动电源、工程机械、特种电源等领域完成商业化验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钠离子电池出货量为3.6 GWh,2025年钠电池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2025年上半年全球钠电池出货量达到3.7GWh,同比增长259%。
出货量:受益于钠电池产业化进程加快,负极材料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4年全球钠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达4800吨,同比增长194%。在技术突破和成本下降的双重驱动下,中国钠离子电池及其核心材料硬碳的市场空间正在快速打开,市场需求逐步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一季度中国出货量为2070吨,同比增长211%。
出货结构:硬碳是当前主流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2025年上半年全球硬碳负极材料出货量4797吨,占比94.3%;软碳占比5.7%,较2024年全年提升了3.2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随着钠电热度继续攀升,钠电池负极材料万吨线陆续投产,产能爬坡带动负极材料规模化效应显现,产品价格下降明显,钠电池负极材料价格由2021年的12万元/吨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7万元/吨。
发展趋势:1、短期来看,钠电负极材料的产业化或将继续以硬碳为主导,软碳负极由于成本较低,有望在能量密度要求相对不高的细分市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2、长远来看,研发新型高容量负极材料,如合金类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等,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方向。
报告相关内容节选: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
第1章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综述/产业画像/数据说明
1.1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综述
1.1.1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界定
1.1.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分类
1.1.3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所处行业
1.1.4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监管
1.1.5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标准
1.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画像
1.3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1.3.1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
1.3.2 本报告权威数据来源
1.3.3 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
第2章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历程
2.2 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主体分析
2.3 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模式
2.4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能投资/项目进展
2.5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现有产能/规划产能
2.6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生产情况/产量
2.7 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销售
2.8 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体量
2.9 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竞争态势
2.10 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投融资及热门赛道
2.11 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痛点问题
第3章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进展及前驱体
3.1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竞争壁垒
3.1.1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核心竞争力/护城河
3.1.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入壁垒/竞争壁垒
3.1.3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研发
3.2.1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研发现状
3.2.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专利申请状况
3.2.3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科研创新动态
3.2.4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研发方向/未来研究重点
3.3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本结构
3.3.1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本结构分析
3.3.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本控制策略
3.4 钠离子电池硬碳前驱体制备工艺
3.4.1 钠离子电池硬碳前驱体技术路线全景
3.4.2 钠离子电池硬碳前驱体生产工艺流程
3.4.3 钠离子电池硬碳前驱体工艺路线对比
3.4.4 钠离子电池硬碳前驱体关键核心技术
3.5 硬碳前驱体综合对比
3.6 硬碳前驱体——生物质前驱体/椰壳等
3.7 硬碳前驱体——树脂基前驱体
3.8 硬碳前驱体——沥青基前驱体
3.9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设备
3.9.1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线生产设备组成
3.9.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设备市场概况及供应商
3.10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链管理及面临挑战
第4章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4.1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概况
4.1.1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品综合对比
4.1.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细分市场概况
4.1.3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细分市场结构
4.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细分市场:硬碳(HC)/碳基材料
4.2.1 硬碳(HC)概述
4.2.2 硬碳(HC)市场概况
4.2.3 硬碳(HC)竞争格局
4.2.4 硬碳(HC)发展趋势
4.3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细分市场:软碳/碳基材料
4.3.1 软碳概述
4.3.2 软碳市场概况
4.3.3 软碳竞争格局
4.3.4 软碳发展趋势
4.4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细分市场:其他
4.4.1 铁基氧化物
4.4.2 硒化钴(CoSe)
4.4.3 合金类材料
4.4.4 有机化合物类材料
4.7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细分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第5章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及钠离子电池需求前景
5.1 锂离子电池产销现状
5.2 锂电池行业发展困境
5.2.1 资源安全
5.2.2 价格波动剧烈
5.3 钠电池行业发展机遇
5.3.1 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
5.3.2 钠电池产业链加速布局,大规模商业化在即
5.3.3 钠电池与锂电池“分庭抗礼”的可能性——性能
5.3.4 钠电池与锂电池“分庭抗礼”的可能性——生产
5.4 锂电池与钠电池相似之处
5.4.1 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与锂电池一致
5.4.2 钠电池生产工艺与锂电池相似
5.5 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历程
5.6 钠离子电池市场竞争状况
5.7 锂离子电池场景应用现状
5.8 钠离子电池潜在应用前景
5.9 钠离子电池潜在应用场景:储能
5.9.1 储能市场现状及趋势
5.9.2 储能钠离子电池应用前景
5.10 钠离子电池潜在应用场景:电动汽车/电动两轮车
5.10.1 电动汽车/电动两轮车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5.10.2 电动汽车/电动两轮车钠离子电池应用前景
第6章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企业案例解析
6.1 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梳理对比
6.2 中国钠离子电池企业案例分析
6.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6.2.2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6.2.3 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6.3 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案例分析
6.3.1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6.3.2 广东容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6.3.3 福建元力活性炭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6.3.4 成都佰思格科技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6.3.5 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6.3.6 山西华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6.3.7 四川中科海纳科技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6.3.8 深圳市寒暑科技新能源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6.3.9 深圳珈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6.3.10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概述
2、竞争优势分析
3、企业经营分析
4、发展战略分析
第7章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政策环境及发展潜力
7.1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政策汇总解读
7.1.1 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政策汇总
7.1.2 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规划
7.1.3 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重点政策解读
7.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PEST分析图
7.3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SWOT分析图
7.4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潜力评估
7.5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未来关键增长点
7.6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7.7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趋势洞悉
7.7.1 整体发展趋势
7.7.2 监管规范趋势
7.7.3 技术创新趋势
7.7.4 细分市场趋势
7.7.5 市场竞争趋势
7.7.6 市场供需趋势
第8章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投资机会及策略建议
8.1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8.1.1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8.1.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投资风险应对
8.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8.2.1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薄弱环节投资机会
8.2.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8.2.3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8.2.4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空白点投资机会
8.3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投资价值评估
8.4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投资策略建议
8.5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1: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定义
图表2: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分类
图表3: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所处行业
图表4: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监管
图表5: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标准
图表6: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结构图
图表7: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生态全景图谱
图表8: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区域热力图
图表9:报告研究范围界定
图表10:报告权威数据来源
图表11:报告研究统计方法
图表12: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历程
图表13: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参与者类型
图表14: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企业
图表15: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入场方式
图表16: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入场进程
图表17: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能投资/项目进展
图表18: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现有产能/规划产能
图表19: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生产情况/产量
图表20: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销售模式
图表21: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特征
图表22: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现状
图表23: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供求关系
图表24: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价格走势
图表25: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体量
图表26: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同业竞争程度
图表27: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竞争格局
图表28: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
图表29: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融资渠道
图表30:中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兼并重组态势
更多图表见正文……
◆ 本报告分析师具有专业研究能力,报告中相关行业数据及市场预测主要为公司研究员采用桌面研究、业界访谈、市场调查及其他研究方法,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并且结合智研咨询监测产品数据,通过智研统计预测模型估算获得;企业数据主要为官方渠道以及访谈获得,智研咨询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做最大努力的追求,受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资源的限制,本报告只提供给用户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公司对该报告的数据和观点不承担法律责任。
◆ 本报告所涉及的观点或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证券或基金投资建议。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或证券研究报告。本报告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观点产出及数据分析基于分析师对行业的客观理解,本报告不受任何第三方授意或影响。
◆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智研咨询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过往报告中的描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智研咨询可发表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或文章。智研咨询均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智研咨询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读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任何机构或个人应对其利用本报告的数据、分析、研究、部分或者全部内容所进行的一切活动负责并承担该等活动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或伤害。


01
智研咨询成立于2008年,具有17年产业咨询经验

02
智研咨询总部位于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专家资源和区位优势

03
智研咨询目前累计服务客户上万家,客户覆盖全球,得到客户一致好评

04
智研咨询不仅仅提供精品行研报告,还提供产业规划、IPO咨询、行业调研等全案产业咨询服务

05
智研咨询精益求精地完善研究方法,用专业和科学的研究模型和调研方法,不断追求数据和观点的客观准确

06
智研咨询不定期提供各观点文章、行业简报、监测报告等免费资源,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公司使命

07
智研咨询建立了自有的数据库资源和知识库

08
智研咨询观点和数据被媒体、机构、券商广泛引用和转载,具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

品质保证
智研咨询是行业研究咨询服务领域的领导品牌,公司拥有强大的智囊顾问团,与国内数百家咨询机构,行业协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专业的团队和资源,保证了我们报告的专业性。

售后处理
我们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只需反馈至智研咨询电话专线、微信客服、在线平台等任意终端,均可在工作日内得到受理回复。24小时全面为您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及时解决您的需求。

跟踪回访
持续让客户满意是我们一直的追求。公司会安排专业的客服专员会定期电话回访或上门拜访,收集您对我们服务的意见及建议,做到让客户100%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