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博士选择当中学教师,大材小用还是人才浪费?从国家大形势上看,教师行业的前景是光明的!【图】

    一位理学博士应聘到一所中学任教师引起一些人的争议,有些人认为博士做中学教师是大材小用,人才浪费,也有人认为博士做中学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结果。早年小学教师大多是初中毕业,甚至小学毕业教小学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但是现在小学教师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有些地方已经将本科毕业作为小学教师任职的基本条件,如果照此推断,中学博士老师也应该不算稀奇。

    博士做中学教师并非偶然,有一些竞争非常激烈的中学早已经聘用了博士当教师,只是因为那些学校教师岗位竞争十分激烈,所以也没有引起太多的争议。博士做中学老师本不应该引起太多争议,因为博士毕业做任何工作的都有,并非所有的博士都是在做相关的专业研究。如果说博士去做行政和企业管理,去做出版和传播不是人才浪费,那么去做中学教师自然也不是大材小用,推而广之,去做小学教师或幼儿教师,也都是合理的。

    博士从事非专业研究的工作可能会越来越普遍,这一方面源于博士的供给,另一方面也源于各种工作岗位对受教育程度的需求。随着博士学位授予点的增加,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比如2017年博士招生就超过了8万人,在校博士达到36万多人,对比1997年当年博士生招生人数仅有1.2万,毕业仅有7000多人,在校的博士仅有3万多人。20年间,中国的博士供给数量增长了7倍。1997年硕士招生数量也仅有5万多,也就是说2017年的博士招生已经大大超过20年前的硕士数量。如果我们再回过去看,1977年全国大学本科招生人数也仅仅27万,就可以想象现在博士是一个多么大的群体。中国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但是研发岗位的增加不一定能够与博士数量增加的速度相匹配,许多博士不可能在专业研究教学岗位就业,必然转向其他的就业空间,而中学教师越来越成为吸引人的职业,所以博士进入中学可能会越来越多。

    除了数量问题以外,质量是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任何产业都会出现不合格的产品,基数越大,出现不合格产品的概率越高。博士研究生的数量在急剧扩大,但是保证质量的机制却没有得到完善。由于招收博士的指标是由教育部门配给的,所以许多学校采取的是宁滥勿缺的机制,因为招生指标难得,所以即使考生的质量不尽如人意,但是也要优先完成招生指标,这造成一些缺乏学术研究潜质的学生进入了博士研究生学习。在培养阶段,一些博士生成为导师的课题组成员,忙于工作,忽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为了保证博士质量而制定的一些考核标准,比如发表论文数量,也使部分学生忙于写作供发表的论文,忽视深入的研究,那些缺乏学术研究潜质的博士在拿到学位以后,必然会向其他就业渠道分流,可以设想,未来的许多行业可能都会有博士们的进入。

    许多博士转行可能也是被迫的。教育要服务于社会需求,许多大学都根据社会需求增减专业设置,但是对于博士教育来说,根据社会需求增减专业很困难,因为许多招生指标是根据博士点和导师的专业设计的,因此具有很强的惯性,供求方不可能根据社会需求快速调整专业结构,因此就会出现结构性的偏差,社会需要的培养不足,而大量培养的专业可能超出社会需求量。

    当然,各个行业对高学历的需求也在增加,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广泛,不仅仅大学和科研院所需要博士,其他岗位也需要高学历的人,比如现在已经开始出现的博士农民,将来会越来越多。中学教师是一个更加需要知识的职业,将来中学可能会成为博士密集的职业之一。

    但是并非所有博士都适合做中学教师,博士增加也并不意味着教师质量必然提高。

    首先,博士经常并不“博”,而是“专”,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科的区分越具体,到了博士学习阶段,往往会集中在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而对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掌握的并不是很多,博士不“博”应该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对于中学生来说只有地理课,但到了大学就分成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等不同学科,而到了博士学习,只能集中于其中的一个部分,所以博士多出的那部分知识,并不一定可以直接服务于中学的教学。

    其次,中学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但是传授知识需要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这在大部分博士培养中都是缺乏的。因此,要成为合格的教师,这些高学历的博士们还需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这需要他们具有出色的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教师的需求,完善知识结构。

    在一波又一波公务员考试热席卷我们的生活的时候,另外一个职业也悄悄的变得火热,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接触到过的教师这个职业,在国家政策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士进入到教师这个行业中,那么这个行业的前景到底是怎样的?它和公务员岗位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谈一个行业的前景,首先要看的就是国家和社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对这个行业的需求。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最快的阶段,在当前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科技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一个国家科技的发展,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基础就是人才,人才的培养是国家的长久大计,教育的建设是我国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的主要方面之一,所以从国家大形势上看,教师行业的前景是光明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数量稳步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普通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分别为522.6万人、244.1万人。2016年分别增至578.9万人、348.8万人。

    此外,普通高中和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量出现大幅增长,1978年普通高中专任教师74.1万人,2003年突破百万,2010年突破150万人,2016年达到173.3万人。大学扩招,普通高等学校老师数量也大幅增加。1978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仅20.6万人,2006年突破百万,2014年突破150万人,2016年达到160.2万人,较1978年增长677.7%。

    调查显示,起薪与应届生预期薪酬存在较大幅度差距。

    2017年专科应届生起薪2800元

    本科应届生起薪4300元

    硕士研究生起薪5900元

    博士研究生起薪7900元

    其中专科应届生预期薪酬为3500元,本科应届生预期薪酬为5200元,硕士研究生预期薪酬为6500元,而博士研究生预期薪酬为9000元。
性别在起薪上也呈现出较为明显差异。

    其中男性本科应届生起薪为4400元,而女性为3800元,二者相差600元。

    2017年最受应届生青睐的行业

    大学专业不但意味着数年的学习方向,而且往往承载着一个沉甸甸的人生理想。大学毕业能否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直接意味着能否实现“学以致用”,甚至人生理想能否达成。

    不过,调查数据显示,56.7%的应届生表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只有1/4的应届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直接对口,其他应届生表示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但不直接对口。

    2017年最受应届生青睐的行业是IT/互联网/通讯/电子,其次是金融/银行/投资/基金/证券/保险,排在第三位的是服务业/医疗/酒店/旅游。

    据统计,今年毕业应届生人数又创新高,达到破纪录的795万人,就业成为每位应届生未出校门就要感受的压力。在就业的高压下,“能不能找到工作”成为比“能不能找到如意的工作”更现实的选择。

    另外,教师也是不少应届生的选择,据统计教师的工资水平月薪4000、5000的都有的,更重要的是,有编制的教师,福利待遇好!不要相信网上留言说教师工资怎么低,说实话,教师的工资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所有行业中,教师的薪资水平是处于中等以上的,绝对会超过应届生的平均起薪的。不信大家可观察下周围的老师,注意:不要把农村教师与大城市工作人员比,可比同个地方的其他工作。

    教师是个伟大而响亮的名字。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且教师职业被誉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备受尊敬和崇拜。当前教师职业是最热门的职业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且由于教师人才相对紧缺,使得社会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广为流传,这种观念来自于“专业人员即研究者”的启示,其基本假设是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省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

    在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教师受到的关注自然水涨船高,成为了与公务员并驾齐驱的就业热点。仅南京地区教师招聘考试的录取比例就达到了18比1,而沈阳更是到达了21比1的录取比例。究其根本原因,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和含金量的逐年增长是求职者对这一职业选择的根本出发点。并且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教师的平均收入已经超过企业白领阶层。

    此外,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也逐渐成为趋势,教师队伍总体上呈年轻化态势,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体。到2015年,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分别占42,3%、49,2%、53,6%。

    教师职业热度的增加也侧面体现了现在求职者对工作环境的选择,教师工作相对稳定,知识氛围比较浓厚,福利待遇也相对较好。当然对于农村地区的特岗教师来说,这一条件还有待提高,在国家对基础教育的越来越重视的趋势下,政府在教师待遇、工作环境方面的经济投入也必然会增长。并且学校这种类型的工作环境也相对简单,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讲台也是许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在精神层面,教师,特别是公立学校的教师,能够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这还不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这一点相对应的是,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中就更加强调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强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教师职业带给从业者的不仅仅是工作的稳定,更多的是对个人以及家庭的良好影响。

本文采编:CY315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