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触摸中国经济的温度

 


 

触摸中国经济的温度

中国前三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数据近期陆续发布,经济总体形势日渐清晰:在初步抑制通胀的前提下,经济增速只出现温和下降,并仍能保持较高增长;出口量适度回落,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内需增长的弥补;就业、收入等民生指标令人欣慰。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仍总体保持良好态势。

 

一季度9.7%、二季度9.5%、三季度9.1%,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画出一条缓慢下行的曲线,打消了业界对所谓“硬着陆”的担忧。

“前三季度宏观经济走势基本符合调控预期,处于温和回落的态势。”亚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整个经济走势仍然处于掌控之中。

在国内调控和外部需求走软的综合作用下,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幅自今年7月达到6.5%的峰值后,已进入下行通道。普遍认为,CPI正见顶回落,此轮物价上涨未向恶性方向发展。

美国《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中国在不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努力抑制通胀,引导其经济进行了“软着陆”。

从增长动力看,尽管中国出口增速正呈现高位回落态势,但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工业生产形势却十分喜人。内需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弥补出口下降的缺口,反映了中国内外需增长动力更趋协调。

在民生方面,今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仅用三个季度就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900万人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也一直稳定在4.1%;经济平稳增长,就业机会继续增加,拉动了城乡居民持续增收;财政对民生项目的支出也大幅增加。

“总的来说,前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型进展平稳,宏观经济政策已成功地从危机应对模式转为常规经济政策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内生性增长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在国内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上升的环境中,中国经济能取得如此成绩非常不容易,说明宏观调控是成功的。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也应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同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崎岖坎坷的道路上,中国经济要保持又快又稳前进,并非易事。

从外部环境看,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经济增长乏力……全球不景气,中国也难独善其身。

中国社科院分析报告认为,欧美债务危机将通过三个渠道影响中国经济:通过出口影响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渠道影响经济稳定,通过悲观预期影响投资和消费信心。

从内部环境看,通胀正由需求拉动为主演变为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共同作用,仅通过紧缩越来越难解决问题;而在持续紧缩政策下,中小企业也已出现“融资难”。

专家们普遍认为,在物价上涨过快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宜放松;但在企业融资出现困难的背景下,也不宜进一步紧缩。可谓“两难”。

近期,一些地方出现的“电荒”“油荒”等新情况、新问题,也表明,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正在上升。

国家电监会认为,当前这种“电煤涨价、电价滞后、电企亏损、调价艰难”的局面如得不到缓解改善,将给我国能源供应安全造成影响。

面对当前复杂形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才能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物价总水平,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积极支持企业特别是吸纳就业和科技创新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狠抓节能减排不放松,努力办好涉及民生的事情等方面,对近期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

张立群认为,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继续巩固经济增长的基础。宏观调控的总体走向还是要保持稳定,同时对国内外存在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要有所防范。

“从中长期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如何保证,有赖于实质性改革措施推出。比如,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要向家庭、居民倾斜;推进金融改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使民间融资阳光化,以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庄健说。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看经济发展新信号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但也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外需下降等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面临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10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今后几个月的重点工作,传递出诸多经济发展新信号。

宏观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当前,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何去何从,引人瞩目。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要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中国的宏观调控已经实现了从政府刺激向市场驱动的转型,现在的问题是内需外需的变数在增多,要通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及早应对,避免被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

预调微调,意味着宏观调控的大方向没有变,但力度和节奏将会出现前瞻性的、有针对性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接下来货币政策会在稳健的总基调下,加大对中小企业、重大基础设施、外贸企业等重点领域的倾斜。财政政策将会进一步加大对民生项目的投入力度,同时推进结构性减税。

“前一阶段,我们企业经营遇到不少困难。现在国家政策要进行预调和微调,我们对全行业共同面临的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问题有了更好的预期。”企业经营状况与宏观政策紧密相关的重庆勤牛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邹晴说。

集中解决紧迫民生问题

“集中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紧迫问题”“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努力办好涉及民生的事情”……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民生”出现频率很高。在物价居于高位的特殊形势下,保障和改善民生尤为重要。

物价尽管连续两个月涨幅回落,但仍处高位。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适当提高标准。

今年我国经济增速逐季放缓,就业形势面临挑战。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比二季度有所下降,四季度不排除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加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保障房建设与困难群体利益息息相关。如何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得到有力资金保证,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要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尽快形成有效供应,让人民群众看到政策的成效。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当前宏观调控到了关键时刻,政府出台这么多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利于减缓经济回落、物价较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更好结合

信贷政策的走向市场极为敏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信贷政策要与产业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有保有压。

专家指出,在我国产业政策强调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要在信贷政策总量调控的基础上,做好银行信贷投放的结构性调整,让信贷资金进入到应该进入的领域,最终让实体经济获得更健康的发展。

“在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下,银行投放给企业的贷款总体上是有限额的,这时就格外需要把资金用到刀刃上,用到如中小企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最需要的领域。”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此外,会议还提出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对此郭田勇认为,当前信贷调控需要防止出现在建工程因信贷资金紧张而停建的现象,否则造成巨大浪费。当然,对新项目要从严。郭田勇说。

有专家指出,会议还传递出了警惕信贷资金热钱化、实体经济空心化的信息。“近来有部分本该进入生产领域的信贷资金进入到了投资品领域,导致大量民间资本逃离实体经济,最终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交通银行金融分析师仇高擎指出。

支持民间投资新举措有望陆续出台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积极支持企业特别是吸纳就业和科技创新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落实已出台的金融财税政策,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建翔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这些政策措施正当其时。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主要是落实此前提出的6项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和3项财税政策措施,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工信部还将按照《“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民间资金的出路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使民间资本有信心、有条件专注于实业发展。

王建翔透露,备受期待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配套政策措施有望于年底前出台。

力促外贸平稳增长

最近一段时间来,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需求下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对我国外贸带来了严峻挑战。

在被视为观察外贸走向风向标的广交会上,供求双方不敢签长单、大单的趋势越发明显。这一方面是由于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世界经济走势仍不明朗,另一方面人们也担心出口退税等政策是否会变化。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挥好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的作用,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和基本平衡。

“会议强调了国家支持外贸发展的信贷、保险和出口退税政策,给外贸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帮助企业树立了应对外需疲弱困难的信心。”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说。

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时还提出,密切关注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李健分析认为,未来出口形势会相当严峻,必须密切跟踪市场发展变化,在政策上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也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努力保持出口退税、外贸信贷、出口信用风险保障、人民币汇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贸易便利化等出口相关政策的基本稳定。(半月谈网/记者刘铮、杜宇、王宇、何宗渝、王希、张翅)

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空间正在打开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0月27日发布的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央行于本周暂停了连续两周发行的三年期央票,而就在上一周,央行还下调发行利率一个基点。以上公开市场操作的诸多变化,一定程度上凸显出货币政策的微调迹象。

就在公开市场操作收缩力度出现松动的同时,银监会日前下发通知,对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政策,允许商业银行发放金融债,专项用于投放小微企业贷款,于信贷结构上亦加大了微调力度。

联系到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调研时强调“宏观经济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到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提出货币政策在“总提法不变的前提下留有充分的灵活性针对性”,种种迹象显示,下一步政策预调微调的空间正在打开,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与前瞻性将更加凸显。

政策细微变化的背后是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细微改变。上半年我国一度面临的“更高物价、更低增长”的经济形势目前正在出现向好变化。备受关注的CPI同比涨幅从前期6.5%的三年高点,正逐步缓慢回落,物价走势的拐点基本确立。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出现新的迹象,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多个月徘徊在收缩区间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出现了向景气区间的反弹,显示出经济发展回稳态势进一步增强。

相比于此前的“更高物价、更低增长”形势组合,“物价趋稳、增长回升”的宏观环境新组合是决策部门乐于见到的,并为下一步政策微调空间的开启提供可能。毕竟,前期趋紧的货币信贷政策,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随着劳动成本、原材料成本的增加,一些中小企业日常经营陷入了困境。同时,欧债危机仍然在持续发酵之中,外围经济环境短期内难有明显起色,甚至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面对前期政策带来的叠加风险,下一步经济政策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减震”预防工作。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物价走势出现小幅回落,但经济学家普遍预期我国未来物价走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仍将保持较高水平,控物价仍将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应继续以“稳健”为主基调,同时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准备金率调整方面,加大更具针对性的局部调整力度,信贷政策将更好地与产业政策结合,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