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印刷教育的困惑与对策

 

图为在大赛上,参赛选手在进行网版刮印操作。

 

  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培养行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学校招生难,是否要改专业名称吸引学生?学生实习难,如何真正实现校企结合?实习生待遇低,如何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4月10日,第二届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举办期间,两岸及港澳印刷教育座谈会在广东东莞召开,来自22所设有印刷包装相关专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会聚一堂,就上述印刷教育中的焦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寻求解决方案。

  招生难专业名称是否要改?

  “我们第一志愿招来的学生少,很多是调剂过来的,女孩子特别多,但就业特别好。”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传媒学院信息工程系印刷技术专业教授徐锦林说。北京印刷学院也存在这种现象,该院副院长蒲嘉陵说:“在北京印刷学院的生源中,50%多来自北京,40%多来自外地。北京生源第一志愿报印刷的常常招不满,要调剂才能招够;外地生源都能招满,高考分数也很高。但这是北京教育吸引人,并不是我们印刷专业吸引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与媒体传播系主任吴欣也表示:“从广东的4所高职学校来看,印刷绝对是所有系中招生最少的。”

  “其实不光是印刷专业,整个轻工技术类专业,如制浆造纸、印刷包装、食品等专业,本科招生情况都不好。”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副教授李治江表示。他认为,总体来说,印刷在轻工行业招生中还是比较好的,虽然有很多是调剂的。

  为什么学生不愿选择印刷专业?徐锦林分析:“是不是高中生对现代印刷认识不够,认为印刷脏、累、苦?”蒲嘉陵则认为,这可能跟媒体宣传有关,“现在媒体宣传的都是大科学家,比如航天方面的,没有好好宣传印刷人”。吴欣认为,这和家长的观念有关,不少学生家长认为印刷没什么好学的,就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太老土,还认为印刷很简单,还有毒。

  怎么解决招生难的问题?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改变专业名称上动了点脑筋。吴欣说:“总体来说,教育部专业目录中的印刷技术专业我们不能变,我们只能迂回地改动方向。今年招生时,我们把“印刷”改成“印制”,这样就好听多了。我们把印刷工艺变成图文印制工艺,把数码印刷改成数码印制技术,改叫平面媒体印制营销,不叫印刷营销,还新增了印刷国际贸易专业。”他呼吁国家把印刷技术专业变成平面媒体印制专业。

  同处广东这个印刷业发达的地区,广东新闻出版技师学院院长钟炳进的观点恰恰和吴欣相反。钟炳进表示:“我们一直不想去掉‘印刷’这个概念,反而注重突出‘印刷’特色,如电脑照排已经成为我们的品牌专业,虽是老技术,但我们更新了内容,不改名称。”

  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主任万晓霞则认为,如果印刷行业的专家都认为应该改名,就应该联合起来到教育部申请。她说:“印刷作为一门学科太古老了,印刷作为学科太窄了。改名的例子在很多专业中都有,比如把无线电专业改成通信工程,为什么印刷就不能改呢?”她表示,当大家都认为要改的时候,武汉大学愿意到教育部去申请。

  蒲嘉陵告诉大家,国外很多印刷专业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去印刷化,国内很多地区还保留“印刷”二字,而台湾已经去了“印刷”二字。虽然行业内很反对这种做法,但不改名招不来学生。他认为,改名也许是一条出路,但也是一种“骗”,因为学生来了学的实际还是印刷。

  如何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与会专家们关注的又一个焦点问题。因为资金所限,学校不可能购买所有设备;学生人数多,很难做到一人一机;纸张油墨贵,也不可能在实习时大量使用。而且很多企业常常要求学生毕业后马上上岗。这个矛盾如何解决?一种“引企入校”的模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实习难 如何实现校企结合?

  “高校扩招以后比较头疼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印刷工程系主任赵秀萍提出。她说,因为资金问题,学校不可能把目前所有印刷方式的印刷设备都采购进来,但企业却要求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能上岗,这是一个矛盾。

  蒲嘉陵认为,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印刷企业对用人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都要求学生去了马上就能上手。就此而言,他认为,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西欧、北美的本科生在学校不用学太多,因为公司有很完善的培训制度,到公司只要有6个月时间全部能学会。”

  谈到解决实习难的办法,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引企入校”的模式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高度关注。该校教授徐锦林介绍,“引企入校”就是把学校的场地和设备出租给印刷厂,对外是个工厂,对内是学校的培训基地,学校一年还有一两百万元的收益。

  他说:“我们给对方的条件很优惠,不管是房租还是机器都有优惠,条件是义务培养学生,学生分班轮流上课,上午一个班,下午一个班。我们找了一个对教育相当重视的老总,他来了两年,学校基本实现了半工半读,我们还搞技能考证。企业用我们的设备和场地赚钱,我们赚人,培养我们的学生,让学生真正在印厂中摸爬滚打。”

  从去年开始,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又扩展了半工半读范围,形成了轮岗、定岗、顶岗的培训系统。学生前两个学期在学校学习;第三个学期有两个月时间到外面较好的印刷厂轮岗,让学生认识自己;第四和第五个学期在校内工厂半工半读,叫定岗,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工厂的需要,自选将来在印前、印中、印后或是制版、软件的某个岗位;第六个学期全部下厂顶岗,6月份回来拿毕业证。

  另外,徐锦林呼吁国家给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业以优惠政策。他说,大部分老板为了赚钱,让学生干的工种缺乏技术性,学生也不愿去干,技术性强的岗位又不让学生去,怕耽误生产。国外欢迎学生到工厂实习,但中国不行,要靠关系、靠名片,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国家应该有优惠政策,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可减免税。

  蒲嘉陵总结说,很多学校都在探讨实习模式,如有的学校采取“3+1”模式,有的学校采取“2+1”模式,北京印刷学院采取“1+2+1”模式,都是想把最后一年拿来让学生实习。但实际上如果学校没有很好的合作伙伴,没有体系化的实习基地,没有很好的师资力量相对集中派往的话,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知道学生去实习了,但他压根没去;还有一种是要做好这项工作是比较难的。有的学校把简单的技能动手学习放到自己的学校,在试验室或实习工厂,让学生去拆不用的机器,学习其基本原理;有的学校把一部分要学精的东西放到合作单位,对合作单位的要求不是很严,时间也不是很长。他认为,不管哪种方式,都要有很好的策划和投入。

  印刷工人待遇低,工作时间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同时影响了学校招生。如何改变人们对印刷固有的落后观念,星光集团入驻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例子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待遇低 到底谁应改变观念?

  “虽然印刷工人的社会需求量非常大,但学校的招生数量一直在下降,为什么没那么多学生去学院?这与学生出去后的待遇有关,这个问题是影响深远的。”山东省工业技师学院印刷工程系主任王连军说。

  王连军举例说:“我们学校印刷专业学生出去月基本工资2000元,数控机床专业3000元,前者12小时工作制,后者8小时工作制。企业如果还这样让工人工作12个小时,必然会使教育市场缩水,最终使企业无人可用。我们希望企业将印刷学生工资与其他行业的拉平。”

  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主任万晓霞也认为,印刷专业学生的待遇确实是有问题。她说,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说,非常不好意思跟邻居讲孩子在学印刷专业,“印刷”这个词让他们感到没脸面。因为“印刷”这个词太古老,让人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它是落后的、破旧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下里巴人的东西,这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

  如何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万晓霞举了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她说:“武汉的东湖高新区是第二个国家级高新示范园(第一个是中关村),目前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比如辉瑞制药、富士康等,产值已达500亿元。但这些企业找不到配套的企业给它们做包装印刷,我推荐星光集团去。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近期到星光集团看了一下,回来跟我说,完全改变了对印刷包装企业的看法。过去我们坚决拒绝他们入驻我们的高新园区,因为我们是高新科技的光谷,印刷太落后了。现在我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所有的人员上了一堂课,告诉他们,印刷和包装是高新技术含量很高的一个产业,我们不能小看它,并立即给湖北省委打报告说一定要引进印刷包装企业,如果它们的技术到位的话,还要让它们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待遇以及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

  除了让家长和政府部门改变观念,印刷教育者自身也要转变观念。万晓霞说,很显然,商业印刷和出版印刷一定会走下坡路的,因此我们现在自己要对印刷进行扩展,不要让人家把我们变小了。我们以后要把印刷扩展到相关行业,要把印刷的概念放大,尽量让学生少去那些不是很好的企业,这样才能把印刷教育做大做强。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