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钱小瑜: “十二五”我国人造板将再铸辉煌

  摘要: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国人造板行业的发展成绩,概述我国人造板行业的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人工林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展望“十二五”期间,我国人造板工业将围绕低碳、环保、优质、高效、可持续的主题,在结构调整中快速发展、再铸辉煌。

  关键词:“十二五”;人造板;可持续;市场;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人造板行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依托,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行业规模和产品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提高,在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指标的同时,成为了全球人造板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的第一大国。“十二五”期间,我国人造板企业将在现有基础上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为进入世界人造板技术强国奠定基础。

  1 “十一五”我国人造板发展成绩斐然

  1.1 人造板及其下游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2001年国家出台的人造板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给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外部条件。退税的利润积累,使多数人造板企业逐步走出困境,平稳渡过全球金融危机期,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据统计,我国人造板行业现有生产企业1万多家,年产量超过1亿m3,总产值高达2 000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国人造板总产量超过5亿m3。其中,2010年生产胶合板5563万m3、纤维板4185万m3、刨花板1574万m3、其他人造板2611万m3(见图1),总产量接近1.4亿m3。


 

  “十一五”期间,四大类人造板的发展特点为:胶合板除在家居制作、室内装修、混凝土模板与集装箱底板生产等领域得到应用外,在复合地板生产领域的应用迅速增长,特别是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兴起拓展了胶合板的应用领域;纤维板是中国人造板增长速度最快的板种;刨花板仍然是各类家具制作的重要材料;细木工板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人造板板种,室内装饰与装修是细木工板主要应用领域。

  人造板工业的强劲发展,不但为社会提供了大量质优的原材料,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使我国在地板、家具、木门、音箱、木制玩具和工艺品、室内装饰、胶黏剂、装饰纸及木工机械等行业,也都成为了世界生产大国。2010年,我国人造板相关行业的生产总值分别为:家具8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木地板700亿元,木门800亿元,木工机械250多亿元,建筑装饰业2万亿元[3]。

  1.2 进出口贸易不断优化调整

  人造板生产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人造板进出口贸易的结构调整。“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内产品质量的提高,人造板进口量持续下降;出口量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开始下滑,2010年开始回升(见表1)。五年间累计:胶合板出口近4000万m3、进口约140万m3;纤维板出口1 300多万m3,进口约250万m3;刨花板出口80多万m3,进口240多万m3。

  1.3 推动人工林发展

  人造板工业既是资源高度依赖型产业,又是典型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我国实施的人造板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鼓励将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再进行加工,大大提高了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为促进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我国在只占世界森林资源总量4.7%、年森林消耗量大大低于生长量的条件下,生产出超过全球总产量40%的人造板,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木质产品的需求。

  人造板行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速生人工林的培育,越来越多的人造板企业投资造林,建立原料林基地,农民群众、社团组织也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投资造林积极性,相继涌现出一批专业造林公司。图2显示2000—2009年间,我国森林资源和人造板的发展状况。自2002年开始,我国每年造林面积均突破667万hm2(1亿亩)。统计资料显示,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我国人造板的产量增长了135%,森林面积从1.75亿hm2增加到1.95亿hm2,人工林保存面积从0.53亿hm2增加到0.62亿hm2;截止2009年底,我国人工林面积达到了6 200万hm2(9.3亿亩)[3]。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森林面积每年增加400万hm2(6 000万亩),森林年均增长量达到5亿m3,而同期全球森林面积量在减少。


 

  1.4 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人造板行业的大力发展,促进形成“基地+农户+公司”的速生丰产林一体化经营模式,使农民得到了更高的经济收益。目前,国内木柴收购价已经提高到杂柴约340元/t、松柴约440元/t,个别地区价格高达500元/t。2010年,全国生产纤维板、刨花板和细木工板共收购木柴1.14亿t,按平均380元/t计算,当年支付林农及林业部门的费用达433.2亿元。在很多地方,人造板工业的原材料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时,人造板生产及其上下游产业共创造了5 000多万个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成为了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使1亿多农民受益,真正实现了农民增利、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的多方共赢局面[3]。

  1.5 我国人造板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有限的森林资源制约人造板的发展。

  目前,我国每年木材消耗量大约为3.8亿—4亿m3,而国内森林蓄积供给量约为3.65亿m3 (折合木材约2亿m3),由于中、幼龄林面积的比重大,树种结构不合理,短期内自给能力差,故原木进口依存度仍达40%。随着国际木材市场价格的上涨,及木材主要出口国的政策变化,我国进口木材付出的经济代价渐高,难度渐大。原材料短缺,是我国人造板行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国际贸易壁垒加剧,出口产品受阻。

  我国人造板成品的出口依存度达40%,主要集中在美、日、欧盟、英国和韩国等国家,占出口总额的65%。而进口各国不断通过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对我国人造板及其下游产品出口设置越来越多的限制,如《雷斯法案》、CARB认证、FSC森林认证等,对我国人造板的出口造成巨大冲击。此外,人民币持续升值,客观上也对我国人造板出口造成一定压力。

  3)产品结构不够合理,特种板材短缺。

  由于近几年投资过热,缺乏规划,导致人造板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个别品种产能过剩。如我国胶合板产量占人造板总产量的比重高达40%,而世界总比例仅为30%。以采伐和加工剩余物、城市废料为原料的刨花板比例偏低,只占到总量的11%,而世界总比例为42%;OSB、高性能复合板、无胶人造板、非木材资源和农作物秸杆板等产品比例很低;特种用途板、特种规格板、后成型板和环保型板材的产量则更少。

  4)产业政策不配套,行业管理不到位。

  人造板市场准入制度缺项,人造板标准修订工作滞后。人造板行业对政策扶持的依赖性强,例如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延续问题、企业生产初级林业产品的所得税减免问题以及提高人造板产品出口退税问题等;人造板在国内流通过程中需取得三证(采伐证、运输证、检疫证),增加了流通成本和手续环节,不利于人造板的快速流通。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