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农民工是指进城务工人员是指本县(市)境内,户籍地在乡村,进入城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区,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劳动者;或外县(市)进入本县(市)城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区,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劳动者。
农民工的优势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农民工就业数量
在城镇化建设发展过程以及社会资源的配置,农民工就业问题必然受到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城镇化建设必然会扩大就业这种社会活动的空间,扩大城区,增加公共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从而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可以吸引更多农民进城务工,缓解农民工就业问题。2019年中国农民工数量29077万人,同比增长0.8%。
2014-2019年中国农民工数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本地就业指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没有远离家乡,但是几乎完全脱离农业生产,主要从事其他工作获得收入来源,没有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外出工作的成本较低。
2019年中国外出农民工数量17425万人,同比增长0.9%;本地农民工数量11652万人,同比增长0.7%。
2014-2019年中国外出与本地农民工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完成了从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协调发展的转变。中国的迁移流动人口,主要是就业人口,农民工的迁移流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流动的总体格局。
中国东部地区农民工就业数量逐年微降,2019年农民工就业数量15700万人,同比下降0.7%;2019年中部地区农民工就业人数6223万人,同比增长2.8%;西部地区农民工就业人数6173万人,同比增长3.0%。
2016-2019年中国地区农民工就业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农民工受文化水平、知识构成与职业技能的限制,在外务工大多从事建筑、服务、零售等行业的体力劳动,但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许多岗位往往要求劳动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电子产品、机器设备及其他智能工具的操作能力,对劳动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中,2019年农民工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分别为27.4%、18.7%、12%、6.9%及6.9%。
2014-2019年中国农业工主要行业就业占比
年份 | 制造业 | 建筑业 | 批发零售业 | 住宿和餐饮业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014 | 31.3% | 22.3% | 11.4% | 6.0% | 6.5% | 10.2% |
2015 | 31.1% | 21.1% | 11.9% | 5.8% | 6.4% | 10.6% |
2016 | 30.5% | 19.7% | 12.3% | 5.9% | 6.4% | 11.1% |
2017 | 29.9% | 18.9% | 12.3% | 6.2% | 6.6% | 11.3% |
2018 | 27.9% | 18.6% | 12.1% | 6.7% | 6.6% | 12.2% |
2019 | 27.4% | 18.7% | 12.0% | 6.9% | 6.9% | 12.3%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三、农民工就业年龄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建筑劳务行业市场投资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显示:近几年,农民工就业平均年龄逐年上涨,从2014年的38.3岁到2019年的40.8岁。
2014-2019年中国农民工平均年龄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019年,16-20岁农民工年龄阶段占比2%;21-30岁农民工年龄阶段占比23.1%;31-40岁农民工年龄阶段的占25.5%;41-50岁农民工年龄阶段占24.8%;50岁以上农民工年龄阶段的占24.6%。其中,2019年农民工年龄阶段占比最高的为31-40岁。
2014-2019年中国农民工各年龄阶段占比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四、农民工就业收入
长久以来,在“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作用下,城乡发展长期不均衡,导致城乡收入差异持续增大。增加收入成为很多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重要驱动力。
近几年,中国农民工月收入逐年上涨,2019年中国农民工月收入3962元/月,同比增长6.5%。
2014-2019年中国农民月收入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019年,农民工在制造业人均月收入3958元/月,同比增长6.1%;在建筑业上人均收入4567元/月,同比增长8.5%;住宿和餐饮业上人均收入3289元/月,同比增长4.5%;批发零售业上人均收入3472元/月,同比增长6.4%;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月收入4667元/月,同比增长7.4%。
2014-2019年各行业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元/月)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五、农民工就业选择影响及保障农民工就业的应对之策分析
我国农民工数量庞大,该群体的就业不仅影响群体自身,还涉及其父母、子女等非劳动适龄人口的利益,可谓关系重大民生的关键环节。然而囿于学历水平较低、缺乏技术技能等先天不足,农民工择业“触角”伸不远、也扎不深,就业稳定性差。正因为此,农民工作为保障就业重点群体之一,长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注。
对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影响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组织力量帮助企业做好国际物流运输、产品推介,稳定市场份额。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保就业,线上通过网络招聘为农民工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对接,线下深入重点用工企业,准确掌握用工信息,做好各类群体就业岗位的统筹协调。大力支持通过创新创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对新就业形态在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前提下予以支持。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的贫困农民工。
保障农民工就业的应对之策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