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分析:锻炼人数增加,体育赛事增多[图]

    一、体育产业消费市场

    近年来,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达到9105.3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体育消费市场将达到1.5万亿元。未来随着中国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体育消费市场将有更大增长空间。

2015-2020年体育产业消费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全民健身政策的出台和引导,国民强身健体意识不断增强,2015-2018年中国参加锻炼人数不断上升。从体育人口数量占比角度来看,中国体育人口占比与美国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015-2020年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我国体育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会逐步提升,相比美国以及日韩提升空间大。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六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总值占GDP比重不断提高,从2012年占比0.6%增至2017年的0.94%,上升趋势明显。预计到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1.2%,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2012-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看,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的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3509.2亿元和3264.6亿元,增长速度分别为12.9%和14.0%。

体育产业类别总产出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体育产业政策

“十三五”末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产业总量进一步增长
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
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融合发展,产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
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平方米。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十三五"规划体育产业内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体育产业重点政策

时间
政策
相关内容
2014年10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提出要加快对体育产业体系的整体布局,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满足并刺激人民群众对体育的消费需求,提出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
2016年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首次明确了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体育中介业、体育培训业、体育传媒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彩票等八大重点行业。顶层规划从体育资源开发转向服务,着力于促进资源流转,为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2018年10月
《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
提出要进一步放宽体育领域市场准入。进一步推动体育赛事市场化发展,积极培育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电竞运动等体育消费新业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体育赛事

    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目前国内体育赛事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值占比与欧美国家差距明显。在相关激励政策的支持下,体育赛事产业将逐步走上成熟的商业化运作道路,盈利模式进一步丰富,产业活跃度将日益提升,体育赛事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体育赛事发展动力

经济因素
资本市场聚焦,助力体育赛事行业长期发展。中国体育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各路资本涌入,体育赛事行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更是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承办体育赛事加快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各大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竞争力,形成城市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才与投资商进驻,把争取引入或打造赛事IP作为一个重要途径,极大的推动了体育赛事行业的发展。
社会文化因素
一方面,群众对于精神方面的消费需求逐渐提高,体育赛事(如足球、篮球、网球、电竞等)作为一个具有公平性,竞技性,以及观赏性和专业性的大型活动,关注度与日俱增,针对于体育赛事的衍生消费自然逐渐增多。另一方面,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体育运动不仅是锻炼身体、释放压力的一种手段,更代表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且大部分体育活动可参与性都很强,居民在自身参与运动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对相关大型体育赛事产生了关注。
技术因素
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体育赛事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随着视频网站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通过互联网观看体育赛事。VR技术驱动体育赛事进入发展新方向。体育赛事直播方面,利用360度摄影技术,用4K甚至更高画质代替"视觉现实",用多层次的现场收音还原听觉上的现场感,可使消费者获得沉浸式的观赛体验,吸引更多潜在观众进入市场,进而拓宽体育赛事行业整体市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全国范围内规模赛事(不含港澳台地区)为1828场,赛事类型主要以半程马拉松、越野跑、迷你跑和马拉松跑为主。其中越野跑481场,比重为26.31%;半程马拉松467场,比重为25.55%;迷你跑337场,比重为18.44%;马拉松249场,比重为13.62%。

2019年各类赛事类型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我国消费升级及国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初步估计我国精英体育赛事市场规模在较长时间内仍保持较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精英体育赛事市场规模增速为9%,较2018年小幅波动。

2014-2019年中国精英体育赛事市场规模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体育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精英体育赛事用户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较发达地区,其中广东省精英体育赛事用户比重达13.2%,为全国精英体育赛事用户最多地区。江苏省次之,比重为11.3%;上海市占全国精英体育赛事用户比重为5.9%;浙江省占全国精英体育赛事用户比重为5.9%,其余地区均低于6%。

2019年精英体育赛事用户省市占比前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体育产业前景

    "健康中国"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随着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体育需求日益增长,体育已经从公共服务领域向个性化消费领域不断扩展,消费方式也逐步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消费转变。未来几年,体育产业规模将加速扩大。预测 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出超5万亿元,体育用品、体育装备和器材等领域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2019-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体育消费进一步升级

    目前,我国人均体育消费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潜力巨大。体育消费需求从传统的体育制造用品初次消费转向娱乐性消费、观赏性消费;消费者对于新型体育运动的消费需求增强,如马拉松、竞技体育、雪上运动、户外运动等。

    2、“体育+”产业快速融合

    体育产业将与“互联网+”、“AL+”“物联网”快速融合,以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为基本架构,整合教育、医疗、金融、旅游、文化等“体育+”资源,构建一种全新、高级的体育生态系统。

    3、体育服务业潜力无限

    体育产业可以分为体育制造、体育服务及体育衍生三大部分细分,体育服务是其中最能创造价值和实现高额利润的领域,同时也是体育产业的重要主体部分。在体育服务细分领域中,直播、综艺等形式热门,其中“选秀+偶像”的形式受到追捧。未来,以直播、综艺等形式的内容将拉动体育服务产值的增长。此外,通过偶像效应将新媒体体育营销市场拓宽至原本渗透率较低的女性市场。

本文采编:CY337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体育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规划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体育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规划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体育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规划报告》共十三章,包含2024-2030年体育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发展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