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疫情对几大省市企业的影响
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由于需要减少大众流动、聚集等活动预防病毒传染,旅游电子商务行业、电影等各个行业受到较大影响。
人群的流动,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风险和难度,这对各个省市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成其是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重点地区。
受到一刀切防控模式的影响,很多企业面临人工到岗难、供应链恢复难、产品交付难等多方面问题,实际复工率、产能复产率不达预期。2月17日以来,各地复工率大幅提升,据国家发改委2月24日公布的数据,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过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已超过70%;钢铁企业复工率为67.4%,有色企业复工率86.3%。
浙江省疫情情况(直到2月28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疫情对浙江企业的影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广东省疫情情况(直到2月28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疫情对广东企业的影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湖南省疫情情况(直到2月28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疫情对湖南企业的影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企业认为恢复2020年业务目标需要的时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企业认为恢复中长期发展需要的时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北京疫情情况(直到2月28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疫情对北京企业的影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上海疫情情况(直到2月28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疫情对上海企业的影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和影响
新冠病毒伤害人们的身体,而真正影响经济的因素并非病毒造成的肺炎本身,而是为了防控病毒传播而不得不采取的全社会反应模式。基于疫情发展、防控模式的转变以及对经济的冲击差异,从2月17日起,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经进入了下半场,企业复工、复产条件好转,复产复工速度显著加快。
疫情发展和影响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病毒潜伏与传播扩散阶段、充分披露信息与自觉防控阶段、心理预期消化与积极应对阶段、防控扩大化与纠偏阶段、经济影响显现阶段、疫情过后的经济恢复阶段。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和影响的六个阶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预测一季度GDP增长1.2%,上半年增长4.1%
1、服务业受冲击最严重,预计2020年一季度增速为-0.1%,上半年增速为3.7%
从生产法看,服务业占GDP总量高达53%,本报告从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等八个子类进行分别测算。
批发和零售业: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月17日发布的旗下1100多家购物中心的调查数据,总体开业率40%,开业的购物中心春节期间客流量平均下降70%-80%。在传统批发零售受到严重冲击的同时,大量消费转移到新零售行业。根据京东公布的数据,春节初一至初三,粮油成交额同比增长15倍,牛奶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300%,京东生鲜销量环比节前增长超370%。
总体来看,疫情对必选消费的影响较小,2月份对于可选消费影响较大,但3月份以后大宗消费会出现一定回补,总体来看,预计疫情将带来批发和零售业一季度产值损失800亿元,预计2020年一季度批发和零售业产值为23233亿元,同比增长2%左右。考虑到二季度社会秩序恢复以及大宗消费回补,预计二季度行业增速有望达到同比6%左右。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与同比增速(季度)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住宿餐饮业:2月1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相比去年春节,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收损失达100%。2月份中国70%左右的酒店都停止营业,预计3月份会逐步有所好转。2019年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的产值为4234亿元,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住宿餐饮业受到较大冲击,预计将带来2100亿元左右的损失,2020年一季度增加值约为2300亿元,同比增速为-45.7%。
随着疫情逐步控制,二季度行业情况会逐步有所好转,但依旧难以恢复到正常状态,预计二季度增加值为3496亿元,增速约为-15%。
住宿和餐饮行业增加值增速(季度)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2020年1月25日至2月14日,共发送旅客2.83亿人次,日均1348万人次,同比下降82.3%。总体来看,客运影响大于货运,客运预计二季度中旬完全恢复正常,货运预计3月份恢复正常。分类来看,客运方面,1月、2月客运负增长严重,3月份大量刚性返城需求会有所提升,预计2020年一季度客运负增长10%左右;货运方面,受疫情带来的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等影响,1月、2月货运负增长,3月逐步恢复正常,综合预计2020年一季度交运行业产值约为9239亿元,同比增长-1%。二季度开始交通运输业将逐渐恢复。分类来看,客运方面刚性需求较快恢复,而旅行、商务需求恢复较慢,预计增速为10%;货运方面恢复正常,快递业快速增长,综合预计二季度交运行业增速约为9.5%。
房地产业:1月房地产业基本正常经营,1月26日之后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销售普遍处于停顿状态,开发业务受疫情防控影响,复工进度缓慢。从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数据来看,2020年1月1日-21日疫情快速蔓延之前商品房日均成交4592套,而2月10日-16日日均成交425套,仅为正常水平的10%左右,二手房销售受疫情影响较大,同比增速下降83%。预计2月底房地产业开始逐步恢复,到3月底可基本恢复正常。综合评估,预计2020年一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为11984亿元,同比增长-25%。二季度开始,经济运转恢复正常,受开发商加快开发进度、一季度积压需求延迟消费等因素影响,预测二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058亿元,同比增速约为9%左右。
金融业:分行业看,疫情对证券行业的影响有限,一季度沪深股市成交量温和放大,证券业增加值会有较好增长;对保险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保险赔付额度上升,新单销售量短期下降,但保险需求能够跨期满足,预计疫情结束后将会较快恢复;银行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很大,如果银行主营业务收入不受影响,则其增加值基本可以保证稳定。综合考虑,在2020年货币信贷政策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社融规模会明显增加,金融的整体影响为正向,预计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金融同比增长均为8%。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类来看,软件行业在线业务需求上升,同时大部分软件类企业可以在家办公、复工率不受影响,预计增速约为26%;信息传输行业一季度增长12%,主要受企业复工率尤其是武汉及周围省市复工影响较大;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也不大,增速约为14.5%。总体来看,预计本次疫情将使得IT行业增加值损失300亿元左右,拉低季度增速4个百分点左右,预测2020年一季度IT行业产值为99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7.5%。
二季度开始全面恢复生产,分类预测,二季度软件行业同比增长约18%;信息传输行业同比增长约25%;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增长约23%。综合来看,预计二季度IT行业产值为1024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19年一季度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7665亿元,预计本次疫情将使得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一季度增加值损失230亿元,使得一季度增速下降3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一季度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为8087亿元,同比增长5.5%。二季度活动恢复正常,预测同比增速为7%。
其他服务业: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其他服务业中,线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受疫情冲击较大,但电子游戏和在线活动会对线下文化娱乐活动产生一定的替代作用。考虑到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实现了快速增长,教育在其他服务业中占比约为20%,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弥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负面冲击。预计本次疫情将使得相关行业损失200亿元左右,拉低其他服务业季度增速0.5个百分点,2020年一季度其他服务业增速同比增长预计为5%。二季度各项商务活动逐渐恢复增长,其他服务业中体育、文化和娱乐业会有回补性消费,预计增速为6%。
考虑到季节性可比因素的影响,参考2019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各行业产值及其在GDP中占比进行测算,本次疫情对2020年一季度服务业带来约9000亿元的产值损失,预计2020年一季度服务业同比增速约为-0.1%。二季度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补,但住宿和餐饮业仍难以全部恢复,上半年服务业总体增速约为3.7%。
2、预计第二产业一季度增长3%左右,上半年增长4.8%
从复工情况来看,制造业1月基本保持正常生产,1月底到2月月中旬受疫情影响较大,之后处于复工和产能逐步恢复期,预计3月生产秩序基本恢复正常并有可能回补2月份的大部分产值。经测算,制造业一季度行业增加值大约为62168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随着复工率的快速提升,加上政府出台稳增长政策的影响,二季度将会回补一季度的部分产出缺口,预计2020年二季度增加值为72465亿元,同比增速为6.5%,预计上半年的整体增速为4.8%。
建筑业与制造业情况类似,预计3月生产秩序基本恢复正常。经测算,一季度建筑业及其他行业增加值约为22093亿元,同比增长3%。二季度生产全面恢复正常,考虑到政府出台稳增长政策、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开发进度等因素,预计2020年二季度增加值为31030亿元,同比增速为6.0%,上半年的整体增速为4.7%。
综合考虑采掘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情况分析,则本次疫情将给第二产业一季度来经济损失2500亿元,预计一季度第二产业同比增长为3%左右。二季度随着复工率的提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补,上半年增速约为4.8%。
3、预计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为1.2%,上半年增速4.1%
本次疫情正值冬季,对农林牧渔业影响有限,预计2020年一季度第一产业增速约为2.5%,上半年增速为2.9%。
综合各行业的影响,2020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的GDP约为22.1万亿和47.95万亿元,增速分别约为1.2%和4.1%。
四、下半年全面恢复,预计2020年全年经济将实现增长5.4%
第一产业:下半年预计与2019年增速基本一致,为2.9%,预计全年预计有3.05%的增速。
第二产业:无论是汽车、家电,还是重工业、建筑业的需求,都可以通过赶工期来跨期满足,因此制造业、建筑业一季度造成的缺口大部分能够在二季度、或下半年得到填补,全年制造业整体增速受疫情影响较小。其中,制造业三、四季度生产预计将全面恢复正常,且部分回补上半年损失,预计三季度增加值约为70833亿元,四季度增加值约为78463亿元,增速预计分别为6%和6.1%。预计制造业全年增加值为283929亿元,全年同比增速为5.5%。建筑业及其他在下半年也全面恢复正常,考虑到房地产开发企业回补上半年开发进度等因素,预计三季度增加值为32887亿元,四季度增加值为37242亿元,增速分别为6.2%和5.5%。预计建筑业全年增加值约为123252亿元,全年同比增速为5.4%。
第三产业:批发零售业:预计三、四季度将全面恢复,同比增长均为5.8%,全年预计批零增加值为10.1万亿元,全年增速约为5%。
住宿和餐饮业:三季度及以后行业全面恢复但上半年损失的产值无法回补,预计三季度和四季度增加值分别为4887亿元、5375亿元,增速均为6%。预计2020年全年住宿餐饮行业增加值为16058亿元,全年同比增速约为-11%。
房地产业:考虑到房地产业一季度的缺口在三、四季度有所回补,预计三、四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220亿元和1966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9%和4.6%,全年增加值为68926亿元,同比增长-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季度开始,下游需求全面恢复,同时以5G、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化投入会继续增加,预计同比增长约25%。综合评估,预计
三、四季度该行业的增速分别是25%、20%,产值分别为9410亿元、10010亿元,2020年全年同比增速为21%左右。
交通运输业:三季度开始暑运假期来临叠加下游各行业补库存及新订单需求增加,预计三、四季度增速分别是8.5%和6.5%,2020年全年增速约为6.1%。
金融业:考虑逆周期调节的货币政策全年保持宽裕,社会融资增速较2019年会有所提升,企业融资活动将进一步活跃,预计金融业2020年全年增速保持8%的平均增速。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四季度租赁和商务活动均恢复正常,与2019年增速基本一致,分别增长8.6%和9.9%,预计全年增长7.9%,低于2019年0.8个百分点。
其他服务业:考虑到三季度其他服务业中体育、文化和娱乐业还会有回补性消费,增速会略高于2019年同期,预计全年其他服务业的增速为5.9%,与2019年基本持平。
2020年各产业季度增速预测
产业/增速 | 2020年1季度(预测) | 2020年2季度(预测) | 2020年3季度(预测) | 2020年4季度(预测) |
第一产业 | 2.50% | 3.20% | 2.70% | 3.40% |
第二产业 | 3.00% | 6.30% | 6.10% | 5.90% |
制造业 | 3.00% | 6.50% | 6.00% | 6.10% |
建筑 业及其他 | 3.00% | 6.00% | 6.20% | 5.50% |
第三产业 | -0.10% | 7.40% | 7.70% | 7.20% |
批发和零售业 | 5.00% | 6.00% | 5.80% | 5.8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00% | 9.50% | 8.50% | 6..5% |
住宿和餐饮业 | -45.70% | -15.20% | 6.00% | 6.00% |
金融业 | 8.00% | 8.00% | 8.00% | 8.00% |
房地产业 | -25.00% | 9.00% | 4.90% | 4.60%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7.50% | 22.00% | 25.00% | 20.00%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值 | 5.50% | 7.00% | 8.60% | 9.90% |
其他服务业 | 5.00% | 6.00% | 6.50% | 6.00% |
季度GDP | 1.20% | 6.70% | 6.70% | 6.30%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三季度GDP增长速度同比约6.7%,四季度同比6.3%,下半年经济增速预计为6.5%。预计2020年全年GDP增速约为5.4%。
2020年经济增速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以上预测已经包含了疫情冲击下的替代性增长,创新性增长、增长延迟和政府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措施的影响。比如,在批发零售业评估中,充分考虑了线上消费对线下消费的替代;在信息技术等相关行业预测中,充分考虑了疫情的冲击会加快5G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行业的增长;在制造业和建筑业预测中,也包含了延迟增长和政府已经出台的稳增长政策所产生的对冲效应,其中新增专项债、减免企业社保、保险费、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对于提振企业信心的积极效果等因素,全年对GDP的拉动作用有望达到0.3个百分点左右。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以上预测均建立在湖北以外地区疫情能够在2月底基本受控、湖北地区疫情3月份受控,且不会在亚洲或全球范围内扩散的基本判断和假设上。
如果疫情出现大面积反复并造成新的一刀切式防控,或在国外扩散并影响到全年最终消费、出口或投资,则需对上述全年预测结果再作微调。
五、下半场和疫情受控后的政策建议
第一,货币政策要解放思想,回归本位,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多年来,中国的货币决策部门一直困惑于“货币是否流到了该去的地方”,并在降息、降准等常规逆周期政策方面受到种种制约,即使在疫情造成阶段性经济停摆这样的严重外部冲击下,也倾向于用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去引导资金定向支持困难企业,而非全面宽松。事实上,根据“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水少小河干”的货币流向规律,如果短期不能通过体制改革改变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的融资劣势,则只有用直接降息、直接增加货币供应总量才能真正解决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议中国货币决策部门解放思想,尽快回归货币政策决策者的本位,在外部冲击和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尽快宣布降准、降息,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第二,积极财政政策要用创新办法打开收支空间,按2019年国企利润50%分红,可增加非税收入1.3万亿元
一方面要减税支持企业生存发展,另一方面要增加支出来支持疫情防控和稳增长,财政政策也必须用创新的办法打开收支空间。除了调高财政赤字率到3%、发行特别国债外,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非税收入,还可以要求国有企业加快分红节奏、加大分红力度。虽然像中国工商银行这样年净利润越3000亿元的企业并不是很多,但是年利润几百亿人民币的国有企业比比皆是,结合2019年国有企业税后净利润2.63万亿元,如要求50%现金分红,可增加非税收入1.3万亿元。
第三,抓住时机加快市场化改革,放松供给约束,释放新红利
疫情期间,包括口罩在内的很多物资生产,都曾受到行业管控、价格管制等“供给约束”的影响,这都是计划经济遗留的“沙砾”,长期广受社会诟病。疫情过后,应痛定思痛,加快深化市场化改革,全面减少行政计划手段对市场的干预,进一步放松对生产要素、各行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约束,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总之,只要货币政策能够解放思想,财政政策能够利用国企分红打开收支空间,或放松供给约束、释放财富源泉的改革力度超预期,2020年中国经济就能够化危为机,增速仍然有可能达到5.5%以上,完成既定经济发展目标仍可期待!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共享经济平台行业市场供需规模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2022-2028年中国产业经济行业供需策略分析及市场供需预测报告
《2022-2028年中国产业经济行业供需策略分析及市场供需预测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交通运输业投资环境及投资机会分析,中国各省市投资环境及投资机会分析, 中国领先投资公司产业投资状况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