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中国人口总量、男女性死亡率、男女人口结构预测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分析[图]

    一、概述

    1、中国人口现状目前呈现了四个特征,分别是总量上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低生育率程度增加以及生育率和育龄人口下降

    第一,在人口总量方面,我国人口总量较高但是增速下降较为明显,2017 年我国总人口达到 13.90 亿,人口增速仅为 0.53%,同时中国劳动力拐点出现,2015 年达到劳动力峰值后,中国劳动力已经出现下降。

    第二,中国人口呈现了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趋势,随着医疗条件改善,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2015 年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 76.3 岁,老年人占比已经达到了 11.4%,老年抚养比15.9%,未来可能老龄化程度可能会继续提高,同时低生育率趋势明显,统计局口径每名育龄妇女生育数量仅为 1.05 人。

    第三,生育意愿下降和育龄人口减少,一孩生育率持续下降,2016年一孩生育率仅为 1.6%,相比较 2004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同时适婚女性的未婚比例大幅度提高,20-24岁和 25-29岁年龄组女性未婚率分别提升15和 17 个百分点,晚婚现象更加普遍,同时由于第三波婴儿潮人口越过了主要生育年龄,未来育龄人口将会进一步下降。

    第四,覆盖面较广的养老体系冲击了传统的生育观念,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 4.02 亿人,如果再加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可达 9.15 亿人,这对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造成了冲击,然而现收现付制度依赖新增在职人数维持,老龄化可能会造成现有养老保险体系无法维持。

    2、整体来看,中国人口增长情况不容乐观,生育率和育龄人口都可能会继续减少,未来可能会老龄化情况可能会更加严峻

    未来中国人口的四个预测结果,分别是2032年附近达到人口峰值、老龄化程度翻倍、人口结构重心上移和几乎只有55岁以上人口数量增加。

    第一,在人口峰值方面,预测人口峰值可能在 2032年左右达到,峰值数值可能在14.62亿左右,由于人口政策效果的缓慢性,乐观、中观和悲观的预期结果差距并不大并认为中性结果为最有可能的情景。

    第二,老龄化程度可能会翻倍,我国现在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58 亿人,老龄化程度 10.6%,预期203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可能为 3.49亿,老龄化程度可能会达到23.6%,老龄抚养比可能升至37.8%,总抚养比可能会上升到60.1%。

    第三,人口结构重心上移,我国人口的第二波和第三波婴儿潮是人口最多的年龄组,该组在2015年位于25-29岁和 45-49岁,当2035年时将会位于 45-49岁和65-69岁,同时由于生育率较低,新出生婴儿数量相对较少,会造成人口结构整体呈现“头重脚轻”的情况。

    第四,从人口数量的变动来看,和 2015 年对比,只有 2025 年时35-39岁人口组可能会增加3130万人,其他人口增长的年龄组主要集中在55岁以上,减少人口数量最多的组为25-29岁年龄组,减少5000万以上,预计2035年55岁以上人口相比2015年会增加2.49亿人,这部分新 增的老年人口,会对我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二、未来中国人口结构预测

    1、关键指标的国际经验和预测设定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行业市场营销战略及供需形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平均预期寿命的提升,意味着死亡率的下降。2016 年的《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公布了2015年的全国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该数据中全国总计死亡率为 0.54%,除了刚出生的婴儿死亡率稍高,大体上死亡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同时男女的死亡率并不相同,男性的死亡率要系统性高于女性,死亡率需要分别进行测算,2015年男性总计死亡率为 0.56%,女性死亡率为 0.41%, 预期2035年时,男性死亡率会降至 0.51%,而女性死亡率会降至 0.37%,动态调整 后的死亡率,能够更准确的估计人口的死亡数量。

男性死亡率的现状及未来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女性死亡率的现状及未来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中国人口预测结果

    通过对关键指标的假设和情景分析,预测我国未来人口拐点可能在2030-2034年间出现,预期人口峰值可能在 14.51-14.75 之间,2035 年时,人口总量可能会在 14.58-14.73亿。其中在中性情景下,人口拐点出现在 2032 年,预期人口 峰值 14.62 亿,2035 年时人口总量可能会为14.58亿。在悲观情景下,人口拐点出 现在 2030 年,预期人口峰值为 14.51 亿,2035 年时人口总量可能会为14.44亿。 在乐观情景下,人口拐点出现在 2034 年,预期人口峰值为 14.75 亿,2035 年时人 口总量可能会为 14.73亿。理论上说,当总和生育率到达 2.1 时,人口可以维持长期平衡增长,既不增加也不减少,但是这是在足够长的时间才会达到的动态均衡,短期和中期内,人口增加数量多少不仅和总和生育率有关,也和人口结构有较大关系,中国未来人口的减少,更多的是建国后的婴儿潮诞生的一代人,在2030 年前后可能会达到预期寿命离世,老龄化则是第二波婴儿潮的一代人,未来到了退休年龄。即使现有人口政策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也并不是一个立等可以见效的改变,采取抑制生育政策后并不是立刻可以降低人口生育率,采取鼓励生育政策后也不是立刻可以提高人口生育率,这个特性决定了即使未来人口政策发生较为重大的变化, 人口的变化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人口的变化,更多的是要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 度去考察。从不同情景可以看到,即使是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对中国人口总量的影响并没有想象得大,人口政策只能影响到新出生的婴儿数量,并无法影响现有现在相对较少的青少年成长为中年,更无法影响现在人数较多的中年在未来成为老龄人口。

中国未来人口总量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社会抚养比将会不断上升,2017 年,我国少儿抚养比 24.6%,老年抚养比 14.9%,总抚养比 39.5%, 少儿抚养比稳中略降,2035 年为 22.3%,而老年抚养比则上升幅度较快,2035 年可能将会升至 37.79%,总抚养比因为老年抚养比的上升而上升,预期总抚养比 2035 年可能会上升至 60.1%。

预测65岁以上人口数量和比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测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婴儿潮人口年龄上移。2005 年人口最多的年龄组为 15-19 岁和 35-39 岁,2015年人口最多的年龄组为 25-29 岁和 35-39 岁,那么还是这两组人,在2025年时,将会位于 35-39 岁组和 55-59 岁组, 在 2035年将会位于 45-49 岁组合 65-69 岁组。2015 年出生的人口,在2025 年将会 位于 10 岁以下,在 2035 年将会位于 20 岁以下,总和生育率的低下将会造成新出 生人口的不足,从而影响人口结构中青少儿的占比。同时,由于第二波和第三波婴儿潮人口的年龄增长,此批育龄妇女年龄增长至育龄年龄外,那么未来中国育龄妇 女的人口数量将会迅速下降,在2035年时,45-49 岁将会是育龄妇女最多的组,但 该组的生育率相对较低,生育率相对较高的 20-29 岁两组人口的下降,会导致即使 生育率提升,也面临出生人口不及预期的情况。同时,当2035年45-49岁组人口再增长 20岁达到现有的退休年龄,即2055年左右该年龄组人口将会退休,此时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预测中国2025年分年龄男女人口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测中国2035年分年龄男女人口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未来人口的增量将会主要集中在55岁以上人口,25-29 岁人口将会大幅度减少。 对比2025年和 2035 年相对于 2015 年的人口结构变化,可以看到人口结构的变化,202年相比较于 2015 年,人口的最大增量部分为 55-59岁人口,人口增量 5123 万,其次是35-39岁人口,人口增量 3130 万,其余增量部分主要集中在 55岁以上, 累计将会增加 1.51亿人口,而人口减少最多的组为 25-29 岁人口,减少数量5330万,人口减少增量主要集中在 55 岁以下。2035 年相比较于2015年,人口增量最 大部分是 70-74 岁人口,人口增量为 5641 万人,增量部分同样主要集中在 55 岁以上,累计会增加 2.49亿人口,而人口减少最多的同样是 25-29岁,减少了 5053 万人。从 2025和 2035 相比较于 2015 人口结构可以看到,未来人口的增量主要是老 年人,增加的老年人将会带来经济的需求增长,而年轻人的数量则会大幅度减少,会相应带来年轻人需求的下降,也就是银发经济时代。同时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到,新生儿的人口数量并不会出现大幅度攀升,即使放开二胎政策,未来也较难以较多的新增新生儿来扩大相应需求。

    三、老龄化对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

    1、利率可能会下降,债券产品可能更受欢迎

    老年人的风险偏好,可能会导致国债利率下降,债券市场可能会迎来“长牛”。 老年人对风险的厌恶,导致权益类资产被低配,而固定收益类资产被超配,会导致整个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的需求进一步发生变化,日本的老龄化案例,给与中国较多的借鉴意义,未来整个金融业的结构都有可能会相应发生调整。从日本10年期国债利率来看,1987 年日本国债利率在 5%左右,在 1990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前曾一度达到 8%的高位,此后进入20年的下跌,在 2012 年就已经下降到了1%左右,中国的10年期国债利率从1998年以后,长期稳定在 3%-4%左右。国债利率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国际外部环境等,然而这些都是人口结构 的一个表现,人口结构是这些因素更底层的决定因素,但同时并不是说人口结构就是一切,这是一个整体性的大的趋势性判断,过程中是有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动。从 最近的部分P2P和互联网金融公司暴雷中,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到,老年人的金融 需求极其旺盛,正规金融机构忽视了老年人的固定收益类产品需求,从而被相对不 够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了市场,未来大型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对老年人固定收益类产 品的研发,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金融需求。

    债市规模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政府债务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美国的股市、中国的楼市和日本的债市,经常被调侃为世界三大刚性泡沫,中国在“房住不炒” 的大政策背景下,挤压出的楼市投资资金更有可能是投向债市,老年人口的风险偏好决定了未来资金配臵的方向更有可能是风险相对较低的债市,尤其是国债。日本债券规模占 GDP比重持续提升,1998 年 3 月日本债券总规模为3.17万亿美元,占 GDP 比重为 80.8%,其中政府债券2.21万亿美元,企业债券 0.96 万亿美元,发展 至 2012 年12月时,日本债券总规模为 11.66 万亿美元,占 GDP 比重204.3%,其中政府债券 10.67万亿美元,企业债券 0.99 万亿美元,日本的新增债券主要是政府 债券,14 年来增加政府债券7.50万亿美元。中国债券未来可能进一步显性化,政府债存在提升空间,2018年6月中国债券总规模为9.03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 69.1%,其中政府债券6.55亿万亿美元,企业债券 2.48 万亿美元,可以看到中国债 券中企业债的规模相对较高,企业债相对于政府债券的评级较低风险相对较高,尤 其是近年企业债券频频暴雷,可以预期债券的需求会更偏向政府债券。但是,中国的债务体系相对日本债务体系,有一定的不透明性,地方债和类地方债等隐性政府债券的规模目前并没有确切的统计,现有相关估计各地方城投平台带息债务的规模 可能在4万亿美元左右,未来可能会进一步透明化。

日本债券规模和占GDP比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债券规模和占GDP比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老年人的定义可能变化,退休年龄有可能延迟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世界和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均大幅度提升,而联合国1956年的老年人标准和我国 1978年的退休标准仍然在以当时的经济和健康状况制定年龄标准,是显得稍微落后了一些。从老年人年龄的标准来看,我国目前 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 10.6%,预期到2035年会达到 23.9%,如果将老年人的标准调整到75岁,则2035年预期老年人占比9.89%,和现在的老年人占比情况接近。从退休年龄标准来看,我国目前男60岁女55岁以上人口比例19.6%,预期在2035年会高达31.3%,而如果将退休年龄标准提高10岁,则预期2035年男70岁女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20.33%,和现在的退休年龄以上人口占比几乎相等。从财政支出、社保和养老金的角度来看,如果要保持退休人员财政支出、社保和养老金保持现有 的压力水平,至 2035年前延长退休年龄即可达到,这个延期并不是一定要立刻执 行,而是可以采取渐进式改革,当然延迟退休虽然从理论上讲是可行而且有必要的,但是延迟退休的现实推进实在是难度颇大,任何一次延迟退休的报告或者文章,都受到了较为激烈舆论压力,延迟退休说起来容易施行起来确实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不同年龄标准中国老龄化和退休占比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29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