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菜头产地集中,异地建厂成本高企
青菜头又称青菜头疙瘩,蔬菜的一种,一般都把它腌制成咸菜来吃。鲜青菜头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可促进结肠蠕动,而腌制后的青菜头中含有致癌物质,因此,吃新鲜的青菜头比腌制后的青菜头更健康。
榨菜以青菜头为原料。榨菜是一种名叫青菜头(植物学名“茎瘤芥”)的特产蔬菜作物的膨大茎部分,经过特殊的盐渍加工而制成的酱腌菜食品,每3吨左右的青菜头可做成1吨成品榨菜。青菜头属一年一季的农作物,一般在9月份播种,10月份移栽,次年2月初开始收割,2月底收割完毕。收割后的榨菜原料(青菜头)需要马上进入原料窖池腌制,通过“三腌三榨”工艺经4到6个月加工成半成品方可投入生产。青菜头一次腌制后称头盐,二次腌制后称二盐,三次腌制后称三盐(成品原料)。榨菜加工企业采购原材料,通常既包括青菜头也包括半成品(一盐、二盐)。
“三腌三榨”各个阶段腌制时间及控制情况
腌制要求 | 用盐百分比(%) | 腌制时间(天) | 起池囤压时间(小时) |
第一次腌制 | 5 | 7~9 | 12~24 |
第二次腌制 | 6 | 10~15 | 12~24 |
第三次腌制 | A=(13-B)/0.9 | >45 | 封池囤压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受榨菜企业的影响,青菜头供给量仍有望小幅提升,整体供需格局有望保持在良性状态。前几日,涪陵榨菜宣布调价,侧面反映出榨菜行业的市场规模在持续增长。作为榨菜的原材料,青菜头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青菜头种植集中在川渝浙,重庆涪陵是最大的产地。榨菜起源于重庆涪陵,民国时期榨菜种植加工技术传到四川省及浙江省的海宁、桐乡、斜桥、余姚等地。1949年以来,涪陵区的青菜头种植面积、产量、成品榨菜产量快速增长,榨菜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根据涪陵榨菜行业协会,涪陵占据全国46%的青菜头种植面积,其余种植主要分布在重庆其他地区、浙江和四川。近年原料来源相对稳定,四川地区种植面积增加,浙江地区种植面积减少,2016年由于浙江产区面减量少,当年到涪陵收购青菜头量较大,达7万吨左右。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酱腌菜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涪陵区青菜头种植面积72.5万亩,总产量160万吨,实现产业总产值90亿元,利税20亿元,农民人均榨菜纯收入2200元,带动了74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并通过举办榨菜嘉年华等活动,涪陵青菜头种植基地吸引国内外游客超过50万人次。
1949-2019年中国重庆涪陵区青菜头产量(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949-2019年中国重庆涪陵区青菜头种植面积(亩)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949-2019年中国重庆涪陵区青菜头成品榨菜(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涪陵区青菜头产量稳定,收购加工量约在105万吨。根据涪陵区榨菜办数据,近年青菜头种植面积稳定在72-73亩,年产量稳定在160万吨左右。从用途来看,收购加工量的占比稳定在65%左右,近年一直维持105万吨的水平。
涪陵区青菜头产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涪陵区青菜头种植面积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国各地青菜头种植面积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涪陵区青菜头收购加工量稳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颗小小的青菜头,如何撬动了90亿元的年产值?涪陵榨菜背后,是食品安全和质量保障带来的结果。
受限于运输成本及生鲜运输高损耗率,榨菜企业多位于原材料产地附近。榨菜加工企业主要原材料为青菜头,青菜头独特的生长特性决定了其产地主要集中在重庆、浙江、四川、湖南、贵州等省份。由于榨菜产品附加值较低,原材料占榨菜产品成本的比重较高,如果榨菜加工企业远离榨菜原料盛产地,企业将负担较高的运输成本。并且青菜头作为一种蔬菜,收获后如不及时进行加工处理,易腐烂变质,运输中损耗率较高。根据涪陵区榨菜办的数据,近年来涪陵区青菜头外运鲜销均价在1100元/吨以上,比当地的收购加工均价高出60%以上。尤其是对于运输距离较远的地区如北方城市,外运鲜销最高价超过4000元/吨,是当地收购加工最高价的5倍。青菜头运输成本高企限制了榨菜加工企业的地理分布,我国主要榨菜企业
青菜头外运鲜销均价高于收购加工均价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青菜头长距离运输成本极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主要榨菜企业分布在川渝浙
公司 | 地区 | 公司 | 地区 |
乌江(涪陵榨菜) | 重庆涪陵 | 铜钱桥 | 浙江宁波 |
辣妹子 | 重庆涪陵 | 备得福 | 浙江余姚 |
鱼泉 | 重庆万州 | 国泰 | 浙江余姚 |
高福记 | 四川成都 | 吉香居 | 四川眉山 |
味聚特 | 四川眉山 | 川南 | 四川眉山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青菜头收购价格
青菜头约占涪陵榨菜生产成本的45%,通常年初新采购原料从当年二季度开始使用。2007年以来涪陵地区的青菜头价格呈波动趋势,其中2014和2017年均创下新高
涪陵地区青菜头收购价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涪陵榨菜吨价与吨成本高度相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CPI持续上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涪陵青菜头:种出优势“榨”出名气
重庆涪陵青菜头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公元16世纪中叶在涪陵长江沿岸就有零星种植。1898年,“涪陵榨菜”诞生,已与欧洲的酸黄瓜、德国的甜酸甘蓝并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
伴随涪陵榨菜的发展,涪陵青菜头从零星种植逐渐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2019年,涪陵榨菜原料基地面积、总产量分别达72.5万亩、160万吨,榨菜产业总产值超110亿元,青菜头种植面积和产值均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
2017年,涪陵青菜头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9年成功创建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青菜头)标准化生产基地。涪陵区充分发挥“涪陵榨菜”在品种选育、种植技术、生产加工、品牌文化等优势,促进涪陵榨菜品牌建设向纵深发展。
“两园”齐进 集聚要素融合发展
多年来,涪陵荣获中国榨菜之乡、全国果蔬十强区(市、县)、全国农产品深加工十强区(市、县)、全国榨菜加工示范基地、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涪陵注重发挥品牌效应优势,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大产业、大加工、大融合为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节点,以产业脉络、加工脉搏、融合脉动为着力点,培育新型青菜头种植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青菜头种植大户,创新机制体制,强化利益联结,推动资源要素聚集和有效配置,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涪陵分别于2015年、2018年被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等六部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单位。青菜头特优区已形成“两园齐进、共推发展”的新格局。
同时,与近2000户加工户和37家加工企业、基地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合同种植收购率达95%以上。2018年,青菜头销售总收入13.24亿元,剔除种植成本,种植纯收入为11.24亿元,青菜头销售务工、运输纯收入2.2亿元,以上二项合计实现纯收入13.24亿元,人均榨菜纯收入2033元。
目前,涪陵区正在建设中国榨菜城项目,未来3-5年全面建成后,将年产榨菜产品28万吨,泡菜产品20万吨,酱类产品10万吨,配套建设40万吨菜池群,还设有中国榨菜博物馆等。该项目是行业里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国际一流的榨菜制造基地,将实现从榨菜原料收购、腌制到生产加工以及仓储物流的全过程智能化控制和信息化管控。集百年榨菜历史文化与现代智能制造为一体,不仅将带领涪陵菜农增收致富,还将建成国家级工业旅游基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2-2028年中国青菜头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2022-2028年中国青菜头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共十二章,包含青菜头行业投资与趋势预测分析,青菜头行业发展预测分析,青菜头企业管理策略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