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温检测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红外测温在公众场所对疑似患者甄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初期症状可能和感冒差不多,可能有咳嗽,咳痰,发热,胸闷呼吸道症状。可能有腹痛,腹泻消化道症状。可能有乏力,四肢酸痛全身症状。可能有眼红,流泪眼部症状。为了更好的防控防治,无论是个人及家庭,或是社区、车站、医院等地方都急需体温计来筛查发热病人,因此测温仪需求量大增。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与日益完善,红外线测温仪凭借其准确、快速、直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实时地在线监测和诊断设备故障。近20年来,非接触红外测温仪在技术上得到迅速发展,性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增强,品种不断增多,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红外线测温仪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在产品质量控制和监测,设备在线故障诊断和安全保护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了着重要作用。
非接触红外线测温仪常见分为便携式、在线式和扫描式三大系列,并备有各种选件和计算机软件,每一系列中又有各种型号及规格
与传统接触式温度计相比,红外线测温仪有着响应时间快、非接触、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受疫情影响,市场对可进行非接触测温的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等仪器需求正大幅增长,以大立科技、高德红外等为代表的红外设备企业已积极调配产能,加班加点保障产品生产供应。年初至春节假期前收盘,部分红外产业链的上市公司涨幅明显,其中高德红外上涨 47.95%,睿创微纳上涨 31.27%,大立科技上涨 23.14%
主要红外公司抗疫新闻
公司 | 日期 | 新闻 |
大立科技 | 1 月 22 日 | 2019 年 12 月至今,大立科技的测温智能筛查系统已有 200 余套设备部署在武汉、上海、内蒙古、深圳、澳门、台湾以及非洲等各地机场枢纽、口岸、医院等区域。 |
1 月 23 日 | 自出现疫情以来,公司已将人体测温仪类产品列为首要产品予以产能保障,现已具备 2000 台套/月的生产能力,后续还可根据疫情防控需求提高产能。公司现已取消春节假期,全力保障产品交付,以保证及时支援疫区。从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 月 23 日,已有近 400 余套设备部署到了武汉、北京、上海、内蒙古、深圳等各地机场枢纽、口岸、医院等区域。 | |
1 月 24 日 | 央视在春晚现场安装了人体测温智能筛查系统,该设备由大立科技提供。 | |
1 月 28 日 | 第一时间投入了 DM60-W 人体测温智能筛查系统和手持高精度人体温度筛查仪两款产品,在机场、车站、码头等人群密集场所迅速甄别高热体症患者,为后期医疗防疫提供依据。自疫情爆发以来,已部署了近 500 套设备到全国各地疫区。 | |
1 月 30 日 | 电子信息司组织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3 家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手持红外线测温仪生产企业尽快向疫区供货,支援疫区前线。 | |
高德红外 | 1 月 21 日 | 高德红外对武汉疫情快速响应,已在武汉天河机场、3 大火车站等人流集中点安装了 53 台最新型号的人体测温产品——IR236 系列快速筛检仪器。 |
1 月 22 日 | 高德红外向省市政府捐赠 30 套红外测温仪,价值 400 万。 | |
1 月 24 日 | 湖北省药监局表示,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协调高德红外等企业全力生产。 | |
1 月 30 日 | 到目前为止,上千台高德红外所生产的红外体温快速筛查仪已经安装到了北京、广东、福建、浙江、四川、云南、安徽等全国各地的医院、车站、机场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 | |
- | 据介绍,目前高德红外主要提供的三个型号产品有 XT236 及 MS 系列。公司将会推出 3-4 种型号来应对疫情防控,同时会保持 24 小时轮班生产制度,充分释放产能。目前,高德红外新增了 15000 套的生产计划,即将以每天 1000 套的速度生产,在短时间内提供更多的产品来助力一线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 | |
久之洋 | 1 月 23 日 | 1 月 21 日,针对武汉市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久之洋公司紧急调整生产产能布局,对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安排,扩增生产红外测温系列产品。公司现已全力备产,员工春节期间紧急动员,协力政府,加班加点,投入抗击这次新型病毒的保卫战。 |
睿创微纳 | 1 月 21 日 | 子公司艾睿光电的测温模组和人体体温快速精准筛查红外热像仪已经应用到疫情筛查一线中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红外热成像与红外摄像机的区别
红外线广泛存在,具有较好穿透性。红外线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作为一种肉眼不可见的光波,又称为红外光、红外热辐射,波长在 0.76 至 1000 微米之间,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质均会不断辐射红外线,红外线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温度和材料特性直接相关,温度越高,红外线能量就越大。同时红外线存在两个能够穿透大气和烟云的波段被称为“大气窗口”,分别对雨天、雾天等湿度大的环境以及沙尘环境有较好的穿透性。
常见的红外设备有红外摄像头、红外测温仪以及红外热像仪等,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主要使用的是红外测温仪和红外热像仪进行体温检测。其工作原理有较大不同:
红外测温仪器可以分为逐点分析探测系统和全场分析探测系统两种。其中逐点分析是把物体一个局部区域的热辐射聚焦到单个探测器上并转化为温度,常称为红外测温仪;全场分析是用红外成像镜头把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成像在传感器阵列上,又称为红外热像仪。其中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线对大气和雾霾的穿透性,让使用者可以在完全黑暗或烟雾环境等阻碍情况下清晰辨识前方情况,因此红外热像仪被广泛用于导弹制导、红外夜视等军事领域,以及消防安保、电力检测等民用领域。
不同于红外热像仪的被动红外摄像技术,常见的红外摄像头采用的是另一种主动红外摄像技术。红外摄像头通常是利用“红外发光二极管”人为产生红外辐射,产生人眼看不见而普通摄像机能捕捉到的红外光辅助“照明”景物和环境,再利用摄像机的图像传感器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获取比较清晰的黑白图像画面,实现夜视监控。
红外热像仪可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核心组件红外探测器总成本占比约 80%。红外热像仪也叫红外成像系统或红外探测系统,红外热成像仪是一种用来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的高科技产品,其中红外光学系统、焦平面探测器、后续电路和嵌入式图像处理软件是该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核心组件的红外探测器,约占热成像仪总成本的 80%。红外图像转换成可见图像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利用对红外辐射敏感的红外探测器把红外辐射转变为微弱电信号,该信号的大小可以反映出红外辐射的强弱;第二步是利用后续电路将微弱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从而清晰地采集到目标物体温度分布情况;第三步是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上述放大后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电子视频信号,电视显像系统将反映目标红外辐射分布的电子视频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得到可见图像。
红外热像仪组成及功能
组成部分 | 功能及技术 |
红外光学系统 | 将目标的红外辐射集聚到红外探测器上,并以光谱和空间滤波方式抑制背景干扰。涉及的技术包括红外光学镜片设计、光路设计、光机结构设计以及红外光学系统装调技术等。 |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 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大部分红外热像仪厂商包括相当数量的国际一流的红外热像仪厂商,如美国 FLUKE 公司、日本 NEC AVIO 公司等均主要采用探测器外购模式进行生产。 |
后续电路 | 接收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并同图像处理软件一起将其转换为视频信号输出到显示屏。 |
图像处理软件 | 图像处理软件可实现的功能包括非均匀性校正、坏点替换和自动调光、图像增强、测温、伪彩色编码、红外测温实时分析、图像压缩及编码处理等。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红外热像仪中的核心部件红外探测器工作方式的不同,红外热像仪可以分为制冷型和非制冷型。制冷型探测器在使用时需要利用特殊的设备冷却至液氮温度(约零下 200度),因此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的体积大、寿命短、价格高,但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的灵敏度高,所以主要应用于军事、航天等高端领域。而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长寿命、小型化等技术优势,但灵敏度不及制冷型红外热像仪,主要应用于民用领域,不过随着近几年来焦平面阵列技术的突破,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的灵敏度已获得大幅提高,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也开始在军事方面得到应用。
制冷型与非制冷型探测器对比
类型 | 特点 | 应用场景 |
制冷型探测器 | 该型探测器需在液氮低温状况下工作,因此需要加装制冷装置,具有灵敏度高、作用距离远的特点,但设备消耗大、昂贵,且价格更加昂贵。 | 主要应用于航天、舰船等高端领域。 |
非制冷型探测器 | 该型探测器可以在常温下使用,具有轻便、结构简单、低成本、低功耗、长寿命的优势,但灵敏度低,观测距离较短。 | 可以满足一般军事需求及大部分民用需求。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红外产业市场及国内竞争格局
受益信息化建设及国产替代,我国红外产业迎发展契机。红外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历了数代的技术迭代及产品换代,相关产品普及率较高,市场也基本趋于稳定。但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红外成像采取了长期的严格技术封锁及产品禁运,我国红外产业仍处于大力追赶阶段。受益于国防信息化建设的加速,以及国产替代的推进,我国军民用红外市场均有望实现持续的快速增长。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额温枪行业市场前景规划及投资盈利预测报告》显示:国际军用市场趋于稳定,民用市场快速增长。红外热成像仪最早运用在军事领域,从上世纪 70-80 年代起就逐步应用于海陆空战场上,经过多年的技术迭代及产品换代,目前在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军队的普及率较高,市场趋于稳定。据分析,国际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基本保持稳定增长,而民用市场随着红外热像仪在各民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呈现快速增长。
2014-2023 年全球军用红外市场规模及预测(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2020 年民用红外预测(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红外产业在国内应用仍处发展初期,军民用市场需求近 400 亿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红外成像采取严格的技术封锁及产品禁运政策,目前国际军用红外热成像仪市场主要被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占据。据统计,2014 年全球军用红外热成像仪系统市场中,北美占 50%,欧洲占 18%,亚洲地区市场份额仅 12%,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在我国红外市场仍属于朝阳行业,目前红外热像仪较成熟的应用主要在电力行业的预防检测,而在国防军事、消防、工程建设、安防、森林防火、制程控制等军用和民用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久之洋测算,我国目前军民用红外市场需求空间近 400 亿,其
中军用市场需求占 50%以上。
我国目前军民用红外市场潜在需求分析
应用市场 | 潜在需求 |
军用 | 200 万军队,10%装备率 |
消防 | 3 万消防车,每车 1 台 |
电力 | 电力需求 2.5 万台 |
工程建设 | 建筑企业 10 万家,每家 1 台 |
制程控制 | 冶金、电子、食品等制造业 132 万家,10%的 大企业,每家 1 台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红外热像仪需求空间测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际市场美国占据绝对优势。国际市场上,红外热像仪行业形成了美国占据领先地位,英国、法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追赶的竞争格局。据统计,截至 2014 年末,美国 FLIR 公司通过多次并购,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在国际民用红外热像仪产品领域市占率已达 40%
全球主要红外热像仪产品厂家市占率(截至 2014 年末)
序号 | 厂商名称 | 市场占有率 | 序号 | 厂商名称 | 占有率 市场 |
1 | FLIR | 40% | 13 | Testo | 2% |
2 | Fluke | 5% | 14 | ISG/Infrasys | 2% |
3 | SATIR | 4% | 15 | Bullard | 2% |
4 | Sofradir/Ulis | 4% | 16 | Teledyne | 2% |
5 | Guide(高德) | 3% | 17 | Thales | 1% |
6 | Dali(大力) | 3% | 18 | Esterline CMC Electronics | 1% |
7 | Nippon Avionics | 3% | 19 | MSA | 1% |
8 | Opgal | 2% | 20 | Bosch | 1% |
9 | L-3 | 2% | 21 | UTC(Sens Unlimited) | 1% |
10 | Elbit | 2% | 22 | Scott | 1% |
11 | DRS | 2% | 23 | Xenics | 1% |
12 | General Dynamics GIT | 2% | 24 | 其他厂商 | 12%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市场研究所和企业各有偏向。国内红外热像仪市场竞争的参与者主要分为三类,即国内红外热像仪生产企业、国内科研院所和国外红外热像仪企业对中国的出口。其中国外红外热像仪企业在国内的销售全部为民品,主要有 FLIR 公司、FLUKE 公司等。国内生产单位可分为科研院所和企业,其中国内科研院所主要从事制冷型探测器的生产研发,如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和昆明物理研究所;企业则更偏向于非制冷红外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和经营,主要包括大立科技、高德红外以及科创板公司睿创微纳等,但以上企业的红外业务体量尚小,每年仅 4-6 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5、红外测温仪产量走势预测
手持红外测温仪由于方便、快捷、可无接触测量等优点,逐渐替代传统的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成为不少家庭、医院机构等使用的测温仪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刺激大量需求,红外测温仪迎来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2015-2019年间,我国手持红外测温仪产量稳步提升,2019年产量达到30万台。预计2020年产量可达到65万台。
2019-2020年中国手持红外测温仪产量走势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自动红外测温仪一般在车站、机场、会展中心等大型场合使用较多。数据显示,2019年全自动红外测温仪产量将近3万台。2020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产量预计将达到6万台。
2019-2020年中国全自动红外测温仪产量走势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5-2031年中国红外测温仪行业市场产销格局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红外测温仪行业市场产销格局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红外测温仪部分企业现状分析,2025-2031年中国红外测温仪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2025-2031年中国红外测温仪行业投资机会与投资风险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