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人口老龄化率、城乡常住人口、大陆男女人口、总人口性别比、育龄妇女情况及各年龄段人口分析[图]

    中国大陆人口首次突破14亿人,继续坐稳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之位。70年前,中国总人口仅有5.4亿人,经济总量仅有358亿人民币。到2019年,我国大陆总人口增加到14亿,GDP攀升到99万亿,这无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奇迹。

1949-2019年中国大陆总人口走势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

    2010-2016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从1592 万增长到1786 万,特别是受2013 年11 月起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影响,2014 年出生人口数量较2013 年增长47 万人,人口出生率提高2.87 个百分点,2016年全面二胎放开以来,国内新生人口数激增,较2015年度增加131万人。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

    2018 年末,我国总人口比上年末增加 530 万人、达到 13.95亿,需注意的是新出生人口却出现了下降,全年共出生 1523 万人,较上年减少 200 万人,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2018年人口出生率下降至 10.94‰,2019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到10.48‰。2019年中国死亡人口99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201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20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至3.34‰。

2011-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走势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情况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总人口首次突破14亿人,而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却创出新低,老龄化率创出新高。这是2020年代中国人口的基本面。

    值得注意的是,全年出生人口的下降态势得到缓解。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较2018年减少58万人,而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较2017年则减少200万人。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5162万人,减少123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

2019年中国城乡常住人口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此外,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突破14亿,其中,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

2019年末中国大陆男女人口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总人口性别比已连续多年走低。2015年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2、2016年为104.98,2017年104.81,2018年为104.64。数据还显示,2006年,中国大陆男性比女性多4008万,随后该差距逐步缩小,至2019年男女人数差距降为3049万。

2015-2019年中国总人口性别比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中国人口数据,其中提到:截止2019年,中国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了3047万!随着社会化进程,女性人口是在不断提高的。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男多女少,可60岁以上女性居多。在60岁以内的任意年龄段,都是男性人口大于女性人口,却在60岁以上年龄段,女性比男性多。这说明什么?男性没有女性长寿,所以男同胞们在年轻时,拼搏归拼搏,也要更多关爱自己的身体,身体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各年龄段男女比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微观看人口,宏观看人口增长率。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到,虽然中国人口达到了14亿之多,但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却是逐年降低的,这并不是一个十分积极的信号。

2014-2019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个国家的现在看中老年,一个国家的未来看青少年。人口增长率持续下滑的背后,是因为育龄群体的比例下滑。

中国育龄妇女情况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种子少了,果实自然也会减少。再者,随着女性在职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女性在家庭中需要承担的原本角色,两者相加便会使其越来越不堪重负。我们以前常说男人养家糊口、负重前行,但女性实际上扮演的角色压力不一定就低于男性,甚至高于男性,折页导致了很多育龄妇女选择不生小孩或晚生。

    2019年末,全国0-15岁人口为24977万人,占总人口的17.8%;16-59岁人口为89640万人,占64.0%;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12.6%。与2018年末相比,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89万人,比重下降0.28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439万人,比重上升0.2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945万人,比重上升0.64个百分点。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近9亿人,仍有7.7亿就业人口。因此,要充分发挥好现有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口的作用,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和提升人口素质,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2019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构成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全球来看,中国继续坐稳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之位。不过,人口自然增长量一直处于放缓态势,1999年全国人口增长超千万人,2018年净增长530万,2019年仅增长467万人。如果这一态势持续,未来有可能出现总人口负增长的情形。在中国之后,印度以13.5亿的人口位居全球第二。需要提醒的是,印度生育率依旧高企,未来十年内总人口有望反超中国。在中国、印度之后,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然而,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报告,全球正在普遍面临人口增长放缓的问题。从2010年起,全世界有27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数量至少下降了百分之一。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日本。2019年,日本出生人口仅为86.4万人,创下1899年以来的新低。而当年死亡人口高达137.6万人,这意味着日本当年人口负增长51.2万人。这已经是日本人口连续9年负增长,总人口已从2008年的1.28亿下滑到如今的1.26亿。这无疑是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需要警惕的现象。

    与总人口再创新高相比,出生人口却再创新低。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与2018年的1523万相比减少58万人。与2016年全面二孩放开之后的1786万人相比,整整减少321万人。

    近年来男女人口数量差距持续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新生儿童的男女比例较过去更加平衡,使得总人口性别比例得到改善。

    老龄化率再创新高,人口结构问题业已成为全社会难以承受之重。2019年,我国的老龄化率已经达到12.6%,相比2018年的11.9%,再增0.7个百分点,离14%的深度老龄化门槛越来越近。

    一般而言,65岁以上人口比例在7%以上为老龄化社会,14%以上为深度老龄化,20%以上为超级老龄化。老龄化加剧,不仅意味着劳动力减少、储蓄率下降,更意味着养老金压力的与日俱增。早在2016年,青海、吉林、内蒙古、河北、湖北、辽宁、黑龙江7省份养老金就已出现收不抵支,而黑龙江更是耗尽所有历史结余。在所有省份中,只有广东、江苏、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等地依旧有养老金结余。正因为这一点,前不久,《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出台: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可见,应对老龄化,已经成为新的国家战略。

2018-2019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率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人口,关乎未来。人口不是负担,而是资源。无论人口增长态势放缓,还是出生人口不断下滑,无论是劳动力人口占比减少,还是老龄化率再创新高,对于经济和资产投资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对城市来说,当人口红利不复存在,抢人大战就成为必然选择。从争抢高学历人才到争抢劳动力人口,抢人大战只会越来越白热化。对个体来说,随着人口增势放缓,人口流动的去向无疑更为重要。劳动力往哪里去,年轻人奔向哪里,哪里就是经济产业乃至房地产支撑之地。对于社会来说,无论是为了经济长远发展,还是为了缓解老龄化压力,抑或为了防范资产泡沫,提高生育意愿、优化人口结构都是当务之急。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共享经济平台行业市场供需规模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本文采编:CY315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