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1月票房,国内票房累计达595.33亿元,同比增长5.78%。19年整体政策监管环境较为严格,多部电影遭遇撤档、改档,影响上游供片。
电影票房收入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月度票房增速波动较大;档期上,国庆档期同比大幅改善。8月、10月单月票房超过70亿,主要受8月国产口碑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影响,10月70周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优质影片的带动。其余1月、3月、5月、7月、11月票房有不同程度下滑。档期上,国庆档票房同比增长162%,成为史上最强国庆档;暑期档票房176.4亿元,同比增长1.4%;春节档实现票房58.7亿元,同比增长4%;清明档实现票房7.0亿元,同比增长1%。
2019年单月票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与2019年节假日档期票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产电影份额持续提升。2019年1-11月,国产电影票房占比持续提升,创历史新高,达到63.86%。截至2019年12月2日,2019年票房破10亿的电影共15部,其中国产片10部;票房破20亿的有6部,其中国产片5部;票房破40亿的有3部,分别是《哪吒》、《流浪地球》、《复联4》,其中《哪吒》以49.74亿元票房成为票房冠军。
2019年1-11月票房前15影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产电影票房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票房破10亿影片情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2020年春节档前瞻:票房或达15%以上增长,电影工业化程度提升
(一)春节档票房测算:中性情况下,预计票房达67.63亿元,增长15.2%
2020年春节档热闹非凡,目前已有9部国产大片参加这场年度最强档期票房战役的争夺战,从数量来看,与以往相差无几。从各种物料和期待度来看,2020年春节档的影片都很重磅,其中至少有5部有冲击10亿+的体量。我们采用定量的方式初步测算春节档的票房,公式为:春节档票房=春节档观影人次×平均票价。按照悲观、中性、乐观的不同情境,测算出2020年春节档的票房区间在59.41-76.32亿元区间,同比增长1.2%-30%,中性情况下,预计票房达67.63亿元,增长15.2%。
1、2020春节档观影人次预测:中性情况下,预计观影人次增长20%,达1.58亿
春节档观影人次在2019年以前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尽管在2017年的增速下降到个位数,但2018年增速回升,且增长趋势是保持不变的。2019年的春节档是近7年来观影人次首次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包括:
1)盗版片源泄露。2019春节档上映电影出现严重的片源泄露事故,《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多部热映电影还在上映时就有清晰片源流出,这起大规模侵犯著作权案在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截至2019年3月6日,共发现春节档影片盗版链接3万多条,累计点击量8200余万人次,初步估算给片方和拥有正版版权的视频平台造成了约7.8亿元经济损失。
2)票价高企。2019年春节档的平均票价高达44.6元,同比增长12.3%,高企的票价也是造成观影人次下降的一大原因。
2012-2019春节档观影人次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们对2020年春节档观影人次持乐观态度,主要原因有3个:
1)盗版获刑罚形成警示。2019年春节档被大规模盗版一案在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法院当庭对涉案的8名被告人以侵犯著作权罪作出一审判决。其中,主犯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50万元;其他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10个月到有期徒刑10个月不等刑罚,并处相应罚金。较重的处罚力度为后续上映影片的版权保护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也是我们判断2020年春节档观影人次将回暖的一个重要依据。
2)70户及00后观影人群的挖掘。90后是我国目前观影人群的主流构成,从凡影2018年的数据得知,尽管90后人口只占城镇居民总人口的26%,但贡献了39%的观影人口和49%的观影人次。在观影的年龄层中,90后的占比呈下降趋势,而90前,尤其是70后观影人群的占比,却从2016年的15%增长到2019年的23%。
这群用户生于70年代,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单厅影院出现时接触过电影院,目前又重新回归观影人群,如何抓住这部分人群将其变为稳定观影受众是电影行业未来面对的课题与挑战。以2019年国庆档为例,国庆档主要影片均为主旋律,《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均为歌颂祖国及歌颂人民英雄的题材,70后和00后贡献了超过40%的新增用户,是推动2019国庆档爆炸性增长的重要动力。这是由于70后对主旋律影片描述的年代有代入感,00后则是成长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期,享受国家发展的红利,对崛起的祖国有更高的荣誉感和认同感。2020春节档中,既有《我和我的祖国》同一类型的主旋律影片《中国女排》《紧急救援》,又有吸引常规观影群体的喜剧大片《唐人街探案3》和《囧妈》,因此可以预期70后和00后观影群体将会得到充分挖掘。
2016-2019影院观众年龄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国庆档观影人群年龄阶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史上最强国庆档贴片加持春节档。2019年国庆档恰逢中国70周年华诞,三大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均破10亿,整个档期票房破50亿,成为史上最强国庆档,共计动员了超过1亿观影人次。2020春节档在国庆档投放了众多贴片广告,尤其是《唐人街探案3》和《紧急救援》,在主要的3部影片前都进行了投放。贴片广告一般在影片开播前5分钟播放,而85%以上的观众均会在开场前5分钟以上到达影院,因此2020春节档在史上最强国庆档保证了充分的曝光,效果十分显著,2020年春节档映前100天,用户想看热度比2019春节档呈双倍增长。
2020春节档影片国庆档贴片一览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2020春节档淘票票用户想看指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综上,我们认为2020春节档同比持增长趋势,按照悲观、中性、乐观3种不同情境,预测观影人次增速为10%/20%/30%,分别为1.45亿/1.58亿/1.71亿人次。
2、2020春节档平均票价预测:中性情况下,预计平均票价下降4%,为42.8元
1)2019春节档供需和票补下降导致平均票价增幅超12%。春节档平均票价就绝对数而言,常年保持在35-40元区间,但不同年份均有上下波动,2017年的涨幅主要是由于从这一年开始,线上购票服务费也算进总票房。2019春节档的平均票价44.6元涨幅较大,同比增长12.3%,这主要是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化和票补力度的减少引起的。春节期间,一二线城市人口大量回流,为二线及以下的当地影院带来观影高峰,对于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小影城而言,平时上座率惨淡,出于盈利甚至生存考虑,在春节档涨价是必然选择。此外,尽管当前线上购票已成为主要购票方式,但片方投放的线上价格补贴力度大减,票补的减少也直接导致了票价上涨。
2)春节档平均票价对比前一年平均票价,预计15%以内的增幅较为合理。回顾过去的春节档,2019年以前,每年春节档相比于前一年的平均票价均有提升,幅度在5%-15%区间,并没有造成春节档观影人次的下降,可以理解为观众对这一档期的提价有所预期并能接受。而2019年春节档的平均票价比2018年全年平均票价增长了26%,提价幅度太大,引发了观众的价格敏感,造成了观影人次的下降。因此,预计15%以内的平均票价涨幅较为合理。
2012年-2019年春节档平均票价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年-2019年春节档平均票价与前一年平均票价对比及增幅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综上,我们认为2019春节档平均票价增长太高,因此2020同期料不太可能再次突破,最乐观的情况假设为与2019年相同。我们认为2020春节档平均票价在2019年全年平均票价的15%增幅较为合理,2019年目前平均票价为37.2元,15%增长则为42.8元。按照悲观、中性、乐观3种不同情境,预测春节档平均票价增幅为-8%/-4%/0%,分别为41.0/42.8/44.6元。
3、2020春节档票房预测:中性情况下,预计票房达67.63亿元,增长15.2%
根据春节档票房=春节档观影人次×平均票价,按照悲观、中性、乐观3种情境,我们得出2020春节档票房区间在59.41-76.32亿元区间,同比增长1.2%—30%,中性情况下,预计票房达67.63亿元,增长15.2%。
2020年春节档票房测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春节档影片类型创新:仍以喜剧合家欢为主,但题材趋向多元化
由于春节档票房在全年票房中占比增加,春节档已经成为电影市场全年最重要的档期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春节档上映的头部影片表现优异,成为电影公司重点布局的档期。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由2012年的4.16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7.71亿元,2018年的同比增速为69.15%。从历年春节档票房占全年比来看,2012年春节档占比仅为2.51%,2018年则达到了9.51%,占比总体上在持续提升。
2010年-2019年春节档票房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年-2018年春节档总票房及占全年比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以往的春节档电影以喜剧贺岁为主,但近年来其他类型电影在春节档也大放光彩,被大众所接受,例如2018年主旋律电影《红海行动》以及2019年的《流浪地球》。春节档电影类型持续多样化,有利于满足更广泛需求,扩大档期票房潜力。我们统计了2012年至2019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类型:
2012-2019春节档电影类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春节档凸显电影行业工业化:IP养成形成更稳定的预期,托底票房下限
作为每年票房最高的一个档期,各公司对春节档非常重视,体现在纷纷推出续作上,这也是电影工业化持续推进的标志:
1)电影IP养成可形成稳定预期。电影推出续作是IP养成的一种方式,但并非所有的电影续作都能称之为IP。IP一定要有足够大的受众影响力,可以用相似或连续的故事或人物拍出多部续作,且能够对每一续作的商业价值形成合理和稳定的预期。
2)IP并不能保证票房上限,但能托底票房下限。电影系列的初代作品获得成功,从而推出续作,这是制片方的常规操作,但续作并不能保证和前作一样的高票房,最终票房一定是续作本身的质量决定的。但续作的优势在于,前作的故事和人物为观众熟知,降低了观影门槛,为续作打下了观众基础;且思维的线性推演会让观众相信续作也是成功的,保证了最初的部分观影人次。因此,一个成功IP是可以托底票房下限的,这对波动大的内容产业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巨亏的可能。
截至2019年12月8日,2020年春节档已经有9部定档影片,全部定档在大年初一(1月25日)。
2020春节档上映影片信息一览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春节档上映影片海报一览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2020年春节档影片多为续作
“唐人街探案”系列,“囧”系列和“熊出没”系列亮相春节档,系列前作降低了观众的观影门槛,为续作打下了观众基础。
1)唐人街探案3
《唐人街探案3》是由陈思诚执导,王宝强、刘昊然领衔主演的推理喜剧电影。“唐人街探案”系列持续几年在春节档上映,前两部分别收获了8.18亿和33.97亿的票房,前作的好口碑带来的市场关注度和IP效应显著,目前《唐人街探案3》在猫眼电影的想看人数已经为79.2万,领跑春节档。
“唐人街探案”系列影片票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囧妈
《囧妈》是徐峥执导,徐峥、袁泉、沈腾等主演的喜剧电影,该片是“囧”系列第四部作品,讲述一对母子的治愈囧途。“囧”系列的前三部作品《人在囧途》、《泰囧》和《港囧》的票房分别为0.375亿元、12.67亿元和16.14亿元。《囧妈》的导演及主演徐峥在2018年到2019年春节档相继有《我不是药神》《疯狂外星人》等影片上映,其个人的市场影响力和关注度保持较高。
“囧”系列影片票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公司品牌效应支撑票房
1)博纳影业:现实题材和主旋律商业化的佼佼者
近年来博纳影业出品了一系列高品质的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如《湄公河行动》、《中国机长》等,且都收获了较高票房和观众的肯定。2019年春节档的《红海行动》更是冲破了春节档大都是喜剧影片的类型壁垒,为之后丰富春节档的影片类型提供成功经验。2020年春节档博纳影业的《紧急救援》取材自真实海上救援事件,是继《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后由林超贤导演的又一电影巨制。
历年博纳影业出品及联合出品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光线传媒:动画电影领头羊,“封神宇宙”实行影片联动,有望成为中国的“漫威宇宙”
光线传媒自前几年开始便着手动画电影产业,其子公司彩条屋投资了20余家动画公司,其中10多家有动画电影的制作能力,有11家正在进行动画电影的制作。通过“股权投资+项目投资+项目管理”的模式,即光线主投,体系内的其他公司跟投,参与安排动画项目的制作和发行。经过几年的储备,不仅使成功的动画电影的利润留在光线传媒集团体系内部,也为未来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2020年春节档定档的《姜子牙》讲述了封神大战之后姜子牙的故事,与2019年暑期档的冠军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同为“封神”系列作品,且《哪吒》片尾彩蛋即为《姜子牙》预告,《哪吒》的高热度提升了《姜子牙》的关注度,猫眼想看人数26.4万,仅次于《唐人街探案3》。
光线传媒历年参与的动画电影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电影院线和电影院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市场规模预测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