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前景及行业创新方向分析预测[图]

    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智能网联汽车,即ICV(全称IntelligentConnectedVehicle),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汽车本身的技术,更是“传统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融合的产物。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要素组成大致可以分为50%左右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比如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等)、30%左右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20%左右的汽车制造技术。所以智能网联汽车80%是非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

    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尤其是作为技术型与集约型产业,汽车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逐步成为汽车发展的主要趋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发展劣势,因而,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应该逐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朝着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乘用车车联网行业市场经营风险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面对飞速发展的车联网市场,互联网巨头争相入局,布局智能驾驶领域。互联网巨头凭借自身在软件行业的优势,纷纷与传统车企合作,入局车联网、智能驾驶领域,成为当下的投资焦点。百度作为中国智能驾驶领域的先驱,其Apollo开放平台是全球首个最全面的智能驾驶商业化解决方案,已经汇聚了国内外众多自动驾驶厂商,与众多传统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展开合作。腾讯车联已经与长安、一汽、广汽、东风、宝马等多个传统车企达成了战略合作。

    车联网成为众多车企的前装硬需求。一汽宣布从2019年起实现全系产品标配车联网系统;长安启动“北斗天枢”战略,从2020年起实现新车全部联网且搭载驾驶辅助系统,从2025年起实现新车全部具备人机

    交互功能。东风启程发布“智·趣科技”的品牌理念,深化车联网战略,并联合高德地图和科大讯飞合作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平台建设。

    另外,为规范引导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工作,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多地建成智能网联示范基地。同时,多地为自动驾驶企业发放了测试牌照,产业进展加速。截至2018年,全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包括10个国家级示范区以及14个地方级示范区。

截至2018年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基地

时间
地区/单位
示范区名称
建设现状
2015.6
上海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
截至2018年,上海示范区已完成200多种测试场景的搭建,在部分区域已达到1000辆以上的示范车辆规模,示范区内累计测试里程接近1万公里
2015.9
浙江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浙江(杭州)示范区
在中国移动5G网络的助力下,云栖小镇已经初步建成5G车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桐乡方面,一期成果也已经进入了全面运行阶段
2016.1
京冀
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
截至2018年7月,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已经安全行驶超过33000公里,涵盖了京津冀地区城市、乡村、高速85%的交通场景、示范区的最大特点是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同步进行,目前北京首条长达12公里的车联网专用道路已经正式落地。
2016.1
重庆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重庆示范区
目前,重庆试验区一期已经在重庆市两江新区建成了占地410亩的智能网联汽车模拟城市交通场景测试区;二期将建成占地3500亩的综合测试试验区。
2016.11
长春
国家智能网联起车与智慧交通吉林(长春)示范区
2017年8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在长春净月高新区启明软件园正式开工。2019年东北智能网联汽车示范汽车示范应用将正式进入实操阶段。
2016.11
武汉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湖北(武汉)示范区
武汉示范区将依托示范区建设,构建新业态、新模式、牵引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智慧交通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
2016.11
无锡
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无锡)
无锡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以“智能车特色小镇”为核心,规划了封闭测试区和开放测试区两类测试基地,总回话面积为178亩,两年内计划
2018.7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车联网与智能汽车试验场
目前已开战了大量的V2X、智能汽车、ADAS应用测试及验证工作,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2016年12月,与中国移动、清华大学开展“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共建。2017年3月,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移动等20多家单位发起成立“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开展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部公路院
交通部公路交通综合试验场
目前已建成自动驾驶研究与测试相关方向实验室5个,初步具备自动驾驶车辆在高速公路、一般公路、城市道路场景的功能测试能力,并依托动态广场、高速换到、长直线性能路具备部分自动驾驶功能的性能评测能力。
重庆车检院
佳交通运输部认定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重庆)
目前已开战了大量ADAS、V2X及自动驾驶测试,为50多家车厂及零部件厂商提供测试验证评价服务,支持48中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测试应用场景,其中网联协同类场景28个,自动驾驶类20个。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颁发近200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其中,百度收获100张,独占鳌头。今年7月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小组正式发放了首批T4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这批被称为目前技术含量最高的5张牌照全被百度收入囊中。

中国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前景预测

    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快速发展通道。结合国外技术发展路径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现基础性联网信息服务,主要是定位导航、车载娱乐、远程管理和紧急救援等基本功能;第二阶段实现安全预警、高宽带业务和部分自动驾驶服务;第三阶段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和全部联网。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一阶段。

    截至2018年,我国轿车保有量超过2.6亿辆,巨大的汽车市场为我国车联网服务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利基础。2015年全球车联网渗透率为10%,我国渗透率为7%,预计到2020年,全球和我国车联网渗透率将分别超过20%和24%。据预测,2022年全球联网汽车市场保有量将达到3.5亿台,市场占比达到24%,具有联网功能的新车销量将达到9800万台,市场占比将达到94%。

    2018年12月,工信部出台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到2020年,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要达到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构建涵盖信息服务、安全与能效应用等的综合应用体系。2018年智能网联新车型渗透率达到31.1%,相较2016年增长近5倍;2018年中国品牌智能网联新车型渗透率达到35.3%,相较2016年增长15倍。智能网联功能正由高端、豪华车型向普通车型渗透,预计2019年智能网联汽车潜在客户下单渗透率将达到36.4%;预计到2020年渗透率将达到51.6%。

2014-2018年私人轿车保有量及同比增长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2018年民用轿车保有量及同比增长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车联网渗透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联网汽车保有量预测(百万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联网汽车年销售量预测(百万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计,到2035年全球智能驾驶汽车销量将超过1,000万辆;到2022年全球联网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将达3.5亿台,市场占比达到24%,具有联网功能的新车销量将达到9,800万台,市场占比达94%。随着汽车联网技术的多样化和联网率的不断提升,车联网服务市场潜力将逐步释放。

全球联网汽车保有量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智能网联汽车的行业创新方向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政策法律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的过程,这些方面的创新成效决定了未来20年我国能否在汽车工业领域占据竞争优势。
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创新

    智能网联汽车当前在政策层面还需加大对无人驾驶技术商用化的激励政策。激励营造多个示范带动的行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另外在法律层面,需尽快制定相关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法律法规,智能网联汽车的法律角色、法律主体责任要明确,主体责任应该属于产权人、控制者和使用者,法律法规的完善可以先从地方条例、法规开始,经过逐步试点完善后再统一制定。

    各地相关政府部门宜统筹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与国内市场联动互补,形成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及健康发展的基础环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共同推动交通体系向低碳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助力构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以及服务产业的全面升级;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制机制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引入国际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创新

    笔者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体系包括“感知控制技术”“网联技术”“识别急速”“综合判断技术”,这些技术的本质其实都是以面向安全的技术为出发点,然后再补充娱乐、社交、保险管理、交通管理、维保等功能。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更多地考虑了“智能”“网联”两个方面,但是对于“识别技术”探讨不多,且当前的无人驾驶更多是感知技术,识别技术说到底与传统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不同,它是面向人工智能的技术,只有叠加了识别技术,车辆才能“耳聪目名”,当前的技术仍然相当于一个“蝙蝠在飞行”,它是通过感知,而不是通过“眼睛”“耳朵”来判断。另外识别技术也需要高清数字地图来辅助决策,最后执行的是“感知技术”,这是一个技术簇,从安全的角度层层递进。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三维技术体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商业模式创新融合

    好的商业模式会成就一个产业。按照未来10年中国3亿辆汽车更新换代的保有量计算,按照每台汽车10万元计算,这将是30万亿元的巨大产业,并且将带动智慧公路、集成电路产业、互联网内容服务等大规模投资。这方面的商业模式创新很可能最后像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的关系,前者被OTT称为管道,而大笔的利润流进互联网公司,因此道路运营投资公司如果不能主动抓住机遇,则很有可能像电信运营商一样称为“车辆管道”,而大量有价值的服务平台、用户海量数据落入平台投资商。因此主管部门预计会鼓励各种法律框架内的商业模式创新,激活各种投资主体。

    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网络强国的主要途径,目前只有我国有如此好的制度优越性、政策环境、巨大的市场容量、大量的研发团队与技术人员、完善的道路基础设施、测试环境,只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借助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机遇实现汽车工业和制造业的弯道超车。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技术将逐步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技术,借助于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实施各个关键技术的结合,提升各个系统之间的交互,提升智能网联技术下系统功能的完善,促进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从而带动汽车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服务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服务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服务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2025-2031年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服务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及前景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服务行业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分析,2025-2031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服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