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深圳明日之星榜单
公司中文全称 | 所属行业 | 公司简介 |
工启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 | 智能制造 | 致力于开发数字化制造流水线,打造个性化智能制造 的C2M商业生态圈 |
广东华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新材料 | 致力于“热超导陶瓷涂层”研究与开发的高新科技企 业 |
经方精密医疗(深圳)有限公司 | 医疗器械 | 从事超声介入领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的科技公司,专 注开发的超声介入产品包括:专科介入超声装备、超 声介入系列化产品 |
精锐视觉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软件 | 专业从事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中的产业 化应用、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
深圳艾利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新材料 | 从事金属、陶瓷精密零配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等经营 活动 |
深圳大普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集成电路 | 致力于打造企业级智能固态硬盘、数据存储处理器芯 片及边缘计算相关产品,广泛用于服务器、运营商、 互联网数据中心 |
深圳点猫科技有限公司 | 互联网 | 专注少儿编程教育,集多种线上教育模式为一体的教 育科技公司 |
深圳岚锋创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硬件/软件 | 专注于全景影像技术的研发,以360°全景相机 Insta360为核心产品 |
深圳市光鉴科技有限公司 | 硬件/软件 | 通过软硬件结合,利用世界前沿的纳米技术,提供 3D视觉解决方案的公司 |
深圳航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新材料 | 是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高科技研发型企业 |
深圳基本半导体有限公司 | 半导体 | 致力于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的中国第三代 半导体领军企业 |
深圳市金斧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金融科技 | 通过互联网(移动)技术,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一站 式的智能化资产配置服务 |
深圳蓝胖子机器人有限公司 | 智能制造 | 致力于研发与机器人相关的智能硬件系统的机器人科 技公司 |
深圳市纽创信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物联网安全 | 专注于核心安全技术,在高安全芯片、软件安全、物 联网安全测评等领域内具一流的水平 |
深圳市普博科技有限公司 | 医疗器械 | 主要提供ICU重症监护急救类产品,如呼吸机、麻 醉机、语音阀、手持可移动彩超、监护仪、血气分析 仪等。 |
深圳市前海手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 互联网 | 致力于手绘视频的软件开发、平台搭建以及制作与推 广手绘相关业务 |
深圳市商德先进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 新材料 | 公司在国内先进陶瓷领域,材料配方研发和超高精密 加工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
深圳市天行云供应链有限公司 | 跨境电商B2B | 是国内领先的进口货源云供应链企业,大型电商平台 的核心进口货源供应商 |
深圳雾芯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烟 | 面向全球市场的消费级电子雾化器品牌公司,主营业 务为RELX(悦刻)品牌电子雾化烟的研发、设计和 销售 |
深圳微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金融科技 | 是中国顶尖的企业级科技金融服务供应商,研究领域 包括金融产品涉及、风险控制等7大类 |
深圳市芯波微电子有限公司 | 集成电路 | 专注于高端光通信芯片的研发与销售的无晶圆厂芯片 设计公司 |
深圳市星汉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工业激光 | 专注激光技术开发、相关硬件生产的科技公司 |
深圳雪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金融科技 | 主要通过债券投资、产业并购投资、政府引导和纾困 投资等方式经营受托管理股权投资基金等业务的金融 公司 |
深圳市圆周率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 司 | VR | 专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算法研究及应用 平台开发的科技公司 |
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海洋科技 | 由国家专家牵头,致力于海洋通信、海洋信息化、海 工高端装备研究与生产的开创型高科技公司 |
纵腾网络有限公司 | 物流服务 | 是一家提供海外仓和专线物流服务的国际化物流集团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作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窗口、创新前沿阵地,深圳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极强的韧性、稳定性和持续的内生动力。2019年,受全球经济放缓、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整体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上半年全国GDP增速降至6.3%。深圳作为外向型经济的代表,其外贸出口、民营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居民消费,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内外部环境波动的影响,2019年上半年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133.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4%。
从“三驾马车”数据看,投资强劲、消费稳定、进出口放缓。上半年,深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1.3%,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2.1%,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8.0%,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亮点;国有经济投资增长34.5%,民间投资增长12.3%,外资投资增长65.5%。消费方面,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6.85亿元,增长7.7%,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外贸方面,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3372.25亿元,下降0.9%,降幅较一季度有所收窄。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45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4747.80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7373.66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0.1:39.8:60.1调整为今年上半年的0.1:39.1:60.8。
尽管呈现放缓趋势,但深圳上半年GDP增速仍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而且领跑其他一线城市(广州7.1%、北京6.3%、上海5.9%)。深圳长期平稳的发展得益于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了经济集群的共同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主动调整。
2019年上半年深圳同其他一线城市GDP增速比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深圳经济长期以来的平稳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持续主动地调整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深化改革,由此支撑起创新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以来,深圳一直着力向以新兴产业为主、规模以上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三个为主”方向转型,谋划产业结构调整。2014年至2018年,深圳市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表现出创新型经济的鲜明特征。与此同时,在2016年“十三五”计划推行后,深圳在战略性新兴行业产值、增加值增速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持续领跑其他一线城市。主动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了新技术和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使得深圳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的调整、国内外形势的改变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3%和11.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1.2%和66.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7.1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7%,医药制造业增长11.4%。其中,仅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总产值即达到了20144.23亿元,约占全国行业规模的六分之一,其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六成,占深圳市GDP的比重高达四分之一,支柱产业地位明显,成为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无论是经济特区、还是大湾区、先行示范区,长期以来深圳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制度创新、模式试验走在最前列的城市。自2017年发布大湾区规划以来,深圳积极发挥资金、技术、科研等方面的巨大资源优势,发挥其作为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和辐射效应。例如,深圳已经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而大湾区发展框架下的制度创新、新兴模式的探索,将给予深圳人口、商品、服务、资金、信息等跨境流通的高度自由,促进港深之间的资源、模式互补,进而帮助深圳作为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转型和进化。
今年8月下发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则进一步强调了深圳高度的创新自由和市场开放度。不同于以往“沿海开放城市”“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等的城市定位,深圳最新的定位是示范区,意味着要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其他地方起到探路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2018粤港澳湾区各城市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经过30多年的沉淀,深圳已经从一个加工制造业基地转向一个集设计、研发、孵化、制造和商业化运营全链条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立强大的互联网和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吸引全球创新企业。这背后同深圳高度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转化能力密不可分。
2018年全国中大型城市PCT专利申请量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深圳的创新呈现出明显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特征:例如深圳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位于企业,90%的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生产来源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内,90%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发明专利就来源于龙头企业。华为,腾讯、中兴、大疆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产出上继续领跑,成为深圳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的主力军。截至2018年底,华为PCT专利申请量达到了5405件,超越LG、博世等国际知名企业,位列全球第一。以企业为创新引擎、商业应用为导向,使得科技创新在实施的过程中更贴合实际、更加高效,决定了深圳拥有极强的自主创新积极性和市场转化能力。
2018年度深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新增减免税142.7亿元,占本年企业所得税新增减免税近四成。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力度加大带来的新增减免111.6亿元,在全国排名前列。其次,在吸引高技术人才方面,深圳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例如,近五年来深圳市本级人才类专项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财政预算从2013年的14.1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3.40亿元,增幅达277%。今年深圳宣布对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高端短缺人才,实行个人所得税15%的税收减免举措。
截至2018年末已经超过1.44万家,在全国各大省市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北京(2.5万家),形成了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另外,深圳金融体系完善、层次分明、服务功能明显,为各个类型创新企业的发展创建了坚实的资本基础。截至2017年底,在深圳注册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期货公司分别为22家、27家和14家,在各项主要指标上均仅次于上海,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其中,深圳南山区的投资环境尤为突出,辖区VC、PE机构总量约占深圳的80%、全国的1/8,其重点打造的科技金融城入驻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已超千亿。在稳健的资本支持下,截至2019年1月,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405家,其中包括中小板116家及创业板89家,占总数近50%,相比国内大中城市处于领先地位。
但与此同时,深圳也存在明显的短板:例如源头创新不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数量明显偏少;创新设施、资源供给、专业机构服务水平相较其他一线城市,也存在一定差距。为弥补短板,深圳市政府近几年每年三分之一的财政科研资金用于基础研究,针对性的引入大量优势科技资源;例如自2017年起,深圳建设了包括8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组建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3个、制造业创新中心5个、海外创新中心7个,新设立新型研发机构11家和创新载体195家等。
相比较全国其他地区,深圳企业更倾向于将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客户关系、市场建设、企业运营、企业鼓励创新机制等方面,对数字化及新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据统计,深圳地区29%的企业将“高效客户管理和市场营销”列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地位,“精益化管理与运营”(28%)、“全员创新精神与激励机制”(21%)紧随其后。仅17%的调查企业认为数字化与新技术应用在当下企业的高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26%。但在数字化系统和分析工具在企业的渗透率和程度上,深圳企业相较全国其他城市走的更超前。
例如85%的深圳高成长企业已根据企业管理结构特征投入了对应的ERP系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补充),其中金蝶、用友、Oracle以及其他ERP系统的占比分别达到了44%、10%、3%和28%。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以及如火如荼的产业互联网,很大程度上能够支持产业结构转型、企业技术创新及市场营销模式转变,为企业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发展和活力。深圳地区企业在数字化程度的提升上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ERP系统的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人力资源系统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重组转型、优胜劣汰的进程明显加快,市场资源进一步向战略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深圳高科技企业而言,除了强调内部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外,还可以有效利用市场寻求重组、并购的机会。
在当前激烈的科技竞争以及高速迭代的市场情势下,实现市场扩张和增加品牌影响力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并增强口碑和知名度,从而促进垂直或横向的产业间或产业内合作,以此来逐步构建产业生态,谋求更高效的生产和达到新的创新活力增长点,而并购则是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投资前景趋势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