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专用防护装置行业发展概况、市场需求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行业发展概况

    1、行业属性

    当前我国防务装备配套行业主要包括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工电子六大产业集群。兵器工业专门从事常规防务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其生产范围包括坦克、装甲车辆、火炮、枪械、战术导弹、火箭、弹药、火/炸药、观测器材、防护器材(装置)以及为特种技术装备配套的防务装备。兵器工业是国防科技工业中最早形成的行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基础,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兵器工业的存在和发展,既服从于国家安全建设的要求,又依赖于一个国家拥有的经济和工业基础,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着广泛的有机联系,一个完善的兵器工业体系是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中国兵器集团和中国兵装集团及其下属单位主要负责我国兵器的整机及相关系统的研制与生产,而参与兵器生产的民营企业则更多专注于专业化的零部件、部组件、模块及核心元器件的研发与生产,少量民营企业也进入到涉密程度较低的整机生产领域,整机/总体单位与民营企业间形成了有利的补充与良性互动关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概况

    专用防护装置作为部队装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装备,是防务装备保护、储存、运输、保管、供应的重要保障手段,是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经济高效完成装备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新时期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部队快速反应能力的无声伙伴。

    专用防护装置的出现主要是为了保障防务装备的存放、运输安全,其早期材质主要以木质材料为主,随着世界化工工业的发展,逐步向高分子合成材料发展。防务装备的特点是精度高、几何形状复杂、造价昂贵,并且大多数产品都是重量重、体积大的钢制材料产品,因此对防护装置的各种性能要求十分严格。而早期“以木为主”的防护材料在强度、防震、防潮、防腐等性能方面较差,为了提高防护装置的各方面性能,不得不在其厚度、加强筋以及内防护装置等方面下功夫,从而造成防护装置的臃肿、笨重及结构不合理,进一步增大了防护装置的体积、重量、造价,同时给装卸、运输、堆码、仓贮带来极大的不便。其次,传统的“以木为主”的防护装置材料,资源浪费,加工复杂,生产效率低,严重影响和限制了相关产品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发展,大型防务装备和高科技特种装备(包括各种作战平台、电子装备平台、新兴装备等)的不断应用,这些装备是由复杂技术构成的综合体,制造精密、材料构成复杂、价格昂贵、防护质量要求严格,因此防务装备的防护装置结构与封存方式必须符合其结构特点和物理及化学特性。专用防护装置是确保装备可靠、长寿命、战时迅速转化为战斗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满足现代战争条件下物资防护的需要,需不断开发新技术、新材料,并应用于装备防护领域。同时,随着世界各国对装备防护的地位和作用的认知不断深化,世界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新兴防护材料和防护技术层出不穷,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及金属材料在装备防护中被大量采用,使得装备防护材料功能与性能得到了整体提升。

    (1)国内装备防护领域发展情况

    我国早期常用的专用防护装置主要以木质箱为主。木质箱重量较大,限制了每个作战单元携带弹药及装备的数量,其次是耐腐蚀性差,特别是在野外作战演练存放时,易变形、破损和虫蛀;箱体的防潮性、阻隔有害气体的能力都很差,不能提供较好的装备保存环境,大大减少了弹药的保存期。

    随着我国对专用防护装置的性能及质量要求提升,逐步开展对新型防护材料的研究。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曾采用低密度聚乙烯挤出拉管成型、两端热焊封,用来防护中、小口径炮弹,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玻璃钢)制作防护装置筒;90年代起,国内有关单位相继开展了弹药塑料防护装置的研制开发工作;近年来开始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玻璃钢)高性能工程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作各种枪弹防护装置和坦克、炮车、输弹车用弹丸及药包筒。上述非金属防护装置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化学腐蚀性好、弹丸一致性好、装备方便、生产效率高、勤务维修性好等特点。当前,国内专用防护装置的供应商主要利用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经挤出注塑、吹塑成型加工方法,制作包括聚乙烯塑料箱(筒)、聚丙烯塑料箱(筒)、PVC塑料箱(筒)、ABS塑料箱(筒)、PA(尼龙)塑料箱(筒)、玻璃钢缠绕成型弹药箱(筒)等。

    (2)国外装备防护领域发展情况

    国外关于装备防护的材料及技术研究比较深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已经开始了装备防护的研究。二战之前,装备防护装置还处于原始、孤立和分散的状况。对装备防护的研究局限于物流领域,对各类材料的腐蚀变质机理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上各种装备防护技术也不能满足多环节、远距离和长时间的使用要求。装备防护技术的局限性导致美国在二战期间防务装备及物资损失惨重,若干物资和防务装备在由美国本土运往欧洲战场的途中锈蚀变质报废。

    上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的一份专用规范问世,系统的总结了二战期间装备防护技术的经验教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包括弹药在内的各种专用物资的防护方法,美国装备防护技术日趋成熟。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在防护装置技术方面的成果迅速在西方各国得到应用,同时,防护装置的材料、容器、封存防护装置工艺、检测试验方法及设备等方面趋于完善并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集多学科原理的综合性、专业性的防护装置技术迅速形成。

    20世纪60至70年代,研究防护装置技术已涉及防护装置材料、防护工艺、防护装置结构、防护装置测试、防护装置机械、防护装置管理、防护装置教育、防护装置标准化等众多领域。美国国防部研究机关,海陆空三军及众多工业部门、若干大学纷纷成立防护装置研究与试验机构。此时期形成的技术手册、标准文件、教程和条例不但指导着专用物资防护装置技术的发展,而且直接运用于工业产品防护装置上,引导西方工业国家在防护装置方面的技术进步。到1999年,美军的各种型炮弹塑料防护箱占炮弹防护箱的比例已达到65%左右。目前美军正大量开发各种耐寒薄膜、防潮薄膜、防腐薄膜、高屏蔽薄膜等多功能性复合薄膜,以适应各种弹药的防护需要,同时,美军不断寻求新的内防护装置材料,大力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在弹药防护装置上的应用。

    (二)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

    1、国防开支持续增加,为行业规模增长提供了基础

    国防科技工业是一个战略性产业,它不仅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增强国防实力,促进国防现代化,带动其他产业及提高工业化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的责任和享有的发言权日益显著,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背景下,需要强大军力保障国家利益。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海外能源、资源、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开展海上护航、应急救援等海外行动,也要求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近年来,我国国防支出逐年增加,2006-2018年,我国国家财政国防支出从2,979.38亿元增加至11,069.51亿元,国防支出年复合增长率为11.56%。国防支出的稳步上升,带动了国防科技工业的稳步发展。2019年中国财政拟安排国防支出11,899.00亿元。

    2006-2018年我国国防支出情况统计(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虽然我国国防支出近几年都保持较高的增长,但国防事业建设整体发展水平还较低,与我国经济水平及国际地位不符,2018年我国GDP为900,309.00亿元,当年国防支出占GDP比例为1.23%。我国国防支出占比GDP这一数字远低于多数欧美发达国家,而作为欧美发达国家代表的美国,其2018年国防支出为6,220.00亿美元,GDP为205,130亿美元,国防支出占GDP比例3.03%。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保护扩展国家利益的需要,我国国防支出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18年世界各国国防支出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弹药类装备需求不断增长,为专用防护装置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随着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其他地区军事存在和军事同盟体系,国家安全存在威胁。国家不断加强军队和装备建设,力争到2025年基本实现国家防务装备和部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部队。弹药作为防务装备和部队训练的消耗品,其需求量将随国家对防务装备建设不断增加而增多。

    (1)通用化防务装备发展带动弹药种类和需求增多

    随着我国弹药口径的通用化,我国正在引导和激励研发资源投入到更少口径的通用防务装备平台上,并进一步发展通用弹药的种类和用途,通用弹药种类将持续增长,通用弹药的需求量也将提高。

    (2)部队信息化建设及防务装备更新换代。

    为适应世界新形势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国家安全和部队建设的阶段性目标: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步入信息化战争时期,精确制导装备成为趋势,而弹药的信息化是防务装备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家安全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对信息化弹药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大。信息化弹药本身技术含量较高,结构复杂,而且大量采用电子元器件、光学器件等,与传统弹药相比,其储存寿命会有所下降,更新采购的比例较高。因此,其需求量将随着信息化建设及防务装备更新换代的发展而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3)部队训练和实战化演习不断加强

    为加强部队建设,全面提高部队威慑力和实战能力,2009年我国启用了新一代的训练与考核大纲,明确要求把对抗训练作为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的途径和部队训练基本形式。另外,为提高各兵种的作战能力,演习频率和强度也明显提高。2015年国防白皮书《中国军事战略》明确要求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训练实战化水平。坚持把实战化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深入开展基于实战需求的模拟实景训练、基于信息技术的模拟仿真训练、符合实战标准的实兵对抗训练,努力使训练和实战达到一体化。和平时期,部队采购弹药类装备一般是训练和备战需要,随着我国实战部队训练和实战化演习的不断加强,弹药作为防务装备的消耗品消耗量很大。

    训练和演习过程中选择运用实弹会对训练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且现代化的弹药采用大量的电子和光学元器件,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制作周期长且成本较高,而作为具有较高安全性和较低成本的训练弹药将不断被采用。因此,未来随我国实战化训练和演习常态化,训练弹药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训练弹的包装及防护需求也必将增加。

    随着现代战争的不断演变,更多现代化、信息化的高技术含量防务产品及相关设备得到部署与使用,国家对专用防护装置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因此,随着我国部队建设的不断加强,弹药消耗不断增加,将为专用防护装置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3、我国武器装备出口量加剧

    2015-2019年,预计中国北方工业集团(中国兵器集团)导弹生产数量将成为世界第一(29,423枚,占比14.60%),美国雷神公司位居第二(22,658枚,占比11.24%),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位居第三(18,380枚,占比9.12%),第四和第五依次是美国地狱火系统公司(12,094枚,占比6.00%)、俄罗斯高精武器系统控股公司图拉仪器制造设计局(10,363枚,占比5.14%),其余所有导弹生产商总共将生产108,589枚导弹,占比53.89%。

    2015-2019年世界主要军火厂商导弹产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19年世界主要军火厂商导弹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19年将会有201,507枚不同类型的炮弹进入世界市场,总价值663亿美元。在2014至2018年间,中国排在全世界武器出口国的第五位,仅次于美、俄、法、德四个传统装备出口大国。相较于上一个五年,中国的武器出口对象增至53个国家,原因是我国近年来在现代武器装备的设计、生产能力上日趋成熟、完善,逐步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

    2014-2018年全球主要武器出口国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1、资质壁垒及市场壁垒

    我国对防务装备配套产品生产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相关装备的生产企业需要通过行业主管单位及监管部门对从事防务装备配套业务资质的认证,每项认证都有相应的资格条件、审查认证程序、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形成了较高的资质壁垒。

    整机/总体单位对相关配套产品供应商的选择极为严格,需要实施严格的供应商认证程序,从质量、成本、研发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审核,只有通过认证的供应商才能进入合格供应商目录。此外,产品开发需经过指标论证、方案设计、初样试样研制、产品定型等多个环节,装备系统研制周期长,需要配套厂商与整机/总体单位进行长期的跟踪配合。一旦装备定型之后,配套厂商相关配套产品即纳入整机/总体装备的采购清单,在后续的装备生产过程中,原则上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对于其他供应商,形成市场壁垒。

    2、行业经验及技术壁垒

    专用防护装置的研制和生产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该行业专业技术门槛较高,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积淀和无数次试验获得的经验积累。随着防务装备技战术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技术积淀和经验积累将越发宝贵。

    同时,产品的研制、生产、试验、储存和运输等环节涉及较多特殊工艺,对工艺装备有特殊的要求,其工艺装备多为专用装备。除此之外,涉及生产原料改性的过程关键环节的技术和工艺较复杂,有十分严格的工艺控制技术和使用专利,需要专门的工艺装备。没有专用工艺装备及长期的生产和使用经验,将难以涉足这一领域。

    装备防护装置制造企业相关产品的形成往往需要取得较大的科研技术突破,而取得科技突破需要较大的科研经费投入,并且在形成产品收入前研发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没有足够多型号产品列装部队以获得持续稳定的销售规模做支撑,则难以在本行业持续发展。故要求行业内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产品列装数量及资金实力。这对一般企业进入该领域形成了行业壁垒。

    3、人才壁垒

    装备防护行业属于技术与经验并重的行业,需要大量跨专业、复合型人才。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装备防护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综合设计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实际应用经验。经验的积累是长期磨合、沉淀的过程,行业外的其他企业短期内难以培养出一批既有足够的设计、开发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团队,形成了较高的人才壁垒。

    (四)行业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专用防护装置的制造涉及多种科学技术的融合,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极强的工程技术,其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二战之前,专用防护装置还处于原始、孤立和分散的状况。对专用防护装置的研究局限于物流领域,对各类材料的腐蚀变质机理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上也缺乏对各种装备防护技术多环节、远距离、长时间的严酷考验。装备防护技术的这种状况导致了美国在二战期间装备及物资的惨重损失。若干物资和防务装备在由美国本土运往欧洲战场的途中锈蚀变质报废。

    20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的一份专用规范问世,系统的总结了二战期间专用防护装置技术的经验教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包括弹药在内的各种装备及物资的防护装置防护方法,美国装备防护技术日趋成熟。

    20世纪50年代,一方面,美国在防护装置技术方面的成果迅速在西方各国得到应用;另一方面在防护装置材料、容器、封存防护装置工艺、检测试验方法及设备等各方面趋于完善并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集多学科原理的综合性、专业性的防护装置技术迅速形成。
20世纪60至70年代,研究防护装置技术已涉及防护装置材料、防护工艺、防护装置结构、防护装置测试、防护装置机械、防护装置管理、防护装置教育、

    防护装置标准化等众多领域。美国国防部研究机关,海陆空三军及众多工业部门、若干大学纷纷成立防护装置研究与试验机构。此时期形成的技术手册、标准文件、教程和条例不但指导着装备及物资防护装置技术的发展,而且直接运用于工业产品防护装置上,引导西方工业国家在防护装置方面的技术进步。而此时,我国的防护装置技术刚刚兴起,改革开放以后得到蓬勃发展。

    20世纪80至90年代,装备防护技术随着电子科学、后勤学、物流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物资、装备、高新技术产品的防护方面又有新的贡献。90年代初期,我国的防护装置技术水平有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军用技术领域,我国经历了照搬国外模式和探索改革两个阶段之后,依靠自身的科技力量,采用国外先进经验,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装备防护技术。

    进入21世纪后,战争局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将呈现出力量集成化、战场数字化、指挥网络化、打击精确化、保障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其作战方式将从过去以陆地为主、侧重对敌实施地面作战,发展为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联合作战。在信息战、电子战的未来对专用防护装置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1、专用防护装置向一体化设计方向

    专用防护装置储运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构建具有通用性的弹药防护装置结构,其中包含若干个防护装置层,使之既能满足弹药的运输要求,又能提供一个适宜弹药储存的环境,具有装卸快速、保护弹药不受环境侵害等特点,以达到提高弹药装卸效率、满足野外储存、保证弹药质量等目的。在弹药防护装置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弹药防护装置的结构、材料、尺寸及相应的运输装卸工具。

    未来战争对作战物资的依赖,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时限上,特别是在数量上,都与以往呈现出巨大的不同。及时、准确地将大量作战物资送达作战地域,势必将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集装防护装置有利于物流装备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缩短搬运时间,减轻部队保障力量的强度和难度,节约运输和搬运保障作业人员,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对部队快速保障能力的发展需要,是完成现代化部队物流快速运输的有效措施;同时,集装防护装置可有效地减少物资在储运过程中受到冲击、振动和压力的损害,减少诱发环境因素的危害,提高对物资的防护能力,减轻劳动强度和节约平时的劳动力,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因此,集装化防护装置也将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我国装备防护装置的重要发展方向,各类满足运输、储存和使用的集装防护装置器具,如专用集装箱、集装架、集装袋(网)、集装笼等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并向系列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新型防护材料及技术加速应用

    现代战争形态的发展,带动了大型防务装备和高技术装备(包括各种作战平台、电子防务装备平台、新型防务装备等)的不断应用,而这些装备是由复杂技术构成的综合体,制造精密、材料构成复杂、价格昂贵、防护质量要求严格,因此,选用的防护装置结构与封存防护装置方法必须符合其构造特点和所具有的物理及化学特性。专用防护装置是确保装备高可靠、长寿命、战时迅速转化为战斗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满足现代战争条件下物资防护的需要,需不断开发新技术、新材料,并应用于装备防护领域,如:高阻隔可剥离防锈防护装置技术,改变了采用防锈油进行防护时启封程序相对复杂、不容易操作等问题,不仅对氧、水蒸气的阻隔性、耐介质性和耐盐雾性优良,防锈性能好,封存期长,而且其力学性能良好,抗冲击、抗碰撞性能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可热封柔韧性防静电阻隔材料是采用复合导电材料和表面金属处理等技术对高分子材料进行防静电改性,通过特殊工艺将多种不同性能的材料复合,形成具有防静电、防射频、防水蒸汽渗透、可热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材料。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高强度复合防护装置材料、高阻隔可热封软质防护装置材料、防静电可热封防护装置材料、防电磁防护装置材料、隐型防护装置材料、纳米材料等防护装置材料,用于防殉爆防护装置、抗电磁防护装置、防红外防护装置、防辐射防护装置、隐身防护装置、纳米防护装置等防护装置技术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专用防护装置融合了其它行业学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还引进一切可被利用的高新技术,使专用防护装置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多。

    3、信息技术将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于专用防护装置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商品包装都已采用条码识别技术,靠肉眼进行物资的识别和查找,效率低、易出错,极大地浪费了时间和人力。条码、射频技术、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装备防护领域的应用,将大大加强内防护装置的透明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使对物资的管理变得更加简便易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产品特性、防护要求、材料性能、环境条件、运输、装卸要求等各类信息分别予以分析、细化,建立相关的对应关系,并将其纳入计算机管理。数据共享可有效地缩短防护装置研制周期和快速获得各种有效信息,科学做出集装运输方案,甚至可以配合卫星定位跟踪技术,实现装备物资保障的全程可视化。以便于在未来战争以配送为基础的后勤保障中,指挥员能够及时掌握和驾驭战场信息,缩短反应时间,使后勤保障从被动地做出反应转变为有预见地使用资源。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专用防护装置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市场发展前景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04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儿童家庭安全防护装置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儿童家庭安全防护装置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儿童家庭安全防护装置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儿童家庭安全防护装置领先企业经营形势分析,2024-2030年儿童家庭安全防护装置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