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的应用主要有直接燃烧(氢内燃机)和采用燃料电池技术两种(目前我国氢能主要以工业原料消费为主),燃料电池技术相比氢内燃机效率更高,更具有发展潜力。目前以燃料电池技术为基础的应用已经很广阔,现阶段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式、固定式和便携式三个方面,燃料电池车正在大力推进中,是氢能源应用的主要方向之一,未来有望进一步遍及能源相关下游包括汽车、发电和储能等领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适用于机动车。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臵,可以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使用固体聚合物作为电解质,含有铂或者铂合金催化剂的多孔碳作为电极,由于其主要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因此又被称为氢燃料电池。与其他燃料电池相比,PEMFC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运行,使得其能够更快的启动、对其他部件损害小,延长了使用寿命。PEMFC被用作机动车的动力电池,成为燃料电池的主要研发方向。
燃料电池分类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成本较高。PEMFC虽然在性能上适合车用,但其成本仍然偏高。PEMFC主要由膜电极组件(MEA)、双极板和密封圈组成,而膜电极是其中关键部件组件,它由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和扩散层组成。催化剂目前主要用的是铂金,占燃料电池总成本的36%,这是PEMFC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主要部件构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成本构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日韩技术领先,我国燃料电池车加快发展。从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量产规模和市场商业化份额看,日本和韩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处于领先水平,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2015-2018年,全球氢燃料电池车销量呈现逐年成倍的增长趋势。目前在国际上真正实现量产的主要有丰田Mirai、本田ClarityFuelCell、现代ix35FCEV、现代NEXO四款车型。2018年我国燃料电池车销量为1527辆,其中客车销量1418辆、货车销量109辆。到2020年达到1万辆燃料电池运输车辆,燃料电池有轨电车达50列;到2030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我国燃料电池车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全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量(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燃料电池车补贴落地,依然保持高标准。3月26日工信部等4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地方应完善政策,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臵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过渡期期间销售上牌的燃料电池汽车按2018年对应标准的0.8倍补贴。我国对燃料电池车补贴依然保持高标准。
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燃料电池车在动力性能、综合效率、制造成本等方面与燃油车和电动车差距仍较大。2018年国产燃料电池车的综合制造成本约为150万元人民币,相比类似性能的电动车和燃油车造价分别为25万元和15万元,仅为燃料电池车制造成本的1/6和1/10。燃料电池车的制造成本仍居高不下,还需进一步提升性能,缩减成本。
2018年不同动力类型的物流车及乘用车的制造成本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当周边布局的加氢站具有近距离运输条件的情况下,燃料电池车的使用成本方面已逐步凸显出经济性。目前150公里半径内氢气的气态运输成本可以达到仅2元/公斤,因此加氢站终端加氢成本约为37.5元/公斤。当加氢规模逐步上升,上海安亭加氢站有望将目前70元/公斤的加氢价格降至40-45元/公斤,即相对成本约有7%-20%的利润空间,为加氢站的商业化运营奠定基础。据我们测算,这一加氢价格对应平均百公里行驶成本约为39.4-44.3元,类似性能的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对应的百公里行驶成本分别为37.6元和45.5元。在这一应用场景下,燃料电池车的使用成本已逐步凸显出经济性。
燃料电池车、锂电车及燃油车行驶成本经济性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2050E燃料电池车销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车行业发展策略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车行业发展策略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23年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运行态势分析,2025-203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2025-203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车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