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现状及苹果iPhone手机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走势分析【图】

    一、苹果智能手机销量现状

    苹果公司2007年6月在美国发售首款iPhone, 其超大屏幕加唯一按键布局突破了人们对手机的认知。 随后发布的iPhone 3G、 iPhone 3GS继续技术革新,迅速开拓市场,出货量和销售量快速增加,带动苹果公司营业收入稳步提升。 然而此阶段的中国市场尚处于萌芽期, 虽有iPhone 3GS初入中国,但未完全进入中国市场。

苹果全球销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苹果2007-2017年全球及大中华区营业收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显示苹果在大中华地区营收同比下滑10%。三季度为80.04亿美元,上季度为107.2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88.48亿美元,环比下滑25%。然而,苹果其他地区的业绩则向好。美洲区同比增长13%,欧洲区同比增长11%,日本增长3%,亚太其他地区增长15%。这些地区的销量带动苹果Q3营收同比增长7%。

    其实,上一个季度,苹果在大中华地区营收同比就下滑了14%,而其他地区也是在保持增长。另外苹果第三财季销量为4103万部,上季度为5076万部,去年同期为4040万部,环比下滑19%,同比增长2%。由于本土对手竞争加剧,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始终是苹果财报中的“痛点”。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调查,第二季度苹果在华出货量被小米反超,位居第5名。外媒称,苹果的困境已经导致其在大中华区销售大幅下滑。2017上半财年,该市场是苹果唯一出现销售滑坡的市场。

    2011-2013年是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高速发展的三年,苹果智能手机在全球引发了手机革命,但是由于IOS系统的封闭性,中国智能手机起步迟迟较为落后;随着Google公司发布Android系统后,由于Android系统自身的开源性,使得中国许多手机厂商都纷纷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手机革命行动,这三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年均增长110%。2015年由于技术壁垒和国产山寨机等原因,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出货量仅仅提高2.6%。

    2017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443亿部,较2016年4.673亿部下滑4.9%,这也是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2010-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单位:百万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中国品牌出货总和达7.026亿部,同比增长11.74%,除了在2014年受山寨机影响增速下滑外,其他年份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目前更是超越三星、苹果总和,全球市场份额来到48.2%,这也意味全球前十名品牌中,毎二部智能手机就有近一部是中国品牌,现阶段的国际品牌大厂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

2010-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全球出货量变化情况(单位:百万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市场 iPhone 各机型保有量占比 (2017Q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2013年到2017年,从三星到华为,中国智能手机的NO.1换了四个品牌:三星、小米、OPPO、华为。

    2016年,OPPO、vivo在成功的销售策略、创新技术带动下,生产数量异军突起,合计达1.8亿部(其中,国内1.48亿部),挤下小米、联想,位居全球第四名及第五名,在国内市场分别位居第一名及第三名。

    2017年OPPO国内出货8050万台,市场占有率为18.1%,继去年大幅增长122.2%之后,今年仍然有2.7%的增长,但仍然不敌华为18.6%的增速,才当了一年“老大”就退居第二。

2013-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TOP企业及当年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vivo国内出货量下降0.8%,此前数据更是显示小米全球出货量超越vivo,但最终来看在中国vivo仍然保持优势,以6860万台出货量排名第三。

2014-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市场份额变化(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苹果手机在中国所占市场份额的排名已经下降至第四位,落后于中国本土手机制造商OPPO和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旗下的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Vivo),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总体来看,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品牌表现强劲,国内国外全面开花,虽然IDC和TrendForce数据稍有出入,但大方向是相同的,那就是:小米、OPPO和vivo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以IDC数据为例,2017年小米的智能手机产量增长了74.5%,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功不可没; OPPO和vivo在2017年的表现同样不俗,智能手机产量较2016年分别增长12%和14.7%。

IDC、TrendForce五大智能手机品牌全球出货量增速对比(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苹果手机的市场占有率逐步下滑,华为、小米、vivo等国产品牌迅速崛起。与此同时,苹果凭借其闭环的生态和软件分成在利润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从未来发展看,国产手机唯有在技术、渠道、生态等多个领域同时发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苹果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走势

    无论国产手机厂商谦虚还是高调,苹果在中国市场份额的下滑趋势已相当明显。从纵向来看,,苹果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量持续6个季度下滑;2017年第三财季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降10%,环比下降25%,相比2015年第二季度更是下滑超过50%。从横向来看,2017年第二季度,华为、OPPO、vivo和小米排在中国市场的前4名,4家厂商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20.2%、18.8%、17%和13%,同比均有增长。4家公司在中国市场占比总和已经达到69%,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仅为8.2%,相比去年同期的8.5%进一步下滑。

    随着手机的发布开始下跌,最终报收于160.86美元,下跌0.40%,这多少体现出资本市场的态度。

    1、技术正在“超车”

    由于iPhone8与iPhone7实在太过相似,而市场此次将目光更加聚焦在iPhone X上,并被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称为iPhone史上“最大的飞跃”。然而,即使是iPhone X主打的技术亮点,苹果也不再是先行者。

    iPhone X的另一卖点是将指纹识别改为面部识别,蒂姆·库克宣称相比于指纹识别五万分之一的错误率,面部识别的错误率仅为百万分之一。然而,早在iPhone X之前发布的小米Note3和华为荣耀Magic也支持人脸智能识别。为小米提供人脸识别底层技术的旷视云事业副总裁吴文昊表示,未来国内手机厂商在人脸识别上的应用不会止步于解锁,旷视正在打造一套适配整个手机平台的智能视觉解决方案,以解决不同手机厂商在图像增强、相机增强、智能图像和视频处理上的需求。

    一旦技术上并驾齐驱,国产手机在价格上的优势就更加明显。比如,iPhone X国内起售价为8388元,小米MIX2起售价仅有3299元。市场研究机构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表示:“iPhone X如此高昂的售价,性能上却没有太大的不同。手机消费者也在逐渐变得成熟理性,这使得其他手机会继续抢夺苹果的市场份额。”

    2、生态链仍需赶上

    尽管在市场占有率和技术革新方面存在不足,但苹果在利润上依然一骑绝尘。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今年第一季度的营业利润总额为121.1亿美元,其中苹果就占到83.4%。与之相比,拥有巨大出货量的国产手机利润并不高。

    苹果的利润不仅来自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硬件,也来自基于苹果生态系统的软件,通过苹果音乐、影视和苹果商店与开发者分成,苹果的软件收入年度营收已经达到了278.04亿美元,甚至超过了脸书的276.4亿美元。此外,本次苹果新品摄像头支持增强现实,被视为增强现实应用特别是游戏爆发的契机,苹果将因此分得更多利润。来自投行摩根士丹利的报告称,增强现实技术有望在未来3年为苹果带来90亿美元的软件和服务收入。

    与苹果相比,基于开放安卓系统的国内手机厂商则难以如此独占软件利润,它们建立自己生态的方法通常是与不同品类的硬件联手。如小米生态链中已有包括电视、盒子、路由器乃至无线门铃和智能台灯在内的200多家公司,华为则选择为包括创维、长虹、海尔等100多个品牌的家电产品提供智能技术。

    在合纵连横之外,国产厂商谋取更多话语权的方式还有比苹果更加强大的渠道建设。vivo曾透露,其在全国的线下零售店数量已经超过了25万家,华为和小米则选择将线上和线下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今年“七夕”之前,华为增设了12家授权体验店,整合线上线下,同时向智能生活馆的新方向发展,营造生活化、场景化的购物环境。雷军则带领团队到乡镇考察,研究小米在低线市场的渠道策略,形成线上线下最大化的联动。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智能手机主流品牌市场竞争力分析,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消费情况调研分析,中国智能手机行业投资与发展战略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