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奶价周期性特点较强, 按波谷-波峰-波谷计算,大概三年一个周期。从 IFCN 牛奶价格指数看,国际奶价经历 2006-2009、 2009-2012、 2013-2016三个周期, 其中前两个周期时长分别是 33 个月和 41 个月, 2012.8-2016.5 持续了 46 个月, 调整周期逐渐拉长。
国际牛奶价格走势特点: 调整周期逐渐拉长, 涨跌幅度趋向平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们从供需两个角度分析历史上三个周期的特点和驱动原因如下:2006.3-2009.2 周期特点: 奶价上涨主要源于供给端缩产,下降主要由于经济危机带来的消费端受挫。 奶价上升期: 2006 年 4 月 22.8 美元/100kg 上涨至 2007 年 12 月 53.7 美元/100kg, 主因全球乳制品出口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减产导致全球供给端缩产。 2008 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干旱结束,产量提升,加之欧盟扩产,全球原奶供应量回升,但 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带来消费全面低迷,乳品需求受挫,供大于求,价格快速回落至 2009 年 2 月 19.3美元/100kg。2009.3-2012.7 周期特点: 奶价上涨主因产量停滞,需求复苏带动;奶价下降主因供给增长过快。 2009 年 3-12 月原奶供给停滞, 主因 2008 年奶价暴跌影响全球主产地区在 2009 年原奶产量增速放缓,供给增长停滞,而需求复苏带动奶价从 20.2 美元/100kg 暴涨至 41.7 美元/100kg,涨幅达 106.4%,随后震荡上升至 2011 年 3 月的 48.2 美元/100kg。 2011 年后主产国新西兰、美国扩产带动全球原奶供给增速过快, 发展中国家乳品消费增长拉动全球乳品需求稳步复苏, 因此供给增速略大于需求增速,奶价平稳回落至 2012 年 7月份 33.9 美元/100kg。2012.8-2016.5 周期特点: 奶价上涨主因新西兰缩产,奶粉贸易价格联动全球奶价暴涨。 下降期较长主因主产国大幅扩产,而进口国需求回落,供大于求。 1) 12-13 年奶价上涨 2012-2013 年全球最大奶粉出口国新西兰遭遇严重干旱,原奶减产降幅达 1.8%,澳大利亚 2012 年减产, 2013 年产量停滞;美国产量增速仅 0.3%,欧盟受牛奶生产配额政策影响,产量仅增长 1%。供不应求驱动奶价从 2012 年 8 月份的 35.2 美元/100kg 快速上升至 2013 年 3 月的 54.9 美元/100kg, 同时中国 2013 国内奶荒,奶粉进口在 13、 14 年大幅增长直接带动需求快速增长,奶价在 2014 年 2 月份上涨至历史最高点 56 美元/100kg。 2) 14-16 年奶价持续下跌主因 13、 14 年奶价暴涨驱动 2014 年新欧美澳四国大幅扩产, 15 年欧盟牛奶生产配额制取消后原奶产量增长 2%, 同时俄罗斯乳品进口禁令+中国进口需求低迷导致全球乳品进口需求受挫,奶价持续下跌至 2016 年 5 月份 22 美元/100kg 的低点。
主产国全球乳制品出口产量占比 70%以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3-2017 年新西兰牛奶产量及同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3-2017 年全球乳制品消费量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短期供给端增速提升,主因气候和单产驱动:2017 年 3 月后主要出口国原奶产量恢复增长, 10 月产量提速至 3%。 1)短期新澳原奶产量增速变化受气候影响大。 10-12 月为南半球奶牛产奶旺季,新西兰、澳大利亚 17/18 产季气候同比 16/17 产季略好,牧草生长及气温适宜驱动单产提升,新澳整体产量略有增长。 据 CLAL 统计,新西兰 10-11 月原奶产量分别为 311.8/296.5 万吨,同比+2.7%/4.2%;澳大利亚 10-11 月原奶产量分别为 104.8/98.6 万吨,同比+6.7%, 4.3%,单季产量同比 16 年好转。 澳大利亚 12 月小雨已经结束, 天气条件利好牧草生长,牧场单产提升, 预计澳大利亚 12 月原奶产量继续小幅提升。 新西兰 12 月开始干旱,气象部门预计干旱持续至 2018 年初, 预计 12 月新西兰产量略有下滑。 2) 16 年 6 月以来奶价涨幅较快,欧盟原奶 17 年 4 月有小幅扩产迹象。 16 年下半年后,国际牛奶价格快速上涨+饲料价格的走弱,欧盟奶农自 17 年 4 月后盈利水平不断好转, 5 月开始有小幅扩产趋势,主因奶牛单产提高。欧盟 28 国自 3 月产量恢复, 4-8 月产量较为稳定, 9 月-10 月产量增速分别为4.1%/4.2%,明显提速。
新西兰产奶旺季在 9-3 月(单位:千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澳大利亚产奶旺季在 9-1 月(单位:千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短期供给: 2014-2017 年全球原奶产量增量及产量增速变化(月度): 3 月恢复增长, 10 月加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长期供给端看奶牛数量和牧场经营情况:奶牛数量: 预计 2018 年全球奶牛数量同比小幅增加,带动供给温和增长。2018 年全球奶牛数量 14406 万头,小幅增长 1.5%。考虑目前主产国奶农养殖趋向理性,加之奶牛养殖到产需 2 年周期,短期泌乳牛数量难以较快提升, 直接限制了原奶产量过快增长,预计 18 年全球原奶产量小幅增加 2%,整体增长较为温和。 几大主要出口国中欧盟、美国奶牛数量基本持平;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奶牛数量小幅增长。 重点分析新欧美澳,主因四国四大原奶主产国乳品出口占比超 70%,对全球原奶供需影响最大。主要出口国欧盟、 美国 2017 年奶牛数量约 2351、 939 万头,预计 18 年基本持平;新西兰、澳大利亚经历 15-17 年三年奶牛数量去产能后,分别在 17 年达到阶段低点 490、 166 万头,预计 18 年小幅增加 0.5%、 0.6%;印度因其特殊的宗教和政策原因,奶牛数量近 8 年均保持 3%以上快速增长,预计在 18 年达到5850 万头,同比增加 3.5%,是拉动全球奶牛数主力, 虽然奶牛数量增长较快, 但因其乳制品主要满足国内需求, 进出口量较小,对于全球乳品供需及进出口影响远不如新欧美澳,因此对国际奶价的整体影响较小。
奶牛养殖周期:哺育到泌乳需要 2 年以上时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0-2018 年全球奶牛数量及同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18E 欧盟、美国奶牛数量持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E 新西兰、澳大利亚奶牛数量微增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印度奶牛增长最快,其他国家基本持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牧场经营看奶价和饲料价格变动:我们预计 18 年饲料价格上涨,奶价温和上涨,理性奶农因成本承压, 扩产(提高单产+奶牛补栏)意愿较小,加之补栏周期 2 年以上, 直接限制 18 年原奶产量的增长。IFCN 世界牛奶价格指数/ IFCN 世界饲料价格指数,表示奶农出售一公斤牛奶后可购买的饲料,牛奶/饲料价格比率越高越好,表明奶农盈利水平较强,当> 1.5 被认为是高产量/高投入,此时奶农盈利。
IFCN 原奶、饲料价格走势及同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奶农盈利水平线:原奶/饲料价格比>1.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短期原奶产量月度增量的变动体现奶农根据当月盈利情况通过喂养量和饲养技术调整奶牛单产,一般有 3-6 月的调整时滞。 从 2006-2017 年国际原奶价格及全球饲料价格指数走势看, 07 年奶农盈利水平最好,增加奶牛养殖数量,在 09 年出现增幅高峰造成供给过剩;随着奶价暴跌,加之饲料走高,奶农陷入养殖亏损困境后逐渐减少养殖规模,在 2010 年出现奶牛数量增长的阶段低点。 长期看,奶牛数量增幅基本遵循盈利水平变好扩产周期为 2 年,亏损时调整基本为 1 年,调整幅度逐渐温和。
奶农盈利水平与奶牛养殖数量的调整时滞在 1-2 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库存端: 2017 年全球奶粉库存量总计 125 万吨,仍在消化的奶粉库存抑制奶价上涨。 主要出口国奶粉库存依旧较高, USDA 预测, 2017 年欧盟奶粉库存 40 万吨,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奶粉库存分别为 22.7/11.5/5.3/3.8万吨,分别+4%/4%/13%/52%, 奶粉库存仍需要一定时间消化。
2006-2018E 全球奶粉库存量变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整体供给端判断: 短期供给受气候好转+牧场经营改善,单产提升驱动原奶产量月度较快增长;长期看,奶牛头数和补栏意愿直接限制 1-2 年的原奶产量供给。预计 2016-2021 全球牛奶产量复合增长率1.3%,主因牧场资源有限,奶农养殖趋向理性,奶牛数量增速受限。 我们认为 18 年全球原奶产量增长有限,预计总供给折合原奶增速约 2%。
长期供给:荷斯坦预计 2016-2021 全球牛奶产量复合增长率 1.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经济回暖,全球乳制品消费需求稳步增长,主要进口国中国、俄罗斯乳制品进口持续复苏。 1)世界经济自 17Q1 开始恢复增长,主要国家 GDP增速稳步提升,直接刺激消费的全面复苏。经济回暖+人口数量的稳步提升拉动乳品消费需求增长。
全球 GDP 增速自 171Q 恢复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 主要乳制品进口国中国、俄罗斯、墨西哥乳制品进口量恢复较明显,预计 18 年进口继续高增长。 中国进口大包粉数量 1-10 月累计增加 23%,尤其是 2017 年 6 月-10 月我国进口大包粉数量单月同比增速均超过 50%, 9 月甚至达到 150%,其中脱脂奶粉增速快于全脂奶粉。俄罗斯进口量恢复, 2017年预计增长 2%,日本、墨西哥进口量同比+6%/8%。
全球乳制品进口量稳步增加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全球乳制品进口国份额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们将全球主要乳制品的供给和消费量进行简易折算成原奶供需量,从而预测 18 年全球原奶的供需缺口和奶价走势。折算方法如下表:按照提取主要乳品需要的原奶量进行还原,其中黄油和脱脂奶粉是牛奶加工直接分离获取的主产品和副产品,因此脱脂奶粉在折合原奶计算时需要做一个减法。全球乳制品折合原奶公式:黄油量*25+奶酪*10+全脂奶粉*8-脱脂奶粉*12
主要奶制品折合原奶简易算法表
奶制品类别 | 制作工艺简述 | 提取比例 | 换算比例 |
全脂奶粉 | 鲜牛奶干燥 | 1kg 全脂奶粉需 8-9kg 牛奶提取 | 1:08 |
黄油(乳脂、白脱油) | 牛奶种稀奶油和脱脂乳粉分离后,使稀奶油成熟并经搅拌而成的 | 1kg 黄油需 25-30kg 牛奶提取 | 1:25 |
脱脂奶粉 | 牛奶分离乳脂(稀奶油)后,经过浓缩、喷雾干燥而制成 | 1kg 脱脂奶粉需 12kg 牛奶提取 | 1:12 |
奶酪 | 奶酪是发酵的牛奶 | 1kg 奶酪需 10kg 牛奶提取 | 1:10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们用简易法折算出供需量缺口如图表 23, 可以发现需求基本稳定, 供应增量明显较高的年份分别是 08、 11、 13 和 14-15 年, 国际原奶价格都出现大幅下跌。 从当前供需缺口预测看,国际乳制品过剩产能在 2016 年下降至近 5 年来低谷, 因此 16 年下半年开始奶价快速上涨。我们发现 18 年供给增速略低于需求增速,整体原奶价格走势上行。考虑到供给和需求增速非常类似 2010-2011 年的周期,以及短期季节性供给过多波动, 我们预计 18 年全球原奶价格走势向上,会呈现较强波动性。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羊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