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下管线总长度为 300 万公里,每年以新增 11 万公里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 城市地下管线种类越来越多,材质越来越丰富,给地下管线探测带来不少困难。 中国地下管线探测设备技术力量储备不足,探测设备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大量先进的探测设备仍依赖进口。保定金迪自主研发的“CCTV 电视管道探测系统”,利用机器人,对管道内部进行探测、评估,该机器人具有实时定位、实时录像和 360 度无死角探测等功能, 可以自行进入地下管网,工作人员通过它就可以在地面精准了解管网里的各种情况,大大提高了探测效率和准确率。目前每年约有 30 万公里的地下管道需要进行普查,其中金迪累计已完成排水管网探测总长度近 300 万米,在全国各区域市场均占有重要的份额, 占据 20%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管道声纳,可判断判断管道内壁及沉积状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管道综合探测系统, 全面反应管道内部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每年 30 万公里的管线探测中,约 1%的管道需要进行维修,也就是 3000 公里。维修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开挖模式,将路面打开, 这种方式在时间、人力、 物力方面消耗很大; 此外我国地下管比较复杂,在挖掘过程中存在一些风险。智能地下管线机器人内部修复是比较先进的模式,在管线内部进行精准作业,智能机器人在管道内部找到需要修复的地方,利用高分子材料进行喷涂。这种方式省时省力, 但维修成本较高,修复费用约 1000 万元/公里。目前我国仅有三家公司掌握管线智能探测修复机器人的技术,
管线智能机器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修复施工现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探测及维修市场份额将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主要由两方面因素驱动: 1) 一方面地下管网规模保持增长,2) 政府加大对地下管网的检查力度。 2017 年是国内管线普查的高峰,项目落地越来越多,且项目规模逐渐增大。我们认为公司将抓住市场契机,在管线修复市场上取得新的增长点。 目前公司已经获得泉州、重庆、郑州、保定、邯郸等一大批城市的项目订单。1)地下管网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数逐年增加,城市面积、人口密度也在增长。 为了满足相应的市政配套设施需求,城市管道需要保持一定的建设发展速度, 2016 年, 总管道规模达到 300 万公里,平均每年增长 8%。
城市管道长度(公里)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处于城镇化高速成长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 在地下管网快速扩张的同时,存在管道泄漏、路面塌陷、地下管网错综复杂等隐患。近些年,我国出台相关文件,加大对地下管网检查的力度, 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政府的地下管网建设从意见到具体建设实施制订了明确的计划。 国家“十三五”规划支出,城市道路病害、城市内涝、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市双修等以国家层面提出的城市公共服务对地下管线,集中力量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和涝灾严重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建设,是补上民生短板、保护生态的重要举措。管线服务已从管线探测保障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进化到以安全、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等为主题的城市治理。
地下管网政策密集出台
文件名称 | 时间 | 内容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 | 2015.8 | 到 2020 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
《关于加强城镇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 | 2015.12 | 规范城镇地下管线建设和管理,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 |
《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 2016.7 | 加大老旧管线改造力度。改造使用年限超过 50 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排水管网;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供热、燃气、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线进行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工程;开展普查工作 |
《全国城市政基础设施建“十三五”规划》 | 2017.5 | 实现地下管网管理 信息化和运行智能化;加强地下管线建设改造保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 全面改造使用年限超过 50 年、材质落后、漏损严重、瓶颈管段的供水管网,降低管网漏损率和事故率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生态治理修复市场评估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