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品保险发展进程
1997年1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开辟新险种,为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50件17世纪的青花瓷器展提供总额为300万元人民币的艺术品保险保障,由此拉开了建国后艺术品保险市场发展的序幕。2007年,中国人保成立了专门的艺术品保险平台,为客户提供包括艺术品货运险、财产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在内的一站式综合保险服务,有效地将各类艺术品保险进行平台整合,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平,推动了艺术品保险市场的专业化发展。
2010年,中国人保作为上海世博会的首席承保人,与太平洋(5.72,0.02,0.35%)、安邦等8家保险公司组成共保体,共同承保展品和艺术品保险。共保体针对世博会的特点,制定了专门的艺术品保险条款:《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品和艺术品保险条款》,这一条款日后成为众多保险公司制定相关保险条款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世博艺术品保险不仅对开展具体艺术品保险市场业务提供了参考,共保模式也对我国艺术品保险市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艺术品保险市场需求逐渐增加,继中国人保之后,中国平安(41.03,0.20,0.49%)、太保财险等公司先后开展了艺术品保险市场业务。2000年10月,中国平安针对艺术品一般以财产险附加险形式投保这一状况,开发并推出了单独的艺术品综合保险,增强了艺术品保险的独立性,为艺术品保险险种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二、艺术品保险政策依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09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开启了文化产业振兴的新篇章。
2010年,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文化部等九部联合发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进一步加强完善保险服务,积极开发适应文化产业需要的保险产品。提高保险在文化产业中的渗透度,提供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
2011年初,保监会、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细化了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其中,确定三家保险龙头企业作为试点单位,针对文化企业的自身特点推出保险品种。艺术品综合险就包含于9个新险种中。在《通知》中指出:“鼓励文化企业和保险公司采用保险中介服务,支持设立专门为文化企业服务的保险中介机构,支持现有保险中介机构经营文化产业保险产品。支持专业、权威的文化产业评估、鉴定服务机构,为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发展提供服务。”该文件正式标志:保险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将逐步与文化产业融合。
2012 年,我国出台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具有三大趋势:国际化、规范化和金融化。而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尚未国际化,更未规范化之前,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步伐无疑走在了最前面,并且一些艺术品金融产品宣称自己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但艺术品确权、确真、评估、保险等问题尤为凸显。
三、艺术品保险市场空间
2007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到2008年底,中国艺术品交易规模占全球市场的9%。200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14%,而到了2010年,中国的艺术品交易额占全球市场的23%,仅次于美国的34%,高于英国的22%。中国已赶超英国,首次跃居世界第二位。如按2009年财产险的平均保险深度0.86%来计算,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3600亿元人民币的交易规模对应的艺术品保费可达30多亿元人民币,大大超过了2011年中国平安、中华联合、太平洋、永安等多家财险公司当年家财险的保费收入。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需求预测及战略咨询报告》显示,我国是世界上举办展览较多的国家之一,仅中国美术馆一年内就有展览上百个,而同样规模的国外美术馆,一年仅有几十个展览。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精品在国内展出,如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仅北京就推出艺术品固定陈列展200项,临时展览200项。虽然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日益频繁,但由于艺术品保险承保范围、保险公司承保能力与承保技术等原因,众多的艺术品展览还只能是由主办方自担风险。从这一角度看,作为艺术品保险重要险种的展览、运输类保险的发展空间很大。
四、艺术品保险供需情况
针对国外已形成的较成熟市场,中国的艺术品保险仍十分缺失。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孟海东说:“去年,在艺术北京经典博览会上,曾有一家德国画廊想在中国为艺术品进行保险,但却未找到一家公司能提供可行的服务。”这同时也是当下国内艺术博览会组织者经常遇到的问题。目前国内外艺术品不同的参保标准,使美术馆在国内外双边的互展中常常遇见困难。
据了解,在国内,大部分文物展览的承展单位是国有的博物馆,对于大部分受展艺术品也只能象征性地上保险。原因之一是文博单位预算中所列的保险费用有限,很多博物馆无力承担高昂的保费,而有限的经费只能勉强应对展览的筹备、设计、制作,根本不可能为文物展品支付高额的保费。此外,博物馆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用于保费的专项资金评审过程非常漫长,但保费是要随市场变化的,有可能前年通过的评审,今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并且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缺乏对于保险安排的相关规定,多数展览主办方的预算中并未列出保险支出。
虽然在国内对于大型的艺术品展览,已经有一些保险公司开始介入,但横亘在投保者和承保单位之间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于艺术品没有价值标准体系和认证机构。艺术品保险是建立在完善的鉴定与评估体系之上的,而国内没有一个判断艺术品价值的体系,也没有评估文物价值的权威机构。中国艺术品市场保障,比如艺术品的仓储、艺术品的物流以及艺术品的保险等机制还不健全,随着发展,将会成为制约中国艺术品市场健康规范的发展最大的问题。
五、艺术品保险外资进入情况
正当国内艺术品保险业务停滞不前时,外资险企却开始挺进这一市场。已在我国开展业务达十五年的丰泰保险,在其庆典上最出彩的亮点当属已收到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艺术品保险的批准,可在国内推出包括企业及私人收藏艺术品、艺术品展览及运输的保险产品,以及博物馆艺术保险。
此前,我国并没有针对私人收藏家的艺术品保险,因此丰泰保险对于国内艺术品保险市场的“试水”,无疑意味着我国私人艺术品收藏家“无处投保”的状况将大为改观。除上述两张保单之外,针对博物馆艺术品保险、商业画廊及拍卖行艺术品保险的两张保单经营许可也正在申请准备中,而申请成功后,这4张保单将构成丰泰保险艺术品保险的主要险种。丰泰承保的艺术品包括油画、水墨画、书法作品、雕塑、古董、乐器、名贵酒品等,承保范围包括展览、借展、运输、暂时仓储、布展及卸展等过程。其中,承保私人收藏品将填补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艺术品承保与普通的财险承保流程大体一致,但最关键的是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对艺术品估值和艺术品修复评估等。艺术品的价格难以确定,对承保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并非所有的艺术品都可以承保,如对投机性收藏品和一些疑似有道德风险的“骗保”行为,绝不会承保。艺术品保险的核心是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通过成立专业包装、运输公司并建立完整的仓储设备和管理,以及构建立专业的艺术品修复专家团队,在出险后通过修复将损失降到最低。”
如今,欧美发达国家的艺术品保险已发展为一个拥有良好投保体系且相对成熟的行业。保险公司有专门的艺术品部门对展出、拍卖或者私人收藏的艺术品进行评估,而结果则由艺术品本身价格、风险系数和保险运营成本等多个因素来决定。较之欧美文化艺术品的风险管理,我国的艺术品风险分散且手段应用不足,因此这恰是一个发展艺术品保险的良好契机。
从险种的大分类来看,专业艺术品保险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损失保险,由于艺术品的诸多特性,使得该保险的完善和发展取决于多方面发展,如培养专业艺术品核保、理赔及营销人员;建立具有公信力的艺术品鉴定及鉴价的专业人员或机构;培养各类艺术品的修复专家;成立专业包装、运输公司及仓储设备;提升收藏者对艺术品防损及购买艺术品保险的理解等。
国内艺术品保险现阶段还很难成为主营业务,需求也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培育成熟的艺术品保险市场绝非一朝一夕。不过,有了丰泰保险的“试水”,无疑会带动我国艺术品保险市场,从而带动一系列的周边产业,最终恰如“蝴蝶效应”一般,给我国的艺术品保险市场带来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5-2031年中国艺术品保险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艺术品保险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二章,包含国内重点艺术品保险企业分析,2025-2031年中国艺术品保险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2025-2031年中国艺术品保险行业投资价值研究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