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5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现状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图】

    2015年新能源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提振下,景气度维持高位。全球光伏装机在中国、日本、美国以及英国等国家的带动下,预计全年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 58.5GW,较 2014年44GW的实际装机量同比增长32.95%。 其中,中国光伏装机规模1-9月已经达到9.9GW,同比增长 177%,预计全年装机规模达 15GW 以上。

    全球风电 2015年新增装机规模也有望维持在50GW 以上,较2014年增长约 8.9%。虽然在增量上略显不足,但包括印度、巴西等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装机规模明显增加,未来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上半年在 9GW 左右,同比增幅约 42%,预计全年装机规模达 23GW。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行业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而在核电方面,全球在建机组 69台,装机容量达到 72.2GW,同时,规划建设核电机组共计 184台,装机容量达 202.4GW。我国目前在建核电机组 27台,装机容量 29.53GW,未来计划开工 40台机组,装机量达40GW。

    除风电、光伏以及核电外,我国光热发电市场将在 2015年底启动,第一批示范项目将陆续在明年开工建设。同时,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锂电池未来的阶梯利用也开始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

    虽然,现阶段我国电力需求增速放缓,但新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比例的提升,才是发展新能源行业的最终目标,电力需求增速的回落,对于新能源行业影响有限。综合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在新能源领域年新增装机量最大、以及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2015 年中国各主要新能源种类新增装机占全球比重情况 单位:(GW)

    一、太阳能热发电来袭,新能源领域的新秀

    发展中国家正在快速推进光热技术研发和应用。全球光热发电市场截止到 2014年底,已有约 4.5GW 的装机总量,其中,西班牙和美国凭借技术和先发优势占据了存量装机份额中的90%。同时,印度和中东一些国家的光热发电装机量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印度光热电站装机量 2014年底全球占比已经达到 5%。

    从 2015年全球光热市场发展来看,包括南非、印度、摩洛哥等新兴经济体,都开始陆续推进其国内光热发电技术的研发和项目的建设,各国在建光热发电项目规模都达到200-300MW,光热发电技术和应用市场正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过度。

    而我国凭借丰富的资源、地域优势,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的需求,再配合上适当的政府扶持和引导政策,有可能成为未来数年间全球光热行业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主要市场之一。

2009-2014年全球光热装机量

全球光热装机量分布

    技术验证稳扎稳打,项目规模由小到大。我国已有多家民营企业、国有能源集团以及科研机构分别完成了针对于光热发电槽式、塔式、菲涅尔式和斯特林式技术的验证和基于不同技术路线的 1MW 示范项目建设,在光热发电领域快速积累经验。同时,由中控新能源建设的10MW 蒸汽驱塔式光热发电项目也已经投运多年。目前,国内在建项目中,以首航节能的10MW 熔融盐塔式电站项目最受业界关注,该电站是现阶段国内唯一一座拥有 15小时储热系统,具备 24小时发电能力的储能光热电站(中控新能源也开始对自有项目增添储热单元改造) 。

    除此之外,2015年 8月中广核再次启动了 50MW 槽式光热发电项目的市场招标,预计该项目有望在 16年开工建设。从我国中小规模光热示范项目的建设情况来看,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于光热发电不同技术路线的验证,项目规模也在从 1MW 向 10MW、以及 50MW 提升。

    除技术验证外,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围绕光热装备的进口替代进行布局,在提升国内光热电站装备自给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光热电站的初期建设成本,以获得更低的度电成本。从光热产业链情况来看,1)基础材料方面:在储热介质、吸热材料等领域仍需要依赖海外进口,而包括钢材、玻璃、水泥等基础材料国内已经十分成熟。2)光热装备方面:光热装备的进口替代是目前,国内光热企业布局最多的一个环节。

    近年来,国内企业已经先后实现了包括槽式集热管、聚光镜;塔式定日镜、换热器以及减速机等领域的进口替代(国内装备仍缺乏产品的运营经验) ,而在吸热器、熔盐泵以及电站控制系统方面,能力仍略显不足。3)电站 EPC:光热电站项目的建设,对于总包商的电站设计和总包能力要求很高,这也是我国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针对于光热产业重点培养的一个方向;4)电站运营:由于我国仍缺少大规模光热发电商业化项目,因此在电站运维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也比较紧缺。

    二、光伏装机量高增长

    预计 2015年国内光伏装机同比增长 50%以上。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截止 2015年三季度,我国年内新增光伏电站装机规模已达 9.9GW,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 8.32G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1.58GW,在总量上基本与2014年全年装机量持平。同时,考虑到每年四季度均为光伏电站并网竣工的高峰期,预计 2015年全年我国光伏电站新增装机规模突破 15GW 已成为大概率事件,基本完成年初国家能源局的规划目标。

    在完成 15GW 新增装机容量的前提下,预计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光伏电站累计装机规模可达 43.05GW,较“十二五”初期装机规模增长 54.5倍,超额完成“十二五”光伏装机 35GW 的目标,过去五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70.84%。

2009-2015年中国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及增速
 
2009-2015年中国光伏电站年新增装机及增速情况

 

    光伏产品价格不升反降,并不影响行业发展。虽然,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装机增速高达 177%,预计全年增速也在 50%以上。然而,产业链各环节光伏相关产品价格的走势并不理想。截止到2015年 11月 18日: 国内外光伏级多晶硅周均价已经下跌至 13.80美元/kg,较年初价格下跌28.12%; 多晶和单晶硅片(156mmX156mm)周均价分别下跌至 0.84美元/片和 0.90美元/片,较年初价格分别下跌6.67%、22.41%;多晶和单晶硅电池片周均价分别为1.41美元/片和 1.57美元/片;同比年初价格分别上涨 3.68%和下跌 14.21%; 晶硅光伏组件周均价回落至0.56美元/瓦,较年初下跌 9.68%;

    导致光伏产品价格年内的持续回落有多重因素。首先,2014年我国对于光伏装机总量规划为14GW,而实际完成量仅为 10.5GW 左右,15年存在去库存的压力;其次,随着我国多晶硅料生产企业逐步向中西部低电价地区迁移,原料成本也在持续回落,带动下游产品价格下降;最后,国内主要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均已开始向下游光伏电站建设及运营环节延伸,缩短了产业链中的利润环节。综合三方面因素,国内光伏产品价格在 2015年并未随装机量的快速增长而同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单晶产品价格的大幅回落和其制造成本的快速下降有较大关系。

    预计由于四季度通常为光伏装机高峰期,同时,市场对于后续光伏电站上网电价下调预期的加强或存在强装现象。预计 2016年国内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幅度有限,存在逐渐企稳并小幅回升的可能性,提升光伏原料及组件等企业的盈利水平。

2015年光伏产品格走势情况

 

    现阶段我国光伏电站年装机量已经达到15GW 以上,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 43.05GW,较行业发展初期已有了大幅提升。如按照原有 2020年国内光伏装机规模达100GW 的目标,2016-2020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需求预计在 57GW,年均装机量约 11.4GW,增长空间有限。

    在考虑到要在 2020年非化石能源装机量达到能源消耗总量 15%的比例, 行业内对于上调“十三五”年光伏装机目标的预期愈加强烈, 其中, 光伏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光伏行业协会,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于今年8月份联名提交了三份建议性文件,提出将2020年装机目标提升至200GW的建议。目前,市场普遍预期“十三五”光伏累计装机有望提升至 150GW,较原有目标提升 50%,16-20年年均装机规模在 21GW 左右。 如果这一规划真正获批,对于行业自然是一个利好,但是与“十二五”初期年光伏电站建设从几十 MW 到几 GW 的增量上来看,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光伏装机量的持续增长,在目前国内社会用电量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绝非与电费收入、利润成线性关系,未来弃光现象或成为抑制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从我国现阶段国内光伏企业的布局情况来看,为实现 2020年国内光伏发电价格与火电售电地区价格相当的目标,围绕传统和互联网思维的降本、增效方式,均已得到各家企业的追捧,后续仍存在较大的扩展空间。同时,为防止弃光比例的进一步上升,我国政府已经出台针对就近消纳新能源发电的相关政策、以及利用光伏扶贫等方式,解决缺点、无电地区问题。

    三、核电双雄争霸到三足鼎立

    三大核电集团的竞争与博弈。从 20世纪 90年代起,我国核电建设一直处于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双雄争霸”的局面,两家核电集团占领了国内核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全部市场。为了实施技术引进战略,2007年国家成立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简称“国核技”),同一年,中电投集团获得第三张核电运营牌照,至此我国的核电发展竞争更加激烈。 为了打破僵局,进一步增强国内核电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我国开始推进核电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考虑到,国核技具有 AP1000技术,但没有核电运营资质,中电投集团拥有核电运营资质,却在核电技术方面略显不足。

    2015年 5月国核技与中电投集团正式合并,合并后公司新名称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简称“国电投”),公司规模将超过 7,000亿。至此,中国核电产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

    三代核电技术路线的选择。在已有的三代核电技术中,比较著名的技术有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法国阿海珐公司的 EPR、中核和中广核共同研发的华龙一号、俄罗斯的 VVER。其中,VVER属于俄罗斯沿着前苏联技术体系发展而来,目前国内在运机组中仅有江苏田湾核电站采用二代半俄罗斯核电技术 AES-91,在建机组中也仅有田湾二期采用的是 VVER三代核电技术。四种核电技术中,VVER属于俄罗斯技术体系,相比于另外三种技术的推广前景优势不大,在国际上认可度亦没有 AP1000及 EPR高。2007年我国实施引进战略时,政府态度是国内大规模建设 AP1000机组,同时将 AP1000技术消化吸收再创造,改造成 CAP1400用于出口国外。AP1000具有先进的非能动性设计理念,但由于缺乏实际验证,无法知道运行中会出现哪些问题。随着 AP1000技术障碍难以突破,首堆建设工期延误,建造成本飙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华龙一号被允许在国内施工建设。综合比较,华龙一号结合了成熟的能动技和先进的非能动设计理念,具有最好的经济性, 有望成为我国核电建设和出口的较好选择。

    2020年国内规划累计装机 58GW,在建规模 30GW。2014 年 11 月,国务院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确定:到 2020 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 5800 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 3000 万千瓦以上。目前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容量共 4800 万千瓦,核电建设从开工到投产需5-6 年,如需完成 2020年的 8800 万千瓦规划,未来 6 年,中国需要开工建设近40 台核电机组,平均每年核准6 台,至少需要投入6000 亿元。截止到 2015年 8月,中国在运核电机组 24台,装机容量 2,318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 27台,装机容量 2,953万千瓦,均分布在沿海地区。核电重启后,内陆核电必将开放。国家内陆核电安全性的重视使得三代核电技术成为必然选择,具有三代核电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国外核电市场空间更为广阔。全球环境问题不只影响中国,其他国家也在考虑加大对核电这种清洁能源的发展。即使 2010年日本发生福岛事故,大多数国家的核电计划也没有受到影响。目前世界上有 30多个国家正在利用核电,其中有21个国家的核电比例跨越了本国能源布局的 10%,而且有 45个国家正在认真考虑开发利用核能。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未来 10年全球除中国外会有 60-70座 100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建设,市场空间巨大。

    2015到 2020这五年期间,中国将有 4000万千瓦时新增建设核电机组,按照每千瓦 1.5万元投资金额来算,核电建设市场空间将有 6000亿,其中设备制造市场有 3600亿。2020到2030国际设备市场预计有10800亿空间。

    四、风电强装临近尾声

    国内可开发风资源充足,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广阔。根据中国气象局主导修订的《中国风资源评估报告》显示,我国风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能量密度大于等于 200w/m2的风资源地区,风电可开发规模达有 5,000GW。同时,除了风资源充沛地区,我国对于低风速地区风资源的分散式开发也已逐渐形成趋势,国家能源局已对于能量密度在 170w/m2的风资源区纳入开发范围,未来 150w/m2的地区也将具备开发价值,风电可开发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加至6,000GW。

我国风能分区及占国土面积比例

 

    过去 15年国内风电装机 CAGR为 51.56%,未来 5年装机量或再增 1倍。作为我国重点扶持发展的非水可再生能源之一,2000年以来风力发电装机量在国内快速增长,从 2000年的 33.95万 kw,提升至 2014年末的 11,460.90万 kw(114.61GW),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1.56%,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中到2015年风电累计装机达到 10,000万 kw(100GW)的目标。

    同时,基于我国新能源装机目标的规划,预计到“十三五”末期,我国风电装机总量有望达到 20,000 – 25,000万 kw(200 - 250GW) ,在 2015年存量装机的基础上再增长1倍,2016-2020年国内年均风电新增装机量维持在 2,000万 kw(20GW)左右。

2007-202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量、新增装机规模及增速

 

    2012-2014年我国年平均弃风率分别为 17.12%、10.74%和 8.05%,弃风率逐年回落。一方面,因为近年来我国三北地区来风情况偏小,客观上减轻了市场消纳的压力,另一方面,能源局进一步加强了调控措施,严格控制弃风限电严重地区新建项目的规模。 报告期内吉林、甘肃、蒙东、蒙西等三北地区的弃风率从 2012年的 32.23%、 24.34%、34.40%和 26.03%,大幅回落至 2014年的 15.23%、11.21%、9.05%和 9.89%。 然而,进入 2015年后随着我国风电装机量的持续增长、区域来风情况较大、以及全国电力需求增速回落等因素,三北地区风电弃风情况进一步恶略。2015年上半年吉林、甘肃、蒙西等地区弃风率增加至 42.96%、30.98%和 19.92%,国内平均弃风率同比增长 6.8个百分点至 15.2%,创三年以来新高。

    为最大幅度解决三北地区弃风限电问题, 我国在陆续出台加强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的同时,正在加快针对于远距离输电线路的建设速度。2014-2015年我国已先后核准多条特高压输电线路项目建设,预计到 2017年将建成 12条特高压线路,缓解三北地区弃风限电问题,以及东部地区雾霾围城的僵局。

    五、锂电进入公众视线

    政策刺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近两年同比增速超过 200%。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有着节约资源、降低排放的优点,我国一直以来都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购车补贴、送牌照免摇号等优惠政策,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自 2014年起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我国 2014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 7.5万辆,同比增长 324%,2015年 1-9月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3.7万辆,同比增长258%,我们预计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 20万辆。

2011-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电动汽车电池平均寿命为 4-6年,出租车电池寿命为 2-3年。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根据 2009年上海进行的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上海平均每辆车每日行驶里程约为39公里,考虑到近5年来国内一线城市的发展和扩大,我们假设目前一线城市每辆车每日行驶里程为 50公里。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平均理论纯电续航里程约为 80-120公里(实际可能低于此数),由此推断平均每辆电动汽车每日充电 0.42-0.63次,以全年 365天计算,则平均每辆车年充电次数为 154-230次。以市场上主流的磷酸铁锂蓄电池为例,理论充放电次数为 2000次,整车电池组充放电次数预计仅有 1200次,考虑到电池的衰竭以及电池容量低于 80%时就需要更换汽车电池,我们假设实际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次数为 1000次,由此我们推算出平均每辆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为 4-6年左右,使用三元材料做电池的则寿命可能更短。而电动出租汽车由于其使用特性,晚上需要一次慢充,中午需要一次快充,按照每天 1.5次有效充电测算,出租车电池基本上 2-3年即需要更换。因而爆发式增长的电动汽车带来的将是大量报废的动力蓄电池,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将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成本占比超过 40%。传统汽车主要成本来自于三大块: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车体结构,发动机作为传统汽车和核心部件之一通常占比最大,占总成本比重一般超过 25%。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电池组成本则是最大的部分。

传统普通汽车成本拆分
 
传统豪华汽车成本拆分

 

    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成本占比超过 50%。根据我们的推算,特斯拉 Model S 动力电池组成本占比约为 41%,同时我们对比亚迪 E6的电池成本占比进行了测算,比亚迪 E6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大约为 2.5元/瓦时,比亚迪E6的电池容量为57千瓦时,那么电池组对应的成本约为 15万元,而比亚迪E6的售价在 31万元左右,因而推算出电池组成本占比约为 48%。

    特斯拉在汽车电池技术方面原本就是业内领先,因此电池的成本处于行业较低水平,而且特斯拉定位高端车型,内饰和其他配臵的成本较高,所以41%的电池成本占比应该是新能源汽车里面较低的水平;比亚迪是专业的汽车电池生产商,其技术和成本都具有明显优势,所以才得以将电池组成本控制在 48%,我们认为国内比亚迪以外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成本占比应超过 50%。

特斯拉 Model S 成本拆分
 
比亚迪 E6 成本拆分

 

    预计 2015年底我国存量新能源乘用车电池容量超过 3GWH,总价值超过 70亿元。我们通过对国内主流新能源乘用车 1-9月销售数据推算出 2015年全年各车型销量,同时结合 2013和 2014年各主流车型的销售情况推算出到 2015年底我国存量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的总容量。根据我们的测算,至 2015年底新能源汽车磷酸铁锂电池总容量将达到 2.5GWH,三元材料电池总容量将达到 516MWH,铅酸电池总容量将达到 320MWH,锰酸锂电池总容量将达到 46MWH,镍氢电池总容量将达到 23MWH,合计超过 3GWH。

    新能源汽车销售强劲带动存量动力电池总容量快速增长。 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存量新能源乘用车累计电池容量2013年为240MWH, 2014年为1.2GWH, 2015年底预计达到3.6GWH,过去三年复合增速为288%。而存量新能源乘用车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最高,到 2015年底预计达到 73%,而三元材料和铅酸电池仅占比 15%和 10%,锰酸锂和镍氢电池占比均为 1%左右。

2013-201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电池容量复合增速达

本文采编:CY306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共七章,包含2024-2030年中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024-2030年其他新能源开发利用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024-2030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资风险预警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