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硫酸盐,又称过二硫酸盐,包括钠、钾、铷、铯、铵、锰、钙、银、钡等的过硫酸盐。其中,用途较为广泛,并且形成工业生产规模的是钠、钾、铵的三种过硫酸盐,统称碱金属过硫酸盐。主要用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工业橡胶的聚合引发剂;还用于染料食物保存、金属氧化表面处理、漂白、照相、蓄电池、油脂脱色、制糖等。
我国目前过硫酸盐生产工艺相当于世界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是过硫酸钾法生产过氧化氢工艺的延续,尤其是电解槽结构落后、耗电高,电流效率低,后处理工序落后,造成成本高、原料消耗大等弊端。就电耗而言,国外远小于国内;为此,改变我国过硫酸盐生产的落后面貌势在必行。
过硫酸盐生产的发展过程基本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是由过硫酸钾法制取过氧化氢过程中,取出一部分中间体,经过加工处理,得到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钠;中期因为过氧化氢生产由过硫铵法代替了过硫酸钾法,该工艺的电耗比以前的工艺有了很大的降低,所以使得过硫酸盐需求和生产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到了近期,过氧化氢生产工艺逐步由蒽醌法代替了电解法,过硫酸盐的生产也趋于独立化,不再利用制取过氧化氢过程中的中间体,而自成体系专门生产过硫酸盐。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先进的电解槽相应产生,其特点是电槽体积小,电流密度高,占地小,电耗低,电流效率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也发展了非电解法生产过硫酸盐工艺,此类工艺的特点是电耗少、工艺较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成品含杂质少、稳定性好,其产品可做为精细化工产品,但成本略高于电解法。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过硫酸盐行业监测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过硫酸盐生产企业近50家,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很小,行业产能约32万吨,产量约22.2万吨,近几年我国过硫酸盐行业产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2008-2014年我国过硫酸盐行业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目前,我国过硫酸盐主要产品主要有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钠,2014年我国过硫酸盐主要产品产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2014年中国过硫酸盐行业产能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25-2031年中国过硫酸盐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过硫酸盐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共十三章,包含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2025-2031年中国过硫酸盐行业发展预测分析,2025-2031年中国过硫酸盐行业投资风险及战略研究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