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三大国际化工巨头昨“集体”裁员

    三大国际化工巨头昨“集体”裁员

    油价大跌所引发的化工品价格的坠落,让身处金融危机狂涛之中的跨国化学品巨头备受煎熬。国际三大跨国企业陶氏、3M和杜邦公司昨天同时宣布大规模裁员,以应对金融和化工双重暴风雪的夹击。
  宣布裁员的三家公司中,裁员总量最高的是陶氏化学。这家全球第一大化工品企业表示,将在2009年1月进行转型,裁员5000个全职工作岗位,并关闭高成本地区的20家生产设施,出售若干非战略性业务。陶氏化学表示,裁员和关闭工厂,是其加速削减高成本资产和摆脱集中式结构的一部分。措施完全落实后,有望至2010年每年节省7亿美元的运营成本。

  陶氏化学中国区发言人表示,5000人相当于陶氏全球员工总数的11%,现在还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企业涉及此次裁员。陶氏化学的年销售额达54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46000名。

  相比陶氏5000人大裁员,杜邦公司要缓和一点。

  杜邦昨日发表声明,为了应对各项指标下滑的局面,杜邦计划裁员4.2%,约2500名员工,同时关闭10座工厂和降低百余座工厂的开工率。杜邦公司表明,由于汽车和建筑领域需求减弱,其第四季度每股股价将出现20~30美分的亏损。

  媒体报道称,杜邦将裁员约2500人左右,大多数来自美欧公司汽车和建筑市场部门。另外,约4000名合同工的工作可能也并不稳定,剩余员工的工作时间将减少以节省某些开支。“瘦身”后的杜邦在2009年将多出1.25亿美元的收益,折合每股10美分。

  12月9日早上,3M宣布公司第四季度将裁员2300人,同时调降2008年获利预估。

  昨天,3M大中华区常务董事兼总经理余俊雄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未来几年,3M在中国的销售增长依然会在两位数以上,“公司目前没有裁员计划,但开支确实在紧缩。”

  余俊雄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回顾这七八年的情况,中国的业绩是令母公司相当满意的。”他举例说,3M从2002年起在华每年投资都有1亿美元,2009年这一投资计划将继续。“此前,每年中国区的销售额平均增幅在25%以上。”

  一位基金研究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化工巨头大幅度裁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要追求当期利益最大化,“只有关闭工厂和裁员节省成本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其实,人力资本占化工企业的总体成本并不高,化工行业还是属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另外,需求减弱,开工率肯定普遍降低了。”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