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研判2025!中国颈椎病用药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分析:颈椎病患者群体增加,行业需求量持续上涨[图]

内容概要: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60 岁以上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颈椎的退变老化现象更为普遍,使得他们成为颈椎病的高发人群。与此同时,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及长期保持不良坐姿、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颈椎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进而使得颈椎病的发病群体逐渐年轻化。随着颈椎病患者群体的增加,颈椎病用药行业的市场规模正持续扩张。此外,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配套制度的陆续实施,进一步加速民众医疗保健需求的释放,使得颈椎病用药需求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颈椎病用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0亿元,同比上涨16.1%。


相关上市企业仁和药业(000650)、羚锐制药(600285)、奇正藏药(002287)、恒瑞医药(01276)、华润三九(000999)、以岭药业(002603)、同仁堂(600085)、康缘药业(600557)、天士力(600535)、云南白药(000538)等。


相关企业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阿房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华润天和药业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颈椎病用药行业产业链、颈椎病用药行业市场规模、颈椎病用药行业竞争格局、颈椎病用药行业发展趋势


一、颈椎病用药行业相关概述


‌颈椎病是一种由颈椎部位的退行性病理改变引发的疾病,主要原因由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等因素导致压迫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而引发的疾病。常见类型包括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椎动脉型四种。

颈椎病常见类型


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首先通过非手术治疗,如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来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颈椎病用药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扩张血管的药物、营养神经的药物以及其他药物。这些药物分别用于缓解轻度的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炎症、改善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症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及改善病情和促进恢复。

治疗颈椎病的常用药物


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的发布为颈椎病用药行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如2017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如实记录生产过程各项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可追溯。加强对企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企业对药品原辅料变更、生产工艺调整等,应进行充分验证。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2024年4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药品经营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公告》,其中提出进一步加强药品经营环节监管,规范药品经营许可管理,保障药品经营环节质量安全。

颈椎病用药行业相关政策


二、颈椎病用药行业产业链


从产业链来看,颈椎病用药行业上游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和药品生产设备制造商。这些供应商和制造商是颈椎病用药行业正常运转的基础,提供必要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给药品生产企业。中游是颈椎病用药行业的核心,包括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下游主要包括医疗机构、药店和患者等。医疗机构和药店是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负责向患者提供治疗颈椎病的相关药物。患者是药品使用的直接对象,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对药品生产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颈椎病用药行业产业链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颈椎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问题之一。据统计,2024年中国颈椎病患者已超过2亿人,其中30岁以下群体占比超40%,较五年前激增15%;18-25岁大学生群体发病率增速居首,低头刷手机、久坐打游戏成“主因”。颈椎病逐渐年轻化。随着颈椎病患者群体的不断扩大,对颈椎病药物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2022-2024年中国颈椎病患者数量:亿人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颈椎病用药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三、颈椎病用药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60 岁以上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颈椎的退变老化现象更为普遍,使得他们成为颈椎病的高发人群。与此同时,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及长期保持不良坐姿、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颈椎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进而使得颈椎病的发病群体逐渐年轻化。随着颈椎病患者群体的增加,颈椎病用药行业的市场规模正持续扩张。此外,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一系列政策措施和配套制度的陆续实施,进一步加速民众医疗保健需求的释放,使得颈椎病用药需求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颈椎病用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0亿元,同比上涨16.1%。

2021-2024年中国颈椎病用药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四、颈椎病用药行业竞争格局


从竞争格局来看,颈椎病用药市场竞争格局激烈,但企业间也存在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众多国内制药企业都在颈椎病用药领域布局,一些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具备较强优势,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同时,也有一些企业选择通过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在特定领域或特定药物上形成特色竞争优势。目前行业内相关企业主要包括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中国颈椎病用药行业相关企业


1、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主营业务涵盖药品、个人护理健康品、中药材资源及医药物流四大板块。其中在药品板块,公司以云南白药系列(如云南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创可贴等)专注于止血镇痛、消肿化瘀的产品为主,涵盖补益气血、伤风感冒、心脑血管、妇科、儿童等领域的天然特色品牌中药,同时着力打造三七植物补益类产品。2025年上半年公司药品事业群主营业务收入47.51亿元,同比增长 10.8%。核心系列产品中,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收入突破14.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 20.9%。

2022-2025年上半云南白药药品事业群营业收入及增速


2、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4月,主营业务包括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线聚焦骨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领域。在骨科产品中,公司通络祛痛膏主要用于腰部、膝部骨性关节炎瘀血停滞、寒湿阻络证,也用于颈椎病(神经根型)瘀血停滞、寒湿阻络证。近年来销售收入持续上涨,2024年公司贴剂营业收入达到21.15亿元,同比上涨3.35%;其中通络祛痛膏收入超10亿元。

2021-2024年羚锐制药贴剂营业收入及增速


五、颈椎病用药行业发展趋势


1、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仍然是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发投入的增加,新型药物如靶向药物、生物制剂等逐渐崭露头角。这些新型药物不仅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而且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此外,神经营养药物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中药制剂的市场潜力也在逐步释放。


2、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颈椎病用药行业将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国内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优化营销策略,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参与国际展会、建立海外销售渠道、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也将有助于拓展国际市场。


3、销售渠道多元化


医院仍是颈椎病药物的主要销售终端,但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线上问诊与药品配送服务逐渐兴起,电商平台的销售占比将逐步提升。同时,线下渠道也将不断优化,连锁药店设立“颈椎健康专区”,配备执业药师提供用药指导,基层医疗机构用药量占比也将不断提高。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颈椎病用药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97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颈椎病用药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颈椎病用药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颈椎病用药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共十一章,包含颈椎病用药行业投资现状分析,2026-2032年中国颈椎病用药市场趋势分析分析,颈椎病用药企业投融资战略规划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