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AVG无人叉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Forklift)是一种无需人工操作、依靠自动导航系统实现自主行驶和智能搬运的叉车。它可以在仓库、工厂、物流中心等场所执行货物搬运、装卸、堆高、存取等任务,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作业效率。2024 年 AGV 叉车销售量为 4576 台,与上年同期的2304台相比,增长了98.61%。其中,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为121台,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为1711台,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为2744 台。中国无人叉车行业在市场需求牵引、技术创新驱动和政策红利释放的三重作用下,正加速向全场景覆盖、全流程自动化方向演进,成为全球智能物流体系的核心支撑。
上市企业: 安徽合力(600761)、杭叉集团(603298)、井松智能(688251)、中原内配(002448)、诺力股份(603611)、柳工( 000528)
相关企业: 木蚁机器人、众仓机器人(南京)有限公司、镭神智能、联核科技、劢微机器人、常州奇捷自动化科技、国辰机器人
关键词:无人叉车行业特点、无人叉车行业发展历程、无人叉车销量、无人叉车行业竞争格局、无人叉车行业发展趋势
一、无人叉车行业发展概述
AVG无人叉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Forklift)是一种无需人工操作、依靠自动导航系统实现自主行驶和智能搬运的叉车。它可以在仓库、工厂、物流中心等场所执行货物搬运、装卸、堆高、存取等任务,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作业效率。AVG无人叉车的核心技术包括导航系统、感知系统、调度系统,通过多种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自主运行。
无人叉车的发展最初可追溯至自动导引车(AGV,Automated GuidedVehicle)技术的兴起。AGV是指通过安装电磁、光学、激光等导引装置,能够沿预设路径自主行驶,并具备安全防护与物料搬运功能的移动运输设备。其主要应用于仓储、制造、物流等场景,用于替代传统人力完成物料搬运任务。AGV技术发展至今已有逾60年的历史,最早诞生于美国,并逐步传入欧洲。日本在1963年首次引进AGV,与欧美追求功能的完善和技术的先进不同,转向模块化、简约化的方向发展,将成本降到极致。随着众多新技术被逐渐应用到AGV中,AGV向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不断渗透,技术也愈发成熟。
我国 AGV 相关产业虽起步较晚,却展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追溯其发展历程,20 世纪 70 年代,北京起重机械研究所研制出首台 AGV,标志着产业的开端。此后,经历了从实验室样机到工程化产品的关键转化阶段,至 90 年代初,不仅成功应用于汽车生产线,更实现了技术出口,逐步完成了技术积累与市场验证的重要历程。步入 21 世纪,伴随制造业规模的持续扩张以及产业升级需求的日益迫切,AGV 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汽车行业延伸至烟草、医药、电子、电商物流等多个领域。2010 年之后,在电商仓储自动化浪潮的推动下,AGV 呈现出品类日益多样化、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如今,全国已涌现出数十家专注于仓储 AGV 解决方案的企业,这些企业有力推动了我国 AGV 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崛起,使我国在该领域具备了显著的后发优势和强劲的本土竞争力。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无人叉车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三、无人叉车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
无人叉车上游包括零部件制造商。包括但不限于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中游主要是叉式移动机器人制造与系统集成企业。包括专业的无人叉车厂商、AGV/AMR厂商到物流集成商、传统叉车制造商等,负责将上游的零部件组装成无人叉车并进行系统集成,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下游应用行业主要包括仓储物流、工业制造等领域。
2、上游: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作为智能机器人的核心,被称作机器人的 “大脑”,由机器人内置的嵌入式控制器和负责管理协调与任务分配的云端软件两大部分构成。嵌入式控制器整合了运动控制、定位(如 SLAM)和传感器管理等核心算法,使机器人能够精准感知周围环境并实现移动。云端软件则运用智能调度与优化技术,负责任务分配并协调多机器人集群运作。这种混合式架构既支持单机自主运行,又能保障协同作业效率。
根据仙工智能招股书,全球机器人控制系统市场中,从事独立控制器供应(即不包含机器人制造商内部使用的控制器)的供应商的控制器供应量由2020年的2700台增至2024年的31000台,2020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4.4%,预计到2029年将达23.1万台,2024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9.5%。
3、下游:智慧物流
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首次超过360万亿元,全年物流业总收入达13.8万亿元,物流市场规模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物流业总收入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由3.4%上升至3.8%,反映出我国物流行业正由传统运货模式向高附加值、智能化服务加速转型。据统计2024年我国智慧物流行业市场规模达8521亿元,同比增长7.8%。
智慧物流对叉车行业提出更高要求,产业合作大趋势明显。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及新能源、医药、电商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对定制化、精细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智慧物流的兴起带动了仓储管理、智能分拣、信息化系统及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的收入增长。物流业收入占比的提升不仅反映了行业盈利模式的升级,更凸显出智慧物流在降本增效方面的巨大潜力。
四、无人叉车行业发展现状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机动工业车辆总销量达到128.55万台,同比增长9.52%,连续4年销量突破百万台。当前,叉车行业已进入成熟阶段,在产品质量和技术的基础上,行业竞争更多体现在规模优势、成本控制、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等综合层面。目前,国内叉车行业集中度较高,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形成双寡头垄断局面。此外,“双碳”及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叉车产业结构正逐步调整,各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发展新能源叉车及无人叉车等智慧化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无人叉车作为现代物流自动化和柔性制造的关键设备,是智能物流的应用热点。无人叉车融合了叉车技术和 AGV 技术,通过加载各种先进导引技术、构图算法、嵌入式车体软件、安全避让技术等,能够实现车辆的自动导引、搬运与堆垛功能,进而实现了叉车的无人化作业。2024 年 AGV 叉车销售量为 4576 台,与上年同期的2304台相比,增长了98.61%。其中,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为121台,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为1711台,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为2744 台。
五、无人叉车行业竞争格局
当前无人叉车市场正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格局,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六类玩家。一是专注于无人叉车研发的企业,产品线高度聚焦;二是以仓储AGV为基础的企业,将无人叉车作为延伸品类布局;三是AMR企业,凭借自然导航技术切入叉车领域。 除此之外,传统叉车企业也在通过整机制造和方案整合两端发力,积极布局无人化;传统AGV厂商则凭借在工业场景的经验积累,将无人叉车纳入其成熟产品体系中;最后,部分物流集成商为提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也在自研或联合推出无人叉车产品。整体来看,市场正在由单一制造型企业主导,逐步走向技术主导、多元协作的产业格局。
六、无人叉车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无人叉车行业在市场需求牵引、技术创新驱动和政策红利释放的三重作用下,正加速向全场景覆盖、全流程自动化方向演进,成为全球智能物流体系的核心支撑。
1、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未来,无人叉车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企业加速 “机器换人”。以京东亚洲一号仓为例,无人叉车配合WMS系统使仓储空间利用率提升40%,单日处理订单超百万件。同时,高危环境(如化工、冷库)对自动化搬运的需求激增,佛山陶瓷企业的防尘型叉车可在粉尘浓度超200mg/m³环境下连续运行3000小时。另一方面,制造业向柔性化转型催生多品种、小批量搬运需求,无人叉车支持快速场景切换。此外,叉车出口增速显著,2024年中国叉车出口量同比高速增长,无人叉车成为出海新增长点。
2、AI 与 5G 赋能全流程自动化
人工智能算法(如强化学习)实现动态路径规划与避障,某国产厂商测试显示路径优化率达 18%,单次运输时间缩短 25%。5G 技术支持远程驾驶与集群调度,林德 5G AGV 系统响应速度达毫秒级。AI大模型与数字孪生结合,可预测设备故障并优化调度策略,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提升至 8000 小时。
3、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协同发力助推行业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工业互联网与工程机械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等政策明确鼓励叉车智能化与绿色化发展。政策推动无人叉车向高精度、低能耗方向升级。地方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设备补贴等措施降低企业转型成本。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协同发力助推行业可持续发展。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无人叉车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无人叉车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无人叉车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无人叉车行业重点企业推荐,2025-2031年中国无人叉车产业发展前景与市场空间预测,2025-2031年中国无人叉车行业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