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新农合资金需精打细算

    内容摘要:用好新农合资金,还要“量入为出”,开源固然重要,节流必不可少。以往新农合报销主要按项目走,这种“后付制”往往不能约束医院,本可以不做的检查还是做了,本可以不住院的人还是住了,浪费了资源。目前不少地区已经实行了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混合支付方式。

    新农合资金是治病钱、救命钱,只有用得好、用得巧,才能精准使用,雪中送炭

    有了新农合,病敢瞧了,身体好了,日子过得更红火了,这是很多参合农民的心声。

    随着参合受益面扩大,报销比例提高,医药费用上涨,新农合资金并不充裕,也需精打细算。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如何把钱用好用巧,是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

    用好新农合资金,亟须“扩面统筹”。新农合启动之初,一般以县为单位进行资金统筹。在实际操作中,县级统筹往往捉襟见肘,特别是一些人口较少的县,参合人数少,承担风险大,资金往往吃紧。目前全国已有不少地区依据实际需求,提高了统筹层级,在市级层面统筹,按照保险的大数法则,增加人数,减少风险。

    用好新农合资金,重在“开源增资”。有了新农合,小病不拖大病敢治,再加上体检、20种重大疾病救助等项目,虽不至于“压力山大”,但也“不多充裕”。而且,不少地区在“规定动作”外,又有了“自选动作”,将一些儿童常见大病、残疾人康复治疗等纳入报销范围,在惠民的同时也确实加了压。因此,开源增资是必要之举,在切实考虑农民支付能力、不损伤其参合积极性的基础上,农民交小头,政府补大头,两头齐出力,资金更宽裕。

    用好新农合资金,还要“量入为出”,开源固然重要,节流必不可少。以往新农合报销主要按项目走,这种“后付制”往往不能约束医院,本可以不做的检查还是做了,本可以不住院的人还是住了,浪费了资源。目前不少地区已经实行了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混合支付方式。这种“预付制”能让医院绷紧弦儿,把钱分分都用在刀刃上,不至于把新农合的钱不当数。

    用好新农合资金,莫忘“就医结构”。有了新农合,农民看得起病了,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小病大治的现象,省城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卫生院冷冷清清。调整就医结构,还得两手抓。一手先要强基层,乡镇卫生院水平高了,基层医生业务强了,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在家门口瞧瞧,方便又省钱,还省了去大医院通宵排号、和号贩子置气的烦恼。一手还要转观念,需要政府通过报销政策、舆论宣传引导农民朋友转变就医观念,就近就医。

    新农合基金的钱是治病钱、救命钱,只有用得好用得巧,才能精准使用,雪中送炭。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