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上半年中国化工行业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前途分析【图】

    一、化工行业经营状况

    我国化工产能周期处于底部,未来仍具长期投资价值。中国投资消费比已经出现拐点,但从国外经验看,化工行业在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仍长期与GDP保持同步增长,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化工行业同样经过长达7年的去产能周期,供需格局整体趋向平衡,行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改善明显,下一轮产能扩张将最先在行业内经营能力优秀的龙头企业中展开。

    经过几十年粗放式快速发展,国内化工行业大部分子行业都产能过剩,特别是产品竞争力较低、低端同质化严重、高危高污染的化工品产能过剩现象更为突出。

    截至2018年上半年,化工行业企业共计23306个。其中,亏损企业达4036个,亏损总额为294.5亿元。

2013-2018年上半年中国化工行业企业数量及亏损企业数量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2013-2018年上半年中国化工行业亏损总额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上半年,我国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196亿元,上年同期主营业务收入为33553亿元,同比增长10.9%。

2013-2018年上半年中国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同比增长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上半年,化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达2799亿元,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2162亿元,同比增长29.4%。

2013-2018年上半年中国化工行业利润总额及同比增长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上半年,我国化工行业利润率达7.4%,毛利率达到16.2%。

2013-2018年上半年中国化工行业利润率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2018年上半年中国化工行业毛利率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化工行业未来发展前途

    我国是公认的化工大国,绝大多数化工品产能都已居于世界第一。可是全球化工50强却只有中石化上榜,难免给人以大而不强之感,甚至有观点认为我国龙头企业未来几年也只能达到海外可比公司上世纪50-60年代的水平。

    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化工已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尤其是近几年技术提升速度极快,各个子行业都不断有世界级装置投产,无论是规模还是先进性都居于全球前列,随着盈利的大幅改善,未来技术升级速度还会更快。同期欧美企业却受制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普遍削减了资本开支,装置不断老化,新产品研发也趋于停滞,对我国的优势大幅削弱。目前我国化工已到了可以和欧美全面竞争的临界点,未来10年将会有一批龙头企业实现对海外化工列强的追赶和超越,中国也将崛起为世界级化工强国!

    1、从MDI看国产化工的突破

    说起我国化工产业的技术进步,市场第一反应无疑是万华化学。02年万华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自主研发出MDI生产工艺,实现了巨大的产业突破。但当时万华只有2万吨产能,无论是成本还是质量都远逊于海外企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2016年万华MDI产能已达到180万吨,跃居全球第一,成本和工艺能力也居于全球最高水平。而且万华还通过投产PO、TDI,完善了整个产业链,成为各类聚醚材料的一体化供应商。在扩充上游原料的同时,公司还不断研发MDI下游更为高端的精细化工产品,如HDI、TPU、改性MDI等等,可以说公司正在成为全球MDI领导性企业。

    丙烯酸产业链

    2009年国内最大的丙烯酸企业还是以BASF、台塑为代表的外企在华子公司,其产能也不过16万吨,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民营的卫星石化在短短5年里,产能就从4万吨产能扩张到48万吨,到2018年公司还将再投产36万吨丙烯酸,同时上马两套45万吨PDH实现上游原料丙烯的自供。

    届时不但总产量将赶上BASF,Arkema和Dow,居于全球第一梯队,装置的单套规模和成本控制也将达到全球最高水平。在丙烯酸最大下游尿不湿用高吸水性树脂(SAP)领域,公司过去5年产能也从3万增加到15万吨。但考虑该产品国内80万吨和国际350万吨的需求规模,目前又主要依靠进口,对应的市场空间仍然巨大。并且全球现有5大厂商中的三大雅、住友和Bayer都缺乏上游原料丙烯酸配套,相比之下卫星的全产业链优势非常明显。

    未来5年如果能够复制丙烯酸的赶超经验,跻身全球5大,公司也将成为和BASF并驾齐驱的全球性丙烯酸龙头企业。

    C4产业链

    C4比C3产业链的产品规模要小很多,依然涌现出齐翔腾达这样的优质企业。其10年上市时只有4万吨甲乙酮产能,规模在行业内并不突出,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扩建到18万吨产能,占国内70%和全球50%的市场份额,远超当年全球最大企业日本丸善化工。而且公司还依托甲乙酮,新建了20万吨异辛烷、35万吨MTBE、20万吨顺酐和15万吨丁二烯产量,构建起完整的C4下游产业链。

    尤其是丁烷氧化脱氢法制丁二烯,改变了其传统只来自大炼化副产品的工艺路线,达到全球该领域最高技术水平。而丁二烯又是C4下游体量最大的产品,总量高达1500万吨,发展潜力巨大。

    PTA产业链

    2012年以前我国作为纺织大国,PTA产能只有2千万吨,进口依存度超过30%,而且单套装置小(80万吨左右)、加工费高(700元/吨以上)、全球地位一般。但是其后我国PTA迎来了爆发性增长,新增产能高达1200万吨,这些新装置无论是单套规模(200万吨)还是最低生产成本(350元/吨)都处于全球最高水平。

    现在我国不但是PTA的产量大国(全球占比70%),也是当之无愧的强国,在整个产业链上呈现了压倒式的竞争优势,海外已经几乎没有可以相提并论的对手。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我国在该产业链上还在不断的向上延伸,从最初的纺织到涤纶丝、聚酯,再到近几年的PTA,我国已经相继成为全球霸主。

    2、我国化工产业赶超是全方位的

    除了前文所述,我国在化工各个子行业都呈现了全面赶超的态势,很多企业都已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如醋酸乙烯行业的皖维高新,玻纤行业的中国巨石,产能都居全球第一位;氟化工行业的东岳和巨化,分别是全球第二代和第三代制冷剂最大企业;预涂膜行业的康得新做到了全球第一,并还在进军光学膜领域;氨纶行业的华峰氨纶和炭黑行业的黑猫股份,都居全球第二位、钛白粉行业的龙蟒佰利也提升至全球第四位。

    再比如复合肥行业的金正大和史丹利、味精行业的阜丰和莲花、维生素行业的兄弟科技和广济药业、橡胶制品行业的三力士和圣奥股份等也都跻身于全球在该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像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可以说我国全面赶超国际水平的优秀化工企业已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属于中国化工的时代正在来临

    兼并收购助力产业腾飞

    我国化工产业并不弱,甚至在很多细分领域都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那为何全球化工50强中却难觅我国化工企业身影呢?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化工行业过于分散、优质企业往往都只是在单一领域发展,不像国外发达企业大量通过兼并收购,业务领域横跨多个化工子行业,自然收入和利润规模也都远大于我国企业。

    我国化工企业单科冠军很多,全能冠军太少。而我国产业并购较少的根源还是在于部分国有企业即使竞争力不强,在预算软约束下也难于破产,民企中的落后产能又由于所在地的环保和税收监管不严而具备低成本优势,同样不易退出。

    除了国内并购以外,近几年我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步伐也在加快。如国内染料行业的龙头浙江龙盛2010年收购全球最大的染料企业德司达,一跃成为新的全球老大,其后行业老二闰土也收购了德国的约克夏公司,我国整体染料行业的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向全球化,产能走出去、技术引进来,也将助力我国化工企业获得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3、我国化工产业的核心优势

    纵观过去30年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从最初级的尿素、甲醇、纯碱、氯碱、轮胎起步,逐渐扩展到三烯三苯、MDI、丙烯酸、工程塑料、有机硅等中游化工品,最近又开始向更高端的电子化学品、精细化工品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方向延伸,制造能力越来越复杂,在价值链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可以说每突破一个子行业的技术壁垒,都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吸收知识、复制技术,并加以创新,最终凭借着市场规模和成本优势做到全球第一,进而又以此为依托,继续征服下一个子行业,全产业链推进的态势非常惊人。

    4、全产业链配套优势明显

    展望未来,我国不多的产业链盲点在被快速填补,如过去3年利用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廉价丙烷资源,我国新建了500万吨PDH装置,实现了丙烯自给,其投产速度和规模甚至都超过了更靠近资源的美国同行,未来还将利用美国乙烷出口的契机,大量新建乙烷裂解产能,进一步实现乙烯自给。另外还将通过新建大炼油解决困扰我国多年的PX高度依赖进口问题,基本填补上我国在上游的最后几个短板。

    如果未来油价涨回至80美元/桶以上,我国特有的各类煤化工技术也有望弯道超车,成为全球上游最具竞争力的工艺。另外在SAP、PMMA、丁基橡胶、TDI、PC、水性涂料和氯化法钛白粉等中游领域也在快速突破,并崛起了一批优质的企业。

    5、终端市场容量优势明显

    我国人口规模高达14亿,是欧美的4倍、日俄的7倍,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年,还在于以每年10%的速度继续成长。沿海发达省份的3-4亿人年收入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消费能力并不逊色于欧美。

    从近邻日韩的经验看,其化工产业的发展,都是伴随着下游制造业全球占比的提升,毕竟本国产品更容易打进本国制造业的供货体系。而我国化工下游的中国制造也在全面崛起,如家电领域的格力美的,工程机械的三一中联,通信领域的中兴华为、电子产品的联想小米,和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快速走出国门的高铁、核电和基建。另外未来10年,国产汽车、大飞机、芯片和OLED面板等领域也有望突破,出现国际级品牌。

    未来随着这些国产制造品牌在全球的攻城略地,我国化工产业也将以配套的形式大幅扩张海外市场份额。综合国内外市场的空间,我国在任何单个化工产品上,都可能做到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生产体量,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将更为明显。

    6、基础设施配套优势明显

    2009年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投入了海量资金,建成了全球最为高效的运输网络。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13.1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高铁总里程2.2万公里,比全球其他国家总和还多;全球最高桥梁的前六名都在中国,跨江大桥已突破百座;世界十大港口中我国占据了7席,最大的上海港年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占到全球10%,也是美国所有港口吞吐量的总和。

    2011年以后我国还处在基建高峰期,60%以上的高铁都是近5年开通,同期美国却受制于政府开支不足,基础设施日益老化,我国相比美国的优势还在扩大。而且美国已经是全球最发达的工业国,如果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不单是交通基础设施,在电力和水的供应、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等方面都是全方位的领先。

    7、工程师红利优势明显

    研发人员看,2014年我国为371万,超过欧美,居全球第一;从研发投入看,15年我国超过1.4万亿,全球占比20%,仅次于美国的28%,但领先于欧盟的19%和日本的10%,如果未来还能以10%的速度增长,2023年就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具体到化工行业,我国化工毕业生人数遥遥领先欧美,过去3年A股全部上市化工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高达27%,总计230亿元,海外化工50强总计虽有1400亿元,是我们的6倍,但增速仅为5%,远低于我国,两者差距正在大幅收窄。

    未来随着我国企业盈利的大幅改善,研发投入还会继续高增长,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归人才回国就业,进一步缩小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未来也将不断征服新的技术高地。

    8、中国化工的未来展望

    近两年在研究海外化工产业时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2011年以后,随着页岩气革命的爆发,北美乙烷价格降至不足1000元/吨,是同时期我国石脑油价格的1/7,毛利率高达50%以上,但新增产能却很有限,而且至今都没有顺利达产;另外今年制冷剂价格大涨,R32从2万元/吨最高涨至10万元/吨,欧洲最大企业Arkema却在如此暴利的情况下选择了停产,完美错过本轮暴涨。

    展望未来,欧洲和日本化工产能居于全球成本曲线的最高水平,在电动车、智能手机等新兴下游领域的发展又落后于我国,其擅长的高端精细化工领域也在坐吃山空,技术上不断被我国突破,未来将呈现持续萎缩状态。

    相比之下,我国还处在如火如荼的工业化历史进程之中,2010年我国工业产值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截至15年已达到美欧日等西方国家总和的67%。如果未来两者增速差还能维持在6%,则2025年我国就将全面超越所有发达国家工业产值总和。化工作为给工业配套的材料行业,其全球占比也应和整体工业产值匹配,达到50%以上。

    9、中国化工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国很多基础大宗品,如三酸两碱等全球占比都超过了50%,增长空间比较有限,未来上游发展方向无疑要在还大量进口的产品中寻找机会。其中16年乙烯和PX的当量进口量分别超过1400万吨和1200万吨,金额都在千亿以上,有待通过未来的新建大炼化和乙烷裂解填补。

    除了上游大炼化以外,未来更大的发展方向无疑就是我国尚未攻克的产业短板和新能源、新材料。

    从历史经验看每突破一个下游应用,都会给上游产业链中的化工企业带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如伴随着显示面板行业京东方的崛起,康得新等电子化学品企业就获得了快速的成长。

    未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芯片国产化,与之配套的光刻胶、电子特种气体、封装材料、高纯试剂等行业无疑也会迎来大发展。还有我国汽车轻量化和大飞机的发展,对碳纤维、聚碳酸酯等高端工程塑料也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03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6-APA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6-APA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6-APA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6-APA地区运行分析,6-APA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2024-2030年中国6-APA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