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黑热病发病人数、传播途径及预防【图】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亲内脏的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巨噬细胞内所致,由双翅目昆虫白蛉叮咬人体传播。人体感染该病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90%以上的患者2年内将因合并感染其他疾病等而死亡,因此危害较严重。黑热病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地中海盆地的60余个国家或地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的报告,全球每年约有40万新发病例。在我国,黑热病曾流行于16个省(市、自治区)(均位于长江以北地区),1950年全国患者约为53万例。新中国成立后经大规模积极防治,黑热病在我国的大部分流行区得到了控制。但由于其流行因素复杂,目前在我国西部的新疆、甘肃、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自治区)的60余个县(区)仍有该病的流行或有散在病例发生。引起黑热病的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于被感染者的脾、肝、骨髓和淋巴结等部位,可有脾(肝)大、长期不规则发热、贫血等临床表现,但这些临床表现并非为黑热病独有,往往易引起误诊而延误治疗,因此迫切需要有诊断标准予以指导临床医生等防治人员规范诊断。

    依据黑热病防治工作现状和技术进步,原国家卫生部组织专家对《黑热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6-1995)进行了修订,编制了《黑热病诊断标准》(WS258-2006),并于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关于开展卫生标准复审工作的通知》(国卫法制综标便函[2015]11号)精神,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0号)、《关于国家标准复审管理的实施意见》(国标委计划[2004]28号)、《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卫政法发[2006]228号)等相关要求,于2015年召开了《黑热病诊断标准》专家复审会议,对该标准进行了严格审议,认为该标准仍然适用于防治要求,应继续有效实施。

    2018年中国黑热病发病数为107例,2017年中国黑热病发病数为182例。在2011-2018年间,2015年中国黑热病发病人数达到峰值,为507例,近两年中国黑热病发病人数有所减少。

2011-2018年中国黑热病发病数及死亡数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智研咨询整理

2017-2018年中国黑热病发病数及死亡数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智研咨询整理

2015-2017年中国发病率及死亡率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智研咨询整理

    黑热病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偶可经口腔黏膜、破损皮肤、胎盘或输血传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传播媒介有以下四种白蛉:

    1、中华白蛉:为我国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分布很广,除新疆、甘肃西南和内蒙古的额济纳旗外均有存在。

    2、长管白蛉:仅见于新疆。

    3、吴氏白蛉:为西北荒漠内最常见的蛉种,野生野栖。

    4、亚历山大白蛉:分布于甘肃和新疆吐鲁番的荒漠。

    黑热病预防调护:

    1、管理传染源

    治疗患者、控制病犬,在流行区白蛉繁殖季节前,应普查及根治患者。山丘地带应及时查出病犬,并捕杀掩埋。

    2、消灭传播媒介

    灭蛉、防蛉。

    3、加强个人防护

    用细孔纱门纱窗或蚊帐。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涂皮肤,以防自蛉叮咬。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传染病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06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