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负极材料需求端
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大材料。负极是电池放电时流出电子的一级,作为电子的载体,其性能指标能够直接影响锂电池的性能。目前,产业界普遍选用的负极材料为碳素,如石墨、焦炭等,正在大力研究中的材料还包括硅碳、氮化物、纳米负极等。
人造石墨具有高比容量、优秀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逐步成为负极主流材料。石墨材料一直以来以高导电性为人熟知,又因为它价格较低、制造难度小、技术成熟,因此一直被产业界作为最主要的负极材料。石墨材料中又分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两大类,人造石墨相较天然石墨工艺更为复杂,需要多步改性处理,因此其粒度、比表面、振实密度等性能都会更加优异。也因此用于需要大容量用电的动力电池及中高端消费电池中。
常见负极材料性能对比
负极材料  |    比容量(mAh/g)  |    振实密度(g/cm3)  |    压实密度(g/cm3)  |    工作电压(V)  |    循环寿命(次)  |    安全性能  |    倍率性能  |    价格  |   
天然石墨  |    340-370  |    0.8-1.2  |    1.0-1.85  |    0.2  |    1000  |    一般  |    差  |    低  |   
人造石墨  |    310-370  |    0.8-1.1  |    1.5-1.8  |    0.2  |    1500  |    良好  |    良好  |    较低  |   
硅碳负极  |    380-950  |    0.6-1.1  |    0.9-1.6  |    0.3-0.5  |    300-500  |    良好  |    一般  |    高  |   
MNMB  |    280-340  |    0.9-1.2  |    1.5-1.7  |    0.2  |    1000  |    良好  |    优秀  |    较高  |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市场潜力分析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强势驱动,人造石墨逐步成为主流。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65.0GWh,同比增长46.1%。全国负极材料出货达到19.2万吨,同比增长31.2%。其中,人造石墨出货量为13.3万吨,天然石墨出货量为4.6万吨,人造石墨占比占比连年上升,已有2016年的72%上升至74%。
动力电池出货量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国内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产量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海外动力电池市场发展较为平稳,上升趋势也十分明显,特斯拉等爆款车型拉动需求增长。2018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达196.8万辆,其中中国占比达到59.4%。欧洲的环保意识形成较早,政府已制定了各种鼓励扶持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英国、法国、德国、挪威、荷兰等国家也先后出台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持续受到政策驱动。而美国、日本则是更多的依靠爆款车型驱动,如特斯拉、日产聆风等。新能源汽车同步拉动锂电池需求,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06GWh,同步增长55.2%。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燃油车禁售时间
国家/地区  |    禁售时间  |    禁售车型  |   
荷兰  |    2025年  |    传统燃油车  |   
美国加州  |    2030年  |    传统燃油车  |   
印度  |    2030年  |    传统燃油车  |   
英国  |    2040年  |    传统柴汽油车  |   
挪威  |    2025年  |    非电动汽车  |   
德国  |    2030年  |    传统燃油车  |   
法国  |    2040年  |    传统燃油车  |   
西班牙  |    2040年  |    非电动汽车  |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智能手机电池容量加速提升,消费电池获得可观增量。目前消费电池的主力板块仍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电池容量16年来相对稳定之后,近两年IOS+安卓系统电量均在加速提升。
5G商业逐渐铺开,前景广阔。预计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13.7亿,同比减少2.2%。2020年在5G的带动下,预计销量将达到14亿,同比转正为1.6%。其中,5G手机占比8.9%;2023年智能手机销量达到14.8亿,5G手机占比达28.1%。5G商用同时发掘新的应用途径,进一步打开智能硬件市场。预测2019年可穿戴装备出货量预计达到2.23亿台,2023年增长至3.02亿台,5年内CAGR为7.9%。
智能手机销量预测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全球新能车趋势向上,消费类短期增量可观,储能静待突破,人造石墨市场十分广阔。预计2020年负极材料需求量达到42.2万吨,人造石墨占比达到73%。人造石墨需求量为30.8万吨。
天然石墨需求预测
-  |    应用领域  |    2018  |    2019  |    2020  |   
国内动力类  |    NCM电池(GWh)  |    32.8  |    59.8  |    104  |   
LFP电池(GWh)  |    26.8  |    30.40  |    34.5  |   |
合计  |    59.6  |    90.20  |    138.5  |   |
国际动力类  |    电池需求(GWh)-三元  |    44.3  |    67.72  |    120.68  |   
全球消费类  |    电池需求(GWh)  |    66.66  |    73.44  |    79.49  |   
储能+电动工具  |    NCM电池(GWh)  |    7.5  |    15  |    24.5  |   
LFP电池(GWh)  |    7.5  |    10  |    10.5  |   |
合计  |    15  |    25  |    35  |   |
全球电池需求(GWh)  |    185.56  |    256.36  |    373.67  |   |
负极需求(万吨)  |    20.97  |    28.97  |    42.22  |   |
人造石墨占比  |    69%  |    71%  |    73%  |   |
人造石墨需求  |    14.47  |    20.57  |    30.82  |   |
天然石墨占比  |    31%  |    29%  |    27%  |   |
天然石墨需求  |    6.5  |    8.4  |    11.4  |   |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二、负极材料竞争格局
负极材料目前集中度最高,2018年CR5已达到77%。而正极仅有34%,隔膜为54%,电解液为69%。行业格局十分稳定。
四大材料集中度情况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负极行业竞争格局为“三大五小”,江西紫宸为人造石墨绝对龙头。2018年,江西紫宸负极材料市占率为14%,为行业第三。与贝特瑞、上海杉杉同属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企业还包括:凯金能源、正拓能源、深圳斯诺、湖南星城、翔丰华。
2018年国内负极材料市场格局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三、人造负极市场现状
人造负极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粉碎、混料、造粒、整形、石墨化、炭化等步骤,原材料主要是针状焦、初级石墨和沥青。
人造负极材料工艺流程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占比约在40%左右,加工费占比为50%左右。其中,直接材料成本主要来自针状焦。针状焦是一种银灰色有金属光泽的多孔固体,属于一种优质的碳素材料。按生产原料的不同可分为油系和煤系,按用途不同可分为石墨电极用熟焦和负极材料用生焦。经测算,2018年公司针状焦成本占总成本比在40%左右。
人造石墨负极成本构成
-  |    2017  |    2018  |   ||
成本构成  |    金额  |    占比  |    金额  |    占比  |   
直接材料  |    28557.9  |    32.0%  |    53565.7  |    40.9%  |   
加工  |    52907.8  |    59.3%  |    67107.7  |    51.2%  |   
直接人工  |    1772.6  |    2.0%  |    2527.7  |    1.9%  |   
制造费用  |    5995.5  |    6.7%  |    7766.4  |    5.9%  |   
合计  |    89233.8  |    100.0%  |    130967.4  |    100.0%  |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针状焦属于较为成熟的化工品,其价格主要由供需决定。复盘针状焦的价格走势,可以看到自2017年起,针状焦价格飙涨,自0.35万元/吨上涨至2017年9月的4.2万元/吨,主要原因便是短期内的供求失衡。2017年5月,国务院出台去产能政策,取缔约1亿吨地条钢,这供给缺口最后主要由新建的电炉钢厂弥补,造成了石墨电极的需求爆发。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也逐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针状焦供求失衡,价格暴涨。
国内针状焦需求情况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国内针状焦供给预测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针状焦价格变化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6-2032年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