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图】

    一、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人口结构变迁为保险市场打开广阔空间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在当前的社会人口年龄分布结构中,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0.8%,属于标准的老年型社会。如果参照发达国家社会老龄化趋势,我国目前的老龄化人口占比大致相当于日本1987年的水平。而日本在80年代中期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后,人口结构中的老年人口占比就急剧上升,短短二十年就已经突破20%的关口,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由此来看,未来我国将无可避免地进入到社会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快的进程中。

    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带来的主要矛盾是养老保障的供不应求,以我国为例,2015年的数据显示,社会老年人口的抚养比为14.33%,较十年期提高了1.61个百分点且仍处于持续攀升阶段。预计在2035年前后,我国社会人口结构中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也将突破20%,老龄化将成为社会发展进步面临的一项艰巨挑战。

    与养老问题相伴而生,养老金缺口的增大使民众养老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国际上普遍将居民的养老金划分为三大支柱: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以及个人税延养老金。其中,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总额约3.8万亿元,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部分只有1.2万亿元,第三支柱的个人税延养老金尚未建立。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基本养老金长期以来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和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导致投资收益低下无法满足养老基金稳定收益的长期投资目标。而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部分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在2015年进入到增长瓶颈期,目前主要依靠存量缴存维持增长。

    根据发达国家养老资产配置来看,合理的养老金结构都具有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占比高于基本养老金的特征。以美国为例,2016年美国的三大支柱养老金资产占比分别为10%、55%和35%,市场化结构配置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各类金融媒介的深度参与和广泛融合。2015年我国开始着手进行养老金改革,针对前两大支柱先后推出了《基本养老保险金投资管理办法》和《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同时积极推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体系的建立,力图通过引入商业养老保险来扭转日趋严峻的养老形势。同时,健康险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地也预示着接下来的商业养老保险的税延优惠政策已经蓄势待发,保险行业将在政策红利催动下站上腾飞的风口。

我国企业年金缴费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保险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中美养老体系差别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保险行业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当前,随着社会风险意识提升,居民对自身及家庭的风险保障重视程度也日渐提高。在保监会统计的社会人口死亡原因中,疾病和意外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合计占比高达98.2%。而在疾病死亡的原因中,以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和急性心肌梗塞造成的致死率最高,合计占比达94.9%。由此表明,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是威胁居民生命的重要原因。

疾病造成的致死率位居首位

死亡原因
男性
女性
合计
疾病
77.4
83.1
79.3
意外
21.1
14.6
18.9
自杀
1
1.9
1.3
下落不明
0.1
0.1
0.1
信息缺失
0.1
0.4
0.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死亡率居前的几类重大疾病

死亡原因
男性
女性
合计
恶性肿瘤
63.4
65.9
64.3
脑中风后遗症
19
19
19
急性心肌梗塞
12.5
9.9
11.6
终末期肾病
2
2.7
2.3
其他
3.1
2.6
2.9
信息缺失
0
0
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导致重大疾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种,除了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外,年龄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保监会公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数据来看,以25种重大疾病为代表重疾发生率(i倍)随居民年龄的增大而不断升高,从40岁以后开始明显上升,50岁以后疾病发生率的增长愈来愈快。与发生率相对应的是重大疾病死亡率(k倍)在中老年期快速升高,尤其是在50-70岁该比率高达60%以上。未来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加深,重大疾病的整体发生率将随之提高,相应的重疾、意外险种需求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5 种重大疾病发生率(i 倍)和死亡率(k 倍)年龄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除了老龄化带来的保险市场空间外,独生子女占比提升和放开二胎等人口政策也会拉动保险保障需求进一步提升。其中,独生子女数量是在70年代初我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开始大幅增长的,对于解决人口与资源矛盾起到了显著作用。据《中国人口科学》测算,2010年我国独生子女总量约为1.5亿人,预计2050年将达到3.1亿人。随着独生子女人数总量的增多,因独生子女死亡所产生的中国失独家庭数量也在激增,在2010年达到84.1万户,预计到2020年突破百万户。在70年代之后出生的大量独生子女多数集中在45岁以内,相对其他年龄段或非独生子女人群来说保障意愿更为强烈。同时,从投保能力来说,身处该年龄段的人群相对消费能力较强,从而拥有更大的投保能力。

    此外,随着2016年国家放开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育二胎,对于婴幼儿的风险保障和资产投资需求也必将随之增长。届时,保险产品当中以婴幼儿为主要保障对象的意外险、年金险等产品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独生子女人数总量变化情况(亿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失独家庭数量变化(万户)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保险行业发展前景

    从保险板块发展的外部大市场环境来看,随着近年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进入到大众消费的新时代,大众需求、平民消费成为这个时代最为突出的特点。与过去消费结构相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并且这一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速度越来越快。在2014-2017年四年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为8.44%,基本保持着稳健增长趋势。但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2017年三季度的数据显示,以食品和衣物为代表的物质型消费增速仅为3.89%和0.73%;而以医疗保健和娱乐教育为代表的服务型消费增速分别为11.26%和8.43%,增速远高于物质型消费,这表明当前我国正逐步迈入消费升级时代。

2014 年后社会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消费升级的过程当中,保险产品的社会需求主要取决于社会结构中中产阶级的人口规模和财富资产,这部分人是购买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客源。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人数达到1.09亿人,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财富规模达到7.34万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中国财富仍将继续以9.4%的速度逐年递增。按此类推到2020年我国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1.71亿人,中产阶级财富将达到11.5万亿美元。中产阶级人数和资产的提升将为保险市场提供广阔的增长空间。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产品作为能够兼顾风险保障和保值增值服务的金融产品,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从我国当前居民家庭当中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来看,保险资产的配置占比仅有2%左右,相较于发达国家中美国的32.6%和日本的26.8%来说差距明显。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我国当前社会环境下,仍是以基本社会保障体制作为居民风险保障基础;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传统社会消费观念中的风险意识淡薄,居民投保积极性没有被激发。随着社会消费水平提高,风险保障理念逐渐深化,保险资产在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

我国中产阶级人数及资产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保险在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的比例偏低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此外,对照国际保险市场的发展水平,虽然我国是目前全球发展最快的寿险市场之一,然而直到2016年底,我国保险市场的保险密度(人均保险费额)和保险深度(保费与GDP之比)仍仅为329美元和4.2%,距离同期全球保险市场的689美元的保费密度和6.2%的保费深度还存在着不小差距。因此从行业发展空间来看,保险产品也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较国际市场仍存差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代理人数增长配合产品升级推动内含价值增长

    作为提供风险保障和保值增值服务的保险公司,其保费收入规模的扩张主要由供需两方面决定。供给方面,近几年随着人身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持续推进,保险公司根据政策导向先后推出过分红险、万能险、年金险、健康险等一系列主打险种,不断丰富保险市场的产品种类,满足社会上不同群体的保险需求。在代理人队伍建设方面,自2015年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以来,代理人数量就一直呈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以来,代理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突破700万人,相比于2014年规模翻了一倍,预计2018年行业代理人仍将保持20%左右的增速。险种的多元化和代理人的持续增长,给保费收入的高增长提供了重要驱动力。

    2017年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增速延续了较快增速,前10月份行业共实现保险保费收入3.24万亿元,同比增长20%。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7961.1亿元,同比增长13.4%;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9815.6亿元,同比增长26.2%;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842.1亿元,同比增长5.3%;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769.9亿元,同比增长20.3%。预计2018年上市保险公司在新单保费和续期保费双双增长的拉动下有望保持15%左右的较快增速。

近年保险行业保费收入及增速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保险行业代理人规模及增速(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开门红预期乐观,保费增长无忧。10月份134号文正式生效后,市场对于保险公司开门红预期有所分化,担忧开门红任务能否达成。对此,新规对于四家上市保险公司来说预计影响并不显著,主要体现在业务结构调整和首年保费的增速上。当前各家保险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向着健康保障型险种侧重,缴费方式由趸交向期交方式转型,保费增长的动能由代理人拉动逐步向续期保费拉动切换。预计2018年在代理人和续期保费双双延续增长的背景下,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除此之外,由业务结构调整和缴费方式转型带来的保单产品综合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也将推动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保持较快增速,从而反映到保险公司内含价值的持续增长上来。

    由储蓄型向保障型转变。2016年之前,由于监管对保险投资端的政策松绑,保险公司主要通过销售储蓄型的理财保险来扩大保费规模,再通过资本市场获取投资收益。这样面临的问题有两点:一是承保利率提升使保险公司在投资端的压力增大,一旦投资收益无法覆盖承保成本将给险企带来利差损风险;二是由于多数理财险产品保单久期较短,而投资端的资产久期较长,这种短债长投的模式容易造成企业未来面临的到期给付现金流压力较大。对此,监管层自2016年开始先后出台政策对保险公司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和快返型产品进行规范约束,意在促进保险产品回归风险保障功能。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也逐渐由此前的万能险向年金险、健康险等保障型险种回归,不仅降低了保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也提升了保险产品整体的新业务价值率。目前,除中国人寿险种结构由于口径问题无法统计外,其余三家上市保险公司整体险种结构回归保障趋势较为明显。截止2017年上半年,三家上市保险公司的长期健康险产品合计保费收入占比达到13.3%,较2014年占比翻倍,这表明上市保险公司在调整产品结构,回归风险保障方面不遗余力。

除国寿外上市保险公司险种结构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趸交型向期交型转变。由于险种结构的升级,保险产品的缴费模式逐渐由趸交型向期交型转变。这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市场热销的年金险和长期健康险保单期限多在二十年以上,选择期交模式不仅能够降低消费者的支付压力,另一方面还能给保险公司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入,提升产品新业务价值率。目前,在保费收入结构中,四家上市保险公司的首年期交保费占比均超过20%。其中,平安人寿的首年期交占比最高,达到33.7%;其次是太保寿险的31.9%;随后分别是新华保险的27.2%和中国人寿的22.5%。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和太保的大个险转型较早且更为彻底,因此期交保单的占比较高。而新华保险经过连续两年多的转型之后,目前的续期保费在总保费中的占比接近70%,续期保费快速增长将成为公司2018年保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人寿由于网点数量众多且在基层多有布局,因而对银保渠道的依赖程度较大,银保渠道中的趸交产品占比相对较高。

2017 年上半年四家上市保险公司保费渠道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银保渠道向个险渠道转变。过去保险公司借助银行渠道网点众多,手续费相对便宜的优势,在银保渠道大力推行储蓄型保险产品。而随着监管对于银保渠道的政策收紧,银行渠道的手续费水平也水涨船高,再加上监管政策对于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和快返型保险产品的政策约束强化,保险公司对自身代理人队伍的需求和依赖程度逐渐提升。目前,除部分中小险企外,四家上市保险公司均有自己成熟的代理人队伍和培训体系,个险渠道的保费收入贡献占比均已超过50%并且仍在持续提升,大个险格局已经形成。

2017 年上半年四家上市保险公司保费渠道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采用精算评估价值法是对保险公司进行估值的主流方法。保险公司的评估价值等于调整净资产价值,有效业务价值和未来新业务价值三者之和。调整净资产价值是指扣除用于支持有效业务的资产之外的归属于股东的净资产,这部分可以基于市场价值进行调整。而有效业务价值是公司的有效保单在未来创造的利润的净现值,随精算假设变更而变化。这两者构成了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是衡量公司的静态价值。而未来新业务价值代表的是未来销售保单的期望利润的净现值,通常使用一年期新业务价值乘以新业务价值倍数获得。

    近年来随着代理人增长以及险种结构调整,首年新单保费和保单的新业务价值率持续提升,推动保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保持着30%以上的高速增长。预计2018年健康保障型险种保费在中保费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依然能够保持20%以上的增速水平。

四家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增速对比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财险保费恢复性增长,综合成本率缓降

    2015年2月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始陆续启动车险费率改革试点。按照这份方案,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的识别能力、成本情况和定价能力对不同风险水平的机动车和驾驶人厘定不同水平的费率。风险较低的车主,可以享受到低保费的优惠,而风险事故次数较高的车主,则将会承担与之相对应的高保费要求。从试点地区效果来看,财产企业拥有了更大的产品定价权,费率拟定更加市场化和科学化。实施后的市场费率整体呈下降态势,有助于提升市场需求。

    在2017年6月份,保监会又发布了《关于商业车险费率调整和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财产保险公司费率定价自主权,完善车险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这是继2016年以来第二次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改革。驾驶习惯好、赔付少的车险客户车险费率将会更优惠。改革扩大了保险公司的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二次费改后的商业车险保费=基准纯风险保费/(1-附加费用率)×无赔款优待系数×自主核保系数×自主渠道系数。按照测算,天津市、河北省、福建省等地区最低可以享受到0.3375的车险折扣率。在陕西、大连、宁波等区域,自主核保系数在0.85-1.15,自主渠道系数在0.75-1.15。商业车险条款扩大了保险范围。因自然灾害受损、新车还没上牌就出事故的情况,都纳入了赔付范围。

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经历了两次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当前财险行业整体保费增速保持了恢复性增长态势,以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为代表的上市财险公司的2017年保费收入均有小幅回升,预计2018年财险保费增速仍将延续这一增长趋势,维持10%左右增长。

    在二次车险费率改革影响下,上市险企的综合成本率出现小幅分化。平安产险通过应用新科技和大数据,强化风险筛选能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不仅使2017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速维持在23.5%的行业领先水平,还使2017年上半年的产险业务综合成本率维持在96.1%的行业低位,展现了突出的质控能力。太保产险在前期的业务拓展当中也承保了部分高风险业务,使公司在2014年的综合成本率一度上升至103.8%,出现近六年首次承保亏损。2015年之后,太保产险主动放缓业务增速,着重提升承保质量,加强费用控制。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太保产险保费同比增长5.7%,低于产险行业12.8%的平均水平。但也正是得益于风险选择和理赔管控的优化,太保综合成本率较2016年底下降了0.5个百分点至98.7%,维持在了承保盈利区间。

平安财险综合成本率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太保财险综合成本率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资产配置风格稳健,非标占比有望降低

    自2014年监管放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以来,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的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以银行存款和标准化债权为代表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在保险投资资产中的占比逐年下滑,而以股票基金为代表的权益类资产和另类投资占比则一路攀升。在过去两年的降息通道中,受资本市场行情波动加剧以及债券利率走低因素影响,保险投资面临资产荒现象,部分保险公司开始通过加码非标资产来维持投资收益水平。到了2017年,债券市场高位震荡,股票市场企稳回升,保险资金的呈现出稳健多元的配置趋势。截止2017年10月,保险行业资产运用余额为14.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74%。其中,银行存款1.91万亿元,占比13.01%;债券5.14万亿元,占比35%;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98万亿元,占比13.46%;其他投资5.66万亿元,占比38.52%。

保险资产配置结构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家上市保险公司资产配置虽然都以债券类为主,但具体投资风格迥异。其中,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较高,投资风格较为稳健保守;而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的资产配置风格更为积极灵活。其中,中国平安的股权投资占比最高,超过20%;而新华保险的非标投资和另类投资占比较高,整体业绩弹性较大。

2017 年上半年四家上市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结构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具体的投资业绩来看,在经历了2015年的业绩高峰后,四家上市保险公司的总投资收益率在2016年出现滑坡,在2017年逐渐企稳回升。2017年三季整体总投资收益率较2016年底小幅提升,保持在5%以上。预计2018年随着保险企业的投研体系日益成熟,资产配置结构愈加多元,上市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仍将稳步提升。

上市险企总投资收益率对比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计2018年在市场利率维持高位震荡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结构有望维持相对稳定。主要资产仍将以标准化的高评级债券和高股息、高分红的权益资产为主,而信用风险相对较高的非标类资产占比预计维持稳定或小幅下降。按照财政部2017年4月份下发的会计准则要求,未来三年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将逐步与国际准则对标,其中符合暂缓执行条件的保险公司可以延期至2021年开始实施IFRS9准则。未来金融资产的划分将根据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特征,由之前的四类减少为三类,分别是:(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FVPL)。在该准则下,保险公司过去持有的划归到持有至到期和可供出售类的债权资产将进行业务模式测试,部分未通过测试的债权资产将划分至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同时,对权益工具和衍生工具的分类将全部预设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类资产,只有符合特定条件才可以指定为FVOCI。这样一来,保险公司因持有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规模增多将导致未来会计报表业绩波动加大。

    在近年利率下行过程中,由于对险企净利润的影响体现滞后,传统险准备金折算率在2016年出现较大降幅,进而提升各家险企的传统险准备金计提数额,对险企财务报表中的税前利润产生负面影响。税前利润产生负面影响。而自2016年10月份以来,10年期国债利率迎来向上拐点,如果按照当前3.9%的收益水平不变进行推算,预计准备金折现率将在三季度迎来向上拐点,险企年底和2018年的准备金计提数额将有所下降,利好险企释放利润。

10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750 日移动平均值触底回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市场表现来看,2017年的保险指数行情也与10年期国债保持着较高的相关性。之前10年期国债利率在11月22日达到阶段高点出现回落,造成保险股行情在短期受到一定压制。预计2018年10年期国债利率曲线在美国加息预期持续升温,金融去杠杆政策延续的环境下仍有上行压力,从而利好保险股保持当前震荡向上的趋势性行情。

保险指数行情与10 年期国债利率曲线高度相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监管强化规范市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过去一年是金融行业去杠杆政策持续深化的一年,保险监管层对于行业监管力度加强,在产品端、投资端和公司治理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产品端,自2016年3月份出台了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限制措施之后,在2017年5月份又出台了规范两全、年金保险等快速返还型产品设计行为。投资端,通过推行新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对保险企业的投资风险进行引导控制,对部分中小险企的激进举牌和跨界并购行为强化监管,引导险资支持实体经济建设。在一系列监管法规的约束引导下,保险行业的经营重点逐渐回归保障主业,行业风险因素明显下降。

    在行业强监管政策引导下,前期依靠理财型万能险抢占市场的部分中小险企面临的现金流压力开始显现,险种结构面临调整压力,业务扩张步伐受到限制。而大型上市险企由于自身经营风格较为保守,注重资产负债久期管理,因而在行业风格回归保障的趋势下,可以凭借自身多年的渠道品牌优势和在产品费率拟定方面所积累的大数据经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行业市场集中度逐步抬升,大型保险公司在市场份额中的占比提升较快。前八个月保险行业公司CR5相较于2016年底提升4.53个百分点至53.85%,这表明行业竞争正逐渐向着强者恒强的格局迈进。

2017 年8 月份保险市场CR5 集中度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 年保险市场CR5 集中度情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来看,我国在推进保险行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制定上不遗余力。在过去三年当中先后推进完成了人身险中传统寿险、分红险、万能险三大险种的市场化费率改革和商业车险费率改革,使人身险保费增速空间得到释放,财产险费率拟定更加科学。在促进保险产品回归保障主业的思路指引下,监管层在2016年又出台了健康险税收优惠政策,并在2017年7月1日由试点地区向全国铺开。

    在6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确定了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措施,决定从三个层面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措施:一是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差异化养老保障,发展老年人意外伤害、长期护理等养老保险,建立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二是确保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安全可靠运营。鼓励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兴办养老机构。三是落实国家支持保险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财税政策,加快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支持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完善,尤其是税收递延养老保险的推广实施,有望在未来5年给保险行业带来千亿级别的保费增量,给保险机构的产品结构和盈利方式带来一定改变。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保险业资金运营分析,2024-2030年保险行业发展趋势预测,2024-2030年我国保险业发展战略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