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非遗,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扶贫富民的“金钥匙”

    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印发通知,支持各地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县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依托各类非遗项目,设立一批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

    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通知明确,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应当依托一项或几项覆盖面广、从业人员多、适于带动就业、具有较好市场潜力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优先支持依托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项目建设非遗工坊;有建设、运营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牵头企业、合作社或带头人;有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必要场地和水电等基础条件;能够有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参与就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的数量标准,按当地扶贫车间相关规定执行。

    通知要求,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由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会同扶贫部门认定和管理,并报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备案。扶贫部门要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纳入脱贫攻坚项目库,并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系主任陈岸瑛认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要想做得有效果,有关部门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选取适于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传统工艺项目,根据项目特点和工作实际,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形成一个或几个相对集中的传统工艺生产培训和交流展示空间。

    “非遗+扶贫”成果显著

    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是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成果十分显著。

    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了第一批10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一年以来,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积极响应,全国393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50个省级贫困县已开展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全国共设立非遗工坊2310个,带动46.38万人参与就业,带动2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在重庆石柱县中益乡,国家级非遗夏布“壹秋堂扶贫工坊”为当地百姓举行夏布织造制品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对成绩优秀、能完成工作任务、制作产品精良的学员,采取招工、计件合作等多种方式,促进其就地就业增收,就业率达70%,人均每月增收500元至2500元。

    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认为,非遗扶贫增加手艺人的荣誉感、成就感,增强文化自信,能激发传承的内生动力。“非遗扶贫能发挥脱贫攻坚中‘扶志’‘扶智’的作用。”

    互联网开拓营销渠道

    “非遗+扶贫”的工作能够获得成果,既需要有关部门、企业的组织培训、生产,也离不开渠道的推广。因此,许多地区选择和互联网结合,通过直播平台、短视频形式向网友推介非遗产品,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前不久,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与YY直播合作,积极探索“直播+非遗+电商”的运营模式。毕节织金蜡染合作社的苗族绣娘以直播的方式向全国各地网友们介绍织金蜡染、售卖蜡染非遗产品。在YY直播间里,绣娘们与网友实时互动,向网友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织金蜡染、刺绣图样和作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织金蜡染非遗产品通过直播网上成功签订订单10余万元,总销售额同比增加2倍。如今织金县32个乡镇2000多名苗族绣娘,有望通过直播实现在家工作有收入的愿望,有效带动了织金更多的贫困人口就业和脱贫。“直播+非遗+电商”的新型扶贫方式,正在贵州织金流行起来。

    此外,许多平台也专门推出非遗项目,像抖音宣布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YY开通了非遗专属频道,意在传播非遗文化、为“非遗+扶贫”提供营销渠道。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