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桑园面积小幅下降
蚕桑产业在精准扶贫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蚕桑生产从业人员短缺和人员老龄化问题较突出,部分桑园出现弃管弃养现象,2012—2019年我国桑园面积总体呈现下降态势,2019年我国桑园面积为1132.91万亩,同比减少4.39%。
2012-2019年中国桑园面积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蚕丝办
分省市看,广西是蚕桑大省,桑蚕还被广西自治区政府列为“10+3”之一的优势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并在广西贫困地区大力推广,目前已形成以河池和百色为主的桂西北、以柳州和来宾为主的桂中、以南宁和贵港为主的桂南三大蚕桑生产优势产业带,2019年广西桑园面积为295.78万亩,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次为四川省桑园面积为225.19万亩。
2019年中国主要省市桑园面积
资料来源:国家蚕丝办
二、蚕茧产量持续上升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茧丝绸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供需态势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在需求拉动、资金推动、政策带动下,我国蚕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规模化生产基地规模日益扩大,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蚕桑综合利用等生产方式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我国蚕茧产量在2016年达到最低值62.04万吨后持续增加,2019年蚕茧产量为72.08万吨,同比增长6.16%。
2012-2019年中国蚕茧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蚕丝办
蚕桑产业是广西的优势产业,广西蚕茧产量自2005年超过江苏省而跃居全国第1以来,至2019年已经连续15年稳居全国之首,2019年广西蚕茧产量为37.4万吨,占全国蚕茧产量的51.89%,是目前国内蚕茧产量第2大省四川省产量的4倍,远超其他省市的蚕茧产量。
2019年中国主要省市蚕茧产量
资料来源:国家蚕丝办
三、主要丝绸产品产量略有下降
随着我国蚕桑产业的升级,蚕桑资源在保持固有的传统绢丝产业的同时,正在通过延伸开发进入多个领域,2019年我国丝产量6.86万吨,其中生丝产量为6.41万吨,绢丝产量为4507吨。
2013-2019年中国生丝(含绢丝)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分省市看,2019年我国生丝(含绢丝)产量超过万吨的仅有广西省与四川省,分别为2.23万吨和1.35万吨,两者占全部产量的52.2%。
2019年中国主要省市生丝(含绢丝)产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蚕丝被是以蚕丝丝绵为主要填充物的被子,是定位中高端的家纺产品,由于其保暖透气、轻盈贴身、亲肤抗敏等诸多特点已成为茧丝绸行业发展的一个支柱产品,2019年我国蚕丝被产量为1177万条。
2013-2019年中国蚕丝被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目前江苏省是我国最大的蚕丝被产区,2019年蚕丝被产量为272万条,主要品牌有太湖雪、丝立方、山水丝绸、慈云、辑里等,其次为浙江省249万条,品牌认知度较高的有钱皇、蚕缘、丝思绸等,湖北、陕西及山东三省蚕丝被产量紧随其后,分别为144万条、129万条及125万条,其他省市产量均在万条以下。
2019年中国主要省市蚕丝被产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丝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茧丝绸生产大国,2019年真丝绸缎产量为48167万米,同比下降6.59%。
2013-2019年中国真丝绸缎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蜀锦蜀绣之乡的四川省,在中国丝绸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目前四川省已形成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印染、服装、服饰、家纺、副产物开发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涵盖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贸易、科研、教学、文化等众多部门和行业的完整产业体系,2019年四川省真丝绸缎产量为19067万米,位居第一,其次为浙江省15160万米,其他省市产量均在5000万米以下。
2019年中国主要省市真丝绸缎产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2025-2031年中国茧丝绸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茧丝绸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中国茧丝绸区域市场需求增长潜力分析,中国茧丝绸供应链代表性企业案例分析,中国茧丝绸行业投资前景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