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0-2023年中国高等继续教育在校学生人数、民办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总人数及行业发展因素分析[图]

    一、高等学历、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校学生人数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指高校实施的本科继续教育学历和专科继续教育学历的学历继续教育。主要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及网络高等教育,且攻读该等教育项目的学生毕业後将获得学士学位或大专文凭。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包括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自考助学班、职业资格证书或工作相关资格证书的进修及培训。

    2014年中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在校学生人数12.8百万人,2018年有14.2百万人,2014年至201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6%。预计2023年中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在校学生人数增至18.2百万人。

2014-2023年中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在校学生人数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年中国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在校学生人数7.3百万人,2018年中国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在校学生人数有9.9百万人,年复合增长率为7.9%。预计2023年中国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在校学生人数增至13.4百万人。

2014-2023年中国高等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在校学生人数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民办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总人数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共有私立高等学校69所,50年代初转为公立学校。此后近30年间,我国没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从80年代起,民办高等教育开始恢复,近年来已有十分显著的发展,正在逐渐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力量。但是,比起同期公办高等教育而言,民办高等教育仍然处于规模较小的阶段,特别是当公办高等教育规模显著增长的同时,民办高等教育注册学生规模从2000年起开始出现波动,仅为公办在校生的1/9左右。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经涌现出一批艰苦创业、规范办学的典型,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鲜的经验,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急需的适用人才。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市场经营风险及投资战略决策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总人数5.9百万人,2018年增至6.5百万人,预计2023年将达到8.0百万人。

2014-2023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总人数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2023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总人数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高等继续教育行业推动因素及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因素分析

    1、中国高等继续教育行业推动因素

    人们对教育水平的越发重视:人们广泛认可高等教育能带来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对于不能通过高考等传统方式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而言,高等继续教育为彼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捷径。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和工作前景,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选择在中国接受高等继续教育。

    有关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的工作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几乎所有行业在过去数十年都历经了长足发展升级。中国产业的发展升级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成为了关键的工作要求。高等继续教育为没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学生提供了攻读学位以满足这些工作要求的机会。此外,对于上班族而言,高等继续教育让其有机会通过磨练其专业技能或取得相关证书及资质的方式提升彼等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相关技术的进步推动中国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网络高等教育消除了传统线下教育的位置和时间安排的限制,允许学生通过互联网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由于网络高等教育的便捷性,学生能利用非工作时间接受高等教育,而不必参加线下全日制课程。此外,网络高等教育能为学生提供全国性的高等教育资源,学生在选择课程时有更多选择。

    2、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因素及宏观趋势

    进入21世纪,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高新技术应用和技术结构升级,对于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在劳动力市场逐渐完善的条件下,学生与家长越来越重视学业与就业的关系,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长期的民族文化传统,接受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始终非常旺盛。

    改革开放近20多年来民办教育事业的兴起,给高等教育体制注入了活力,也推动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公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国政府已经作出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决策。可以预见,民办高等教育将要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大体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高度集中的公办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教育体制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发展,会遇到十分明显的问题。若从经济学角度看,只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可能在一些方面出现“市场失效”,而只用政府配置资源机制,又可能出现“政府失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前者表现为管理失序、办学行为规则不清,民办高等教育信度受损;后者则表现为投资渠道过窄,单一的公办教育模式已经不能灵活适应外部需求。今后,应当从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国情的环境背景出发,改善政府宏观管理教育的功能,不断地探索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相互协调、配置资源的最佳点,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政府以往依靠指令性计划、行政命令和财政拨款的手段,正在逐渐向采用教育法律法规、指导性计划、导向性政策、财政拨款、专项资助、组织评估等多种手段转变,改进对公办高等教育的支持方式。同时,政府要为更多地借助市场机制发展民办高等教育,营造一个更为合理、规范、相对宽松的法规与政策环境,对于绩效好的民办高等教育应予以资助和奖励。目前,国家正在调研起草民办教育法。

    第二,在综合国力整体不强、财政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增加高等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参与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

    经济因素和人口压力是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因。尽管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仍低于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基于综合国力和财政支出能力的限制,仅靠政府教育投入不可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庞大需求。因此,动员社会力量办学,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对于近期我国教育事业而言,公共教育经费短缺的确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契机。但是,鉴于公办学历高等教育业已形成强大的势力,起步甚晚的民办高等教育依据常规的发展,已经很难具备铸造类似国外一流的私立研究性大学的条件,所面临的挑战将远远大于机遇。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十分需要准确的定位。

    首先,民办机制的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在面向市场中期和短期需求培养、培训实用性人才方面,将具备更为灵活多变的体制优势,可以成为公办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和竞争力量。

    其次,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之间也有相互融通的空间,不仅民办高等学校有可能依法享有政府的专项资助和各种优惠政策,而且公办高等学校也在探索引入民办机制,包括在部分公办高等学校进行改制试验。

    最后,民办高等教育更为重要的功能,还在于利用与公办高等教育形成的良性竞争格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增加整个社会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不仅社会承认了利益驱动机制,而且在更深的层次上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也为人们的选择自由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在终身学习理念下,人们在现代化社会中的生存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将被贯穿于人一生的学习模式所替代,民办高等教育势必大有可为。因此,今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选择教育的多样化需要,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的沟通,参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的衔接,为构建未来中国的终身学习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采编:CY315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