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全国地质灾害发生6181起,造成经济损失27.7亿元及2020年5月地质灾害现状分析[图]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的认识与防治主要局限于工程建设的地质安全选址评价和工程防护方面。改革开放以后,发达国家防灾减灾的先进理念逐渐引入我国,“地质灾害”作为一个专门术语用于概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逐步为政府、社会和学术界所接受。

    2019年3月15日,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发生山体滑坡,造成20人死亡、1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13.5万元。灾情等级为大型。2019年7月23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发生一起山体滑坡灾害,造成43人死亡、9人失踪、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灾情等级为特大型。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危害,如何治理与防治成为刻不容缓的主题。

地质灾害种类与成因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2019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6181起,截止2020年5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657起。

2014年~2020年5月中国地质灾害发生数量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自然资源部

    2019年发生地质灾害其中滑坡4220起、崩塌1238起、泥石流599起、地面塌陷121起、地裂缝1起和地面沉降2起,分别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8.27%、20.03%、9.69%、1.96%、0.02%和0.03%

2014-2020年5月年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发生数量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自然资源部

2019年地质灾害类型构成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自然资源部

    2019年全年地质灾害共造成211人死亡、13人失踪、7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7亿元。1-5月份,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造成20人死亡,5人失踪,1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

2014-2020年5月年中国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自然资源部

2014-2020年5月年中国地质灾害造成死亡人数走势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自然资源部

    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有25起,造成44人死亡、9人失踪、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3.4亿元;大型地质灾害有37起,造成26人死亡、1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中型地质灾害有262起,造成65人死亡、2人失踪、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小型地质灾害有5857起,造成76人死亡、2人失踪、4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1亿元。

2019年中国地质灾害分级发生规模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自然资源部

    2019年全国地质灾害分布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6个地区29个省其中,华北地区25起,、直接经济损失840.6万元。东北地区34起,直接经济损失422.5万元。华东地区1640起,直接经济损失2.2亿元。中南地区3254起,直接经济损失4.9亿元。西南地区1046起,直接经济损失17.0亿元。西北地区182起,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

2019全国地质灾害数量分布及区域经济损失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自然资源部

2019全国地质灾害数量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自然资源部

    近些年随着我国多项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各类地质灾害发生对现代化社会生产生活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所以当前要全面控制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相关部门要结合各个地区地质环境基本现状选取对应的防治对策与管理措施,从源头对地质灾害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1全面构建地质灾害预警机制

    从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现状来看,各类地质灾害具有不可抗拒特征,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需要做好灾害识别,通过建立预警机制能有效掌握灾害发生现状。灾害预警属于重要的防控措施,也是关键的技术性措施,主要是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能有效掌握各类地质灾害防治成效。当监控区域中多项地质环境要素发生较大变化,通过监测预警机制能有效反应。相关监测人员要对危害覆盖范围以及影响程度进行初步评估,将其作为重要基础,便于拟定应急方案。地质灾害监控预警流程具体。

    2.强化区域规划建设工作

    目前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要做好各个地区.地质灾害调查防控,对各个地区区域规划工作有效控制。对在区域地质灾害规划控制过程中要对地地质界线周边区域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分析,要对潜藏的地质隐患深入调查,对各个施工区域施工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全面考察完地质灾害与各项隐患之后,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防治,发现灾害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控制。分析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之后,相关人员需要拟定规范化的防治对策,与地质灾害技术相关部门强化合作,制定长远的防治发展目标。

    3.建立地质灾害应急避让体制 

    当地质灾害区域发出灾害警报之后,相关部门要及时对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在分析过程中要确定地质灾害基本类型以及灾害影响范围等。如果灾害自身危险系数较大,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得当地群众能及早撤离危险区域,将灾害区域群众进行安全转移,这样能保障广大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各项地质灾害发生之后,需要对受灾区域气候变化情况、社会经济要素、地理位置等情况进行分析,做好灾后重建管理工作,强化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结合,帮助当地群众重建家园。

    4.建立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措施

    各类地质灾害都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破坏性与突发性等特征,所以在预防过程中很难及时发展灾害的存在,对其进行预测难度较大。为了全面降低地质灾害发生之后产生的损失,需要依照经济性与技术性措施,拟定更加完善的应急处理措施。在规范化、科学化的应急处理措施中,需要建立更加规范的信息平台与应急处理设备,对经济条件充分利用。结合灾害预测要求补充相应的应急设备,当地质灾害发生之后,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规范化流程来强化应急反应,最大程度降低地质灾害产生的各项损害。

本文采编:CY231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