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0年中国印染行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图]

    一、纺织行业概况

    纺织服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国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和经济效益明显上升。2018年全球纺织品出口总额为3,150亿美元,同比增长6.4%,其中来自于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金额达1,190.98亿美元,同比增长8.38%,占全球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7.81%,且连续9年在30%以上;2018年全球服装出口总额为5,050亿美元,来自于中国的服装出口金额1,576.33亿美元,占全球服装出口总额的31.21%,且连续13年在30%以上。我国作为纺织行业大国,行业竞争能力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地位逐年提高。

中国纺织品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服装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纺织行业整体运行比较平稳,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纺织业的发展既面临挑战,也有更多机遇。未来,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居民收入及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纺织工业仍蕴含新的发展空间。《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预计保持在6%至7%区间,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基本稳定。人口增长和经济复苏将支撑全球纤维消费需求继续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全球纤维消费量年均增速为2.5%以上。内需扩大和消费升级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二孩政策全面实施等发展红利和改革红利叠加,将推动升级型纺织品消费增长,预计国内居民服装与家纺消费支出年均增长8%左右。同时,在纺织产业现代化进程下,我国纺织行业未来增长方式将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亦由简单注重数量扩张的阶段,转向偏重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2020-2026年中国纺织业销售收入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印染行业概况

    (1)印染概述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印染行业运营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印染,又称染整,系借助各种机械设备,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纺织品进行处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前处理、染色和后处理等加工内容。

对纺织品进行处理的过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印染加工是纺织品生产的重要工序,既承上启下,起着连接纤维原料和各种织物的纽带作用;也与染料助剂、纺织机械、节能环保、设计艺术等领域存在着众多的交集,是提高纺织品品质和附加值的重要环节,是高附加值服装面料、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重要技术支撑,也是纺织工业发展和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受生产工艺要求、成本控制以及产品功能、风格等因素影响,纺织品通常选择在其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环节进行印染,一般有原液染色、散纤维染色、丝束染色、条子染色、纱线染色、织物染色、成衣染色等印染方式。目前行业内以纤维染色、

    ①纱线染色

    纱线染色即为在织造前对棉花等原材料纺成的纱线进行染色。纱线染色染料渗透性强,色牢度较好,能获得良好的匀染效果,产品具有较高的重现性。与织造后再对织物进行染色、印花相比,直接使用色纱织造的织物色彩立体感强,花型图案美观大方,手感蓬松丰满,并且纱线染色起订量小,生产灵活。另外,从经济和环保角度来看,在织造前道工序染色印染成本最低,污染也相对较小。

    ②纤维染色

    即在纺纱之前,将散纤维装入染缸进行染色。纤维染色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混纺后可以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织成的织物色彩饱满,层次感强,具有朦胧的立体效果。但是纤维染色过程中需经受酸、碱、高温等作用,在获得色彩的同时纤维被腐蚀破坏,纤维聚合度下降、强力损失、短绒增加,可纺性通常也会下降。另外,染色后再进行纺纱在生产管理方面要求较高,有色纤维易残留在纺纱设备中,更换色相时清洁工作量大,若同一车间涉及不同混配比、不同色系的多品种色纺纱生产,稍有疏忽,就会导致飞花、批号混杂错乱,造成大面积疵品的产生。

    ③织物染色

    织物染色即将纱线织造后对织物进行染色。织物匹染成本相对较低,适宜大批量生产,是目前纺织品(无论是机织物还是针织物)最主要的染色方式,但织物匹染成品色彩单一,色牢度低,印染过程中污染较为严重。

    (2)纱线印染概述

    纱线染色历史悠久,是色织生产的关键工序,染色后的色纱主要用于袜子、毛衫、手套等针织服饰以及针织、梭织面料的加工。目前,纱线染色主要有筒子染色、绞纱染色、经轴染色三种染色方式。

染色方式
主要特点
筒子染色
将短纤纱或长丝卷绕在布满孔眼的筒管上,然后将其套在染色机载纱器的染柱上,放入筒子染色机内,借主泵的作用,使染液在筒子纱线或纤维之间穿透循环,实现上染的方式为筒子染色。
绞纱染色
将短纤纱或长丝在摇纱机上变换成一框框连在一起的绞纱,再将松散的绞纱浸在特制的染机中进行浸染的染色方式为绞纱染色。绞纱染色的浴比较大,成本较高,并且工序繁琐、损耗大。
经轴染色
经轴染色包括经轴浸染和经轴轧染。经轴浸染系使用松式整经机将胚纱卷绕在有孔的盘管上形成松式经轴(可视作一个大筒子),再将其装入染色机的载纱器上,借助主泵的作用使染液在纱线之间循环实现浸染,经轴浸染主要梭织布生产。经轴轧染系将一定数量的稀轴引入各个染槽,经反复多浸、多轧、多次透风氧化后,实现染料的染色,主要用于色经白纬的牛仔布的生产加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印染行业发展现状

    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产业链的中间环节,衔接着上游的纺织纤维和下游的纺织品、服装产业,在整个纺织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国家政策引导印染产业节能减排、结构升级

    传统印染属于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其发展初期进入门槛低、行业集中度低,造成了中低端产能普遍过剩,环境污染及能耗问题较为严重的局面。鉴于此,近年来,国家愈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印染行业的环保监管进一步趋严,印染企业的运行标准有所收紧。同时,国家也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控,继续引导和推动印染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注重推进纺织智能制造,提高装备的生产效率、性能功能以及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加快绿色发展进程,制定“十三五”行业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印染企业按照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原则加快更新改造,提升纺织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水平等。

    环保监管的趋严以及产业政策的调控,一方面,提高了印染行业的进入门槛,既有印染企业只有通过工艺改进、环保改造才能满足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要求,部分污染重、技术低、盈利差的中小企业因不愿或难以承受环保和技术改造成本而退出,从而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另一方面,引导印染企业主动设备升级、智能化改造、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满足纺织品的精深加工、高档次、功能化的发展的趋势。

    (2)行业投资保持一定规模,助力产业升级、结构优化

    2017年印染企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实际完成投资410.78亿元,同比减少7.14%。棉印染精加工企业实际完成投资额355.07亿元,同比减少3.06%;化纤织物印染精加工企业实际完成投资额55.09亿元,同比减少26.79%。印染行业投资增速低于纺织全行业5.2%的增速12.34%,表明在整个纺织工业产业链中,印染企业投资信心总体不足,投资积极性不高。预计2019年我国印染固定投资将继续下降。

2013-2019年印染企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情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印染布产量情况

    日前,印染行业产量增速回落,投资同比减少、但保持较大规模,出口保持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2017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整体量现平稳态势,前高后低,平稳间有波动:行业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质效提升态势明显。

2010-2019年中国印染布产量增长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企业盈利呈分化的趋势,集中度有所提升

    近年来,在印染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背景下,行业内企业盈利能力呈逐渐分化的趋势。2018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1,71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2,833.13亿元和157.30亿元。2018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家数较2017年减少17家,降幅约1%。其中,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为17.67%,行业亏损面有所扩大;2018年规模以上亏损企业303家,较2017年增加63家,增幅约26.25%。难适应产业升级调整步伐的企业经营愈发困难,而较早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的企业经营能力更有所提升,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速度加快,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未来,国内印染行业在完成产业整体升级和产能集聚后,将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四、印染行业发展趋势

    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文化引导的时尚产业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新定位。未来,印染作为高附加值服装面料、家用纺织品和高技术纺织品等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也将以“科技、时尚、绿色”为着力点,以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产品升级和节能环保为重要撑,构建技术密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科技人才密集型产业,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1)科技化

    企业对印染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创新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创新将带动印染行业的升级,推动印染行业实现规模数量到质量效应发展转变,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印染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纺织品品质和生产效率,重点开发高质量纺织品染整技术、功能性纺织品染整技术、多组分纺织品染整技术、高色牢度纺织品染整技术和新型纤维染整技术;提升印染行业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开发包括工艺参数在线采集与自动控制系统、化学品自动称量和自动输送系统等数字化、智能化装备,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与工艺技术、企业运营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通过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执行管理系统(MES)、计划管理系统(ERP)及现场自动化系统(SFC)的结合,从单一装备的智能化向整体工厂智能化转变,提升行业整体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2)绿色化

    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是体现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印染行业将加快结构调整,淘汰高耗能、高耗水、低效率的落后设备;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完善污染治理技术,加强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

    (3)时尚化

    印染工艺能提高纺织品的创意感染力,也能引领纺织品的消费潮流,与时尚息息相关。时尚消费已日益成为印染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印染企业须加强产品设计和研发,以市场为导向,从原来的仅注重加工生产,转向于前端设计研发、后端市场终端控制延伸,引导市场需求,提升供应链价值。

    五、印染行业市场前景

    印染加工是纺织工业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市场容量与发展速度,通常与下游的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变化息息相关。未来,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不仅能为印染行业提供越来越广阔的市场,而且也能推进印染行业向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印染行业的繁荣和提升。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消费产业,服装行业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正相关。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推动了服饰、服装等消费品需求的增长。2013年至2018年,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也从2013年的919.18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1,020.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1%。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3年的26,467元和9,430元,增长到2018年的39,251元和14,617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20%和9.16%8。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分别从2013年的1,554元和454元,增长到2018年的1,808元和648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07%和7.38%9。但是,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仅为4.61%和4.43%,比例不高。同时,但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居民服装消费水平仍然较低。2017年,中国、日本和美国人均消费服装金额分别为246.6美元、609.7美元和1,048.8美元,中国人均服装消费金额分别仅为美国的1/4.3、日本的1/2.5。若中国人均服装消费金额每增长1美元,则我国服装消费总额亦将新增约14亿美元。未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消费观念转变,人们的着装消费将逐步提升,服装消费仍具一定的潜力,其仍将保持旺盛的需求。而服装消费市场的繁荣,也将衍生至纺织产业链上的印染加工,从而推动印染行业的发展。

2013-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2018年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印染行业作为纺织品深加工、精加工和提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是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一直以来,国家不断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控,引导和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例如《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把握全球纺织发展趋势,跟踪前沿和高端技术,加强行业科技创新研发;推进纺织智能制造,提高装备的生产效率、性能功能以及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加快绿色发展进程,制定“十三五”行业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路线图,建设行业节能减排数据库,加强印染、粘胶、再生纤维行业规范管理;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印染企业按照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原则加快更新改造,提升纺织行业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水平,推动品牌企业研发设计中心、信息化集成系统及智能仓储配送系统建设。推动化纤、棉纺、印染、化纤长丝织造行业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对能耗、环保、安全生产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依法依规有序关停退出。”产业政策的引导将加快印染行业从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集约型、技术性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变,有利于本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2)环保监管趋严加速行业整合

    随着工业生产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以及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日益重视,社会上对污染企业加强环保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工信部、环境保护部等中央部委先后发布多项政策进一步收严印染企业运行标准,包括单位能耗、用水量、废物排放等方面。2016年后,中央多次启动环保督察,高标准清理环保不达标企业,大量中小印染企业关闭。未来,随着环保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部分无法承担“三废”治理成本的中小型企业将面临冲击,而中大型印染企业则凭借管理、资金以及规模优势不断完善环保设施,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从而加速行业整合,淘汰行业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3)科技进步助力产业升级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酶技术、化学品合成技术、膜技术、数字化传感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领域的众多成果在印染行业不断融合应用,带动了印染技术工艺水平、工厂智能化水平和清洁生产、绿色制造水平的显著提升。新科技与印染行业的深度融合将不断推动产业升级,为印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4)需求增长保障行业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纺织业大国,拥有庞大的纺织服装消费市场和生产能力。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2年至2018年,我国纺织服装、服饰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从861.04亿元增加至1,020.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7%11。未来,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城镇化步伐的持续推进,为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持续增长奠定基础。2018年,中国人均GDP增长至64,644元,较2017年增长9.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251元、14,617元,较2017年分别增长7.84%和8.82%。另外,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目前人均服装消费量仍然较低,增长潜力和空间巨大。未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提升,为纺织品服装的内需消费提供增长动力,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也将为印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不利因素

    (1)环保成本上升

    印染行业“三废”尤其是废水的排放量较大,且废水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净化过程较为复杂,难度较大。我国已明确提出了要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加强印染、化工等行业污染的治理。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势必会增加企业环保投入和日常排污成本。

    (2)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近年来,劳动力供给结构已从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供给平衡乃至短缺转变,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纺织纤维、染料助剂以及燃料能源等其他生产要素价格也受劳动力成本、环境保护及市场供需等因素影响而波动。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不仅将直接给包括印染行业在内的纺织大行业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也会削弱我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继而逆向影响印染行业。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1706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印染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印染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印染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印染行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印染行业主要企业生产经营分析,印染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