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0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对标美国增长空间仍然广阔[图]

    一、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消费金融产业链及分类

    消费金融是指为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以生活消费为目的的小额、短期借贷融资服务。消费金融的参与方包括终端消费者、资金端企业、消费场景入口及征信、第三方服务企业等。消费金融服务企业处于产业链条的核心,它所提供的消费信贷产品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特点。

消费金融产业链以消费金融公司为核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消费金融市场产品分类

分类
定义
销售点贷款
销售点贷款在零售销售点提供为购买特定货品及服务所需资金,贷款所得款项直接支付给零售商、产品制造商或服务供应商
现金贷款
根据每个市场的监管规定,现金贷款直接提供给个人借款人用于其特定消费范围如旅游、教育、或购买消费产品,或用作一般个人消费用途
循环贷款循环贷款
让个人可酌情提取款项以购买产品及服务,直至达到其个人预先批核信贷限额为止,而该限额以循环基准维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我国消费金融消费群体收入及用途分析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经营风险及竞争策略建议分析报告》显示:从消费群体看,我国消费金融用户整体具备年龄偏小、收入偏少、学历偏低等特点。根据易观2018年的调研数据,消费金融用户主要集中于18-40岁,且男性居多;用户平均月收入较低,月收入3000-8000元的用户占比达62.5%。近半用户借款用于资金周转,用于日常消费、购物、旅游、装修等场景的消费贷款占比分别为14.5%、8.5%、5.0%、4.0%。

消费金融用户月收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消费金融用户借款用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1、银行/产业/电商系三足鼎立,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消费金融公司可分为持牌系与非持牌系两大类。两类消金公司的目标客户群体、产品类型(消费贷与现金贷)相似,但持牌系相比非持牌系在资金来源与获客渠道上更具优势,且非持牌系只能通过与持牌系合作放贷或利用银行额度放贷。

持牌系与非持牌系的主要区别

公司类别
放贷资质
资金来源
获客渠道
持牌消金公司
有直接放贷资质
相对宽广,可通过增加注册资本金、低息同行拆借、合放贷、银行导流等多种方式获取资金
通过app直接获客、通过合作渠道获客、通过银行额度放贷
非持牌消金公司
不能直接放贷
通过银行额度放
通过合作方式获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消费金融市场持牌系与非持牌系代表企业情况

-
名称
成立时地
注册资本
股东背景
主要产品
持牌系
捷信消费金融
2007天津
80亿
PPF集团
商品贷、消费分期贷
马上消费金融
2015重庆
40亿元
重庆百货、阳光保险、物美、重庆银行、小商品城
马上金融、马上分期、安逸花
招联消费金融
2015深圳
48.59亿元
中国联通、招商银行、永隆银行
招联金融、好期贷、信用付、零零花
兴业消费金融
2015泉州
12亿元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空手到、家庭消费贷、助学宝
非持牌系
拍拍贷
2012开曼
20万美元
红杉,光速中国,君联,海纳亚洲,诺亚,鼎珮君联
普通借款标,散标,新彩虹
宜人贷
2014开曼
5万美元
宜信
宜定盈、节节高、精英标
趣店
2014开曼
5.8万美元
蓝驰创投、源码资本、蚂蚁金服、凤凰祥瑞、昆仑万
维趣先享、来分期
蚂蚁金服
2000浙江
235.24亿元
君瀚股权投资、君澳股权投资
蚂蚁花呗、蚂蚁借呗
京东数控
2012北京
30.6
亿元东泰锦荣、刘强东、陈生强、东和晟荣、中金启
东京东白条、京东金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对比小贷公司,拥有更高的合法杠杆率和更广的资金来源是持牌消金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相比持牌系消金公司,小贷公司受限于2.5-5倍杠杆率,其规模扩大必须依靠注册资本金的持续投入。此外,消费金融公司由银保监局直接监管,在同一监管体系下与银行、信托等合作相对容易,资金来源更广。2019年监管进一步收紧,P2P公司将在未来几年中被完全取缔而退出竞争。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p2p网贷平台业务对比

消费金融公司
小额贷款
P2P
对比结果
审批流程
无需抵押或担保,最快可在数小时内完成放款
要求较高,流程快捷
审批效取决于产品及金额
消费金融审批最快
消费范围
个人消费
不可用于炒股、赌博
无具体要求
P2P用途最广
费率比较
利率低于信用卡
利率较高
利率较高
消费金融费率最低
适用人群
目标客群较广,包括在校学生、职场新人等
无限制
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居多
小贷适用人群最广
监管体系
银保监局
金融办
金融办
消费金融与银行、信托处于同一监管体系,合作更便利
法定杠杆率
允许以10-12.5倍杠杆率放贷
只允许2.5-5倍杠杆率
不合法,将在未来几年被完全取缔
持牌消金公司拥有更高的杠杆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持牌消金公司呈现银行系、产业系、电商系三足鼎立的格局。银行系由银行主导或参与设立,资金规模大且成本低,风控经验丰富,但在客户体验和场景拓展方面缺乏竞争力;产业系由零售企业主导设立,在线下场景具备规模优势,获客成本较低,通常选择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电商系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为代表,依托自身庞大的平台业务所建立起的大数据体系,通过风控、技术的升级,实现业务由赊购向消费信贷(线上/线下)延伸。

三大类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对比

分类
特征
代表公司
银行系
资金优势以及丰富的风控经验为其核心竞争力
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
产业系
主要由实体企业资本为主要股东的消费金融公司,利用股东的产业优势资源把握消费第一入口,通过消费场景的丰富完成“消费-分期付-还款”的闭环;与股东的业务紧密结合,商业零售类公司参股的消费金融公司将具备线下综合场景优势。
湖北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
电商系
以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为主导的消费金融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场景的丰富程度和征信体系的建设
苏宁消费金融、京东金融(暂未发放牌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消金市场巨头林立,持续发挥规模优势;中小型消费金融公司加速发展,加剧行业竞争程度。国内消金巨头规模稳步提升,同时以高拨备率从容应对强监管下的新型竞争格局;中小消金公司增势迅猛,海尔、锦程、哈银、杭银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达110.3%、118.9%、221.3%、341.0%,强势介入分享消金市场蓬勃发展红利。

2019H1主要消费金融公司净利/营收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消费金融公司营收对比(2018、2019H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对比(2018、2019H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监管收紧,利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银保监会批复持牌消费金融牌照的速度明显减缓。监管趋严和金融去杠杆,消费金融行业面临出清和洗牌。持牌系消费金融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非持牌系疲态渐显。

每年新增获牌机构

时间
获牌机构
2010年
中银,北银,锦程,捷信
2014年
招联,兴业,海尔,苏宁,湖北,马上
2015年
中邮,杭银
2016年
华融,晋商,盛银,长银,哈银,尚诚,中原,包银,长银五八
2017年
幸福,易生华通
2018年
金美信,中信
2019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文件

文件
出台时间
主要内容
《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
2017.11
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
2017.12
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禁止发放“校园贷”和“首付贷”,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现金贷”业务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2018.04
对资产管理机构的资金杠杆、产品嵌套等方面加强约束,间接约束了消费金融平台的资金来源、资金杠杆等。
《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
2018.04
要求将此前没有纳入金融统计工作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等平台逐步纳入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统计监管工作中。
《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强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
2019.01
限制消费金融市场资金来源,农商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属地化”,贷款不能出县,资金不能出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持牌系消费金融企业体量大、发展势头强劲。招联、马上、中银、湖北等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实现了营收体量的迅速扩张,实现了量与质的同步提升;非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夹缝中艰难发展,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中,趣店的营收规模与利润水平在行业中仍占据较大席位,在大环境的压力下,宜人金科净利润同比延续2018年的负增长。

持牌与非持牌企业2019年营收净利对比(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持牌与非持牌企业2019H1资产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

    1、新生消费群、技术、政策驱动行业高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我国短期信贷消费余额从2015年的4.1万亿上升至2019年的9.92万亿,年复合增速达24.72%;整体信贷消费余额从2015年的18.95万亿升至2019年的43.97万亿,年复合增速达23.42%。

人民币信贷消费贷款余额(短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人民币信贷消费贷款余额(整体)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生代群体消费能力与需求不匹配,催生消费信贷快速发展。随着80/90后消费群体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这一群体消费需求旺盛,而财富积累较为薄弱。数据显示,我国相关年龄人群向金融机构借款的比例远小于美国。数据显示,我国18-40岁人群绝大多数拥有较强烈的超前消费意愿,这为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市场。

中国18-40岁人群超前消费意愿比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美相关年龄人群向金融机构借款率对比(2017)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技术进步是消费金融的核心支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得以解决消费信贷中核心风控的痛点,降低行业壁垒,并创造便捷、普适的消费支付体验,是消费金融发展的核心支撑。

    政策利好消费金融规范化、普惠化发展。2009年至今,国家以实现普惠金融为战略目标,以消费金融为主体,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接触消费金融的地域和参与主体限制,将消费金融试点推广至全国,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互联网平台等参与,倡导数字化技术应用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不断为消费金融发展注入催化剂。2017年起现金贷监管趋严,有利于行业规范化发展。

支撑消费金融发展的核心技术

技术
主要作用
大数据信息采集
大数据应用不仅在数量级上不断突破,在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方面实现多维度和精确化
智能化风险控制
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从0构建个人信用模型并实时监控调整,解决传统消费信贷无法覆盖无信贷记录人群和风控模型落后的痛点
便捷化消费体验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打破时空限制,加速终端消费场景的渗透
扫码支付、近场支付
有效提升购物便利性和支付效率,间接提高了大众的消费意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政策促进消费金融规范化、普惠化发展

-
时间
政策/会议
内容
地域开放
2009,07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
首次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并设立成立条件
2013.11
十八届三中全会
由最初4家试点公司扩充到16家
2015.11
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动力指导意见》
消费金融试点范围扩广至全国
主体开放
2015.06
国务院常务会议
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2015.07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支持有条件的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消费金融
普惠金融
2016.01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国家层面确立普惠金融的实施战略,明确提出要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发展
2016.09
《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
提出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倡导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监管趋严
2017.04
《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信贷机构应合法合规开展业务,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2017.12
《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
无牌照禁止放贷,不得继续发放无消费场景的网络小额贷款,综合年化费率、杠杆比率需符合规定,传统现金贷被叫停
鼓励发展
2018.08
《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
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发展消费信贷,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2019.08
《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我国消费贷款规模(扣除房贷)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

    2020年,消费金融行业强监管态势依然不变,整体增速将不断放缓,银行、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电商消费金融平台的领先地位依然突出,尾部玩家将被自然淘汰,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19年我国住户部门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9.90万亿元,同比上涨13%。2019年1月-12月,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增速不断放缓,从年初的23%下滑至年末的13%。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市场的扩张脚步放慢。

2019年中国住户部分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及同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2018年我国消费贷款规模(扣除房贷)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保持较高增速。2018年我国消费贷款规模(扣除房贷)为12.0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3%。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我国消费贷款规模(扣除房贷)为13.34万亿元,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消费贷款规模(扣除房贷)近14万亿元。

2012-2019年中国消费贷款规模(扣除房贷) 及同比增长情况(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2018年我国消费贷款占消费支出比重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18年我国消费贷款占消费支出比重为34.6%。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消费贷款占消费支出比重为26%。

2012-2019年中国消费贷款占消费支出比重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注:1)截至2020年4月初我国暂未公布2019年消费支出数据;2)2019年消费支出数据是根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2018年消费支出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4.3%估算得出。

    我国信用卡发卡量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2019年信用卡发卡量为7.46亿张。

    2013-2019年期间我国信用卡发卡量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为11.37%。2019年我国信用卡发卡量为7.46亿张,同比增长8.75%。

2013-2019年中国信用卡发卡量及同比增长情况(单位:亿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央行征信中心收录自然人数及信贷人数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2019年央行中心收录的自然人数为10.2亿。

    2013-2019年期间我国央行征信中心收录自然人数及信贷人数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2018年我国央行中心收录的自然人数为9.9亿人,有信贷记录人数为5.3亿人。2019年央行中心收录的自然人数为10.2亿人。

2013-2019年中国收录自然人数及信贷人数情况(单位:亿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对标美国增长空间仍然广阔

    对比美国成熟的消费金融市场,国内信贷消费余额占GDP的比重依然较小,但近些年的增速明显。我国信贷消费市场正处于较低总量下的高速增长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占GDP的比例为9.8%,而美国为19.5%,提升空间仍然广阔。预测2023年我国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将达到2.96万亿欧元,2018-2023年复合增速达18.68%。

美短期信贷消费余额及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销售点贷款、现金贷款以及循环贷款的未偿还余额(十亿欧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2020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互联网消费金融从无到有,使消费信贷渗透率大幅提升,扩大了金融服务的受众。商业银行加速零售业务转型, 大力发展短期个人贷款及信用卡业务。在居民杠杆提升的趋势下,个人消费信贷资产质量受到关注。2017年以来的金融强监管整顿至今,消费金融行业已经从早期的疯狂扩张到现在发展回归理性。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由2013年的12.97万亿元增长至37.79万亿元,同比增长19.9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84%。至2020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放大至45万亿元,蕴含着巨大增长潜力。

    2018年我国消费信贷市场(不含房贷)规模达到13万亿左右,同比增长37.4%。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不含房贷)规模为8.45万亿元,市场渗透率为22.36%,预计到2020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届时渗透率将达25.05%。从渗透率判断,我国消费金融仍处于发展初期,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2013-2018年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2020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及渗透率(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春节假期前,新型冠状病毒已有蔓延之势。为避免疫情蔓延,春节期间全国人民都“宅”在家中,极大的减少外出消费的机会,包括餐饮、商超、旅游等行业都因此备受冲击。

    同时,疫情也使得部分中小企业出现亏损危机,行业从业人员面临工资下降和失业的风险,整体来看在短期内国民消费预期会有所下降。而这一情况或将在疫情结束后有较为明显的延续。

    作为国民消费重要支撑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将受到大幅度影响。尤其是一部分专注线下场景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业绩将承受较大压力。

    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企业员工复工时间在以往基础上延长,企业需要支付双倍员工工资,加之业务影响,营收下降,以及办公场所租金这一硬性支出,不少中小企业将会出现现金流不支的困境。

    如今,春节消费增长难以为继,部分企业原有投入无法收回,比如餐饮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商超的房租及员工工资、旅游业的客流量大幅下跌,企业的利润负增长,资金链面临破裂问题。

    企业的困境传导到员工,对工资及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员工的消费预期偏向悲观,消费意愿下降,商品分期、现金借贷行为也会减少。

    为减缓借贷需求上升与信贷质量下降之间的冲突,风控能力弱的消费金融公司或将倾向于放弃收入相对较低或波动较大的消费者群体,向风险承担能力更强,定价更低的用户迁徙。

    风控能力较强的消费金融公司,将得益于信贷方面的突出能力,更了解不同收入、不同风险偏好、不同偿债能力的消费者信用情况,维持客户群体广泛的优势,
2020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将得到大力发展,居民消费也越来越多地依赖消费金融的支持,并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

《中国消费金融行业风险管理报告》时提出四大亮点:

1
从风险管理视角梳理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十年史;
2
对于消费金融行业的风险特征进行一系列梳理;
3
预测消费金融行业2020年以后的发展趋势;
4
对正在运行的24家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管理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和排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共十章,包括互联网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影响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探讨,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