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图]

    车联网需要多系统的融合。车联网(InternetofVehicles)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车联网的实现需要通过多个数据采集器对车辆信息进行采集,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并做出响应决策。其中会涉及到“端管云”三层体系,分别对应的是车载系统、系统间互联互通以及生态的管控。车联网可看作一个云架构的车辆运行信息平台,提升车辆运行体制的效率。

车联网示意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车联网Telematics应用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车联网产业链条较长,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主要包括RFID/传感器、定位芯片和其他硬件等元器件设备制造商。中游:主要包括终端设备制造商、汽车生产商和软件开发商。下游:主要包括TSP、系统集成商、内容服务提供商和移动通信运营商。制造业中整车厂作为核心位置,一方面作为终端、软件、服务的集成者,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同时也在开展自身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业务。通信芯片和通信模组由于涉及通信技术,门槛较高,主要参与者是华为、大唐、中兴以及国外的高通、英特尔等通信行业领先企业。服务领域,通信运营商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为主,同时运营商也在积极拓展其他车联网领域业务。车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方面,包含了传统TSP供应商如安吉星等、主机厂自有TSP平台以及新兴车联网创业企业。从整个产业链条看,初创型企业更多的集中在车载终端设备、交通基础设备、软件开发、信息和内容服务等市场刚刚起步或者门槛较低的环节。

车联网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车联网有望成为5G最大应用市场,产业发展得到政策支持

    据报道,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5G应用80%将用于物和物之间的通讯。“移动状态的物联网最大的一个市场可能就是车联网,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代表的5G技术的应用,可能是最早的一个应用。”苗圩表示工信部正在研究推动车联网的发展,并已与交通部部长达成共识,加快推动公路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此外,2020年1月11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第六届年度论坛上,苗圩宣布2020年7月1日,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不会再次退坡,同时表示“在中国我们在道路的改造方面坚决的推行5GLTE-V2X”。

车联网发展获得政策大力支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G规模化商用在即,低延时、高密度、高可靠的通信网络为车联网打开突破口

    5G在2019年进入预商用阶段,2020年虞姬开始规模商用,时点临近。5G为车联网发展提供支撑。作为车联网信息的发送端、接收端和中继节点,消息传递过程必须保证私密性、安全性和高数据传输率,通信具有严格的时延限制。目前,研究的车联网通信数据的密集使用以及频繁交换,对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然而,受无线通信技术的限制(如带宽、速度和域名等),通信时延达不到毫秒级,不能支持安全互联需求。5G高/超高密集度组网、低的设备能量消耗大幅地减小信令开销,解决了带宽和时延相关问题,且5G的时延达到了毫秒级,可以通过网络切片等创新技术,提供低至1ms端到端时延和高至10Gbps峰值速率,满足了低延时和高可靠性需求,成为车联网发展的最大突破口。智能汽车和驾驶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兴技术,智能驾驶在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及车辆利用率、降低运营费用等方面具有巨大潜能,已成为未来5G网络很重要的新业务场景。根据不同的自动化驾驶等级,要求的E2E传输时延也不尽相同,具体KPI如下表所示。智能驾驶对5G网络的传输时延、可靠性、速率要求均非常高,而在智能驾驶场景下,5G网络覆盖受道路、车辆本身、车辆速度等众多因素影响,需要更加精细的场景化规划解决方案。

车辆自动化的不同等级对传输时延、传输速率的要求不同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通信技术标准快速进步,应用场景得到明确定义,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根据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对智能网联汽车作出定义,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V2X(VehicletoEverything)是车联网的灵魂,车用无线通信技术V2X是将车联与一切事物相连接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其中V代表车联,X代表任何与车交互信息的对象,当前X主要包含车、人、交通路侧基础设施和网络。V2V具体的交互信息的模式包括:车与车(V2V)、车与路(V2I)、车与人(V2P)、车与网络(V2N)之间的交互。

V2X交互信息模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V2X将“人、车、路、云”等交通参与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支撑车辆获得比单车感知更多的信息,促进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和应用;还有利于构建一个智慧的交通体系,促进汽车和交通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对提高交通效率、节省资源、减少污染、降低事故发生效率、改善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V2X通信技术标准上,中国龙头着重布局C-V2X,技术路线大概率胜出。专用短距离通信(DSRC)的収展由来已久。早在1992年,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就已经开始収展DSRC技术,当时主要针对的是ETC技术。

    DSRC是针对低移动场景的Wi-Fi技术,在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推动下,美国率先将其应用到车与车直接通信的高速移动场景。但DSRC的测试性能并不稳定,根源在于基于Wi-Fi改进的DSRC技术具有局限性,比如在高速场景、高密度场景下可靠性差,时延抖动较大。DSRC的技术缺陷,让业界萌生了在蜂窝技术的基础上重新设计V2X的构想,因为蜂窝技术是针对高速移动环境设计的,C-V2X由此应运而生。

    C-V2X,C即Cellular,V2X就是vehicle-to-everything,指车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它是基于蜂窝网络的车联网技术。C-V2X指从LTE-V2X到5GV2X的平滑演进,它不仅支持现有的LTE-V2X应用,还支持未来5GV2X的全新应用。它基于强大的3GPP生态系统和连续完善的蜂窝网络覆盖,可大幅降低未来自动驾驶和车联网部署成本。

DSRC与C-V2X技术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较于DSRC技术的成熟,LTE-V之所以在推出的较短时间内就获得广泛关注在于它具备一些重要优势:一是,LTE-V能重复使用现有的蜂巢式基础建设与频谱,运营商不需要布建专用的路侧设备以及提供专用频谱;二是,DSRC在主动安全都面具备优势,但是很难保证车辆实时联网,在未来的智能驾驶时代,LTE-V在智能交通系统管理斱面具备天然优势;三是,LTE-V与DSRC的关键技术在物理层和MAC上也存在差异,LTE-V在技术性能指标上存在优势。

    C-V2X典型应用场景:借助于人、车、路、云平台之间的全方位连接和高效信息交互。C-V2X目前正从信息服务类应用向交通安全和效率类应用发展,并将逐步向支持实现自动驾驶的协同服务类应用演进。C-V2X典型的应用场景举例包括信息服务类的紧急呼叫业务、交通安全类的交叉路口碰撞预警、交通效率类的车速引导和自动驾驶类的远程遥控驾驶、车辆编队行驶等。

C-V2X典型应用场景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车联网发展处于第二阶段,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接近万亿级别

    车联网发展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当前正处于第二阶段——智能网联汽车阶段。车联网的发展从最早期的车载信息开始,车辆具备基本的联网能力;在当前的智能网联阶段,通过V2X技术,车路开始协同;到了未来的智慧出行阶段,车路协同在智能交通和高级自动驾驶中广泛应用,不可或缺。

    得益于政策和大行业的发展,车联网行业快速渗透,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将达70亿,高速领域占据物联网连接总数的10%,而车联网是目前高速场景中具有明确发展方向和市场的领域,将在高速领域发展初期占据大部分份额。据预测,车联网是物联网高速领域内行业成熟度最高并且连接数量最多的领域,预计2020年,中国车联网连接数量将达到6000万规模。另外,预计2020年,全球V2X市场将突破6500亿元,中国V2X用户将超过6000万,渗透率超过20%,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而位于车联网整个产业链上的服务商、服务提供商、硬件商、通信运营商分别占有61%、12%、17%和10%的市场份额。预计,到2025年在5G快速建设与产业链成熟度快速提升的推动下,中国车联网渗透率或提升至77%左右的水平,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接近万亿级别。

2015-2025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及渗透率(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25年全球车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及渗透率(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共十二章,包含车联网行业投资潜力及风险分析,车联网产业投资运作模式分析,车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