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油服装备受益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国内国企主导,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图]

    油服行业全称为油田技术服务和装备行业,是指在油气田勘探、开发和生产的过程中,从事物探、钻井、测井、录井、固井、完井、井下作业、工程和环保服务、开采油气、修井和增产等技术服务,以及相关的装备、工具、液体和耗材制造等细分行业的统称。石油服务产业链可比较简单地分为勘探、开发、储运、炼制、销售、化工等环节。油服行业位于石油产业链上游,直接为石油勘探及生产提供服务。因此,石油产业链上游的勘探及生产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油服行业的发展,而产业链下游对油服行业的影响较弱。

    油田技术服务是指在石油公司勘探、开发过程中为其提供的工程和技术服务的总称。国际范围内,油田技术服务标准定义包括 5 大板块 32 项服务:物探、钻完井、测录井、油田生产和油田工程建设 5 大服务板块,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地震勘探、钻井完井、测井录井、油气开采、油田建设等方面。油服公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油田服务和设备提供商,这些公司为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提供各种所需的设备产品,以及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了地球科学、测井、录井、固井、环保技术等服务以及钻头、钻井液、管道、仪器仪表等产品;另一类公司是专业钻井承包商,这些公司专门提供陆地、海上石油钻井承包服务。

    油服装备主要是指各种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环节的机械设备等,包括整机装备和配件。整机装备包括陆上钻井所用的钻机、海上钻井所用的钻井平台、抽油机、采油树、压裂车、测井仪、录井仪等,配件包括钻头、钻杆、液压件及电子元器件等。

    一、市场规模

    国际原油价格的涨跌会直接影响油气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进而影响油气公司的资本开支计划,而油气公司的勘探开发支出直接对应于各油服公司的收入规模,因此油服行业景气度直接受油价影响。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油服市场规模在最近一个周期高峰时期 2014 年达到 4520 亿美元,受 2014 年下半年开始的油价下跌影响,油服市场规模持续缩水,至 2016 年降为 2213 亿美元,同比下滑 33.2%,2016 年二季度开始油价回升,油服市场也呈现出底部复苏的态势,2017 年油服市场规模达到 2335.2 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 5.5%,显示了行业复苏的开始,2018 年油服市场规模进一步回升至 26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2%。国内油服市场主要由三大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资决定,2013 年达到峰值 4184.0 亿元,而在 2016 年仅为 2137.8 元,随后逐步复苏,2018 年三桶油勘探开发投资额为 3004.1 亿元,同比增长 23.60%。

2006-2018年全球油服市场规模趋势(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资(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竞争格局

    国外油服行业竞争充分,市场集中度较高。全球油服行业经过 150 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充分市场化的竞争格局,巨大的油服市场使得国外油气田设备与技术服务业各类规模企业并存,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以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哈里伯顿(Halliburton)和贝克休斯(Baker Hughes)为代表的国际油服巨头普遍起步较早,在经历几轮周期后通过内生发展及外延并购向全产业链延伸,目前基本涵盖包括物探、钻完井、测录井及油田生产等作业环节,具备一体化油田技术服务能力,实力雄厚,占据大部分市场,在各个细小领域都也占据了比较大的优势。近些年国民油井(NOV.N)以及威德福(Weatherford)也发展迅速。除此之外,在细分市场也涌现出一部分领头羊,如物探服务板块的法国地球物理公司(CGG)、专业钻井服务公司越洋钻探(RIG.N)、SeaDrill 等公司。以测井和钻井服务为例,三大油服巨头在全球测井服务领域占据 73%的市场份额,在定向钻井服务领域占据 68%的市场份额。这两种服务能力的竞争优势是 3 家公司涉足其他细分领域并成为国际油服一流企业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三大油服巨头在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国内国企主导,民营企业快速成长

    国内油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国有油服公司、民营油服公司和外资油服公司。我国油田服务行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化运作,行业区域性和系统性(不同石油集团系统内企业业务相互渗透率低)壁垒较高。同时油田服务行业的高门槛以及相对较难获得的三大石油集团内部系统入网资质,前期阻碍了一部分优质民营企业的进入。数据显示,国内油服行业中,国有企业占据约 85%的市场份额,剩下的部分被民营企业以及外企所瓜分,分别占总份额的 10%和 5%。三桶油旗下油服公司主要包括:中石油旗下“五大钻探公司”(长城钻探、大庆钻探、西部钻探、川庆钻探、渤海钻探)、中油测井、宝石机械等;中石化旗下的石化油服、石化机械等;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服、海油工程等。民营油服企业主要参与者包括杰瑞股份、中曼石油、通源石油、惠博普、安东油服等。

国内油服市场参与者

国有油服公司
民营油服公司
国际油服公司
特点
国有油服公司依托国家石油公司为背景发展,在
资本、技术积累、人力资源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灵活的体制、有效的激励、成本优势、对市场迅速的
反应能力。在某些环节或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领先的技术、全球化人才资源、现
代化的管理方式、国际资本支持。
市场份额
85%
10%
5%
典型公司
东方物探、中石油五大钻探公司、石化油服、石
化机械、中海油服、海油工程等
安东油田服务、中曼石油、杰瑞股份、通源石油等
斯伦贝谢、哈里伯顿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油服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逐渐清晰,市场化、技术化与国际化将是未来国内油服产业的发展趋势。国有油服公司已从原本依靠国有石油公司获取业务,逐步转向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拓展市场,民营油服公司则依靠自身体制与机制的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中外合资油服公司则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与优良的管理承揽业务。目前,由于国内油服在常规钻完井服务领域的技术进步,外资油服公司在国内的份额有所下降;而民营油服公司实力崛起,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及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的增加,市场份额有望得以提升。

    2、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国内油服行业迎来景气周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从2000 年 2.22 亿吨增加至 2017 年的 6.06 亿吨,增幅达 172.7%;而同期国内原油产量由 1.63 亿吨增加至 1.92 亿吨,增幅仅 17.8%,远低于原油表观消费量的增长,尤其是近几年,受油价下跌影响,国内原油产量出现下滑,导致国内原油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伴随供需缺口持续扩大,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进口量/表观消费量)近年来持续提升, 2017 年我国原油进口量 4.20 亿吨,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截止 2018 年 11 月,我国原油进口量 4.18亿吨,进口依赖度达 71.1%,较 2017 年的增加 1.9pct。

    天然气方面,2005 年之前,我国天然气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但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增长以及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等因素,近年来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由 2010 年的 1074 亿立方米增加至 2017 年的2393.9 亿立方米,增幅达 122.9%,同期,国内天然气产量由 948.5 亿立方米增至 1474 亿立方米,增幅 55.4%,远低于表观消费量增长。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不断扩大,截至 2018 年 11 月,我国天然气进口依赖度已升至 44.5%。

    随着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油气生产国,全球能源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OPEC 以及以俄罗斯为主的非 OPEC 产油国三足鼎立,掌握着全球原油市场的定价权,此外,美国借助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控制着全球主要的油气运输通道。一旦美国发动油气战,利用自身产量优势以及全球影响力操纵油气价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我国进口油气的成本、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等。以 2018年为例,根据调查数据显示,11 月份我国原油进口量为4287.2 万吨,日均进口原油为 1043 万桶,首次突破千万桶/日;假如我国进口的原油价格每上涨 1 美元/桶,每天就要多花费 1043 万美元。2018 年 1-11 月累积进口原油 41811 万吨,同比增长 8.3%;原油进口金额为 2188.5 亿美元,同比增长达 48.8%,原油进口平均单价提升,造成进口额增速远超进口量增速。按照这个趋势,我国未来原油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将继续大幅增加,国家能源安全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伴随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国家近期先后释放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政策信号。2017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未来油气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做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其中,《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10 亿吨左右;2020 年国内石油产量 2 亿吨以上,构建开放条件下的多元石油供应安全体系,保障国内 2020 年 5.9 亿吨的石油消费水平。《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储量目标:常规天然气,“十三五”期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 3 万亿立方米,到 2020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16 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十三五”期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 1 万亿立方米,到 2020 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超过 1.5 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十三五”期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 4200 亿立方米,到 2020 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超过 1 万亿立方米。供应能力方面,2020 年国内天然气综合保供能力达到3600 亿立方米以上。2018 年 9 月,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天然气发展与改革方案,在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方面,要求以“三桶油”为主力的各油气企业全面增加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力争到 2020 年底前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 2000 亿立方以上。而 2017 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仅 1474 亿立方米,距离 2020 年目标产量尚有 526 亿立方/年的缺口,2018-2020 年 CAGR 有望达到 10.7%。

近期国家能源相关政策及主要内容梳理

时间
部门
相关文件
主要内容
2014.12
国务院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
2020年)》
立足国内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基石。加强国内能源资源勘探开发,是增强国内能
源供应能力的关键
2017.01
发改委
《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
《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
从储量、供应、基础设施三大方面制定了石油天然气“十三五”发展目标。 供应方面,
到2020年,国内石油产量要达2亿吨以上,构建开放条件下的多元石油供应安全体系,
保障国内5.9亿吨的石油消费水平;而国内天然气综合保供能力达到3600亿立方米以上。
2017.05
国务院
《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
若干意见》
针对石油天然气体制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化油气勘查开采、进出口管理、管网
运营、生产加工、产品定价体制改革和国有油气企业改革。
2018.09 
发改委
《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
若干意见》
提出了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健全天然气多元化海外供应体系、构建多层次储备体系
等10方面具体举措。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国家能源安全,近年来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要求石油对外依存度不能超过 70%,天然气供给不再发生“气荒”。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从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2018 年 8 月,三大石油公司均召开党组会议,学习贯彻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研究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根据各公司披露的资本开支计算来看, 2018 年,中石油计划勘探与生产板块的资本开支为 1676 亿元,同比增长 3.5%;中石化计划勘探及开发板块的资本支出为 485亿元,同比增长 54.7%;中海油计划资本开支 700-800 亿元,同比增长40.8%-60.9%。2018 年三家公司合计勘探与开发板块资本开支计划为2861-2961 亿元,同比增长 17.7%-21.8%,增速为 2013 年以来新高。从完成情况来看,截止 2018Q3,中石油、中石化实际完成资本开支分别为 1560.4 亿元、544.6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21.9%、23.8%。

“三桶油”关于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相关内容

时间
公司
主要内容
2018.08.03
中石油
专题研究部署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工作。会议要求,坚持国内勘探开发业务“优先发展”
战略定位,按照“深化东部、发展西部、拓展海上,油气并重、立足常规、加强非常规”战略布局,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
措施,保持高强度稳定投入,全力以赴增储增产增效。
2018.08.06
中海油
提出全力保障油气增储上产,切实履行能源报国使命。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国内新增探明油气储量,扎实推动“渤海油田3000
万吨再稳产10年”工程;优化天然气产业整体布局,统筹推进国内海上天然气、陆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扎实推进重
大投资和重点油气田项目建设,
2018.08.14
中石化
持续加大勘探投入力度,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油气储量产量实现稳定增长。推进深层页岩气复杂缝网改造和超深层优快
钻井及储层高效改造关键技术攻关,为勘探突破提供技术支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页岩气进入爆发期,国内油服企业迎来发展良机

    油气资源按照勘探开发的方式可分为常规油气资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常规油气是指在已经掌握的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并具有经济效益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指用传统技术无法获得自然工业产量、需用新技术改善储层渗透率或流体黏度等才能经济开采、连续或准连续型聚集的油气资源,包括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水溶气、重油(超重油)、天然沥青(油砂)、油页岩等。常规油气资源质量较好,但储量较少;非常规油气资源品质较差,但资源量丰富。

油气资源分布三角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常规天然气、页岩气与致密气的区别主要在渗透率上。页岩气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层段中,以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状态储藏,主体是自生自储成藏的连续性气藏,页岩气束缚在页岩层里,渗透率小于 1μD,必须采用水平钻井并分段压裂才能开采出来。

    全球页岩气资源。丰富,中国页岩气可采储量世界第一。2013 年的评估数据显示,全球可开采的页岩气总储量预计达到 206.7 万亿立方米,这一总储量相当于 2017 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3.67 万亿立方米)的 58.5倍。在各国储量方面,中国可开采的页岩气储量达 31.6 万亿立方米,排名世界第一。阿根廷、美国、沙特、加拿大等国家也拥有丰富的页岩气和页岩油资源。中国在页岩气储量方面大幅领先其他各国,具有深厚的开采潜力。

中国页岩气可开采储量世界第一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国家,但是页岩致密低渗的特点导致页岩气开采难度大、成本高,在本世纪以前,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并不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2005 年以来,随着水平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的成熟,开采成本大幅下降,页岩气的商业化开发具备了可行性。近年来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发展速度惊人。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美国页岩气产量由 2007 年的 1990 Bcf(十亿立方英尺)增长至 2017 年的 19018Bcf,复合增速为 25.3%,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比重由 2007 年的 8.1%增长至2017 年的 57.0%。美国页岩气的大开发,提高了美国能源自给水平,使美国从一个天然气净进口国转型成一个净天然气出口国。

    由于技术水平、地质条件、基建水平以及其他可影响页岩油气开采的因素不同,不同国家对于页岩气的利用程度也有较大区别。中国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古生界、华北地区下古生界、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广泛发育有海相页岩以及准格尔盆地的中下侏罗统、吐哈盆地的中下侏罗统、鄂尔多斯盆地的上三叠统等发育有大量的陆相页岩,地理位置上处于塔里木、准噶尔、松辽等 9 个盆地。与美国相比,我国页岩气开发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挑战。

    美国页岩气资源多分布于中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且人口密度小,利于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目前探明的页岩气藏位于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多为人口聚集地区,以山地为主,在工厂作业选址、大型设备安置、交通运输等方面带来更多不便;另一方面,这些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而开采页岩气资源的压裂技术需大量水资源,更加大了开采成本及难度。

    相较于美国 180-2000m 的页岩气埋藏深度,我国页岩气储层较深,大部分已探明储藏资源位于 2000-5000m,加大了页岩气探测钻井开采的人力和技术投入;页岩层厚度多介于 20-300m,低于美国 50-600m 的单层厚度,技术可采量相对较低。

    美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延续至今页岩气水平井钻井、分段压裂及深层地下爆破等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及广泛应用使得其页岩气开采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超高效率。我国在浅水平钻井、完井、压裂技术领域已有所掌握,但相关核心技术并未掌握在自己手中,技术水平牵制于人。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天然气管道网络,天然气输送网点覆盖全国,2016 年管道总长达到 44.9 万公里,这使得美国页岩气一经开采便可方便快捷地送达使用。而在我国,由于天然气管道建设起步较晚,管网覆盖面十分有限,截止 2016 年底我国天然气管道 6.8 万千米。因此,页岩气的后期使用不得不考虑高昂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中美页岩气开发条件对比

美国
中国
埋藏深度
大部分≤3000m
2000-5000m
储层厚度
50-600m
20-300m
勘探开发环境
平原为主,水源充足
丘陵、山地为主,水源匮乏
技术水平
技术成熟,广泛应用
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
基础设施建设
天然气管网发达
管网不发达,覆盖范围有限
钻井成本
2000-3000 万元
5000-7000 万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开采环境、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在我国开采页岩气相较于美国更为困难,页岩气产业商业化发展道路更为曲折。根据 2014 年《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首个规模化页岩气田—重庆涪陵气田水平井单井钻井周期从 150 天降到 70 天,成本已从原来的 1 亿元降低到 5000 万元-7000 万元,但仍远高于美国平均单井成本 2000-3000 万元。

    自 2010 年中国首次开采页岩气以来,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就已经驶入了快车道。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2 年我国页岩气产量为 0.25 亿立方米,2014 年为 13 亿立方米,2015 年攀升至 45 亿立方米,截至 2017 年底,我国页岩气产量达到 92 亿立方米,仅次于美国、加拿大,位于世界第三位,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达到 6.2%。国家能源局印发的《页岩气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我国 2020 年页岩气产量力争达到 300 亿立方米,2030 年实现页岩气产量 800-1000 亿立方米。再结合 2018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天然气总产量的规划, 我们测算页岩气将成为未来几年天然气自产的重要增量, 的重要增量,2018-2020 年的复合增速约为 48% ,到 2020 年页岩气产量占天年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将提升至 然气总产量的比重将提升至 15% 。

    目前来看,中石化和中石油是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参与者。2010 年,中国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家生产页岩气的企业,之后中国石油在川南迅速形成规模产业,建成长宁、威远、昭通等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2018 年,中国石油页岩气勘探开发再次提速,钻机、队伍、工作量呈几何式增长,目前中石油在川南地区共动用 143 台钻机,较 2017 年的 38 台增长 3 倍,公司预计 2018 年页岩气产量达到 42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40%。截止 2018 年 12 月底,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日产量达到 2011 万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日产量的 4.2%,至此川南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根据中石油的规划,中石油计划在 2018 年到2020 年新钻井 800 口,最终达产 120 亿立方米;2021 年到 2025 年新钻井 1300口,最终达产 220 亿立方米;2026 年到 2030 年新钻井 2300 口,最终达产 420亿立方米。此后,中石油将年均新钻井约 400 口,实现长期稳产。中石化在页岩气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目前拥有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自 2012年底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建设以来,已累计产气 214.5 亿立方米,2018 年全年生产页岩气 60.2 亿立方米,销售 57.8 亿立方米,日产气量达 1670 万立方米,可满足 3200 多万户家庭的生活用气需求,为我国中东部地区天然气市场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极大地提振了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信心。

    在页岩气领域,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三家石油央企为主的油气上中下游市场的产业生态链。但是社会参与度不足和经济效益问题制约了中国页岩气更快速的发展。中石油页岩气主产区为川南页岩气田,主要分布在四川宜宾、泸州、内江和云南昭通,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交通条件较差,勘探开发困难较大,如果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只依靠中石油内部的油服公司显然难以消化。为加快对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中石油逐步开放钻井作业市场,国内民营油服公司在该领域的参与度持续提升。

    水平井+压裂技术是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相关压裂技术是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相关 设备企业受益。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关键就是技术进步,其中最重要的是两项技术,即水平井技术和压裂技术。水平井是目前主要的页岩气藏生产形式,水平井的产量是垂直井的 3~4倍,成本仅是垂直井的 1.5~2.5 倍,美国有约 85%的开发井为水平井+多段压裂。另外,美国使用水平井多段水力压裂技术、重复压裂技术、新型压裂液技术、新型支撑剂等技术也极大地提高了单井页岩气产量。 压裂 技术是指采油或采气过程中,利用水力作用,使油气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又称水力压裂。油气层压裂工艺过程用压裂车,把高压大排量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后,加入支撑剂(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气层的渗透能力,以增加产油量。根据页岩气开发经验,压裂技术的费用占页岩气开采总费用的 32.7%,是页岩气开采能否实现低成本工业化开发以及保障页岩气产量的关键点。

美国页岩气开发成本结构(以 Marcellus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中国压裂车存量在 2000 台左右,其中 1800 水马力车型 850 台左右,2000 水马力车型850 台左右,2500 水马力车型 300 台左右,合计约 400 万水马力,远少于美国存量 2300 万水马力。我国页岩气的主力区块大多埋深较深,因此开采以大车型为主,目前的主流配置是 2500 型压裂车,2000 水马力以下车型主要用于常规井压裂。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一套压裂车组包括 20 台2500 型压裂车、2 台 130 吨混砂车、2 台仪表车、1 台管汇车及其他配套设备,一套机组每年作业 20 口井,即每口井需 2500 水马力/年。据估计,中国若要完成 2020年页岩气产量 300亿立方米的目标,需要在 2018-2020 年内增加 1425 口新井,即平均 475 口新井/年,合 118.75万水马力/年,而目前国内现存 2500 型压裂机组仅 15 套,即 75 万水马力/年,压裂设备需求缺口为 43.75 万水马力。每水马力的新增需求对应的设备销售额约 7000 人民币,则 2018 年压裂市场增量需求对应增量压裂设备空间约为 30.6 亿人民币。

中国 2018-2020 年用于页岩气开发的压裂设备需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油气装备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展望报告

本文采编:CY337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