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存在问题及行业未来发展建议分析

    一、垃圾分类行业背景介绍

    我国的生活垃圾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湿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等)和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较容易区分,湿垃圾基本包含各类食物、瓜皮果核、花卉绿植等易腐烂的垃圾(粽叶、椰子壳等硬果壳,以及榴莲核、菠萝蜜核等硬果实除外,其虽可降解,但因其目前不适合作为湿垃圾进行末端处置而被归类于干垃圾),干垃圾则是除上述三种垃圾外的其他垃圾。

中国生活垃圾分类情况

类别
类型
占比
可回收垃圾
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约10%-25%
不可回收垃圾
厨余垃圾
果皮、菜皮、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及花草等生物类废弃物。
约40%-60%
其他垃圾
陶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约20%
有毒有害垃圾
电池、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含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显示危害或者潜在危险的废弃物。
约5%

数据来源:公开整理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垃圾分类产业竞争态势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二、我国垃圾分类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5年至今,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中央领导高度关注,政策不断加码,垃圾分类工作开始实质性启动。

    2019年6月,住建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知要求,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2年,各地级城市至少有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各区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15-2019年我国垃圾分类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发布时间
机构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5年
国务院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从顶层设计角度提出垃圾分类制度
2016年12月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
习近平提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2017年3月
国务院、住建部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提出强制分类的要求,引导居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加强生活垃圾配套体系建设等。
2017年9月
住建部、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
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通知
到2020年底,所有医疗机构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实现准确分类投放、暂存,并与各类垃圾回收单位按分类进行有效衔接,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
2017年10月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住建部、发改委
关于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2017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及省直机关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确定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公共机构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其他公共机构要因地制宜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017年12月
住建部
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2020年年底前,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进入焚烧和填埋设施之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35%以上。2035年前,46个重点城市全面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出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加快配套分类运输系统、加快建设分类处理设施等。
2018年1月
教育部、发改委、住建部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
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工作,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工作,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和校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的管理体系。到2020年底,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
2018年7月
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征求意见稿
提出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做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建设,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方式,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促进可回收物充分利用,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2018年11月
习近平考察上海进博会
提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
2018年12月
国务院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将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告设施范围,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推行垃圾计量收费。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可回收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资源化利用方式。
2019年6月
住建部等9部委
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2年,各地级城市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19年6月
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数据来源:公开整理整理

    今年6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自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提质改革总体方案》并提出加快建立垃圾强制分类制度以来,国家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制度的健全和推广。此后,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修法或立法,通过督促引导,强化全流程分类、严格执法监管,让更多人行动起来。有专家将这形容为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全国和各地方垃圾分类相关政策

序号
发文机构/地方
发文日期
政策
1
国务院常委会议通过
201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
北京
2019.5
推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开展垃圾强制分类
3
住建部
2019.4
《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4
河北
2019.4
《关于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
5
山东青岛
2019.4
智慧垃圾分类体验馆亮相
6
吉林长春
2019.3
《长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7
江苏南京
2019.3
《南京市2019年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8
浙江宁波
2019.2
《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9
河南
2019.2
18个省辖市全国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10
上海
2019.1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11
安徽合肥
2019.1
《合肥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12
贵州
2019.1
《关于全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13
发改委
2018.7
《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14
住建部
2018.7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暂行办法》
15
国务院办公厅
2017.9
《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16
住建部
2017.12
《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数据来源:公开整理整理

    三、上海湿垃圾产能已基本匹配产量

    2018年上海市湿垃圾处理产能为3480吨/日,包括处理能力300吨/日的上海黎明处理场、180吨/日的上海环兴环境等处理单位,与理论产能相比目前的处理能力明显不足。针对这一情况,上海逐步提升湿垃圾处理能力,计划2020年湿垃圾处理能力达到6300吨/日,并逐步降低干垃圾末端处理上限,计划2020年降低到1.81万吨/日。

2020年上海生活垃圾处理目标

年份
可回收物
湿垃圾
干垃圾
两网融合服务点
中转站
可回收资源利用量
湿垃圾收运车
湿垃圾专用集装箱
湿垃圾分类处理量
干垃圾末端处理上限
2018年
2000
100
660
640
45
3480
2.14
2019年
5000
170
900
780
90
4880
1.93
2020年
8000
210
1100
920
180
6300
1.81

数据来源:公开整理整理

    从上海市提升自身湿垃圾处理能力的进展来看,作为国内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上海从2000年起便开始了垃圾分类体系的建设。

    政府端方面,从2011年起,上海便建立了以“干湿分离”为基础的“2+X”模式,为湿垃圾(不含油脂的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统称湿垃圾)分离和后续湿垃圾处置需求的提升奠定了基础;随后,上海市陆续颁布了《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上海市湿垃圾处理实施规划》、直至最新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湿垃圾处理设施设备的推进和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据;

    同时,随着政府实事项目的大力建设对垃圾分类和湿垃圾处置系统建设的支持,上海的湿垃圾处置产能也通过多样化的设施和工艺实现了稳健提升。
居民端方面,作为我国人均收入和居民素质最高的城市之一,多年的宣传教育和活动开展也进一步促进了上海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参与意愿不断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城市调查总队2013年底的抽样调查结果,上海市98.9%市民赞成推进垃圾分类,这也为后续上海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2004年以来上海市垃圾分类相关政策

年份
发布单位
政策名称
2004年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
《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发展规划》
2005年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
《上海市生活垃圾计划管理办法》
2005年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实施方案》
2007年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关于进一步开展本市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新方式试点工作的通知》
2014年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
《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2014年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上海市湿垃圾处理实施规划(2012-2020年)》
2014年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等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及相关要求》
2016年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16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实施方案》
2017年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上海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促进源头减量支持政策实施方案》
2017年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方案》
2017年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上海市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
2018年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
2018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
2019年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2019年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

数据来源:公开整理整理

    由于规模化湿垃圾处理设施的审批和建设需要时间,同时湿垃圾收运体系的建设仍在进行中,因此上海市的湿垃圾产能采用的是集中处置和就地就近共同发展的原则。

    2016年上海市湿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达2055.1吨/日,其中处理能力大于50吨/日的集中处置产能共945吨/日,其余就地就近运营的产能为1110.1吨/日。

    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要求,2019年上海市的湿垃圾处理能力要达到4300吨/日(集中处置900吨/日,技改1800吨/日,就地就近1500吨/日);

    截至2019年5月底,上海市湿垃圾资源利用能力已达5050吨/日(集中处置1200吨/日,分散处置3850吨/日),且“十三五”规划确定的老港、松江、金山等6个湿垃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在集中处置产能进一步提升的同时,通过就地就近处置产能的有效补充,有望完成2020年7000吨/日的产能目标。

截至2019年5月底上海市湿垃圾资源化处置产能情况

项目内容
要求
实际完成
2019年
2020年
2016年
2019年5月底
湿垃圾处理能力
4300
7000
2055
5050
集中处置
900
/
945
1200
技改
1800
/
/
/
就地就近
1500
/
1110
3850

数据来源:公开整理整理

    分类收运体系基本形成,回收体系初具雏形。《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对2019-20年湿垃圾专用收运车辆,湿垃圾专用集装箱,回收网点、中转站等设备设施的数量都有着明确的要求,而截至2019年5月底,上海市湿垃圾专用收运车辆已达908辆(超额完成19年780辆的要求),湿垃圾专用集装箱/回收网点/中转站数量分别达50只/4237个/109座,基本满足整体计划的进度,为垃圾分类后的收运过程提供了有效保障。

截至2019年5月底上海市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情况

项目内容
要求
实际完成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18年11月底
2019年3月底
2019年5月底
全市湿垃圾专用收运车辆
640
780
920
650
781
908
市属中转码头湿垃圾专用集装箱
45
90
180
/
/
50
固收网点
2000
5000
8000
3000
3962
4237
中转站
109
170
210
/
99
109

数据来源:公开整理整理

    在收运体系逐步完善和末端处置产能稳步提升的保障下,上海市的垃圾分类实际效果正快速提升。截至2019年5月底,上海市的湿垃圾分类处理量达6220吨/日(较2017年同期增长77%),可回收物资源化回收利用量达3213吨/日(较2017年同期增加15倍),均已超额提前完成行动计划要求。

截至2019年5月底上海市垃圾分类实际效果情况

项目内容
要求
实际完成
2019年
2020年
2018年11月底
2019年3月底
2019年5月底
干垃圾末端处理量
1.97
1.81
2.3
2.02
2.07
湿垃圾分类处理量
4880
6300
4400
5163
6220
两网融合可回收物资源化回收利用量
900
1100
1100
2400
3213

数据来源:公开整理整理

    四、垃圾计量收费制度逐步建设中

    2018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全国建立健全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意见还提出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垃圾分类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具备条件的居民用户实行计量收费和差别化收费。2019年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草案提出“产生者付费”原则,建立差别化的生活垃圾排放收费制度。

    目前国内大型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形式仍以定额收费和附征于公用事业收费系统为主,计量收费制度正处于探索制定阶段。2019年《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草案)》提出深圳将逐步建立分类计价、计量收费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国内部分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收费标准

城市
居民垃圾费用征收现行标准
收费方式
执行时间
北京市
生活垃圾处理费:本市居民按3元/月/户收取;外来人员按2元/月/人收取;生活垃圾清运费:30元/户/年
定额收费
1999年
杭州市
小区保洁、垃圾清运处置费:40元/户/年
定额收费
2009年1月
深圳市
“排污水量折算系数法”计费,即排污水量0.59元/立方米计收
附征于公用事业收费系统
2017年9月
广州市
居民按5元/户/月收取,暂住人员按1元/人/月收取
定额收费
2018年11月至2021年
东莞市
按用水量折算计征,收费标准0.64元立方米,无用水计量装置的用户按10元/户/月收取
附征于公用事业收费系统
2019年4月

数据来源:公开整理整理

    相较其他城市,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指出上海市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逐步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技术层面上,上海市作为大陆首个强制垃圾分类的城市,实施时间有限,垃圾收费的具体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且与其对标的日本东京垃圾分类各方面的指标对比来看,上海市的垃圾计量收费制度开展速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速。

    上海和东京在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处理成本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两地分类方式同为四类,但上海把餐厨垃圾归为湿垃圾,通过资源化的方式处理,而东京把餐厨归为可燃垃圾,通过焚烧的方式处理。除此之外,东京垃圾处理成本远高于上海。上海市垃圾分类与处理全过程总成本为985元/吨,远低于东京垃圾全过程处理成本折合人民币3672元/吨。

    在垃圾焚烧方面,东京垃圾处理方式以焚烧为主,焚烧占比已超80%。目前上海市垃圾焚烧与填埋各占50%左右,上海市正在学习“东京模式”,争取2020年实现干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而在垃圾计量收费方面,东京实行垃圾计量收费,上海计量收费还在探索阶段。东京通过指定垃圾处理袋、处理券对垃圾进行计量收费,居民一般承担垃圾处理经费的18%-25%。

上海和东京垃圾分类与处理的对比

对比指标
上海
东京
垃圾排放量
743.1
415.6
每人每日垃圾排放量
840
836
垃圾分类方式
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餐厨垃圾被归为湿垃圾,一般通过资源化处理。
生活垃圾被分为资源垃圾、易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大件垃圾四大类,餐厨垃圾被归为易燃垃圾,一般通过焚烧进行处理。
垃圾处理部门
各地方政府应当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与收集、运输和处置企业签订协议,再由中标企业进行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
政府部门负责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垃圾处理方式
2017年上海市的垃圾焚烧与填埋各占50%左右,上海市争取2020年实现干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日本80%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处理,2014年日本排放生活垃圾4432万吨,其中直接焚烧量达到3347万吨。
垃圾收费方式
暂无收费标准,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提出逐步计量收费、分类计价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多摩地区采用指定垃圾袋与垃圾处理券并行的收费方式,东京23区不收取家庭垃圾处理手续费,大件垃圾使用垃圾处理券。
垃圾分类与处理费用
垃圾处理全过程总成本985元/吨:前端垃圾分类服务成本为390元/吨,包括垃圾分类督导和装备垃圾分类智能设备,中端垃圾收运成本为290元/吨,终端垃圾处理成本为305元/吨。
东京垃圾平均处理成本为57296日元/吨,折合人民币3672元/吨,2017年,垃圾收集与运输成本2416元/吨,垃圾处理与处置成本为1370元/吨。
居民承担垃圾处理费比重
上海市居民生活垃圾暂无收费标准。
东京多摩地区居民承担23%垃圾处理费用,日本多地居民承担垃圾处理总经费的18%-25%。

数据来源:公开整理整理

    五、垃圾分类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垃圾分类环节尚未形成闭环

    由于近几年环境问题的压力增大,垃圾分类受到空前瞩目,然而国家在动用了很多资源进行垃圾分类推广普及后,仍没有完全贯彻实行。造成我国垃圾分类没有有效推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垃圾分类涉及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四个环节,不能只强调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必须把整个体系建设起来,形成一个闭环体系才能有效运行。

    但在当前的垃圾分类推广工作中,更多的注意力恰恰是在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上。比如国家对垃圾分类的投放工作进行了大力推广,强调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投放不同垃圾,但收集垃圾时,分类垃圾桶被一股脑倒在同一个垃圾车上,分类投放之后的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无法配套衔接。导致垃圾分类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有效实施。

    2、居民缺少对垃圾分类的基本认识

    造成垃圾分类无法推行的原因有很多,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大多数试点城市将生活垃圾分为四大类,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部分城市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这种分类方式不太利于公众的准确理解,即使政府有关部门和媒体不断宣传、教育和引导,大部分居民可能也不具备垃圾完全分类的知识。要想有效推行垃圾分类,分类方法要更加简单,越复杂的方法实施起来就会越困难,分类标准应进一步优化,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只有明确了不同类型垃圾的处置方式,才能反推和建立相应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式,垃圾分类的整个链条才能完整和持续运行。

    此外,我国大多数居民居住在密度很高的公寓,家中面积普遍不大,无法像国外居民那样在自家院子中放置很多用于垃圾分类的垃圾桶。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垃圾分类的不便。

    3、还未建立有效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目前,国际上垃圾分类四个环节都有相对成熟的技术,阻碍我国垃圾分类实现的因素中管理挑战大于技术挑战。垃圾分类的系统运行需要投入非常大的资源和力量,必须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和资源保障垃圾分类的实施,并且持续坚持,直到形成规范的制度约束和道德自觉,将垃圾分类内化为居民的生活习惯。此外,在管理手段上,还需建立强制性惩罚措施。虽然试点城市制定了垃圾分类投放相关规定,但由于罚则执行不到位,这种分类往往沦为自愿分类,无法保证规定的有效执行。

    六、垃圾分类行业未来发展建议及对策

    1、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收费制度

    “分步骤、分层次、有目标”地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收费制度。第一,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设,首先要有章可循,制定详细的垃圾分类方法、分类标识标准,以及制定垃圾分类收集的统计和评价指标;其次,配备不同的垃圾运输车辆进行分类运输,避免再次混同。第二,城市应该创新垃圾收费机制,按照垃圾实际丢弃量和分类处置量实施阶梯或分段收费制度;对城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企业实施动态税费征收机制,额外征收资金专项、定向补偿垃圾分类处置前端、中端环节。第三,完善奖惩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公共信息平台,追踪垃圾处理费的收取和使用;鼓励公众参与垃圾处理费的管理和监督,并实行相应的“积分兑换”“税费减免”等奖励机制,带动全民参与。

    2、开始阶段实行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

    在垃圾分类处理的全链条上,要让前端的垃圾投放尽可能地操作简便。在开始阶段,可以先简单区分干垃圾和湿垃圾两类,到垃圾处理站再通过筛选线去筛选,这样就不会让普通居民觉得太麻烦。在后端分类处理时,应该设计干垃圾的分选线,将垃圾倒在分选线上进行筛选,再分类处置。随着人们逐渐熟悉接受基本的分类方法以后,再进一步细化分类标准,逐步提高垃圾分类的精细程度。

    3、建立完整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体制

    对于强制的垃圾分类制度保障必须有完整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体制,且需要付出一定成本。比如在各个垃圾投放站设置监管员,监督倒垃圾的居民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如果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监管员要实行一定的惩罚措施。

    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德国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采取“连坐式”惩罚措施,如果某处垃圾没有分类,那么该地的小区物业和所有居民都将收到警告信,若警告无效,所有人的垃圾清理费都将提高。美国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资源保护及回收法》《污染预防法》,有的城市对乱丢垃圾者可处以300到1000美元的罚款、入狱或社区服务。在比利时,如果市民未按规定操作,垃圾袋会被贴上拒收标志以示警告。强而有利的执法体制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推动我国垃圾分类进程。 

本文采编:CY329
10000 123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垃圾分类行业其他重点城市发展分析,中国垃圾分类产业链典型企业发展分析,2024-2030年中国垃圾分类投资分析及前景趋势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