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是社会公众精神审美的载体与艺术栖息地,是社会文化领域的开放性平台,是艺术观念、现象与社会公众、个体发生关联的纽带,是一种蕴含丰富人文精神和创新品格的文化艺术发展形式。公共艺术设计是联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空间的艺术设计形式,其表现形式丰富,需要心理体验和情感互动,具有独特的传播能量。
我国公共艺术是以城市雕塑为开端的,经历了纪念性雕塑、城市雕塑而后发展至公共艺术阶段。作为公共艺术设计环节,其产业链由上游计算机软件,下游为公共景观、公共建筑、公共园林等细分市场组成。
公共艺术设计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市场对于公共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强,从而推动公共艺术设计行业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公共艺术设计行业市场规模约8.56亿元,同比2017年的7.66亿元增长了11.75%,近几年我国公共艺术设计行业市场规模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2-2018年中国公共艺术设计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公共艺术设计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从公共艺术设计消费结构来看,目前需求市场主要集中在航站楼、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等交通场站设计,其市场占比达到58.29%。
2018年中国公共艺术设计行业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8年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规模8.56亿元 .其中,文化、体育等公共建筑设计1.85亿元;航站楼、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等交通场站设计4.99亿元;广场和公园及其他1.72亿元。
2012-2018年中国公共艺术设计行业市场细分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在行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行业参与主体数量也出现较大幅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公共艺术设计服务业的竞争主体主要包括国有设计企业、民营设计企业、外资设计企业和中小设计企业,形成了以少数大型国有企业、民营设计企业、知名外资设计企业为主,大量中小设计企业为辅的竞争格局。
行业竞争主体呈现多样化特征,除传统国有设计企业外,民营公共艺术设计单位取得快速发展。目前外资设计企业多以合资、股权收购的形式进入国内市场,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管理机制和设计理念。
公共艺术设计行业内主要竞争主体的优劣势
竞争主体 | 优势 | 劣势 |
国有大中型设计企业 | 项目经验丰富,技术实力雄厚,历史品牌,较强市场资源。 | 体制框架痕迹严重,管理机制不够灵活。 |
民营设计企业 | 运作比较灵活,管理成本低。 | 设计水平参差不齐。 |
外资设计企业 | 多是国际顶尖级的设计机构,文化渗透强势,知名度高且历史悠久,水平高,国际行业评价标准的制定者。 | 不熟悉当地特点和区域文化,设计收费较高。 |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受益于市场需求的扩大,行业企业近年来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其中华阳国际、杭州园林等企业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2018年部分企业公共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等业务收入对比
资料来源:公司财务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