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安防监控发展: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智能化拓宽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场景[图]

    安防产业链包括上游零组件供应商、算法和芯片供应商等;中游为软硬件设备设计、制造和生产环节,主要包括前端摄像机、后端存储录像设备、音视频产品、显示屏供应商、系统集成商、运营服务商等;下游为产品分销及终端的城市级、行业级和消费级客户应用。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代表企业有华为海思、索尼、中星微,还有视频算法提供商ObjectVideo等;中游软硬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的主力厂商包括海康、大华等。下游为终端客户,主要涉及到政府、公共行业、民用行业等。

    下游运用领域目前的现状是政府端主导,商业端萌芽。国内安防市场按客户结构大致可分为城市级、行业级市场及消费级市场,其中安防的第一需求驱动目前来看主要还是靠政策下政府端需求(重性能轻价格),如过去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的普及给安防带来了强劲拉动。具体看视频监控下游应用领域看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是主要的政府端市场,不过随着智慧楼宇、文教卫、银行金融业以及新兴市场如无人超市、自动驾驶等商业端的业务打开将会安防监控带来持续的需求拉动。

安防产品在各行业的应用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安防产业发端于美国,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与管理、入侵报警、楼宇对讲等等细分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国外安防行业已经形成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对行业内现有企业而言,收入来源和经营模式都实现了较大的转变,企业在市场的地位也相对稳定。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安防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2010年伴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全球安防行业市场也在陆续恢复。

    2011年全球安防产业总收入已达1506亿美元。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4年全球安防产业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截止至2017年全球安防产业总收入增长至2570亿美元,同比增长8.9%。初步测算2018年全球安防产业总收入达到2758亿美元左右。

2011-2018年全球安防产业总收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安防监控行业居于广义ICT科技产业范畴之内,并且与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紧密相关,因此在当下的中美贸易摩擦中自带敏感性质。

    2018年初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国内安防行业所受到的事件冲击。

    政府禁止采购:2018年5月下旬,美国2019NDAA国防法案禁止联邦政府层面采用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的产品,该法案已于2018年8月上旬正式落地。

    加征10%关税:2018年9月末,美国对中国新一轮的年化约20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其中包含了部分安防前端摄像机产品,后端DVR/NVR等产品未受到影响。

    可能的禁运制裁:2018年8月下旬,美国数十名议员叫嚣以人权侵犯的名义制裁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10月上旬,外媒披露美国副总统暨商务部长回应牵头叫嚣的议员声称会考虑将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添加到技术和出口限制实体名单。

    加征税率上调至25%:2019年5月上旬,美国将前次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的加征税率从10%上调至25%。

    可能的禁运制裁:2019年5月下旬,在美国将华为加入技术和出口限制实体名单之后,外媒报道宣称美国政府在考虑将包括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在内的另外五家中国科技公司也进行同样的制裁。但直至目前美国政府尚未有官方的表态。

2011-2018年中国安防产业总收入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安防监控行业的需求端来看,下游主要面向政府、大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三类客户。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安防监控市场的下游结构中,来自于政府的比重在35%。

    回顾近年来安防监控市场的景气度变化,政府端的需求的波动性较为明显,而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需求则相对稳定,对于安防监控行业整体需求景气度的跟踪重点在于政府端。

    区域分布上,与我国安防行业的重心一样,深圳、上海、北京以及广州在安防工程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华南、华东地区在安防工程商数量方面占比较高。

我国安防行业区域格局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政府主导的公共安全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大致可以按照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十一五”2006~2010年、“十二五”2011~2015年和“十三五”2016~2020年)。

    在“十一五”阶段,主要是围绕着科技强警战略和“3111”试点工程来展开。通过多批的试点城市建设,我国主要的大中城市在这一阶段建立起了基本的安防监控系统,对于要害的公共场所和重点单位实现了监控覆盖。

    在“十二五”阶段,主要是围绕着“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两项工程来展开。在这一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分级视频监控系统,并且部分实现了高清化和网络化的升级。

    在“十三五”阶段,主要是围绕“雪亮工程”来展开。在前两个阶段完成后,我国的城市安防监控系统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但在三个方向上仍然需要加强。其一,城乡结合带以及广大的农村地区安防监控系统还较为薄弱;其二,跨级、跨区域的安防监控信息的共享还不够流畅;其三,视频图像信息的应用方法还十分传统,“雪亮工程”的建设目标也主要围绕着上述三个问题在展开,因此雪亮工程的官方全称叫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

    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智能化可以为安防监控行业带来客户边际效用的明显改善以及应用场景的本质层面拓宽,原有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新增的场景需求、以及硬件之外的软件层面的价值量提升将共同驱动行业规模空间再次释放。

    智能化为安防用户带来的边际效用十分明显。在智能化的安防系统中,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前端摄像头采集到的原始音视频数据可以被实时结构化处理,将复杂场景中的人、车等目标进行提取和识别,并在后台实现结构化归档和存储。在有需要时,系统可以在结构化的数据库中快速查找到“人”“车”“物”等相关音视频线索,利用大数据对目标进行时空轨迹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安防系统的效率,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

    智能化再次拓宽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场景。智能化变革后,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事后取证,依靠对视频监控数据的结构化处理,在满足安防需求之外也具备了可视化业务管理的功能。举例来看,在线下零售行业中可以利用摄像头远程巡店,通过人脸识别进行人流量统计、人员考勤等;在交通行业中,智能化监控系统可以监测和分析车流量数据,识别交通事故,为交通诱导服务,实现智慧交通;而地产、消防、能源、教育、工业生产等行业也均存在类似的可视化管理需求。

    三年的市场需求教育,下游客户对于智能视频赋能行业这一趋势已有充分认知,供给侧层面以公司为代表的龙头厂商在技术储备、架构理念、产品覆盖面、解决方案成熟度以及合作生态建设等方面均已做好充分的准备。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为安防行业中的焦点应用,在技术安全与市场应用层面远远优于传统密码、刷卡等方式。随着应用日渐成熟以及消费者认知度的不断提高,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安防业务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考勤设备、物理门禁产品、电子锁具产品、视频监控系统等四类。

    据调查数据显示,全球人脸识别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8年的40.5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77.6亿美元,这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达13.9%。iPhoneX的发布将人脸识别推到了一个小高峰,人们对生物识别的发展和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已经上升到国民热度。

    数字化背后的基础技术是云计算,随着物联网应用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几乎所有数据都需要连接到云,再通过云端存储、计算,通过网络互相连接。例如,在跨省破案时,需要协调公安、交通等不同政府部门的基础数据进行共享,此时就要通过云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在安防行业市场,已经率先展开了对云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政府的牵引下,公安、交通等行业已有成功落地案例。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其功能是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安防监控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全景评估报告

本文采编:CY337
10000 122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安防监控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安防监控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安防监控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三章,包含中国安防监控行业投资风险分析,安防监控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