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全球云计算设备出货量、2019-2021年中国云服务应用领域、市场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随着“互联网+”行动的积极推进,我国云计算应用正从互联网行业向政务、金融、工业、轨道交通等传统行业加速渗透。政务行业是云计算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全国超九成省级行政区和七成地市级行政区均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政务云平台;金融行业是云计算深化应用的重要突破口,《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联网场景的主要信息系统尽可能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工业云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抓手,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全国各地方政府纷纷进行工业云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工业云的发展;轨道交通是城市运转的命脉,轨道交通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重要布局,轨道交通云正处于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关键时期。
各国政府积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式加快本国云计算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全球信息产业企业不断加快技术研发、企业转型以抢占云计算市场空间。

    目前我国云计算产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应用范畴不断拓展,已成为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2016年我国公有云平台建设市场规模达到170.1亿元,同比增长66.0%,我国私有云平台建设市场规模达到344.8亿元,同比增长25.1%;到2021年,我国公有云、私有云建设市场规模将达到902.6亿元、95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分别达到43.7%、23.0%。

    2015-2021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及增长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15-2021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及增长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云计算设备出货量分析
PC、服务器和IoT等云计算所需的计算设备均需要安装BIOS固件,而服务器还需安装BMC固件以配合BIOS固件工作。因此,BIOS固件和BMC固件的出货量和PC、服务器和IoT设备的出货量直接相关。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计算设备市场总体呈现出服务器和IoT设备快速发展的态势,而PC市场基本稳定。

    据统计,受到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大型企业和中型数据中心对于服务器需求增长的推动,2018年1-3季度,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已达880万台,较2017年同期增长了20.71%,而2017年全年的服务器出货量为1,018万台。2018年,PC的全球出货量为2.60亿台,2020年全球IoT设备数量将达到204亿台。

    2013-2018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2018年全球PC当季出货量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云服务应用领域情况分析
预计政务、教育、银行、电信等行业的云计算至少未来5到10年还将保持双位数增长。其中,在政策驱动下,中国的政务云近年来实现高增长,政务云规模目前占据了中国私有云市场的53%,是私有云增长最快的子行业。而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IoT设备所产生的庞大数据量也将推动包括金融、教育、电信、公共事业、安全在内的传统行业采纳物联网云计算,提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的能力,以提升经营效率。

    2015-2020年国内各行业行业云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云计算在政府行业的应用
我国电子政务领域的发展先后经过了无纸化办公、“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和电子政务等四个阶段。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在电子政务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政务服务效率不高、权利公开机制不足、信息共享开放程度较低等问题。

    政务云助力政府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共治,用云量增长迅猛。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引导和产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政务云行业发展迅猛,在助力政务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共治方面效果显著。通过电子政务云平台,多个政府部门可以共用相应的基础架构,实现各政务系统之间的软硬件共享,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效率,扩大信息共享范围;软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将有利于促进各部门内部与部门之间的业务系统的整合,为政府部门业务协同创造条件。目前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已接近300亿元,全国超九成省级行政区和七成地市级行政区均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政务云平台,政务云用云量1增长迅猛,超过了传统产业、金融、互联网等其他行业。

    同时,政务行业已经成为各大云计算厂商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企业,浪潮、曙光、华为等IT企业,腾讯、阿里、京东、数梦工场等互联网企业均在政务云方面重点发力。整体来看,我国政务云行业正走出“重建设、轻应用”的快速建设期,IaaS模式向PaaS和SaaS模式演进成为趋势,如何通过采购政务云服务打破数据壁垒、提升智慧办公能力、提高民众办事效率已成为政府用户更加关注的焦点。

    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政务云综合水平评估2情况来看,部分地区政务云建设和应用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以济南市政务云为例,济南政务云建设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自2013年启动建设以来,通过集约建设和运营,每年可减少信息化财政投入30%以上。目前,上云单位达到138家,上云业务780余个,80%以上的市级部门现有系统实现了集中管理,80%以上的新建项目依托政务云中心建设运行,基本实现政务数据化、数据智慧化。在政务数据开放方面,已经实现了53个部门、1017项数据集面向社会开放,极大的提高了政务数据的价值。

    2、云计算在金融行业的应用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互联网+普惠金融是重点行业推进方向,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认识到只有与云计算结合,才能更好地支持业务发展和创新。目前的“金融云”市场,主要存在两个发展方向,一种是以往从事金融服务的传统IT企业,开始利用云的手段改造传统业务,实现自身的"互联网化"转型;另一种是互联网云计算企业借助自身的技术优势,积极地向金融行业拓展。

    满足业务快速部署并符合监管部门要求是金融行业使用云计算的主要关注点。相关调查显示,近九成的金融机构已经或正计划应用云计算技术,其中,缩短应用部署时间、节约成本和业务升级不中断成为金融机构使用云计算的主要考量。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在业务需求、安全需求、政策符合性考虑等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同时在利用云计算技术提高银行系统信息化管理能力,有效增强业务竞争能力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结合可信云服务评估方法和银行机构特点,制定了《可信金融云服务(银行类)能力要求参考指南》和《可信金融云服务(银行类)第1部分:场景需求与总体框架》等系列标准,从企业属性、风险管理、服务协议、技术实力、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要求,为银行上金融云选择可信的云服务提供依据,为面向银行类客户提供金融云服务的单位提供参考。

    金融行业使用云计算调查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金融行业使用云计算目的的调查(N=34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金融行业上云现状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互联网金融和辅助性业务优先上云,互联网金融系统包含微贷、P2P、消费金融等相关业务,由于其系统需要新建,历史包袱相对较轻,并且天然的互联网业务特性也比较适用于云计算相关技术;而辅助性业务系统安全等级较低,系统问题不会导致巨大的业务风险。二是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对云计算的应用路径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大型银行由于传统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大、有专职技术部门、安全要求更加谨慎等原因,一般选择沿用采购软硬件产品自行搭建私有云并独立运维,而中小银行由于“缺钱少人”等原因一般不会选择私有云部署模型,更倾向选择行业云。

    四、云计算行业的十大发展趋势

    中国云计算经历10年发展,已经广泛服务于社会经济;其中,城市大脑、智慧工厂、农业AI等项目颇为亮眼,为下一轮数字经济的全面铺开打下基础。面向2019年,记者广泛采访了业内人士、分析师和企业决策层,对云计算产业新一年的发展趋势作出十大预测。多数专家认为,随着诸多企业整体上云,云计算市场渗透率将加速提升,公有云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巨头云计算公司会利用人才、资本、生态等多重优势,在云计算领域展开并购,并尝试向产业上游延伸。

    1、广泛使用智能决策成为企业先进标志

    人工智能走出“娱乐界”,开始在企业运营中广泛辅助人类做决策。今后,一个企业是否先进,主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就是智能协助员工(不仅仅是服务于高管)做决策的比例。云不再是技术圈层讨论的问题,更多是企业决策者关注的问题。企业对于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业务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同时,以云为基础的智能商业也将触发企业进行组织变革。

    2、企业将整体上云

    更多大型企业逐渐放弃自建的IT基础设施,整体迁移到公有云,出现“云基原生企业”。如美国视频网站Netflix的基础设施已经全部搬迁到亚马逊AWS上,中国少数企业也在2018年实现了这样的整体上云搬迁,而在2019年预计这样整体搬迁上云的案例将会大量涌现。生产资料的云化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3、云成为企业获取人工智能最重要路径

    云天然解决了企业数据和技术的统一,并构成了企业获取人工智能能力的最重要路径。目前,公有云平台已经成为客户低成本获取人工智能服务的最重要渠道。在商业领域,经过云服务商自身业务验证的人工智能技术备受企业决策者青睐。

    4、硬件云服务商逐步告别公有云市场

    2018年传统硬件起家的厂商在公有云时代集体遭遇水土不服。IBM的云计算份额下滑,此前惠普、思科、富士通等企业借助开源OpenStack技术进入公有云市场先后挫折。分析认为硬件厂商在公有云市场折戟,在于没有搞清楚云计算的本质。云计算的本质并非“计算机”而是服务,加上此类企业几乎与互联网时代完美错身。由此,上述厂商的硬件基因如此强大既有商业如此成功以至于面临“创新者的窘境”。

    5、公有云市场进一步集中

    据统计,AWS、Azure、阿里云、谷歌云成为全球公有云市场的主导力量,营收增长速度都远超行业平均增长。华尔街投行高盛预计,2019年以上巨头厂商将占据核心云计算市场约80%以上的份额,全球云计算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并在未来几年更加显著。

    6、企业更偏好全栈解决方案

    过去一年,随着智能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加速渗透,很多企业已经在部分业务环节中实现了智能化。但是相对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某一业务或者环节而言,越来越多的CEO群体表示更加青睐全面的解决方案。这类方案不但可以实现公司业务的数据化,还提供一整套经过验证的智能工具,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决策。2019年,更全面的智能解决方案将会不断出现,并得到市场欢迎。

    7、企业因为安全拥抱云计算

    过去提到上云,安全成为一个阻碍因素。很多企业在选择是否上云时,最重要的担忧是安全问题,不仅担忧自身的信息安全,也担心业务系统的稳定性。但是随着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各类企业业务经营将不可能避免地触网,为了寻求业务安全反而开始成为促进企业积极上云的驱动因素。云计算厂商拥有强大的安全团队,服务过多类型的客户,可以让企业低成本获得了强大的安全防护能力,这改变了以往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资习惯。

    8、云计算渗透率进一步提高

    经过10多年发展,云计算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企业对于云计算的接受程度也在进一步提高。由于云计算能够给企业IT运营、业务创新等带来明显效用,上云已经成为企业常态。2019年,全社会将把越来越多的预算投放在云计算领域,而这将进一步提升云计算在整体IT支出的占比。华尔街投行高盛预测,2019年云计算的市场渗透率将首次突破10%,到2021年该数字将跃升至15%。这意味着,云计算将进一步蚕食企业IT支出,提升在IT市场的影响力。

    9、云计算产业并购活动将更加频繁

    2018年,云计算领域出现了诸多规模巨大的并购交易,这些交易分部在芯片、安全、人工智能、开发者社区、云解决方案等不同领域。主流云计算厂商为了维持高速增长,需要推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或者服务,并不断扩大付费客户群体规模,通过合并或者收购成为快速见效的手段。2019年,云计算巨头公司针对技术或者客户方向的收购活动预计还将高频出现。此外,部分公司还可能通过收购跨界进入云计算产业。

    10、云厂商尝试向产业上游延伸

    随着主流云计算厂商在IT市场上拥有更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它们开始尝试向产业上游延伸,尝试涉足芯片、服务器等核心环节,这给传统硬件产业链带来冲击。过去几年,诸多云计算厂商先后宣布人工智能芯片、物联网芯片等开发计划,比如谷歌推出TPU(张量处理器)、阿里云开发神经网络芯片Ali-NPU、亚马逊AWS开发人工智能芯片Inferentia等。2019年,预计更多云厂商主导的专用芯片或者其他硬件将会上市。在特定场景下,这些专用芯片将挑战传统芯片的绝对统治地位。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共十四章,包含中国云计算重点企业发展分析,2024-2030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前景分析,2024-2030年中国云计算行业投资前景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