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中国西部煤炭资源占全国66%,具备接替煤炭战略西移的能力,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图]

    西部是我国内陆向西开放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政府区域政策目标由以经济效率为中心转向注重效率、兼顾公平,明确指出要扶持西部发展。为充分利用西部丰富的电力资源,早在1986年国家就提出了西电东送战略,对发展西部经济和保障东部电力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国家提出的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基地中,有鄂尔多斯、锡盟、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6个基地位于西部。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中明确指出西北各省区要依托自身优势,提升开放经济水平。2017年1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发改西部〔2017〕89号),提出西部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性纲领。

    西部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分布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具备接替煤炭战略西移的能力。在西部五省(陕蒙甘宁新)中,保有和预测煤炭资源总计达3.85万亿吨,占全国的66.2%,且构造较简单,易开采;该区域煤类丰富,从长焰煤至无烟煤均有分布。

    西部煤炭工业代表中国乃至世界先进生产力。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大型、特大型安全高产高效矿井的建成投产,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煤炭转化利用方面,大量百万千万装机的清洁高效燃煤发电和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煤化工项目投产,特高压输电、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等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西部煤炭开发利用产业已逐步转型为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引领我国煤炭工业技术发展方向。

中国煤炭主要区域分布:北方为主,西北居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煤炭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一、西部地理区划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中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覆盖中国的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6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重庆市,共12个省、市和自治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4%。

    从煤炭资源赋存分布来看,西部主要指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六大省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地理面积428.9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4.53%。西部六省陆地边境线长达9800km,约占我国总陆地边境线43%,与8个国家为邻,地缘战略十分重要。

    “十二五”时期,我国新增查明保有资源储量的95.6%在西部,集中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宁夏、新疆等西北部省区。从煤炭资源技术剩余可采总储量和人均可采储量的比较均可看出,西部能源资源具有绝对优势,西部煤炭人均可采储量是全国的1.8倍,超过东部地区9倍。我国规划建设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中,区域内分布有神东、陕北、黄陇、蒙东、宁东、新疆六大基地,9个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中覆盖有锡林郭勒、鄂尔多斯、陕北、哈密、准东、宁东六大基地。

    西部六省中的青海省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哺育了江河中下游六亿多人口,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素有“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之称。2011年11月1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因此重点对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五大省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开展研究。

西部五省区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西部五省内有六大煤炭和六大煤电基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西部经济仍处于较快增长期

    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效率优先”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政策布局,中国各区域经济之间差距持续扩大。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政府区域政策目标由以经济效率为中心转向注重效率、兼顾公平,明确指出要扶持西部发展。经历了“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后,西部地区的经济已经取得长足发展。2016年,西部地区的GDP已达到156828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7.18%上升到2016年的21.73%,工业增加值占比也由2000年的14.20%上升到2016年的18.58%。

    能源作为工业的粮食,通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的开发利用支撑西部工业发展,满足当地能源化工产品需求,同时成为中东部地区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煤炭开发战略西移,五省区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2005~2016年已累计达1.32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26.8%,占同期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0%。数万亿的煤炭采选业产出强力拉动地区GDP高速增长,煤炭采选业人均产值大幅增加。2005-2016年,五省区规模以上煤炭采选企业工业总产值合计5.11万亿元,占同期五省区GDP的11.7%。

    三、西部煤炭资源占全国66%

    我国西部五省区--陕、蒙、甘、宁、新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分布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国煤炭产量西部五省区占比逐年升高。

    西部省区煤炭资源丰富,且相对集中,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分布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具备接替煤炭战略西移的能力。在西部五省中,保有和预测煤炭资源总计达3.85万亿吨,占全国的66.2%,其中,1000m以浅预测量达10241.24亿吨,占全国1000m以浅预测总量的71.2%,且赋煤区内部基本以简单构造为主,局部中等-复杂。该区煤类丰富,从长焰煤至无烟煤均有分布。根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评价,区域内绿色煤炭资源保有量9235.49亿吨,占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保有总量的88.4%,且绿色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陕西中北部、新疆、内蒙古中西部以及宁夏部分地区。

    2018年西部五省区累计原煤产量为184951万吨,同比增加12361.8万吨,增长7.16%,增幅较2017年扩大0.48个百分点。

    从占比来看,2018年西部五省区累计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产量的52.16%,较2017年增加2.07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华东、华南和东北的煤炭生产逐渐萎缩,煤炭生产重心将转移至西部地区。2000-2018年间,西部五省区煤炭产量从1.86亿吨增长至18.5亿吨,比例由15%增加至52%。

    而从煤炭产能来看,国家能源局之前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生产煤矿产能34.91亿吨/年;在建煤矿产能9.76亿吨/年。西部五省区生产产能15.13亿吨,占全国生产产能43%;在建产能5.47亿吨,占全国在建产能的56%;生产和在建产能一共占全国产能的46%。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大型、特大型安全高产高效矿井的建成投产,西部五省区的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后期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大型矿井的陆续投产,我国煤炭开发布局西移是大势所趋,未来西部产能占比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煤炭产业重心将逐步西移。

    在煤炭资源储量中,西部五省区保有和预测煤炭资源总计达3.85万亿吨,占全国的66.2%;以简单构造为主;煤类丰富,从长焰煤至无烟煤均有分布。各省区煤炭资源不同,内蒙古查明保有资源储量全国第一,陕西优质动力煤“三高一低”,甘肃资源埋藏较深、开采成本高,宁夏煤种齐全、赋存条件好,新疆是我国重要能源储备区。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长期以来,受煤炭资源分布及产业布局等因素影响,我国煤炭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东、中、西梯级开发的格局。东部地区离消费市场近,开发时间早,资源日渐枯竭,中部和东北地区开发强度大,投资效益降低,随着时间推移,煤炭开发加速西移成为必然趋势。

    1、内蒙古查明保有资源储量全国第一

    内蒙古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截至2016年底,查明保有资源储量4173.6亿吨,占全国的26.1%,排第1位。已探明含煤面积1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10。内蒙古煤炭资源主要集中于蒙西的鄂尔多斯市和蒙东的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分别占全区的44.9%、29.1%、21.6%、1.8%,合计占全区的97.39%。从已经探明储量的煤田中,超过10亿吨的大中型煤田(矿区)有64处,超过100亿吨的煤田有东胜煤田(128亿吨)、准格尔煤田(175亿吨)、胜利煤田(180亿吨)、霍林河煤田(120亿吨)、伊敏煤田(190亿吨)等,探明储量在5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五一牧场、乌尼特、乌海、白彦花、白音乌拉、哈日高毕、巴彦宝力格等。

    煤种以动力煤为主,不粘煤占全区煤炭资源查明储量的37.4%;长焰煤占全区查明储量的16.5%,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等中西部地区,整体具备低灰、低硫,特低磷、中高热值特征,是良好的民用及动力用煤,适用于火力发电、各种工业锅炉;褐煤占全区查明储量的54%,主要集中在蒙东地区,具备低-中灰,特低硫、低磷、中等发热量、高挥发份特征,适宜坑口发电。炼焦煤主要集中在乌海市、包头市,趋于枯竭,无烟煤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阿拉善盟,数量很少。

    煤炭资源具有大型整装、煤层厚度大、埋藏浅、赋存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等特点,资源优势突出,适合建设大型、特大型煤矿,具有广阔开发前景。蒙西东胜煤田的东胜、新街、呼吉尔特、纳林河等矿区成煤于侏罗纪时期,开采条件很好;准格尔煤田开采条件好,且部分资源适合露天开采,发热量稍低;卓子山煤田、阿拉善盟等蒙西其它资源煤层赋存条件较差,自然灾害严重。蒙东绝大部分资源为褐煤,其次是长焰煤,普遍适合露天开采,生产成本低。

    2、陕西优质动力煤“三低一高”

    陕西煤炭资源丰富,截止2016年底,查明保有资源储量1639.5亿吨,占全国的10.3%,排第4位。资源富集程度高,渭河以北的五大煤田总含煤面积约5.49万平方公里,总资源储量4096.9亿吨,占全省总资源储量的99.96%。

    陕北侏罗纪煤田以长焰煤、不粘煤为主,具有“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特点,有“环保煤”的美誉,已被全国多城市指定为城市环保专用煤,可用作动力用煤、气化液化用煤、低温干馏生产半焦。黄陇侏罗纪煤田以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主要特征是低灰、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挥发分、富油、有一定粘结性,可用作动力用煤、气化液化用煤、炼焦配煤。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和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变质程度较高,主要是炼焦配煤、贫瘦煤、贫煤及少量无烟煤。

    陕北侏罗纪煤田包括神府、榆神、榆横矿区,煤炭厚度大、埋藏浅(大部分位于300米以浅)、倾角小、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瓦斯含量低,开采条件很好,适合建设大型特大型矿井,综合来看资源条件上乘。黄陇侏罗纪煤田的彬长、旬耀等矿区煤层埋藏深度500~800米,部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瓦斯比较大,开采条件稍逊于陕北。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韩城、澄合、蒲白、铜川矿区所剩资源不多、开采条件差、地质灾害严重。陕北三叠纪煤田府谷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炭市场竞争力弱。

    3、甘肃资源埋藏较深,成本较高

    甘肃资源比较丰富,截止2016年底,甘肃省保有查明资源储量299.8亿吨,占全国的1.9%,排第11位。煤炭资源地理分布很不平衡,保有查明煤炭资源储量的绝大部分都集中分布在陇东,庆阳、平凉两市占83.6%,中部白银、兰州两市占8.1%,河西酒泉、张掖、武威、金昌四市占8.2%,其它区域只有零星分布。

    庆阳、平凉煤田可采煤层2-3层,主要可采煤层最大厚度15米左右,平均厚度6.56米,煤种为长焰煤;靖远煤田可采煤层2-4层,煤种为不粘-弱粘煤;窑街煤田可采煤层5层,煤种为长焰煤。整体上看,甘肃煤炭资源大多属于低灰、中硫、高热值的长焰煤、弱粘煤、不粘煤,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

    大部分煤矿构造简单,没有大的断裂构造,裂隙不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瓦斯含量低,适合机械化开采,具有建设现代化大型矿井的开采技术条件。但与鄂尔多斯、榆林相比,甘肃煤炭资源埋藏普遍较深,华亭矿区煤层埋藏深度大约在200-700米之间,庆阳煤炭煤层埋藏深度700-1000米,开采成本偏高

    4、宁夏煤种齐全,宁东煤田赋存条件好

    宁夏资源比较丰富,截至2016年底,全区查明保有资源储量329.4亿吨,占全国的2.1%,排第7位。宁夏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宁东、贺兰山、香山和宁南四大煤田中,宁东煤田274.9亿吨,占全区的83.5%。

    全区70%的资源为不粘煤、长焰煤,主要分布在宁东煤田的灵武、鸳鸯湖、石沟驿、马家滩和积家井等矿区;25.9%为1/3焦、主焦煤和炼焦配煤,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煤田的石嘴山、石炭井矿区;比重不高的无烟煤和贫煤主要分布在贺兰山煤田汝箕沟、石炭井矿区。

    宁东煤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延安组,多以缓倾斜-倾斜的中厚、特厚煤层为主,大部分煤层稳定,总体地质构造简单,瓦斯含量较低,具备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的条件。贺兰山煤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构造以断层和褶皱为主,开采条件属于中等偏下,部分区域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现象,且目前大部分矿区煤炭资源渐进枯竭,开采条件较差。香山、固原煤田多以倾斜-急倾斜的薄、中厚煤层为主,赋存条件一般,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煤炭资源开采条件一般。总体上,宁东资源条件不如鄂尔多斯、榆林,但稍强于陇东,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

    5、新疆煤层多、厚度大,是我国能源储备区

    新疆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截至2016年底,保有查明资源储量3915.3亿吨,占全国的24.5%,仅次于内蒙古排第2位,资源优势突出。与2010年相比,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增加1313亿吨,占全国增量的66.8%。新疆煤炭资源呈北富南贫格局,92.7%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疆的准噶尔、吐哈和伊犁地区,南疆的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四地州仅占1.6%,且主要集中在阿克苏地区。

    新疆煤种比较齐全,主要以中低变质的长焰煤、不粘结煤和弱粘结煤为主,其次为中变质的气煤、肥煤和焦煤,占资源总量的80.9%,总体上具有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中发热量特点,是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煤,有适合远距离输送的资源条件,分布在准噶尔、吐哈和伊犁地区平原地带;炼焦用煤次之,占预测总储量的19.0%,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的准南煤田和南坡的库拜煤田;贫煤、无烟煤、褐煤很少,仅占0.1%。

    新疆煤炭资源具有煤层厚度大,煤层多,单位面积产能高,地质构造简单,瓦斯等有害气体含量低,地下水少等特点,基本不受关键自然灾害约束(如煤与瓦斯突出、严重水害、冲击地压等),适合建设大型、特大型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露天),资源优势突出,开采成本低。但新疆距离东部煤炭消费中心遥远,运输距离是其最大短板。

    总体看,西部五省区煤炭资源丰富,具有广阔开发前景。截至2016年底,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共计10357.5亿吨,占全国的64.8%;2005~2016全国新增保有查明资源储量5550.4亿吨,其中西部五省区增加4963.6亿吨,占全国的89.4%,西部资源保障能力继续增强,在我国煤炭工业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煤炭资源赋存条件较好,大部分矿区适宜建设大型矿井,特别是新疆、内蒙古适合建设千万吨级特大型矿井,另外,国内适合露天开采的资源也基本集中在西部五省区。

    三、西部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分布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具备接替煤炭战略西移的能力

    “十三五”时期,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是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在实施过程中,将以大型煤炭基地为重点,统筹资源禀赋、开发强度、市场区位、环境容量、输送通道等因素,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

    “十三五”期间将按照减量置换原则,严格控制煤炭新增规模。东部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煤矿。中部和东北地区从严控制接续煤矿,中部地区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12%,东北地区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1%。西部地区结合煤电和煤炭深加工项目用煤需要,配套建设一体化煤矿,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87%。

    预计到2020年,全国煤炭产量39亿吨。东部地区煤炭产量1.7亿吨,占全国的4.4%;煤炭消费量12.7亿吨,占全国的30.8%;净调入煤炭11亿吨。

    东北地区煤炭产量1.2亿吨,占全国的3.1%;煤炭消费量3.6亿吨,占全国的8.6%;净调入煤炭2.4亿吨。

    中部地区煤炭产量13亿吨,占全国的33.3%;煤炭消费量10.6亿吨,占全国的25.5%;净调出煤炭2.4亿吨。

    西部地区煤炭产量23.1亿吨,占全国的59.2%,区煤炭消费量14.5亿吨,占全国的35.1%;净调出煤炭8.6亿吨。

    西部是我国内陆向西开放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分布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具备接替煤炭战略西移的能力。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煤炭运输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煤炭运输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煤炭运输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共十六章,包含2024-2030年华中煤炭运输形势分析,2024-2030年江苏省煤炭运输新局势分析,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