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金属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行业概况

    1、金属零部件行业概况

    金属零部件指通过塑造变型、熔化压铸、冲压切削、冷镦等成型手段将金属材料加工成预定设计的产品,按照功能性可以分为紧固类、支撑类、保护类、传导类、屏蔽类及密封类等。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凭借其先进的机械技术和应用技术,早期占据了金属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垄断地位,而我国的制造企业在当时多数处于为外资企业代工以及向其学习阶段。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行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下游行业对金属产品需求迅速增长,金属零部件行业在规模或技术方面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7年我国金属制品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7,098亿元,从2012年至今期间复合增长率达到5.22%,呈现稳步攀升的态势。

2012年-2017年金属制品企业销售收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金属零部件制造企业不断吸收先进技术、学习创新,已逐步发展成为金属制造业大国。金属零部件制造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门基础工业,产品广泛运用于汽车、通信、建筑、交通、能源、机械等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功能性来看,金属零部件主要起紧固、支撑、保护、传导、屏蔽、密封等作用,不同功能领域的金属零部件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从而组成我国稳健发展的金属零部件行业。以紧固类金属零部件为例,近年来我国紧固件销售额平稳增长,产量已位居全球第一。

2012-2017年我国紧固件销售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技术层面来看,如今的精密金属制造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机械工程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现代技术,因此,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有效地提高了行业内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技术手段更为智能化和多样化。

技术 应用情况

技术
应用情况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主要是利用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及图形处理技术构成一个完整的虚拟制造环境,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直观和形象地模拟复杂零件的成型过程,而且能够有效地对产品成形后的厚度分布、残余应力以及损伤情况进行准确地预报,使产品成形品质能够受到严格地控制和调节
新材料技术
由于不同材质的原材料,其比重和膨胀系数等各不相同。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最终产品重量、性能的稳定性,材料形状及机械性能会影响生产工艺路径和制造难度。因此,企业需要研究新型材料的应用,提高使用寿命;研究复合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金属零部件的整体重量
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作为柔性化生产的必要前提,从而使得行业内的非标化生产成为可能。自动化主要包括加工、物流、信息三个方面,也是信息技术、系统工程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合,其主要是按照加工对象确定工艺过程,选择相适应的设备和工件及模具等物料,并由计算机控制,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并能随时改变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上述现代技术在精密金属成型的应用,我国的金属零部件制造技术在设计、开发以及生产技术能力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制造技术更趋向于精密化方向发展,近年来,行业内已出现了一批兼具各方面技术能力的企业,打破了外国企业多年的垄断地位。

    (二)行业市场需求状况和趋势

    1、移动通信制造领域

    移动通信基站用射频器件领域精密金属零部件,包括谐振器、低通等精密金属元器件,作为射频器件重要结构件之一的滤波器盖板以及起紧固作用的各类金属紧固件。精密金属元器件是构成射频器件微波通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般以铜材、钢材、铝材为原材料,主要通过模具开发、冲压、冷镦或机加工等工艺流程制造而成,其精密程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通信波段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对移动通信基站的信号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射频器件结构件主要包括腔体、滤波器盖板等,射频元器件主要包括谐振器、低通等。部分金属零部件产品配套用于生产移动通信基站用射频器件,因此移动通信行业发展情况,尤其是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相关基站建设投资情况对本行业产品需求影响巨大。

    (1)移动通信行业概况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已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1G、2G、3G),目前正处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快速普及以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研发建设阶段。全球范围来看,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移动通信成本降低,以及移动通信服务的升级优化,使得移动电话在全球的普及率快速提升,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替代效应日益显著。2017年末,全球移动电话用户超过77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已超过100部/百人,而固定电话用户总数逐年走低,约为10亿户,普及率仅为13.7部/百人。科技进步带来的不仅是移动用户普及度的提高,还有移动通信业务速度和质量的提升。随着智能手机和穿戴设备的普及,人们对于移动通信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网络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于传输声音和数据速度,以及处理图像、音乐和视频流等多媒体形式的要求。截至2017年末,全球4G网络连接数超过20亿,4G用户占比达到移动网络连接的29%。

2010-2017年全球移动用户连接技术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我国,2006年之后,固定电话普及率持续下降,而同时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却日益走高,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替代效应在国内同样明显。2017年移动电话用户净增9,555万户,总数达14.2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首次破百,固定电话用户总数为1.94亿户,比上年减少1,286万户,普及率降至14部/百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移动用户增加的基础上,移动互联网(3G/4G)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2017年移动互联网(3G/4G)用户占比已接近80%,在4G移动电话用户大幅增长、移动互联网应用加快普及的带动下,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246亿G,同比增长162%,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1,775M,同比增长128%,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235亿G,同比增长179%。

    (2)移动通信网络及其基站投资概况

    由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对通信需求的不断提升,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作为移动通信行业的最重要基础设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速度,截至2018年8月初,全球已有208个国家部署了681张LTE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是通信运营商资本支出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衡量移动通信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之一,自2011年至今,全球运营商资本支出总额已超过1.2万亿美元,其中2014及2015年受到4G网络建设驱动的影响,投资额达到了巅峰。

2011-2017年全球运营商资本支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计全球移动运营商资本支出在未来三年(2018-2020)约为5,000亿美元(不考虑5G通信相关投入),在5G通信正式商用前,全球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投入将趋于平稳。

2018-2020年全球移动运营商资本支出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自2009年4G网络商用以来,2010年仅有11个国家部署了16张网络,至今全球已有208个国家部署了681张LTE网络,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至2025年全球4G网络占移动用户比重将超过53%,全球物联网连接数亦将超过250亿个。另一方面,全球4G网络发展极不均衡,发达国家4G覆盖率大幅超过发展中国家,大量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建设和更新通信网络,国外市场将为移动通信零部件制造厂商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三年全球运营商资本支出约5,000亿美元,主要用于发达国家4G网络提速以及发展中国家的4G网络建设。因此,在可预见未来4G网络在全球的提速和深入覆盖仍将是发展重心,将带来移动通信零部件的稳定需求。此外,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研究工作亦已在全球范围启动。2013年2月,我国工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即联合推动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以下简称:推进组),推进组的职责包括聚合移动通信领域产学研用力量、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用户迅猛增长,以及移动应用服务等非话音服务的增加,我国通信运营商亦不断对通信网络进行系统扩容和升级优化。自2013年12月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发放TD-LTE4G牌照,中国移动进行了全面的4G移动网络部署;另外,自2015年2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FDD-LTE经营许可后,我国4G开始了双制式竞技时代。2016年初,工信部在北京召开“5G技术研发试验”启动会,标志着我国5G技术试验的全面启动。推进组计划在2016年至2018年间完成5G技术研发试验;2019年至2020年完成5G产品研发试验;2020年启动5G商用。未来,5G将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超快速接入,“零”时延,千亿设备连接能力,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和超高移动性等多场景的一致服务,业务及用户感知的智能优化,同时将为网络带来超百倍的能效提升和超百倍的比特成本降低。因此,单个终端设备的信息传输量大幅度增加,以及单个基站的网络覆盖面积将随频率的升高而减小。近年来我国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以及未来预计情况如下:

2011-2021年度我国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以及预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5G网络建设的投资总额将高达18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万亿;预计2020年,我国电信运营商在5G网络设备上的投资超过2,200亿元。截至2025年全球5G网络用户将超过12亿,占全球移动用户比重达到14%,其中5G在中国覆盖率将超过25%。因此,2020年前后,5G移动网络建设将带领移动通信制造业进入另一个景气周期。

    移动通信网络设备是无线通信资本支出的重要构成部分,移动基站系统则是网络覆盖系统的核心设备,其主要用于无线射频信号的发射、接收和处理,主要包括基站控制器、收发信机、基站天线、射频器件以及基站电源、传输线、防雷器件等;其中,射频器件由射频元器件和结构件等构成。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和新型数据业务的出现促使运营商加大对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的投资,不同制式的网络叠加成为普遍安排,为保障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则必须部署更多的基站和提高建站密度。

    我国目前移动通信网络基站的布局主要以4G基站为主,截至2017年末移动电话基站合计619万个,其中4G基站数为328万个,较上年新增65万个,超过净增移动通信基站数量,3G/4G移动宽带渗透率已接近80%。“十三五”计划中提出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实现乡镇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全面深度覆盖;《信息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18年,新增4G基站200万个。《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中提出:到2020年,建设150万NB-IoT基站,发展超过6亿的NB-IoT连接总数。上述产业政策将对5G正式启动前的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带来有力支撑。2G和3G时代的基站建设主要以宏基站为主,建设体积大、成本高。4G时期开始,由于TD-LTE频段较高,深度覆盖和容量需求增加,需要一些小型基站来补充。5G时代超密集网络部署则更倾向于具备间距小、数量多、选址多样等特点的小微基站。全球室外小型基站市场2016年至2021年将以年复合增长率8.4%的速度增长,达到22亿美元。移动通信基站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将促使移动通信设备业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张。

    (3)基站用射频器件行业发展情况及需求分析

    随着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较快复苏,技术创新以及电信市场的开放,移动电话用户数的增长和新增业务的出现,促使运营商移动通信设备投资自2010年开始逐步回升,基站射频器件市场也随移动通信基础设备投资的提升而稳步增长。经过多年发展,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制造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早期的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国际传统电信设备巨头独领风骚,到今天中兴通讯、华为等中国龙头企业挺立潮头,世界通信制造业的格局被一次又一次改写。自诺基亚和阿尔卡特朗讯合并后,2016年后全球电信设备行业已经形成“2+2”格局:中国的华为和中兴通讯以及欧洲的诺基亚和爱立信,行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在国际基站设备市场上,2013年全球基站投资总额为470亿美元,2014年攀升至482亿美元,2017年投资总额约为520亿美元;按照3G和4G技术中射频器件占整个基站价值的比重约为6%-8%1计算,由射频结构件及元器件等构成的射频器件2017年市场规模约300亿元。

    未来5G基站将包括中低频段的宏基站和高频段的小基站,以目前测试情况来看,5G宏基站的覆盖能力比4G宏基站稍弱,预计国内5G宏站数量为4G宏基站(4G宏基站约为265万个)的1.2倍,约为320万个,高频段小站将在热点区域和重点业务场景使用,数量保守估计为宏基站的两倍,预计为640万个。按照以上假设及预估射频器件需求量将超过2,200万套,由射频结构件及元器件等构成的基站射频器件投资规模约为1,472亿元。从国际市场来看,假设我国5G基站数量占全球基站比重与4G时代趋同,并且假设主设备商全球采购集中化趋势得以延续从而使得零部件全球采购价格趋同,全球5G射频器件投资规模将超过400亿美元。

    (4)移动通信行业发展趋势

    ①移动通信重心向东亚转移

    我国在1G和2G累计投资约6,000亿元,一直处于较低的产品制造阶段,所占市场份额很小。3G发展时期,我国在专利方面有了大幅提升,我国提出的3GTD-SCDMA标准与欧洲、日本提出的WCDMA、美国提出的CDMA2000被列为三大主流标准。3G到4G发展过程中,中国移动、中兴通讯、华为等一系列行业巨头涌现,市场份额排名世界前列,使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且具备高技术的产业之一。

    到了5G时代,我国终于成为了主导力量:技术方面,IMT-2020(5G)推进组已经成为仅次于欧洲3GPP、5GPPP的联合标准组织,华为技术主推的PolarCode(极化码),正式成为5G重要的编码方案之一;芯片领域,华为海思、清华紫光等对美国高通形成强烈的竞争;另外,华为在空口技术,中兴在MassiveMIMO等基础专利方面都达到了全球领先。从商用化进程来看,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会极大的加速5G的布网和商用化,中国移动、日本电信公司NTT和韩国电信公司KT结成5G联盟,中国核心城市和日、韩有望同步试商用pre-5G技术,从而成为全球最早的试点。因此5G到来将使移动通信的重心向东亚转移,从而给国内上下游产业链带来新的机遇。

    ②“一带一路”加速通信行业“中国制造”出海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占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占全球经济规模的三分之一,且普遍属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基础设施建设正进入加速期,投资总规模或高达6万亿美元。通信设施是“一带一路”沿线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随着“一带一路”倡导进一步推进,沿线对移动网络、无线宽带等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大。而沿线的中亚、西亚部分国家移动通信普及率较低,通信网络升级需求量较大,将为通信设备制造“中国制造”开拓新的海外市场空间。“一带一路”倡导不仅有助于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还有利于提升设备制造企业提升利润空间。移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是一个具有规模效应的行业,广阔的市场空间将有助于成本摊薄,而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需求不同,将有利于业内企业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③产品向小型化、高性能、集成化方向发展

    5G需要具备比4G更高的性能,支持0.1-1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每平方公里一百万的连接数密度,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每小时500Km以上的移动性和数十Gbps的峰值速率。因此,未来移动通信网络正朝着基站小型化发展,减小辐射半径、增加基站数量形成超密集组网是保证未来5G通信大幅提高数据流量的关键之一。基站的小型化将驱动移动通信设备以及零部件产品向高性能、集成化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下游客户利润水平的下降以及行业内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成熟产品的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行业内企业唯有通过自主研发,不断开发出高性能、集成化产品来保持利润水平的稳定。

    2、汽车制造领域

    汽车领域的安全气袋支架、多媒体支架、电磁阀、油封骨架、螺栓、铆钉等金属零部件,原材料以钢材、不锈钢为主,主要通过模具开发、冲压或冷镦等工艺流程制造而成,下游客户对汽车类零部件的高强度、一致性、生产精度等要求较高。终端汽车生产、销售和售后市场需求对汽车领域精密金属零部件行业影响较大。

    (1)汽车行业概况

    2011年至2017年期间,全球汽车产量由8,004.51万辆增至9,730.25万辆,汽车销量亦从7,817.04万辆攀升至9,680.44万辆。

2011年-2017年全球汽车产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地域分布上看,全球汽车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亚太、欧洲和北美,伴随我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量第一的进程,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汽车最主要的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新兴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的制定,墨西哥、泰国等国家凭借较低的生产成本和完善的供应链成功跻身全球汽车生产国前列。从销量方面看,得益于中国市场销售的快速增长,亚太地区亦占据了全球汽车销售的半壁江山。中国、印度、东盟地区(包括大洋洲)和南美洲的汽车销量将在2018年及其后有所增长,相较发达市场主要受车辆替换需求驱动相比,这些国家/地区汽车销售的增长主要驱动力在于新车需求。汽车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是支撑和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2011年至2017年期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我国汽车产量从1,841.89万辆增加至2,901.54万辆,汽车销量从1,850.51万辆增加至2,887.89万辆,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占到30%,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制造大国。

2011年-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年至2017年期间,我国汽车年销量平均增速约为7%,吸引了几乎所有的跨国汽车公司到中国投资,而且使这些跨国汽车公司不断提升中国在其全产业链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德国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大致为其全球销量的1/3左右,美国通用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据了其全球销量的一半以上,德国奔驰、宝马等品牌也公开表示中国市场最重要。我国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拉动了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发展,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就可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增值2.64元。由此可见,伴随着全球以及我国汽车产销量的持续稳步增长以及人们对于汽车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提升,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空间亦存在较大成长空间。

    (2)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汽车生产过程中的投资、研发、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呈现配置全球化的趋势。各大汽车厂商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先机,纷纷改革了供应体制,实施全球生产、采购策略,使得汽车零部件制造从整车制造中剥离开来,从而提升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厂商的生产效率和专业分工程度。在汽车产业链中,整车厂商享有品牌影响力以及销售渠道优势,但随着整车厂商供应体制的转变,零部件厂商依附于单个整车厂商的生产组织形式逐渐弱化。整车厂商由原先的向多个零部件供应商采购转变为向少数模块化供应商采购,从而要求零部件供应商不断与之适应,不但要求零部件供应商扩大自身实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做到系统化开发和供应,同时还要求其缩短开发周期,提供质量出色的产品。汽车行业的这些变化使得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进步反向引领整车制造商的发展。

    汽车零部件行业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国际市场来看,一些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在各自专业领域形成垄断地位:例如罗伯特•博世和大陆在车身稳定系统和制动系统领域,采埃孚和爱信精机在变速器领域,佛吉亚和李尔在汽车座椅领域等。根据供应商上年汽车行业配套市场业务营业收入/销售额进行排名,2018年全球前10大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如下:

排名
公司名称
国家
2017年配套营收收入(亿美元)
1
罗伯特•博世(RobertBoschGmbH)
德国
475
2
电装(DensoCorp.)
日本
408
3
麦格纳国际(MagnaInternationalInc.)
加拿大
389
4
大陆(ContinentalAG)
德国
359
5
采埃孚(ZFFriedrichshafenAG)
德国
345
6
爱信精机(AisinSeikiCo.)
日本
338
7
现代摩比斯(HyundaiMobis)
韩国
250
8
李尔(LearCorp.)
美国
205
9
法雷奥(ValeoSA)
法国
194
10
佛吉亚(Faurecia)
法国
192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稳步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效应的逐步体现,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我国取得了迅速增长。2011年至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1.20%,高于同期汽车年销量平均增速。201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将近2万亿元,至2017年,销售收入已达到3.7万亿元。

2011年-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销售收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跨国企业往往占据了研发设计、与整车厂长期稳固合作等先行优势,我国行业内企业往往需要从寻求与该类跨国企业合作开始,不断进行经验和技术积累,从而实现关键零部件模块化配套的目的。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创新,通过持续深耕专业化细分市场,一批具备软件和硬件实力的国内企业迅速崛起。专注于汽车内外饰/电子领域的延锋在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上排名第14位,排名第71位的中信戴卡专注于铝合金轮毂领域,专注于驱动系统的德昌电机,车身结构件制造为主的敏实,以及综合性零部件制造商北京海纳川和五菱工业亦进入了百强行列。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显著,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华中地区、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六大汽车零部件区域。六大产业集群区域零部件产值占全国的80%左右,其中长三角地区产值接近40%,该区域零部件产业链相对完备,中高端产品集中。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可使分工更精细、更专业、更容易形成规模效益,同时行业信息将会得到有效集中、传播更快捷,物流亦更便捷,使得行业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我国自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零部件产品凭借着成本等优势,已逐渐融入了国际供应链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和出口国。

    与此同时,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厂商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整车厂商的全球采购和制造策略以及行业内零部件制造分工使得零部件企业朝着独立化、规模化和多系列的方向发展,从而改变了汽车零部件依赖于单个整车厂商的情况。两类厂商之间的关系更趋向于合作竞争,两者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整体供应链的效率以及竞争力。

    (3)汽车零部件需求分析

    汽车零部件需求与整车市场行情联系紧密,而终端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则是汽车销售市场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我国人均GDP持续上行,从2011年的3.64万元上升至2017年的5.97万元;千人汽车保有量亦由2011年的79辆上升至2017年的156辆,汽车保有量与人均GD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011年-2017年我国保有量及与人均GDP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与其他国家对比来看,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约为156辆,而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大约为800辆,日本为591辆,韩国亦有376辆。虽然我国已连续九年蝉联汽车产销第一,但人均汽车保有量依旧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国汽车市场天花板依然较高,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长势头依旧强劲。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量平均增速约为7%,按照5%保守估计,至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突破3,200万辆大关。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持续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稳步发展,预计201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约为9,500亿美元。从国内市场来看,预计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收入规模将超过4万亿大关,零整市场规模比例达到1:1,若这一数据达到发达国家成熟产业链1.7:1的比例,汽车零部件行业收入规模仍有接近3万亿的增量空间。从数量方面来看,据多家中外媒体分析,一辆汽车平均由10,000-30,000个零部件组装而成,且金属零部件占比大约为60%-70%3,按照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过3,200万辆,每辆车需要10,000个零部件以及金属零部件比例60%的保守估计,至2020年,仅国内整车汽车生产,我国汽车金属零部件的需求增量将超过180亿件。

    (4)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①规模化、模块化、集中化将成为行业大势所趋

    在全球采购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改革了供应体制实施全球生产、采购策略,同时,整车厂商由原先的向多个零部件供应商采购转变为向少数模块化供应商采购,在模块化供应体系中,零部件企业将承担更多的研发工作。近年来传统的简单加工模式日益向整车制造企业与零部件制造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分享、互动开发模式转变。整车厂商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均加快了新车型以及动力平台的推出节奏,故整车厂商一般会选择长期合作的零部件制造企业以满足其新品开发周期缩短以及开发成功率提高的需求,汽车整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的黏度将会增强。零部件供应商唯有通过规模效应才能将生产和销售成本降到合理区间内,从而支撑创新研发体系的有效运行。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上我国虽有6家企业名列其中,但与我国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的地位仍存在一定错配,行业内企业规模化仍将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具备研发、生产、销售等资源实力的行业内企业将通过业内收购兼并以及淘汰小规模企业,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②轻量化、节能化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缓解能源供求矛盾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的需求,各国纷纷出台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根据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将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作为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汽车轻量化概念已被全球各大汽车厂商以及社会大众所接受,成为汽车行业不可逆的趋势。汽车轻量化,主要是保证汽车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整车的重量,从而减少燃料消耗以达到降低污染的目的。此外,发展新能源汽车亦是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则需要通过新材料、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研发,以适应整车轻量化、节能化发展的需求,未来我国将由燃油车制造及销售大国向新能源车制造及销售大国转变。汽车对主动安全、通讯与导航、视觉技术、信息娱乐等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从而拉动汽车电子电器系统、安全及转向系统需求大大提升。汽车电子从刚开始的发动机燃油电子控制、电子点火技术发展到如今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占整车成本比重逐步提高,预计2020年汽车电子电器平均成本达到34%,而占混合动力车或纯电动车等新能源车型成本比重达到50%左右,预计未来三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速。

    ③汽车智能化发展,将与移动通信等相关产业相融合

    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传统汽车企业快速转型,移动通信、电子信息等企业加速渗透,汽车与相关产业全面融合,价值链不断延伸,产业边界日趋模糊,多产业共同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未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在智能汽车路网设施体系建设方面,我国依托现有移动通信网络,开展车用无线通信专用频谱使用许可研究,快速推进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等部署。在重点地区、重点路段建立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等,在桥梁隧道等道路关键节点部署窄带物联网(NB-IoT)等网络。因此,未来我国汽车行业将逐步构建汽车、信息通信、互联网等跨界融合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在我国,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汽车零部件制造已在劳动密集型、材料密集型产品领域形成了一定竞争优势;未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将凭借前期积累的生产规模优势、销售端的市场优势以及研发端先发优势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3、电力电气制造领域

    公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家用电力器具制造等电力电气机械领域的组件、紧固件等金属零部件产品,一般以铜材、不锈钢、钢材等为原材料,主要通过模具开发、冲压及冷镦加工等工艺流程制造而成。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电气机械行业投资强劲,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

    大规模的电能从生产到使用要经过由发电、输变电、配电和用电四个环节,开关组件及零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断路器等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轨道交通、工业制造等行业。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用电量节节攀升。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达到6.27%,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8-7.2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约为5,000千瓦时,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1-2017年全社会用电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将驱动我国电力投资建设投入,从而直接拉动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用电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电力投资亦逐步攀升。2017年,我国电力完成投资额达到8,015亿元,其中电网建设达到66%,较2011年上升了16%,建设投资向电网建设倾斜,从而刺激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需求增长。

2011-2017年电力完成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全社会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刺激我国电网基本投资总额稳步攀升;同时,轨道交通、工业制造的各领域更扩展了配电开关控制设备行业的市场空间,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11-2017年配电开控制设备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配电开控制设备的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4,011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6,666亿元,期间复合增长超过8%,从而直接拉动了相关领域精密金属零部件的需求。

    ②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人们对家用电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为家用电力器具)的需求逐渐由实用性向享用型方向发展,此外,随着国际知名家电企业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度不断提高,我国家用电器销售规模呈现稳步提升趋势。

2011-2017年家用电力器具制造行业销售收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年至2017年期间,我国家用电器行业收入由1.10万亿元增加至1.51万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5.44%。未来五年,我国家用电力器具行业收入仍能保持年均5%的复合增长率,至2020年,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79万亿元。得益于家用电器行业的稳健增长,行业相关产品的发展前景良好。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市场全景调查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04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2-2028年中国金属零部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2022-2028年中国金属零部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2022-2028年中国金属零部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共十四章,包含 2022-2028年金属零部件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金属零部件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