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预计中国食醋市场规模仍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未来该如何突破发展窘境分析【图】

    一、调味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预测

    今年全年调味品收入增速预计能够达到两位数,预期未来几年调味品收入持续增长,预计 18/19/20 年纯调味品收入为 15.7/18.4/21.7 亿元,公司净利润 2.4/3.2/4.1 亿元。按 2019 年净利润给予 35 倍 PE,目标价 14.35元, 50%空间。

调味品收入及增长率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调味品净利润及增长率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调味品EBITDA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调味品EPS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调味品市盈率、市销率及市净率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调味品EV/EBITDA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食醋行业测算显示市场容量巨大,大市场与小企业的产业格局

    1、供需情况及行业收入情况分析

    自 2006 年起,中国食醋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行业收入规模,产量和需求量均在持续上升。2006 年中国食醋行业销售收入仅为 20.49 亿元,2016 年增长至 65.78 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为 12.37%。 2009-2015 年,食醋行业生产量和消费量由 325 万吨和 324.4 万吨分别增长至 410 万吨和 409.7 万吨,均保持为稳健的上升态势,平均年增速为 3-4%。由行业收入的增长远高于食醋生产消费类的增长水平,说明在此期间,食醋行业的产品结构持续上移,中高端产品不断涌现并快速增长。

    我国食醋消费量处于较低水平,具有 2 倍左右的增长空间。 至 2017 年, 我国人均食醋消费仅有 2.3 公斤,而与我国饮食相近的日本则达到 7.9 公斤, 美国人均消费量也达到 6.5 公斤。对标日本和美国,保守估计中国食醋具有 2 倍的增长空间,而且中国的食醋价格也远低于日本,因此从人均消费量以及吨价来看,我国食醋仍具有量价齐升的空间。与国际食醋行业相比,我国食醋行业依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 主要是食醋品类增加和个性化需求带来的人均食醋消费量的提升,以及行业集中度提升和产品升级带来的单价提升。

2017 年中国、日本、美国人均食醋消费量(公斤)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食醋行业100强企业规模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食醋C-BPI排名

    在中国食醋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C-BPI排名中,海天位居第一,C-BPI得分427分;恒顺第二名(330分);水塔第三名(281分);龙门第四名(267分);保宁第五位(265分);老才臣第六位(261分);东湖第七位(245分);

    新晋:好太太第八位(228分);宁化府第九位(212分);灯塔第十位(205分)。

食醋C-BPI排名

2016排名
排名变化
品牌
C-BPI得分
品牌认知
品牌关系
第一提及(%)
未提示(%)
有提示(%)
品牌联想(%)
品牌忠诚(%)
品牌偏好(%)
第1名
--
海天
427.8
26.1
68.4
82
35.9
49.6
16.6
第2名
1
恒顺
330.8
10.8
48.5
62.6
37.8
49.2
8.9
第3名
1
水塔
281.5
5.5
35.3
51.7
38.3
46.4
8.5
第4名
2
龙门
267.3
5
17.8
28.3
57.5
52.7
5.4
第5名
--
保宁
265.3
9.3
25.5
40
25.2
54.2
11.9
第6名
2
老才臣
261.6
1.7
20.3
35.6
50.2
56.2
2.4
第7名
--
东湖
245.6
1.4
17.3
33.8
49.7
52.2
2.3
第8名
new
好太太
228.4
0.2
8.7
19.8
52.3
57.6
0.8
第9名
new
宁化府
212.9
1.1
7.2
12.2
51
54.8
0.6
第10名
new
灯塔
205.9
1.7
8.6
18.6
29.1
61.8
1.9
第11名
new
天立
187.3
1.6
8.6
14.3
28
54.2
3.9
第12名
-3
紫林
187.2
2.7
10.8
19.2
23.6
51
5.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食醋市场空间预测

    首先, 从餐饮消费支出出发测算,图 6 展示了 2010-2017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收入规模及同比增长。近年来餐饮收入规模(即消费者的餐饮消费支出)逐年增长,且最近几年同比增长率维持在 10%左右。

2010-2017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收入规模及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 年中国消费者的餐饮消费支出 3.96 万亿元,以 10%增长率预估,至 2020 年餐饮消费支出可达 5.27 万亿元。 2015 年,中国餐饮消费 3.23 万亿元,其中食醋行业占调味品市场比重为 10.33%,占整个餐饮市场比重则为 0.84%,因此可以计算出 2015 年食醋市场规模可达 271 亿元。预计 2020 年食醋占餐饮市场比重将提高到 1.5%,结合 2020 年的预期餐饮消费支出,可以计算得到 2020 年食醋市场规模预计可达 791 亿元,仍有 500 亿元左右的增长空间。

2015 年和 2020 年食醋市场规模比较(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综上, 从餐饮消费支出进行测算, 食醋市场规模预计仍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

    接下来, 从人均食醋消费量来看,根据日本和美国数据,以 7 公斤为预期,目前中国总人口约为 13.9 亿, 则预期食醋消费量可达到约 970 万吨。与最近的约 400 万吨相比,在量上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

    根据市场调查,华北地区人均每年消费食醋 8-10 斤(4-5 公斤),而长江以南地区为 5-8 斤左右(2.5-4 公斤)。 以 7 公斤为预期,根据目前华北地区(使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个地区)人口 1.74 亿和长江以南地区(使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六个地区)人口 3.07 亿, 可以计算出长江以南地区增长空间可达约 120 万吨,而华北地区增长空间较少,但也可达到约 45 万吨。因此,从不同区域来看,食醋行业的增长空间也十分巨大。

华北和长江以南地区当前与预期食醋消费量(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因此, 从食醋行业整体来看, 市场规模处于不断扩张的过程中, 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3、醋行业市场集中度情况分析

    我国醋行业仍然以大量的中小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很低,存在大量地区性醋企业。 目前中国食醋产业年产量约 300 万吨,行业 CR5 集中度不足 15%,行业排名第一的食醋企业恒顺醋业年产量不足行业总产量的 5%,我国酱油行业 CR5 接近 27%,龙头海天目前的市场份额达到 15%。与国际进行比较,日本和德国的食醋行业 CR5 在 60%~80%,相比之下,我国醋行业品牌集中度低,未来有很大的整合空间。

食醋行业 CR5 集中度小于 1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全国有超过 6000 家醋企,其中年均产量超过 10 万吨的企业仅有恒顺、水塔、紫林三家,只有 7 家醋企产量达到了 5 万吨以上。食醋行业内缺乏全国性品牌,多为区域性、作坊式企业。 在 6000 多家醋企中,品牌企业产量仅占 30%,其他作坊式小企业占 70%。目前在乡镇渠道、农贸渠道流通的醋产品多为小作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现有的龙头企业规模相近, 恒顺、水塔的年营收都超过 10 亿元,远超同类企业, 但单企业占比较低,四大名醋都属于区域性企业,行业生态仍处于混沌状态。食醋行业尚缺乏一个大规模、兼具渠道与品牌优势的大企业来提高行业集中度,迎合消费者对食醋类产品的高层次需求,从而引领当下的行业脱离恶劣的价格竞争格局。

    长期来看, 随着调味品行业发展,行业集中度提升是趋势。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品牌和质量是消费者购买调味品时重要的考虑因素, 对比酱油行业的逐步升级过程,食醋行业的竞争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转向品牌、品质竞争,市场向更具有品牌优势及品质优势的企业集中。 国家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升高, 醋行业的整合正在进行,不规范的作坊式企业在加速推出。因此得到两个结论: 1、食醋行业具有集中度提升的大趋势。 2、食醋龙头企业具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温和。目前主要的食醋企业都是区域性企业,具有传统的销售覆盖范围,消费者较为稳定,在小企业逐步淘汰的过程中,龙头企业将优先填补空缺市场,进入温和的整体发展时期。

食醋行业中作坊式小企业占比达 7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品牌力与产品力铸就企业竞争的内在动力

    食醋产品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消费者重产品,轻品牌。食醋产品因消费者的食用习惯、风味需求、品牌认可度以及地域性产品历史传承等因素,形成了各地区消费者主要消费的食醋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逐步形成的中国“四大名醋” ——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永春老醋和四川保宁醋,均为区域性强势品牌,由于各地的酿造工艺不同, “四大名醋” 产品均具地方特色,且产品质量上乘。 但是, 食醋品牌自身的知名度较低,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多是以地域名代指,通过醋的类别来选择购买,不会像海天品牌和酱油之间的联系这么紧密。

我国四大名醋特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食醋行业发展目前处于品牌化的中前期,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在增强,但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食醋区域化口味差异较大,四大名醋企业在各自区域具有天然的消费群体,具有原生的品牌优势,通过产品品牌化,将“名醋”发展为“名品牌”。 华东地区的恒顺香醋、山西的水塔、紫林、 湖老陈醋的区域知名度不断提高,逐步取代地域性名称,成为新的名醋代名词,将醋产品与品牌紧密相连起来,使消费者以品牌代称产品,会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自发的连锁宣传反应。 食醋龙头企业已经在传统区域建立起极高的产品知名度,将在行业的品牌化进程优先收益,整合同类市场。

    长期以来, 我国规模化食醋企业数量较少,区域性企业大而不强,食醋作为一般性持续消费调味品,缺少消费者关注, 醋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由于食醋企业大多沿袭传统酿造工艺和手工作坊式生产发展起来的,且低成本、低门槛、消费周期长、生产厂商面对产量过度追求,使得整个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即使一些老字号与新品牌之间也无太大的差异。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口味感受、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能在烹调过程中有效提升菜肴口感、香味的调味品,更能有效迎合消费者对于“色、香、味”的消费诉求,市场空间广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提高,居民日常生活正由温饱型逐步向营养型、健康型和便捷型过渡,居民饮食结构和习惯将逐渐发生变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为食品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消费基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食品烟酒:累计值(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食醋企业先后提价,高中低产品结构逐步形成,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改善。 由于食醋行业技术门槛较低,作坊式小企业占比高达 70%,区域性醋企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区域品牌常年打“价格战”, 食醋产业鱼龙混杂,低成本的配置醋横行市场,将产业的整体价值拉低。

    在整体消费升级的态势下,消费者逐渐从“配置醋”向“酿造醋”转移,食醋品牌逐步建立,优质产品获得消费者信赖。 酿造醋的各项生产成本本身就比较高,相应的,其产品价格会有所提升,但这种由产品品质提升带动的产品升级,将对食醋产业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龙头企业开始收获行业红利。

    2016 年 6 月,恒顺醋业上调经典醋系列共 19 个单品的产品价格,几乎覆盖了其全线产品,不同产品出厂价调整幅度从 5%到 15%不等,平均提升幅度为 9%。 2017 年恒顺高端醋产品销售 2.1 亿元, 约占醋类销售额的 21.26%。

    食醋产品结构改善与消费升级,为食醋品类的扩大提供空间和支持。 食醋消费具有很大的衍生性,不仅限于调味品,还可以作为保健食品、 饮料、 美容等,未来中国食醋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不同的风味和功能来看,醋可以分为烹调型、佐餐型、保健型和饮料型等系列。尤其是保健型和饮料型醋,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目前在国内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前景看好。 具有资金规模优势、产品研发能力、成熟销售渠道的品牌企业能够通过产品类别扩展,获得超出小企业的竞争优势。 可以预见,食醋行业将出现一波自上下并进的行业整合,龙头企业建立足够品牌知名度,逐步聚拢小型醋企消费者,另一方面,企业资金、成本、技术、食品安全等行业门槛的逐步提高,迫使小型企业出清,腾出市场空间。

醋的分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随着行业集中度提高与渠道拓宽, 未来销售量预计增多

    行业集中度来看, 前面已经提及,目前食醋行业 CR5 不足 15%,远低于日本与德国的60%-80%,未来还有极为广阔的提升空间。中国调味品行业竞争格局较为稳定,短时间内行业龙头难以发生变化,行业“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明显。因此,无论是从可能性还是可行性来说,未来食醋行业集中度都应趋于不断提高。

    从 2017 年 4 月与 2018 年 4 月食醋行业全网销售额及各品类销售额来看, 20 元以下低端产品销售额占比略有上升,而 20 元-50 元中高端产品销售额占比略有下降。

2017 年 4 月与 2018 年 4 月食醋制品各价格区间销售额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 年恒顺醋业与海天味业、中炬高新预测 PE 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5、渠道建设决定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

    点状分布,品类稀少,都为区域性企业。 中国食醋业主要以内资品牌为主, 呈现点状分布的格局,品牌主要有:江苏恒顺、山西水塔、山西紫林、北京龙门、四川保宁、天津天立、河北珍极、上海宝鼎、山东玉兔、青岛灯塔等,区域性品牌各霸一方,觊觎全国。外资日本味滋康控股北京龙门和田宽食品有限公司,但并未形成醋业有影响力的品牌。市场渠道分布不均匀,渠道建设决定企业长期增长潜力。 食醋区域化口味差异较大、地方特色食醋产品较多,华东五省以镇江香醋为主,占有率达到 70%;山西陈醋覆盖全国 18个省份,是全国市场消费认知度最高的品牌,其中主要品牌山西水塔的主战场集中在东三省和湖北,山西紫林的主战场是河南、山东,其他地域性品牌因其规模小、受众人群少、未形成品牌优势。 其中, 紫林醋业 17 年上半年在华北、 华中、华东地区的销售收入占总营收超过 85%,恒顺醋业 17 年在华东地区销售收入占总营收近 50%,在华北、西部地区销售收入仅占总营收的 13.77%。 随着物流运输的拓展、食醋营销网络的完善和全国性布局、餐饮业的全国性发展以及品牌优势企业的持续营销,食醋产品的区域性特征趋于减弱, 在销售网络上均已突破了单一的地区限制,逐步向全国性醋企发展。

中国食醋品牌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食醋业未来发展:如何突破发展窘境

    食醋是我国传统调味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传统食醋产业面临同质化严重、整体竞争力弱的难题

    1、产量全球之首 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我国饮食讲究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传统的食醋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限于调味品产业整体发展的历史背景,我国食醋产业面临大而不强,增速缓慢的窘境。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食醋产量达421.5万吨,居世界首位,但是年均增长速度仅为2%~3%。

    大而不强主要体现在我国食醋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我国食醋行业中前5大企业在全行业所占市场份额不足20%,而在日本和德国的食醋行业中,前5大企业在全行业所占市场份额达60%以上。此外,根据2016年中国调味品协会不同产能级食醋企业数统计结果,食醋企业中数量占比最多的为年产量规模1万吨~5万吨的企业,其次为年产量规模5万吨~10万吨以及1万吨以下的企业。

    中国调味品协会副秘书长李岩认为,“大而不强”还表现在区域性品牌各占一方,全国尚未形成有绝对影响力的食醋企业。以2017年主营收入高达15亿元的江苏恒顺醋业为例,其销售范围也仅以华东地区为主。

    “产品普遍售价较低、利润较薄,高端产品少,也是我国食醋业的发展瓶颈之一。”张偲介绍,号称“12年陈”的意大利摩德纳传统香脂醋每百毫升售价合人民币650元~850元,“25年陈”每百毫升售价合人民币1000元~1200元,而国内虽也有高价食醋,但整体价格与之相去甚远。记者调查发现,在天猫恒顺醋业官方旗舰店,一瓶580毫升的“6年陈”香醋售价仅为32元。

    “与国际食醋行业相比,我国食醋行业在高端产品层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业内专家表示,应增加食醋产品品类,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营养健康需求。

    2、力求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跨越发展

    作为传统酿造产业,食醋行业如何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提升竞争力?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食醋行业应在减盐、原料天然及产品健康的基础上,实现产业与生命科学交叉,与科技深度对接,实现产业的整体跨越。

    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食醋行业在酿造机理和安全领域的探索方兴未艾。2017年“优势酿造食品微生物群落功能调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和“极端海洋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应用”两项课题,被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由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等共同研发的“优势酿造食品微生物群落功能调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构建了优势酿造食品微生物群落功能分子代谢调控技术,并成功应用于食醋生产,实现食醋品质和价值的提升;由江南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共同研发的“极端海洋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应用”项目,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出高产淀粉酶菌株和高产蛋白酶菌株,大大提高了食醋生产的出醋率、风味特性和营养性。
此外,“食醋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基于物联网的镇江香醋固态分层发酵智能化装备研发”获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立项。

    在持续开展科技创新的同时,相关产业界也在努力开发高端产品。张偲建议,我国应尊重和继承传统工艺,学习和借鉴国外知名食醋品牌发展经验。例如,意大利传统香脂醋的生产商成立了摩德纳传统香脂醋联盟,负责香脂醋的宣传推广和生产规范化。其相关规范强调,酿造和陈化必须使用传统工艺,陈化时间不得少于12年,对产品进行统一的质量控制、检测和认证等。

    3、实现智能制造 满足差异化需求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庞国芳看来,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制造正是产业界与学科交叉融合的直观体现。

    我国《国家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将生物技术列为前沿技术,生物技术产业也被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酵工程是工业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食醋为代表的发酵工程未来的发展,就是要建立"基因读取、编辑、设计合成+微生物功能预测、再造、调控""在线检测和智能监测+过程微型化、可视化、连续化""车间制造+资源计划+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发酵智能化与装备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坚认为,应用生物技术知识和方法,构建生物过程数据库,结合机器识别、深度学习等智能化技术,即为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发酵工业智能化。

    食醋业智能制造亟待加速。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张玉宏指出,我国传统食醋行业正在抢抓“互联网+”机遇,今后应加快传统食醋产业技术装备、工艺水平向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创新发展的步伐。

    “真正的智能制造,是基于大数据的创新驱动,而非单纯的"机械手+传感器"。”恒顺集团总经理聂旭东解释道,以基于固态分层发酵制醋工艺生产为例,实现装备智能化不仅能优化菌种筛选,还能进行相关机理研究以及自动化作业。比如,以前必须人工进行翻醅,现在翻醅的时机、温度均可通过数据的积累找出最佳节点,实现自动化。“以前一条灌装线需要二十余个工人,实现智能化后只需十余个工人;以前一条灌装线一小时的产量为1万余瓶,实现智能化后增加到2.4万瓶。”聂旭东介绍。

    智能制造能提高生产效率,也能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智能制造基于大量数据分析,对产品的品质、包装材质、消费者需求以及消费者购买场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判定。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食醋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食醋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食醋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共十三章,包含2023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分析,2024-2030年中国食醋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024-2030年中国食醋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