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人数、传播途径及预防调护【图】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该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有本病散发或流行。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经皮肤和黏膜接触含钩端螺旋体的疫水而感染。主要临床特征早期为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为各脏器损害和功能障碍,后期为各种变态性反应后发症,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肺弥漫性出血,危及生命。

    一、钩端螺旋体病传播源及传播途径

    1、传染源

    钩端螺旋体的动物宿主相当广泛,在我国证实有80多种动物,鼠类和猪是主要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鼠类以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和黄毛鼠为最重要,是我国南方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鼠感染钩端螺旋体后带菌率高,带菌时间长,甚至终生带菌,由尿排出钩端螺旋体污染水、土壤及食物。鼠类所带菌群主要为黄疸出血群,其次为波摩那群、犬群和流感伤寒群。猪是我国北方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猪带菌率高,排菌时间长和排菌量大,与人接触密切,易引起洪水型或雨水型流行。猪带钩端螺旋体主要是波摩那群,其次是犬群和黄疸出血群。犬的带菌率也较高,由于犬的活动范围大,因而污染面广,是造成雨水型流行的重要传染源。犬带钩端螺旋体主要是犬群,其毒力较低,所致钩端螺旋体病较轻。牛、羊、马等亦能长期带菌,但其传染源作用远不如猪和犬重要。人带菌时间短,排菌量小,人尿为酸性不宜钩端螺旋体生存,故一般认为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2、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病原体是主要的途径,带钩端螺旋体动物排尿污染周围环境,人与环境中污染的水接触是本病的主要感染方式。皮肤,尤其是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是钩端螺旋体最主要入侵途径。在饲养或屠宰家畜过程中,可因接触病畜或带菌牲畜的排泄物、血液和脏器等而受感染。亦有个别经鼠、犬咬伤,护理患者,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的报道。经食物传播吃了被鼠尿污染的食物和水,经口腔和食管黏膜而感染。

    3、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本病分布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较为严重。我国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外,其他地区均有本病散发或流行,尤以西南和南方各省多见。

    (2)季节分布:主要流行于夏、秋季,6~10月发病最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3)年龄、性别及职业分布:青壮年为主,男性高于女性。疫区儿童亦易感染。多发生于农民、渔民、屠宰工人、野外工作者和矿工等。

    (4)流行形式:主要为三个类型:稻田型,雨水型,洪水型。

    二、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及死亡人数

    2018年1-6月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为45例,无病人死亡;2017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为201例,相比2011-2016年,2017年钩端螺旋体病发病人数大幅减少。

2011-2018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及死亡数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智研咨询整理

2017-2018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数及死亡数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智研咨询整理

2015-2017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医药外包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钩端螺旋体病预防调护

    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灭鼠管理好猪、犬和预防接种是控制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和减少发病的关键。

    1、控制传染源

    (1)灭鼠:鼠类是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储存宿主,疫区应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办法尽力消灭田间鼠类,同时也要消灭家舍鼠类。

    (2)猪的管理:开展圈猪积肥,不让畜尿粪直接流入附近的水沟、池塘、稻田;防止雨水冲刷;加强检疫;畜用钩端螺旋体疫苗预防注射等。

    (3)犬的管理:消灭野犬,拴养家犬,进行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

    (1)改造疫源地:开沟排水,消除死水,在许可的情况下,收割水稻前1周放干田中积水。兴修水利,防止洪水泛滥。

    (2)环境卫生和消毒:牲畜饲养场所、屠宰场等应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3)注意防护:流行地区、流行季节,人们不要在池沼或水沟中捕鱼、游泳、嬉戏,减少不必要的疫水接触。工作需要时,可穿长筒橡皮靴,戴胶皮手套。

    3、保护易感人群

    (1)预防接种:在常年流行地区采用多价钩端螺旋体菌苗接种,目前常用的钩端螺旋体疫苗是一种灭活全菌疫苗。对易感人群在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前1个月完成菌苗接种,一般是4月底或5月初。接种后1个月左右产生免疫力,该免疫力可保持1年左右。

    (2)药物预防:对进入疫区短期工作的高危人群,可服用多西环素预防。对高度怀疑已受钩端螺旋体感染但尚无明显症状者,可肌内注射青霉素。

本文采编:CY306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