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之重器大而不强,亟待引入信息技术提高效率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6 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达 21.62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9%以上,与 2012 年相比增长 34%。过去五年来,国内制造业总产值以年均 6%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
2016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达21.62万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此外,中国制造业逐渐增强其海外影响力。早在 2010 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就占比 19.8%,超过美国的 19.4%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15 年中国制造业于世界占比已达 22%,稳居世界第一位置。随着我国经济和科研综合国力的增强,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中国制造将在世界舞台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然而当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情况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核心技术缺乏,80%以上高端技术依靠从国外进口;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低下;劳动生产率较低。根据数据,2010 年美国制造业总产值仅仅比中国低 0.4%,中国制造业从业人数为 11444.5 万人,而美国制造业只雇佣了 1150 万名工人,约为中国的十分之一。生产、运营等各环节上我国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造成大量人力与财力资源的耗费。
世界及部分经济体单位劳动产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与其他产业相比,工业企业整体信息化也是处于落后水平。数据显示 2016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 1247.3亿元,约为全球工业软件总产值 3530亿美元的5%,远低于中国制造业19.8%的全球占比,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工业软件研制中,90%以上都采用了国外大型软件,中国的工业信息化正在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2016年全球工业软件规模共3530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中国工业软件规模1247.3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劳动红利不再,人力成本倒逼制造业升级
我国制造业总产值的上升伴随着制造业人力成本的迅速提高。近年来,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人均工资水平也日渐提高。2011-2015 年间,制造业城镇单位平均工资从人均 36665元/年上涨到人均 55324 元/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8.58%,略高于城镇单位平均工资增长率8.21%,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产值的复合增长率 5.96%,快速上升的制造业成本倒逼行业升级。
制造业平均工资以超越行业总产值的速度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中小企业数量多,云技术解决成本痛点
与此同时我国工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数量众多。根据报告,截至 2015 年末,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 36.5 万户,比 2014 年末增加 1.3 万户企业。其中,中型企业 5.5 万户,占比为 15.2%;小型企业 30.9 万户,占比为 84.8%。无论是从数量和体量上看,我国的中小型工业企业都是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工业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协同生产催生“服务上云”需求
近年来,国内工业企业协同化的生产需求逐渐提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近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启动,结合物料、劳务成本等考虑,越来越多工业企业前往海外投资设厂。2015年,我国制造业实现对外投资 199.9 万美元。同比增长超过 100%;2016年,非金融类企业实现对外投资 1701亿美元,是 2012 年数额(772.2 亿美元)的一倍以上,对外投资的非金融类企业数量达7961家,比往年增加 21.88%。
我国制造业海外投资迅速增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制造业海外投资迅速增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云计算技术能够很好的满足协同生产的需求,资源与数据被储存于云端,按需取用,按需领取。传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受硬件设施所累,如需实现协同生产则需要建设VPN通道等连接手段,增加额外的负担与安全支出。工业云能连通海内外的工厂信息、数据、资源,甚至设备,使得系统内的工厂车间和管理分支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协同生产。


2023-2029年中国3C制造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3-2029年中国3C制造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共十五章,包含2023-2029年中国3C制造行业投资前景,2023-2029年中国3C制造业企业投资战略与客户策略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