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通信行业运行状况分析及2018年发展目标预测【图】

    一、电信业务总量大幅增长

    1、电信业务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2017 年1-11 月,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4185 亿元,同比增长72.2%。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1644 亿元,同比增长6.5%。相比2016 年,今年以来的增长保持稳步攀升,符合一直以来的预期。

2009-2017 年1-11 月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变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通信大数据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从2017 年营业收入看,电信业务止住自2011 年以来增速下滑的趋势,一举超过到2014 年的增速,并且整体业务规模将超过2013 年的峰值,创出新高。分析营业收入的内部结构的变化和业务的盈利模式的转变以及运营商建网提速导致业务持续增长并创出历史新高的主要因素。随着移动宽带网络建成和数据业务成为主流基础因素,预计2018 年以后运营业务互联网化演进将在电信运营业务中进一步深化和融合。

    2、固定通信业务收入占比保持稳定

    1-11 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实现移动通信业务收入8383 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固定通信业务收入3261 亿元,同比增长8.3%。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2%。1-11 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1811 亿元,同比增长9.2%。完成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5023 亿元,同比增长26.6%。

2016 年电信业务收入结构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2017 年1-11 月电信业务收入结构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二、移动用户数突破新高

    1、4G 用户渗透率持续提升

    移动用户持续增长,突破14 亿整数关口。11 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4.1 亿户,今年以来累计净增8827 万户。移动宽带用户(即3G 和4G用户)总数达11.1 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8.9%。其中,4G 用户渗透率提高的主因是运营商宽带业务导向2G 和3G 用户向4G 用户迁移,以及4G 网络体验度大幅提升的促进。

2009-2017 年1-11 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从用户人数上看,已经达到历史新高,但是由于人口基数的限制,用户增长的天花一直存在,后面的增速将逐步放缓。未来预计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增长将会停留在14.5 亿户左右,单纯的人工使用的数量外延式提升空间不断收窄,且在5G 网络建设之前,结构方面的调整也趋于稳定。另一方面,预计未来运营商用户数出现大规模增长点将会以物联网节点的形式出现,届时企业用户数与个体所携带的高性能智能终端数将呈现指数级增长而突破现有用户数的天花板。这个突破点很大希望在2018 年随着物联网芯片与模组产业成熟、运营商大规模建网以及垂直应用的爆发而得以实现。

    2、固话流失率年内加速,宽带用户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1146.1 万户,跌破2 亿户,只有1.95 亿户,同比下降7.69%。其中农村固定电话用户退网速度有所减缓,而城市固定电话用户退网速度大大增加,使得固定电话退网速度加速下滑。这是由于农村的经济结构和人员结构基本保持稳定,固网变移动的过程已经接近尾声,而城市中随着宽带移动网络成熟,以及移动支付等生活习惯培育加快了固定用户加快转化为移动用户,预计2017 年固定电话数将持续减少,但下降速度有所放缓,减少的区域仍集中在城市区域。

2009-2017 年1-11 月我国固定电话用户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截止到11 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3.46 亿户。5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2.31 亿户,占总用户数的66.9%,100Mbps 及以上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达1.2亿,。光纤接入(FTTH/O) 用户总数达2.89 亿户,比上年末净增6173 万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83.6%。 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保持两位数,IPTV 用户净增超三千万。11 月末,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2.5 亿户,同比增长16.6%。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11.6 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为82.1%。互联网宽带用户快速增长是“宽带中国”战略的加速推进的成果。光纤接入普及继续推动IPTV 业务发展,IPTV 用户总数1.18 亿户。

2009-2017 年1-11 月我国互联网宽带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2013-2017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我国宽带用户结构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3、移动电话通话量降幅同比扩大

    1-11 月,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2.46 万亿分钟,同比下降4.4%;全国固定本地电话通话时长完成1405 亿分钟,同比下降18.5%。。受今年移动宽带移动用户快速增长、流量套餐资费下调等刺激,流量消费持续高增长。11 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2.39G,比去年同期增长150.9%,继续创出历史新高。

我国手机上网用户和对移动电话用户渗透率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三、互联网业务保持高增长

    在宽带中国战略和宽带接入市场开放试点等政策的推进下,民营资本持续进入宽带接入市场扩大投资,用户数量稳步增长。截止10月末,互联网企业共发展宽带接入用户4365万户,同比增长42.6%,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8.1%,互联网接入业务收入158.3亿元,同比下降34.8%。

2016~2017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2016~2017互联网接入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移动宽带网络的互联网应用中,游戏类应用仍然占较大优势,应用数量超119万款;而生活服务和电子商务类分列二、三位,应用规模分别为52.4万款和41.5万款;第四位的是规模达32.3万款的办公学习类。在市场热点类应用当中,以物流企业应用、货运运输服务应用和具有自有物流服务能力的电子商城为代表的智慧物流类应用数量超过14300款;而提供二维码扫码、转账等金融支付功能的网络支付类应用数量则超过10000款。在下载总量中,游戏类应用(1665亿次)、系统工具类应用(1502亿次)和影音播放类应用(1046亿次)位于整体前三位。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在宽带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极大的丰富,而且前几位的应用都是基于流量的,对于流量经营也是一种相互促进。此块市场目前虽然主要由BAT类企业主导,但是随着通信企业的外延式拓展,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打通加强协同效应,互联网应用必然也是通信领域涉及的领域。看好凭借入口优势的设备企业拓展互联网应用市场的势头。

    四、中国通信行业2018年发展趋势分析

    1、中国通信行业2018年发展目标预测

    工信部2018年的工作重点是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做好电信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电信行业的主要预期目标:电信业务总量、互联网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50%、30%和13%左右。

    通信市场基于今年宽带用户的稳步攀升,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用户数基本保持小幅攀升的格局, 4G用户占比也是逐月提高。增速方面,三家运营商都显现出下降趋势,一方面由于4G逐渐进入平稳发展期,另一方面由于用户天花板效应,4G用户占比突破50%以后,将会迅速减速。3家运营商移动宽带用户规模中,中移动在宽带用户群体中占据绝对优势,而电信与联通紧随其后。随着多种移动互联网应用普及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网速、带宽、流量以及功能强大的智能终端将是未来运营商网络针对客户所要提升体验度的关键点。这些体验度将大大提升用户的粘性,促使现有业务量与营业收入的稳步增长。在18年,看到运营商将轰轰烈烈的推销各自网络的优势与自身特色服务。

    中国电信: 2016年年底,中国电信首提“生态圈”概念,并明确在“十三五”阶段,中国电信将与产业链共创智能连接、智慧家庭、互联网金融、新兴ICT、物联网五大业务生态圈。在这一战略引领下,2017年,中国电信五大生态圈同步精进,并收割了头茬果实:智能连接生态快速扩张,智慧家庭生态基础巩固,新兴ICT生态势头良好,物联网生态已具雏形,互联网金融生态发展加速。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FDD 4G、光纤宽带、IPTV和固定电话运营商。中国电信定调2018全年工作思路:将“加快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步伐”作为长期任务。可以看出,2018年将是中国电信转型升级持续深化的关键一年,要加快加深耕作生态圈的建设,实现一个新的突破。

    中国移动:物联网是一个蕴含着百亿连接、万亿规模的新市场,中国电信看到了潜力,中国联通也看到了,中国移动更看到了。因此,一年前,中国移动把握技术演进趋势和万物互联时代特征,制定了面向未来的“大连接”发展战略,并宣称“在现有十亿级人与人连接服务的基础上,推动连接对象从个人向家庭、企业以及万物互联扩展,力争到2020年连接数量较2015年‘翻一番’,实现从8.6亿的客户翻一番到17.5亿的连接规模”。伴随5G带来的机会,预计到2020年,国内包括网络、硬件平台和业务在内的万物互联市场将达到一万亿,到2025年,全球将在交通、健康、金融等九大行业创造过十万亿美元的新增市场规模。这一巨大蛋糕,必然推动中国移动坚定不移地把深化实施“大连接”战略进行下去。

    中国联通:2017年,作为国企改革的开拓年,中国联通打响了央企集团层面“混改”第一枪,作为第一家央企集团层面的“混改”试点,联通发布混改方案,拟向包括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在内的战略股东非公开发行不超过约90.37亿股股份,募集资金不超过约617.25亿元。联通混改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引来了大量资金,实现了骨干员工和联通利益的捆绑,并对机构臃肿的问题进行了削减,优化了子公司。对于一直处于通信“老三”位置的中国联通来说,虽然有BAT巨头参与“混改”,但真正进入市场化运营,必须打破原有的机制体制,这一过程会相当艰难。可以预见,2018年包括中国联通在内的国企“混改”将持续升温,并全面加速向纵深推进。但是对于中国联通来说,“混改”,与其说是一场攻坚战,倒更像一场持久战 。

    虚拟运营商: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表示,虚拟运营商试点期已满,正式商用政策正在制定流程中,预计不久2018年出台。经历了4年试用的移动转售企业来说,是即将获得身份的新时机。不过随着虚拟运营商即将迎来正式商用,对于一部分仍然没有找到自己定位的虚商来说,在受到传统运营商和大的虚商双重挤压下,行业洗牌不可避免,整体市场格局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018年在整个电信行业周期看,仍然属于投资低谷期,大的格局将延续2017年,但是在行业深层次中仍有一股力量在按照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节奏一步步推进,行业内求变求新的动力一直是不间断、不停顿的,最终将在未来5G时代的到来后实现重大跳跃。

    2、2018年通信行业关注热点

    1)、5G标准出台开启新阶段

    随着2020年5G商用,预计中国5G连接数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增加,到2025年将达到4.28亿。但相比于4G发展,5G的普及将会相对较慢,因为 5G网络初期主要作为热点技术来部署,以补充现网容量,运营商将根据需求来进行网络部署。另一方面5G终端价格只有在规模效应的出现的情况下才会显著下降,而5G终端的硬件性能要求更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下降到可以普及的程度。市场竞争也会对5G发展速度产生影响,对终端的补贴将从4G转移到5G,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5G时代可能会更加积极地从市场领先者手中争夺市场份额。

    目前3GPP制定的5G NR首发版在RAN第78次全会中正式冻结并发布。首发版是5G空口技术的基本功能包,应用于仅支持依托LTE的双连接非独立部署的场景。该版本在需求、设计、架构、频段、天线五方面制定了新规范,已经成为5G新空口标准。版本有利于推动部分运营商在2019年实现5G新空口的大规模试验和部署,如韩国电信(KT)和SKT,而中国和日本的运营商计划2020年进行5G商用。

    GSMA强调了5G需要解决或管理的五个主要风险和挑战包括: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有效控制部署5G的成本并确定新的收入增长机会;充足的、全球一致的频谱资源;4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进;避免标准碎片化;以及适应5G发展的监管政策。而商业模式创新和初期的收入增长仍然是主要挑战,主要因为缺乏可用的内容和应用,以及设备成本过高和可用性差。而企业市场的商业模式和收入机会还是需要依赖于更广泛的网络部署和5G生态系统的更高成熟度。

    5G商用时将出现各种类型的终端, OEM厂商也会积极地将终端推向市场,以便支持首先部署的5G网络。但是相比于更加成熟的4G终端市场,初期5G终端款式有限。随着规模效应的显现,5G终端的价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特别是中国的OEM厂商将在推动这一趋势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然而,从中短期来看,考虑到硬件需要支持更高的速率, 5G终端的价格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下降到与4G终端一个水平。

    对于5G网络的用户,预计增长不如4G普及速度快,主要由于5G网络初期主要作为热点技术来部署,以补充现网容量,运营商将根据需求来进行网络部署,速度的低于4G时代。由于终端采用的新器件单价高,运营商对于5G终端的补贴将高于4G终端,短期内不会大规模的对5G终端进行补贴。

5G网络商用后的用户增长预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2)、5G的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

    目前国内手机平均每月数据消费量从2015年的0.75GB增长到2017年底的2.39 GB,宽带移动用户同期由3.12亿增加到11.1亿,这个增长速度显示出未来移动宽带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早期5G部署将在人口稠密的业务热点区域使用小基站技术,以继续提供高速移动宽带服务的容量和高速率及低时延。

    虽然5G的一些应用对终端设备的形态有新的要求,但智能手机仍将是5G启动商用时的主要终端类型。GSMA Intelligence预测,到2020年,全球移动连接中有三分之二的移动连接将是智能手机,而中国的这一数字接近四分之三,目前这两个数字分别是53%和71%。与支持LTE的智能手机逐步普及的过程类似,2025年之前5G智能手机普及率将会进一步增加。为了充分发挥5G新增的网络性能并从中获得竞争优势,终端制造商将采用4K(甚至8K)显示屏用于支持AR需求,同时也增加的其他硬件包括附加的摄像头和传感器来生成房间和空间的3D地图。5G普及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营商针对5G终端的补贴。商用时5G终端的定价也将在很大程度上由支持的芯片和射频模块的可用性决定。目前5G终端芯片的开发进展顺利,例如Qualcomm宣布基于其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个5G数据实现连接。同时还预展了其首款5G智能手机参考设计,为2019年即将到来的5G智能手机和网络做准备。

    eMBB的另一应用场景是固定无线接入,这是美国运营商如AT&T和Verizon的5G战略的关键要素。这两家运营商都对视频内容制作者进行投资,并将使用固定无线接入5G来补充其现有的光纤到户(FTTH)网络的不足。不过,这并不是中国运营商的主要关注点,因为在中国FTTH已经广泛推广。但是在FTTH可用性低于城市的农村地区,仍然有可能使用固定5G作为家庭的宽带接入。

    5G新空口将提供超过4G的很多增强性能,包括高速率、低时延和高可靠性,这使得运营商可以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各类需求。随着运营商5G网络覆盖的逐步提升,5G网络将实现核心网虚拟化、边缘计算和灵活的IT业务流程管理,从而为企业提供基于网络切片的差异化网络服务。通过这些服务,运营商将能够复制固定宽带企业市场业务的商业模式,根据不同的服务级别协议(SLA)向企业提供网络服务。运营商需要建立企业-企业(B2B)、企业-政府(B2G)和企业-企业-消费者(B2B2C)的商业模式。运营商能够通过围绕网络速度、可靠性和覆盖等因素构建SLA,提供差异化服务,满足企业各种需求。

    移动运营商为5G业务(如8K视频、VR或基于云的AI)额外收费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求和内容,并且可能会超越传统网络服务商的模式。虽然一些运营商可能在5G初期是内容或云计算提供商的角色,但鉴于5G早期部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容量并提供可靠的高速移动宽带业务(特别是在主要商业区域),预计大多数公司初期主要通过强调相比于4G的速率和容量优势来推销5G就像网络从3G升级到4G时运营商所做的那样。这种做法将限制运营商在B2C市场,以高于4G的价格为5G进行差异化定价,尽管运营商也可以通过捆绑更大的数据包提高ARPU值。一种可能性是,运营商将根据商定的QoS等级进行市场推广,使用网络切片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速率和时延方面提供有保证的服务性能,并进行相应的定价。这样的基于业务的差异化定价可能吸引VR游戏和沉浸式娱乐业务的用户,对这类业务而言,连续的低时延连接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可能成为对这类业务进行专门定价的基础。除此之外,很难看到5G能从目前个人消费群体中获得增长投资回报率(ROI)的其他机会,尤其是如果运营商继续采用以前的不限流量的资费方式,这种情况已经在美国市场出现过。

    5G网络大规模使用将最先在企业网市场。企业市场将给运营商带来收入增加的最大机会。各地的运营商都普遍地关注5G能够带来价值的一些重要垂直行业市场。这些行业市场包括汽车与运输、物流、能源、公共设施监测、安全、金融、医疗保健、工业和农业等。这些的新业务需求以及行业突破要实现只有基于5G网络的建成,因为5G提供一些超越现有网络的增强性能,包括高速率、低时延和高可靠性。随着运营商5G网络覆盖的逐步提升,5G网络将实现核心网虚拟化、边缘计算和灵活的IT业务流程管理,从而为企业提供基于网络切片的差异化网络服务。这些新能力将使运营商突破传统的网络连接的商业模式,扩展其运营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通过网络切片可以提供分层的网络质量,据此提高服务定价,同时维护多等级的QoS将需要部署更复杂的控制平台和冗余措施,以此带动设备厂商的新产品新服务的提供。

5G 时代运营商的收入来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中国的运营商正在积极地与生态系统参与者合作,并与垂直行业用户交流以确定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例如,2016 年2 月,中国移动建立了5G 联合创新中心, 直接与互联网用户和垂直行业合作,该中心将重点开拓通信服务、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云机器人和VR / AR 等领域的市场机会。另外中国三家运营商都计划协助开发雄安新区,使其成为“绿色智慧城市与创新发展先行区”。作为该项工作的一部分,他们计划在该地区进行5G 试验,中国电信提出将与竞争对手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以促进5G 网络建设。汽车行业正在向无人驾驶汽车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普遍认为能够从5G 优越的性能中获益的行业,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运营商将其作为早期垂直市场的切入点。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力争通过开展试点基于5G 的车联网示范推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以及其他互联网和内容公司积极布局自动驾驶、社交娱乐、云服务和汽车系统等方面,有的企业已经推出了提供服务的明确时间表。

    2)、 5G 网络建设的投资点

    中国4G 投资周期已经持续了大约四年,呈现一种典型的前高后低特征。而对5G投资将相比于4G 将更加平缓和持久,大概将从2018 年持续到2025 年。关注5G 部署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投资在小基站、新天线和主设备,以及使用光纤回传进行传输升级(高达10Gbps),以支持低于1ms 的时延要求。未来5G 网络建设,将会采用独立建网和融合建网。独立建网将全部采用5G 新设备包括新基站、回程链路和核心网,而融合建网是在现有4G 网络中部署5G 小基站,局部提升网络性能。显而易见,独立建网可以使得5G 业务独立运行,避免了与现有网络的互操作等问题,明显提升全网性能,对于5G 普及和提升服务质量具有

    重要意义,但是在建设初期成本相对较高;而融合建网能够更快地将5G 推向市场,适合局部热点区域部署,建设成本大幅缩减。不过根据目前运营商资本开支规划,大概率是采用融合建网的模式,在已有LTE基础设施上整合一个5G网络将有利于初期部署,使得运营商具有在特定地区建设网络的灵活性,以支持初期的5G商用服务,同时减少资本支出负担。这样5G和LTE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共存。 2020年5G商用之前,中国移动运营商计划在2017-2019年进行5G试验网测试。目前已经完成了5G的两轮测试,正在准备第三轮测试,计划2018年在数个城市,每城市建大约20个站点进行规模试验; 2019年,继续扩大试验网规模; 2020年实现商用,建设超过1万个5G基站。中国联通计划2020年商用前建设约1000个站。此期间的5G网络主要是用于流量分流,以应对高带宽业务增加带来的移动数据流量的增加以及弥补4G的容量接近饱和,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低时延业务需求。

    2、物联网已经进入全面爆发阶段

    2)、 物联网的市场概况

    自从2009年中国提出“感知中国”,迎来了物联网发展的第一波起,2011年至2015年,智慧城市和可穿戴设备等为主的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第二波。而2016年NBIoT标准被运营商标准体系采纳,从而引发物联网的第三次浪潮,且一直在不断升温。由于前期物联网存在技术碎片化、网络碎片化、产业碎片化、应用碎片化的问题,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发展。但是随着运营商的切入与引领,可以预见的是以运营商为主体大规模布设物联网将会带动传感器、处理器和网络技术成本迅速降低,从而推动将推动了物联网应用快速的普及。预计到2020年,包括移动设备、停车收费表、恒温器、心脏监视器、道路、汽车和很多其他类型的物体和设备在内的500亿的“物品”都将联网构成物联网,中国市场的连接数有望突破100亿。未来十年物联网技术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多达数万亿美元。

    目前物联网是基于通信网络的物联网技术体系,主要有NB-IoT和eMTC两种技术,分别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具有互补性。NB-IoT侧重在低成本、广覆盖和长续航,而eMTC满足语音通话、中带宽速率、移动性的物联网应用需求。NB-IoT和eMTC面向了5G的海量连接场景,是未来走向5G物联网的基础。其中NB-IoT以其低功耗、低成本,大覆盖、大连接特性,既克服了传统物联网技术碎片化、局部应用、难以规模应用的缺点,又解决了传统移动3G/4G技术用于物联网功耗大、成本高、系统容量限制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2017年11月,

    中国、韩国、欧洲等24张NB-IoT网络商用,中国市场占90%,芯片规模达数百万,预计2018年将超过千万级、甚至亿级。网络方面,中国电信全网支持,中国移动全网采购,中国联通紧随其后;芯片方面,华为为主,高通、中兴、联发科等陆续进入市场;模组方面,中小企业为主,价格从近200元降至25元;平台方面,三大运营商、华为等着力打造NB-IoT平台,聚集产业链。当前,NB-IoT应用聚焦智慧城市,“地方政府引领,平台+应用”推进NB-IoT应用规模化起步。2017年预计上线连接NB-IoT终端数十万,预计2018年将出现百万级的应用,包括水电表、燃气、停车、路灯等大规模发展,助力NB-IoT国际标准完善。

    物联网将在五年内实现14.4%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021成为1兆1000亿美元的市场,2017-2021年平均复合年增率,其中2018年全球对物联网的支出将达到7725亿美元,比2017的收入增长14.6%。其中硬件将占主要投资,主要集中模块和传感器,以及在基础设施和安全方面。而服务软件平台将成为第二大投资方向,也是增长最快的技术领域,其年复合增长率为16.1%。在具体应用领域,制造业将是18年物联网支出的主导产业,预计投资1890亿美元;运输业达到850亿美元、公用事业将达到730亿美元。其中,在运输方面,三分之二的物联网支出将用于货运监控,其次是车队管理。而公用事业行业的物联网支出将主要由电力、燃气和水的智能电网主导。另外智能家电将在五年预测期内实现强劲的消费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21%。

物联网市场应用占有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3、工业物联网

    物联网在工业的应用,是物联网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战略规划,“中国智造”已经成为未来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而工业物联网正是实现“中国智造”的基础。

    工业物联网是一种:数字时代先进生产模式,通过将感知技术、通信技术、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技术,运用到生产、配料、仓储等所有阶段,实现生产及控制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最终实现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阶段。同时,通过云服务平台,面向工业客户,融合云计算、大数据能力,助力传统工业企业转型。

    2016年我国工业物联网规模达到1896亿元,在整体物联网产业中的占比约为18%。预计在政策推动以及应用需求带动下,到2020年,工业物联网在整体物联网产业中的占比将达到25%,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

中国工业物联网产业规模与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工业物联网是一个多元化整合、不同元素之间相互探索的平台,能够将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器、控制器、数控机床等生产设备连接起来。随着工业物联网的发展,连入工业物联网的智能设备将日趋多元化,网络互连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能够输送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此外,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倾向于在数据源头处理数据的边缘计算不需要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更加适合数据的实时和智能化处理,因此更加安全、快捷、易于管理,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工业物联网是集合了硬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提供商、解决方案搭建商的产业生态系统。在此生态系统中,相关公司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竞争环境灵活响应,利用互相连接的产品和客户,通过合作,使整个价值链的所有参与者都从中受益。工业物联网不仅能够实现设备的互联,还能够通过优化产品类型、维护客户关系为企业服务。目前工业企业所获得的产品和客户的信息量远少于资产和设备的信息量,因此工业物联网应用可以极大的提升开发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或提升现有客户关系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传感器关键技术、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物联网共性技术方面滞后于欧美日,无法为我国的工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随着工业物联网的推广,数以亿计的设备将产生海量的数据,与此同时,数据暴露的可能性也将持续增大,将威胁工业系统的生产和应用过程。对一些中小型工业企业来说,传统的系统集成、定制开发的理念无法应用到中小型企业中,工业物联网建设成本过高,使得大企业的成功模式无法在小企业复制,导致我国工业物联网应用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不过随着NB-IOT,eMTC等物联网技术的推进,以及在5G网络的应用场景中,工业物联网才可以具备快速发展的空间。传感器识别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感知节点及终端服务、业务支撑及智能处理技术等都是助力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目前国内主要工业物联网企业分为三个领域:设备制造商、平台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其中设备制造商主要有汉威电子、上海贝岭、埃斯顿和达华智能等;平台供应商主要有沈阳机床、用友网络和海尔集团等;系统集成商主要有宝信软件、星网锐捷和聚光科技等。

    3、 专网宽带化升级与卫星通信的起航

    1)、宽带专网的演进

    2017年,宽带集群通信市场的政策环境、标准进展、行业的宽带化发展规划都变得更为积极,国家对行业专网宽带化升级也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1.4G、1.8G频率资源先后被确定为行业宽带专网使用频段。同时“十三五”规划也强调要加快城市基于1.4G频段的宽带数字集群专网的系统建设。在此基础上,宽带集群通信产业迅速发展。

    行业专网系统对网络和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极高,尤其是政府、公安、军队等国家安全部门或强力机构使用的专用网络,必须防止遭受恶意攻击以及信息被截获或篡改。目前的LTE技术可以支持用户身份安全和点到点数据传输的安全,但是还不能支持点到多点数据传输的安全。因此专网的宽带化改造就是在LTE网络上实现行业专网的特殊安全功能,满足用户对身份安全、数据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等需求,使其作为安全数据与通信通道。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各行业对于专网的需求不再限于本地应用,网络架构还有向区域或全国性方向发展。因此宽带专网技术要能够支持大规模组网,开放集群核心网间接口、集群核心网和集群基站间接口,以支持灵活的组网方式和业务需求,实现区域集群核心网间业务的互联互通需求。业务上,行业专网除了能提供语音、视频和调度控制等基本功能外,还需要更多样化的业务能力,包括定位,数据采集等,实现多种专业级的解决方案。只有多功能化的宽带专网能够为用户提供更深入的行业定制化服务的能力,如2016年提出的LTE-M集群系统是宽带集群技术和行业应用的完美结合,该系统沿用了宽带集群通信的接入网和核心网,宽带集群通信架构和LTE-M应用层之间采用松耦合,集群业务过程和LTE-M业务过程进行关联,整合为一个完整的LTE-M端到端流程。预计2020年全球公共安全领域LTE专网设备投资将达到20亿美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40%。

2015-2020年全球公共安全领域LTE专网设备投资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行业专网宽带化发展已经成为大趋势,但仍不能忽视现有网络中已经部署的一定规模的窄带系统。全球主要国家都已经建立了宽窄带融合的公共安全专网通信建设方案。美国确定形成 P25+LTE 的国家公共安全移动通信专网。欧盟也已经确定 TETRA+LTE 的公共安全宽带集群技术发展路线。我国公安部采用 PDT+ LTE 的技术路线建设中国安全无线专网。虽然宽带集群技术正在快速成熟,但是短期内,从保护现有窄带网络投资等方面考虑,宽带系统都无法完全替代窄带系统。 因此一些窄带专网通信公司仍有一定市场空间,可以综合用户实际需求、技术标准、频率资源和投资成本等因素,在一定的时间内与宽带专网共存、融合互补。宽窄带业务融合要解决宽带集群用户和窄带集群用户之间的语音单呼和短数据等业务互通问题,同时还要满足混合编组语音组呼和组播短数据等业务融合需求,未来还将有更深层次的宽窄业务融合。

    根据预测,到 2020 年全球集群通信的用户将到达 3000-4000 万,用户绝对量的增加将推动专网通信市场空间的持续增长。全球专网通信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行业规模有望在2018 年达到 1100 亿元。

全球专网通信用户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全球专网通信市场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在全球恐怖袭击频繁爆发和各国反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公共安全成为专网通信行业最大的应用领域。公共安全领域对专网通信的应用在全球市场和我国市场分别达到45%和 43%。由于专网通信可以发挥应急联动和应急通信保障的功能,因此,未来各国对公共安全的持续重视将推动专网通信市场空间的持续增长。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和贸易往来的持续深化将推动专网通信国外市场空间的提升。由于专网通信可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运输过程中的无线集群通信的需求,“一带一路”的深入实将进一步扩大专网通信的市场空间。

全球专网通信下游应用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我国专网通信下游应用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

    总之宽带集群增强技术将实现终端、基站、核心网和应用平台之间接口的全面开放,满足公安、政务、轨道交通和电力等各个行业宽带集群调度的特色业务需求,提供增强的安全机制,并实现与窄带集群系统的互联互通。未来行业专网应用将向更加多样化的场景、更高的业务性能要求和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方向发展,能够为不同行业应用提供差异化网络服务、安全保障和网络接入能力。预计未来1~2年内将是专网技术转型期,其中设备更替,新的网络建设必然会拉动整个子行业的稳步增长,同时由于专网的行业门槛很高,毛利率非常丰厚,这为其中的参与者提供了很好的护城河,预计今后1到2年内,以LTE技术为代表的宽带集群将会得到蓬勃发展。

    2)、卫星通信的起航

    目前,中国卫星通信能够提供的宽带服务,都基于中星16号。这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通过多个用户波束,提供Ka频段高通量卫星通信服务,通信容量可达到20Gbps以上。相比传统C、Ku频段卫星,Ka频段高通量卫星具有大容量、抗干扰、价格低、业务模式灵活等特点。中星16号能够实现偏远地区的移动通信基站接入及其他行业应用,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带宽、更低价格、更快速率的卫星互联网接入服务,在企业专网、远程教育、医疗、互联网接入、广电新闻采集、机载船舶通信和应急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卫星宽带接入商业模式主要是以“互联网+”形式展开。譬如中国卫通与广电系企业合作打造了星直播平台,参与到网络直播产业中。星直播平台最大的特色是,拥有专属卫星信道,独享宽带定制直播,而且卫星信号无死角、传输稳定性高、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的优势能够支持山区、航海等极限环境。此外宽带卫星通信还能连接信息孤岛,如远洋轮船在欧洲海域通过中国卫通的卫星通信网络连接了国内总部,实现了从窄带到基于IP的宽带综合接入,船员们能够随时上网与家人交流。此外,卫星与互联网结合可以实现机载通信、远程教育、电信普遍服务随着民航局放宽了对于飞机上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规定,机载互联网发展开始进入实质阶段。高通量卫星是机载互联网不可或缺的信息网络保障手段。目前,中国卫通已经基于中星16号卫星提供机上互联模拟体验,人们使用手机可以连接机上WiFi,上网速度流畅,还可以通过机上互联网构建起客舱服务系统。此外全国还有大约4.8万所中小学没有接入网络,大多是在光纤接不到、铁塔无法建设的地区。卫星互联网更快速、更低成本地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让边远地区的学校接入互联网,帮助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生跨越“数字鸿沟”。

    随着不断建成的卫星地面运营网络,宽带卫星通信将在各行业全面推广应用,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按中国卫通的规划:计划在 2019年发射中星18号,与中星16号一起实现国土覆盖;在2023年前发射国土东部节点和国土西部节点宽带卫星,实现国土、海洋的覆盖增强和“一带一路”的基本覆盖能力,在轨高通量卫星系统容量不小于300Gbps;后续根据市场需求和轨位情况,再增加4颗高轨宽带卫星,并结合低轨宽带星座实现卫星宽带网络全球布局。可以预见的随着高通量卫星发射,卫星通信市场将越来越壮大,随着而来将是一批终端卫星设备公司、通信应用与运营公司兴起,当前已经布局卫星通信的公司也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机载WiFi产业将会迎来爆发。目前国内外航空公司采用的机上互联网技术主要有两类:地空互联和卫星连接。前者主要是指架设地面基站向天空发射信号,构建机上局域网;后者则是使用卫星与地面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目前,卫星通信网络主要有几种类型:L波段、Ku波段,及Ka波段。大部分航空公司选用的都是Ku波段,主要原因是技术相对成熟。国内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海南航空、厦门航空已经就Ku技术标准改造了部分飞机,而基于Ka波段的改造尚未开始。Ku波段主要是基于两个固定区间的无线电信号传输,而Ka波段能够在移动的运载工具上使用,通过4颗卫星,能够实现全球信号覆盖。

    中国的飞机Wi-Fi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国内共9家航司拥有空中Wi-Fi业务,但是航班覆盖率均在5%以下。面对一片蓝海市场,卫星通讯领域的巨头纷纷布局,除了Inmarsat之外,专注Ku波段的ViaSat和Gogo也在研发基于卫星的新一代通讯产品。国内东方航空、厦门航空部分实现改造的机型就是与中国电信展开的合作;中国联通也宣布成立合资公司“联通航美”,专门为机载通信业务提供技术支持。随着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的规定 “松绑”,这个蓝海市场将是运营商和wifi设备商争夺的战场。

    北斗计划分3阶段执行,自2000年10月以来已发射30余颗卫星,其中有地球同步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轨道地球卫星。第一阶段将4颗卫星送入轨道,后被于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的北斗2号取代。北斗2号的12颗组网卫星可覆盖中国及亚太地区。最新发射的卫星是北斗3号卫星,预计2018年将再发射多达18颗北斗3号组网卫星,北斗3号届时将可覆盖所有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到2020年完成北斗3号卫星组网,组网包括27颗中轨道地球卫星、5颗地球同步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并实现世界全覆盖。这些卫星具有发送导航信号的相控阵天线以及激光通信系统回射器。此外,北斗3号组网卫星已将载频调至“伽利略”民用卫星网原先划配的载频。与全球定位系统一样,北斗卫星网提供两种导航位置精度。民用服务的导航位置精度为5至10米。除拥有与全球定位系统相同的功能外,北斗系统还提供无线电定位卫星服务,地面卫星信号接收站可通过该服务确定接收北斗卫星信号的移动目标的位置。而北斗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可提供短信服务,由此可为北斗导航系统用户搭建一套基础通信系统。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电联框架下实现射频兼容,两系统民用信号B1C和L1C实现互操作。用户同时使用北斗和GPS民用信号,无需显著增加成本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北斗和GPS兼容在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建设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导航定位精度,更好地服务全世界的用户。

    随着北斗三号的全球组网建设加速,更多用户使用北斗系统,将进一步拉动北斗应用推广与产业化进程。今年以来,全球首颗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SoC芯片正式发布。该芯片用于北斗三号卫星系统建设,在无需地基增强的情况下,便可实现亚米级的定位精度,实现芯片级安全加密。该芯片可被广泛应用于车辆管理、汽车导航、可穿戴设备、航海导航、GIS数据采集、精准农业、智慧物流、无人驾驶、工程勘察等领域。而现有的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3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已占据国内市场30%和90%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7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30余个,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其他消费类产品的国产芯片或IP核数量接近2200万。北斗系统也正在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发展,实现“北斗地基增强网+高精度位置服务网+宽带移动互联网”互联互通、“北斗系统+高精度遥感数字地图+导航网格码+云计算平台”融合发展,以及“北斗导航+无线局域网+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一体化芯片研发。通过北斗高精度,特别是在卫星信号观测环境较差、短时间完全遮挡的情况下,手机终端通过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中的增强定位服务,可解决手机用户在高架下、隧道、车库等情况下无法定位的问题。

    在共享单车应用方面,北斗高精度定位可以实现共享单车1米精度的定位,大大减少定位误差,方便用户找车。此外,北斗高精度还能提供电子围栏,利用厘米级精度定位进行测量划定,支持后台对高精度定位的共享单车是否停放到规定区域做出判断,方便引导规范停车,减少城市管理成本。预计2020年前后全面建成具备覆盖全球的服务能力,届时北斗产业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这将给北斗产业链上的各家上市公司带来广阔的市场。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08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5G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5G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5G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共十二章,包含内蒙古自治区5G产业发展潜力评估及市场前景预判,内蒙古自治区5G产业投资特性及投资机会分析,内蒙古自治区5G产业投资策略与可持续发展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