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游戏行业发展规模及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 市场总规模走势分析

    国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用户规模稳步提升。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支付手段的便利化、人民群众对文娱类消费习惯的养成、受游戏影响较大的80后、90后、00后的消费能力提升,近年来国内游戏市场一直维持高速增长态势,成为传媒板块中最为景气细分行业。从市场规模来看,2017年上半年游戏市场规模达997.8亿元,同比上升26.7%。用户规模方面,2017年上半年游戏用户规模为5.07亿人,同比增长3.6%。用户规模增速逐渐下降,预计用户数量将趋于稳定,人口红利逐渐殆尽,中国游戏市场规模将更依赖于人均消费的提升。

    手游市场规模已经超过游戏总市场规模的半数,其中移动电子竞技做出较大贡献。2017年上半年997.8亿市场收入中,手游占比56.3%,相比2016年提升6.8%,手游市场销售规模达561.4亿元,同比上升49.8%,增长近200亿元。其中,以《王者荣耀》为首的移动竞技游戏板块实现高速发展。2017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达359.9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移动电子竞技游戏市场收入达176.5亿元,同比增加100.6%,占电子竞技市场的49%,增长主要来自于带有社交性质的移动电竞游戏《王者荣耀》的贡献。端游电子竞技市场销售收入达183.4亿元,同比增加12.3%,占电子竞技市场的51%。

    由于手游的崛起对页游产生挤压、页游同质化严重以及页游供给端大作锐减等原因叠加,页游市场逐步衰退,未来或将进入寡头垄断市场状态。2017年上半年,页游市场总收入达到85.1亿元,同比下降15.4%;从页游用户规模层面来看,2017年上半年用户规模为2.47亿人,同比下降11.4%,减少约0.3亿人。预计在未来,随着行业萎缩,部分小厂由于推广难度上升难以实现盈利退出市场后,页游市场将向几大拥有渠道的页游大厂寡头垄断的局面靠近。

2008-2017年H1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游戏市场深度监测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2008年-2017年H1中国页游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手游行业集中度走势分析

    手游行业市场集中显著提升,CR2从15年Q1的52.7%提升至17年Q3的75.5%。在现象级作品《王者荣耀》的引领下,腾讯手游市场份额提升至了历史上的最高点59.6%。一方面,作为国民现象级游戏《王者荣耀》借助话题、口碑传播、强大的社交性成功转化了大量非游戏用户,随着《王者荣耀》激发了数量更为庞大的人民群众对游戏的接触和兴趣,在未来将有部分新增游戏人群得以保留,甚至转向游戏行业内其他产品,因此《王者荣耀》对整个游戏行业有着极其积极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王者荣耀》导致了游戏玩家和玩家游戏时间的高度集中,围绕着游戏衍生的电竞、直播等泛娱乐IP入口,存在着巨大的衍生价值。2017Q3腾讯实现268.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加47.8%,环比增加12.5%,主要来自移动端游戏的贡献。

2015年Q1-2017年Q3腾讯+网易市场份额(CR2)集中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戏板块业绩情况分析

    随着近年行业景气度提升,游戏板块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均保持高速增长,而与此同时游戏板块的估值逐渐走低。利润方面,2017年Q3游戏板块实现89亿归母净利润,2013年-2016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位77.18%。估值方面,游戏板块的估值从17年年初高点的64倍逐渐回落到目前的35倍。

2013-2017Q3沪深游戏板块营业收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2017Q3沪深游戏板块归母净利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游戏板块PE(截止至2017.12.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游戏标的年内最低价后的最高涨幅、Q3净利润增速与商誉净资产占比(图中百分数)一览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游戏行业海外市场空间预测

    虽然国内手游新增人口红利在未来将逐渐消失、手游渠道相对集中挤压发行商的获利空间,但是国外市场广阔,手游渠道顺畅,在此背景下国内游戏厂商出海将有利于增强公司获利能力,手游市场将得以持续发展。

2013-2019E中国游戏市场规模与全球游戏市场规模(含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以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为主的“游戏出海”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总收入达39.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月270亿元,中国同期市场规模为998亿元),同比增长57.7%,移动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加速拓展是其主要增长动力。中国游戏企业利用自身对游戏体验的设计优势,在移动游戏领域成功打入欧美、东南亚等市场。

自研网游海外市场总收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厂商海外业务的角度来看,国内上市公司诸如易幻网络、游族网络、三七互娱以及IGG等公司,均在海外业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三七互娱采取本地化及立体化策略,渠道商与Facebook合作;游族网络与海外1000多家厂商达成合作,发行渠道涵盖150多个国家与地区。

易幻网络、三七互娱、望族网络、IGG海外营收(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部分国产手游产品综合素质已经具有攻占海外榜单的实力。

    四、电子竞技游戏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电子竞技是游戏行业下一个风口,将使游戏产业得以延伸。电子竞技游戏由于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可玩性强、具有随机性、社交属性强,拥有远长于包括单机游戏等大多数游戏的生命周期。一款优秀的电子竞技游戏,可以给参与研发、运营的公司带来长期的收入,研发成本较容易收回。此外,与其他游戏不同之处,除了传统的游戏买断或道具内购,电子竞技类游戏产业链可以延伸至直播、赛事(票务、授权)、授权IP、广告营销甚至于博彩。

    在腾讯旗下现象级大作《王者荣耀》的推动下,电子竞技游戏市场进一步繁荣增长。2017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总收入达到359.9亿元,同比增长43.2%,占中国游戏市场总收入36.1%。其中,2017年1-6月,中国移动电子竞技游戏市场总收入达到176.5亿元,同比增长100.6%,占中国移动游戏市场总收入31.4%。客户端电子竞技游戏市场总收入达到183.4亿元,同比增长12.3%,占中国客户端游戏市场总收入57.4%。

2016年H1与2017年H1电子竞技游戏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子竞技运动就是利用电子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电竞游戏包括《星际争霸》系列、《CS》系列、《魔兽争霸3》、《LOL》、《DOTA2》。在电子竞技行业诞生之初,在中国主流价值体系中,游戏行为往往意味着“不务正业”。但随着行业发展、社会意识形态变迁、社会人口结构转变,电子竞技行业逐渐被主流社会接受,存在去污名化现象,从“洪水野兽”变成了“世界语言”。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改批为第78个正式体育竞赛项。当地时间2017年10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六届峰会最终同意将其视为一项“运动”。16年8月,中国国内高等院校出现首个电子竞技专业,16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的13个增补专业,其中“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被归类于体育类专业赫然在列。16年12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2016首届CHINATOP国家杯电子竞技大赛”在深圳南山区开幕,标志着电子竞技从此拥有“国字号”赛事。17年4月,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与阿里体育宣布,电子竞技将加入2017年亚洲室内武术运动会、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并成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直播成为电竞产业重要变现手段,促使电子竞技行业良性发展。最初的电竞变现模式主要是源于选手及战队参加比赛获得奖金、广告代言费、赞助费,此后曾发展至选手录播视频并在视频中推介淘宝店的模式,两种模式均变现较为困难,行业发展较慢。随着电竞直播平台的兴起,电竞行业终于解决了过去困扰了十多年的问题,不再受制于广电渠道,借助互联网实现内容变现,同时直播平台获得的巨额收入也给电竞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电竞行业从此进入了良性发展。未来的中国电竞行业或将模仿顶级体育赛事,涉及到主客场制、转会、外援、转播、赞助、版权等,行业将逐渐完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游戏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游戏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游戏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共十二章,包含2024-2030年游戏行业发展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2024-2030年中国游戏行业投资风险分析,2024-2030年中国游戏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